06.16 彭博社走進特斯拉工廠:所有設備全力生產Model 3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自動駕駛、無人駕駛、AR、VR等已經被大家廣泛任何,不在那個人們口中的噱頭。不過在這其中貌似自動駕駛的地位異常尷尬,經過幾年技術的研發,自動駕駛依舊沒有完全避免事故的發生。

彭博社走進特斯拉工廠:所有設備全力生產Model 3

彭博社走進Model 3生產線

近日在Model 3生產線上,一切靜悄悄的。特斯拉剛剛停工一週,在此期間,工人們增加了一條新的生產線,改善了油漆車間的通風設施以及對工廠內的各種機械進行了大修。但是,在經過這些調整之後,它還有很多流程需要改進。突然之間,數十個機器人開始瘋狂地作業:撿起門板、焊接窗柱以及進行測量等等。這個機器人方陣就是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所謂的"外星無畏艦"。這對於特斯拉來說可謂是生死攸關的大事。該公司正在大批量生產Model 3,以實現盈利。

彭博社走進特斯拉工廠:所有設備全力生產Model 3

機器和人的戰爭又將到來

對此有網友表示稱,技術成熟後,全自動化的最大好處是降低成本,降低工人工作量,提升產能,降低失誤率,只是前期投入大,打個比方一條流水線有50個工人,每個人每月4000元,一個月就要20萬,一年240萬,機器要維修費,電費,就算200萬做維護費,40萬做電費,但機器的工作效率不是人能比的。

彭博社走進特斯拉工廠:所有設備全力生產Model 3

另外還有人稱,汽車生產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工業化生產線己成熟透,馬斯克創造出超級電池是核心價值,整車的生產應和老製造商合作,佔領市場和資金充足後,再進行生產全自動化,將風險降至最低點。自己的精力投放於火箭和超級高鐵,對人類奉獻更大。

還有網友調侃說,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電子產品就會換代一次,再拖半年,這個車還沒生產就已經淘汰了,也不必再生產了,直接改版出Model plus 或Model 3S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