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農村荒田越來越多?

如花攝影與安全壓艙石


為什麼農村荒田越來越多?因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導致農村荒田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農村以後該怎麼發展?糧食還有人種嗎?其實,現在農村的荒田已經逐步得到合理的利用之中。

苗阿哥所在的西南山區,在過去三十年我們家都還無法吃飽飯,改革開放之後,我們農村人,尤其是中青年人逐步向城市轉移,一部分進城務工,一部分進城求學工作,也就出現了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苗阿哥有很多同學從小就是留守兒童。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導致了農村的田地沒有人耕種,逐漸荒蕪了,很多人都想,在城裡好好上班,一個月的工資足以買一家人一年吃的大米,乾脆田也不種了,出現越來越多的荒田,十多年前,我們村遠的稻田已經不種了,現在基本只種植近處的,足夠供給一家人一年吃的大米就行。


至於荒田會變成什麼樣?現在我們很多村裡的荒地都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給了村裡的農業發展公司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公司或合作社管理支配,荒田又得到了合理利用,糧食又種起來了。
這幾年,國家提倡農村產業化,大力扶持農村發展,讓更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回到老家就可以掙到錢,自從農業發展公司或合作社在農村的興起,農村荒田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時,目前有少一部分農民也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城市的繁榮需要農民工,就像那句話說的,每個離家遠走的兒女都是一朵飄零的花,城市繁榮了,自己的家鄉卻日漸荒蕪。好在這幾年,農民工們又逐漸返鄉,相信在未來,鄉村也會繁榮起來,至少,還能找到我們小時候的那種熱鬧。


新農人苗阿哥


為什麼農村荒田越來越多?

作為八零後小時候的布依阿哥來看這個問題,以前出去打工的年輕人很少,後來慢慢的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是因為城市的誘惑力越來越大,以前沿海城市好多大型工廠都到西部農村去招工,開出的條件比在農村種田的誘惑力大,甚至有些工廠直接到初中去招工,所以好多年輕人都選擇放棄種田出去打工。


現在農村荒田越來越多,也只是暫時的,現在國家也努力扶持農民種田的政策,種糧食有補貼,(就像浙江台州租一畝田種糧食租金是一千二百多,但國家補貼給種植戶也是1000多,就相當於拿別人的田去種糧食沒有租金一樣)從這點來看,國家已經下血本鼓勵農民種糧食和種植其它農產品。

那麼如何拯救農村荒田地現象呢?

1,出去打工或者做生意,一般都是二八定律,發財的人總是少數,掙不到錢的人總是多數,在城市打拼掙到錢的人,會在城市紮根,而掙不到錢的人也許會再回農村種田地,或者養殖創業。



2,政府有專業人員來指導一部分反鄉創業人員,把創業心強的這一部分人來做榜樣,來帶動更多的農村人返鄉創業,不再讓農田留荒,同時也能提高農民的收入,也提高國家糧食不在依賴進口糧食,甚至能做到糧食出口大國。


3,大家都忽略了零零後或者一零後、二零後這一代人的生活價值觀,社會貢獻,吃苦能力,其實他們有更大的夢想和追求,單單從現在的問題來看,以為他們都不如七零後、八零後,
其實他們的夢想和能力我們都無法想象的,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

4,以後的山區或者是平原地區種植或者養殖都會用到機械化技術,只有用到機械化才能得到很高的效益和農產品的質量保證,以後中國農業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農田也會得到有效利用。



5,城市再好也有對城市厭倦的人,這社會總會有一部分人,大家棄我抓住,大家抓住我棄的想法,在大家都往城市跑的時候,他們會往農村跑,因為現在工廠也在改革,工廠裁減員工,那麼會有一部分失業人員,失業的這一部分人會選擇回農村發展,這也是給農村帶來很高的收益。


所以大家都不必要擔心農田沒人種。

關注布依阿哥,看更多精彩三農資訊。


田間日記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盪漾,喔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這樣的場景似乎在90年代,在農村的村頭最為常見。

隨著21世紀經濟的突飛猛進,國家的迅速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尤其為中年人。濃醇幾乎就成為“九九三八六一村”了,也就是所謂的老人,婦女和小孩在家。其中家裡的壯男子基本上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為什麼這些人會外出打工呢!就是因為在家靠種田地來扶持家用,較為困難,因為在農村種植各項經濟農作物,第一產量較低,第二,成本較高,比如化肥,人工等等,差不多一年的產值還不夠本錢。

再加上一年種植的農作沒有固定的收購機構,導致有時候有貨賣不出,要麼就是低價收購,所以導致外出務工比在家掙得多,所以,很多青年男子都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家裡就只有老人小孩和婦女,甚至很多家庭婦女也一起外出務工,只為多掙一點錢。

正式因為家裡只有老人和小孩,缺少勞動力,所以導致很多糧田成為了荒地!!!


