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重點國有景區是時候跳出“門票經濟”依賴了

岑梅玲子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開徵集完善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機制的建議,並鼓勵社會各界建言獻策,這預示著中國旅遊或將迎來“門票經濟的黃昏”。

門票機制改革,已經成為中國旅遊轉型升級邁向優質供給服務過程中,繞不過的一道門檻。

本次國家發改委強調的“重點國有景區”,是以世界遺產、國家風景名勝區與文物保護單位等國有公共資源為基礎的旅遊景區,這些資源一般都是地方的核心優勢資源,承載著地方生態、文化、精神之魂,其價值不能以一張小小的門票來取代。

在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這些資源將發揮生態和文化雙輪驅動,以旅遊經濟為主導,驅動整個區域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的優化升級。因此,“小門票”實際上發揮著“大槓桿”的功能。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首先就是要還利於民生。降低門票價格,不僅滿足了更多人享受公共資源、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還會拉動內需,提高區域經濟增長。而這個“雙贏”模式,需要景區擺脫“門票依賴”,創新業態、產品和服務,提高和拓展景區經營的轉化價值、轉化渠道和轉化空間。

其次是要還利於社會。在全域旅遊語境中,景區不再是一個單獨個體,而是綜合性旅遊目的地,滿足人們吃住行遊購娛的要素經濟鏈條。多元消費倒逼多元供給,降低門票,景區管理者必然要在景區資源的外圍尋求新的價值空間,以多元化業態豐富體驗,滿足遊客多重需求。而整合優質資源打造大旅遊目的地的過程,就是一個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過程,你來我往、主客共享空間格局和心理格局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穩定,重構新物質文明與新精神文明。近年來開展的“廁所革命”,就是很好的例證。

最後,要還利於環境。這裡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全域旅遊時代帶來景區變革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景區之外的大旅遊目的地生態建設,和地方先進文化的時尚化、創意化“活化”,都可納入到旅遊產品範疇。

這將極大地促使地方為了滿足旅遊者對於優質環境的期許,而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著力完善公共服務,使得旅遊目的地所能輻射到的整個區域生態優化、文化復活、秩序和諧、民風熱情。鄉村旅遊、房車自駕遊等旅遊業態的火熱,及其產生的綜合帶動功能,充分說明旅遊業的發展對於生態和文化價值重構,改善生態文化環境的積極作用。

當然,由於區域發展不平衡,景區的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規範景區門票還需要“因地制宜”,不可採取一刀切的標準。可以適度地給老弱邊窮地帶的景區一定的自治權限,以支持發展旅遊業的資金來源與活力。總之,降低門票,甚至徹底取締門票,是大勢所趨,擁抱變革,才是可循之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