小農雜談


適合分田單幹解決溫飽,目前己不適應人們追求富足及農業振興的要求!必須走規模化現代化農業之路!國家應順勢而為,強力推進!

但目前不應普惠制振興農村!大部分農村必然消失,應該是振興中國農業,儘快走上農業現代化的道路,應先平原,再丘嶺,後山地逐步推進,首先加速宜農平原地區的人口城鎮化,土地規模化!

1,首先集中國家支農資金適當補貼大平原宜農基本農田區放棄承包地宅基地的農民加速向城鎮轉移!

2,動用行政資源以鄉鎮為單位,用國家支農資金適當支付自願流轉土地者地租,加速基本農田流轉給鄉鎮,鄉鎮再以廉價(甚至零價),以適當規模(百畝左右)租給種田能手!中間地租差價用支農資金補貼。規模化流轉的基本農田不允許種樹種草種菜,必須種植適合機械化種植的糧油棉等!

3,低價,零價甚不收地租另加補助流轉土地經營者必須適當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貪困人員就業脫貪。這樣在有人關照下貪困人員即可發揮能力也可持續脫貧

4,對不願放棄土地耕種者可將其承包地調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農補,但鼓勵其種植不宜機械化生產收益的的農品!(因大規模土地不種此類農品,其價格會高,不補也收益可以)。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婁一LGS


我不知道你這個農村荒田越來越多這個結論是如何得來的。從我個人角度來看,不管是我親自回家鄉考察當地的實際情況,還是從國家權威部門發佈的調查數據,我更傾向於以下說法。

我國農村地區專門從事農業活動的人數越來少,但是,我國的耕地面積依舊在可控範圍內,全國範圍內來看,並沒有大面積的土地撂荒的情況出現。

在我的家鄉,河南省東南部某縣,外出務工且不再以種地為生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沒有一塊土地是被荒廢的,這些被原先的承包人冷落的耕地,要麼被他們的親戚朋友幫忙照顧著,要麼就直接流轉給了他人,通過這種方式,我國的耕地的使用率得以保持,糧食產量並沒有減少,農村也沒有完全凋零。

如果說今後農村如何發展,我覺得,該進城的還是要進城,畢竟我國城鎮化逐步提高這個大潮流無人可以阻擋。而那些願意留守在農村的人就可以通過耕地的流轉,獲得更多土地的使用權,方便自己開展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活動,讓種地也變成技術活,掙錢的活。


這樣一來,農村人口,特別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人數肯定會大不如前,但是他們所掌握的土地資源卻沒有減少,我國的進行農業種植活動的耕地面積也沒有太大變化,糧食產量也得到相應保障。

這樣,願意種地的人富了起來,農村依舊有自己的活力,國家糧食供給不減,都是土地流轉的功勞。


糧油市場報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是以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農民自己沒有土地,只是從自己的村莊裡承包一些土地使用。

土地有好有壞,為了承包公平,在分配承包地時,村子都會把它分成幾類,使每戶都在不同類別的地裡分得一部分土地,這就造成了一塊地,幾家甚至十幾家種的現象。

因為地窄,不適合大機械作業:大部分的耕種、收割等都只能靠人工進行,增加了勞動強度和種地成本,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而現在的年輕農民,又不想通過體力勞動去挖掘土地裡那點散金,就只好棄種撂荒了。

隨著農業生產資料的上長和糧價的持續低迷,農民從土地裡得到的利潤越來越少了。少到一畝地年純收入只有一千左右的收入,根本沒有辦法應付一年的開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土地,去城市打拼了,剩下一些老弱婦孺,土地經營就更加無從談起了,撂荒的土地也是越來越多了。

過去的冬天,每到進入農村,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麥地,現在呢,除了枯掉的玉米,就是光禿禿的農田。

如果這種現象不加以扭轉,糧食生產必將受到極大的影響,中國人的吃飯就只能靠國外農業來做為補充了。如果一旦引起貿易爭端,國內糧食將會出現一定的危機。

土地雖然收入微薄,但規模農業和特色農業還是有利可圖的。國家為了開發農業,想通過公司經營、農民分紅、規模種植,機械化操作、提高經濟效益,降低勞動成本等方式,把農業激活,來確保糧食生產,滿足人們的吃飯問題,將來會有一定的成效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農村荒地確實有,

這種狀況讓人愁。

若問具體啥原因?

慢慢說來大家聽。

年青人們進了城,

家裡留下老年人。

雖說家有幾畝地,

耕種基本難獲利。

投入太大回報少,

乾脆讓地荒廢了。

算算種子和化肥,

一年下來還要賠。

有些老人也有病,

孩子來電不讓種。

月月打錢給二老,

寧肯讓地長荒草。




翼城笑星白生文


您好,三農那些事為您解答。

往年走在家鄉的小道上種地的比比皆是,不曾有一處是荒田,那時候農民還會開墾荒地去種田。

隨著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種田過於勞累,人人都想有個輕鬆愉快的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農民放下手中的鋤頭,而現在走在當年的小道上荒地卻越來越多。

現在,放眼望去到處都可以見到荒田,更可拍的是荒田不只是一處兩處,而是一大片農田同時荒蕪,如果沒有仔細觀察,根本認不出哪裡曾經是一片農田。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荒田越來越多呢?

原來,村子裡的年輕人覺得種田太累,收入又不穩定,卻要起早摸黑的耕種,所以年輕人不願意種田,這批年輕人外出外地謀生。出來又回來的年輕人帶著一批有一批年輕人外出,直到現在再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回來,這些年輕人認為只有走出這小鄉村才能獲得幸福生活,因此有本事的年輕人就在外地安家落戶,從此村裡只剩老一輩的人在家種田,人總是會變老,勞動能力越來越少,荒田也就越來越多了。

農村種田(成本高、效益低)(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是農村農田荒蕪的直接原因。

近些年,隨著村裡的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導致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嚴重缺乏,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和婦孺小孩。導致大量農田無人種植或者無力種植,許多農田只有拋荒。


三農那些事


首先,鍾情三農並不認同我國農村荒田越來越多這個說法,我更加認可我國從事農業種植的人口逐漸減少這個說法。

不管是國家權威統計數據還是筆者這些年走南闖北的經歷都告訴我,我國並沒有出現大範圍耕地成荒田的情況。

任何一個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應該知道,在中國的廣大農村,至今仍有大量的人口在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但是幾乎沒有人願意把土地白白撂荒,甚至還巴不得多開闢一些荒地來作為耕耘的來源。

但是,筆者並不會去否認目前我國農業種植髮展的有一點變化,那就是在農村進行農業種植活動的人少了很多,說白點就是在專門在農村種田的人大不如前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就是農業種植整體收益太低。


在我國糧食價格低迷的,甚至還有日益走低風險的前提下,農民的種植成本卻在慢慢的增加。這些年我國很多地區的種子,化肥,農資以及人工費用大幅度提高,這也讓很多農民種地的整體收益大不如前,甚至出現了不賺錢,或者賠錢的情況發生。

就好比今年各大小麥產區的遭遇,一旦遇到嚴重的氣象災害或者其他不確定因素,糧食減產,質量下降,收益也就不穩定沒保障。

其次,外出務工收入更高。


並非所有的農業種植都會賠錢,有些品種種植起來效益還不錯,但是,和進城務工相比較的話,還是我太一定差距的。

以國際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我國目前的外出務工員平均月薪酬將近3800元,這個收入在很多地區相當於十畝地的收益。對於年輕力壯,正值壯年的農民朋友來說,辛辛苦苦一年的種地收入不如外出務工一個月,孰輕孰重心裡自然也就有把握了。

所以,我國農村地區專門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在逐漸減少,而進城務工甚至落戶城市的農民人數越來越多,這是我國城鎮化的一個大趨勢,沒有人可以逆勢而行。

在此背景下,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將土地變活,讓土地由真正想種的人來運營,這才是一個大趨勢。

這樣一來,享有承包權的農民不種地也可以拿到流轉租金。

獲得經營權的個體或者組織可以放心的進行大規模種植。

而我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也繼續有了保證。


鍾情三農


個人觀點,僅限參考。

這一點其實國家早就考慮到了,也正因為是早就考慮到了,所以才有現在的政策農村閒散土地回收,一戶一宅的方向。簡述一下個人的想法

⒈如果農村荒田荒地越來越多,首先應該考慮為什麼會多?我覺得是因為現在的農村生活壓力大,家庭孩子又多,可是掙錢很少,只靠自己的幾畝良田是根本不能夠支撐家裡的生活開銷的,所以也就導致了現在的農村荒田荒地越來越多,還不如去別的城市打工來的實際,工資高待遇好的,不用每天種地,這是出去打工而不在家種地人大部分的想法。

⒉農村土地荒田越來越多,響應國家的政策,村裡的荒田荒地回收歸集體所有,可以在招商引資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引來外商在這裡蓋廠的話,首先蓋廠的土地解決了,村裡的工人也解決了問題,即使是在外地打工的人也會回到自己的家裡去打工,誰都不想離開自己的家太遠,畢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

其實我覺得你的問題,國家已經給你回答了,不知道你們那裡的一戶一宅政策有沒有落實?

你想想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引來外商的話,能解決多少問題?不會再有城市人口外來人口的增加,人口問題會解決,經濟也會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