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的雷克薩斯,為何始終不肯國產化?

雷克薩斯早在2004年就進入中國市場,可是直到2016年在華年銷量才突破十萬輛。不過在2017年雷克薩斯實現了大躍進,12月份取得了13003輛成績,創下單月在華銷量歷史新高。而整個品牌2017年累計銷量達到13.29萬輛,實現了22%的同比增長。13.29萬輛成績雖然相比BBA有一定差距,但是對於全進口身份的品牌來說已實屬不易。就算放在二線豪華品牌陣營裡,能超越雷克薩斯的只有凱迪拉克和捷豹,當然後兩者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實現國產化。

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的雷克薩斯,為何始終不肯國產化?

目前國產化已成為豪華品牌開拓國內市場的一大趨勢,除開上訴豪華品牌,包括路虎、沃爾沃和英菲尼迪等基本完成國產化進程。雖說雷克薩斯競爭實力絲毫不落下風,並且銷量業績依然能取得大幅度增長。但眾多實現國產化的競爭對手,正不斷蠶食雷克薩斯市場份額,甚至已經超越其在華地位。為何雷克薩斯不學習它們實現國產化呢?究其原因,恐怕有這4點因素。

1.國產化影響質量

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的雷克薩斯,為何始終不肯國產化?

這一點是大眾的普遍認識,也是雷克薩斯對外表達最多的觀點。雷克薩斯成立之初就確立是對標BBA的品牌,所以工藝技術等方面注入了豐田大量心血,也一度成為整個日本汽車工業最大期待。事實上雷克薩斯做到了,在世界各地都享有較高聲譽,甚至在北美市場品質和銷量都能比肩甚至超越BBA。雷克薩斯倘若國產,儘管核心技術部件都來是原裝進口,但零配件質量、造車工藝和管理系統等尚無法與日本工廠相比。所以國產化後品質難免有所降低,這點讓雷克薩斯無法接受。

2.國產化利潤下降

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的雷克薩斯,為何始終不肯國產化?

雖說國產化影響質量,被視為雷克薩斯保持全進口的重要原因。但是歸根結底,利潤或許是導致雷克薩斯不肯國產的最大原因。眾所周知,實現國產必須與國內車企成立合資企業。合資實現國產化後,雖然稅費降低了,但利潤是要五五分。如果只採用全進口方式在國內銷售,雷克薩斯對車價擁有絕對話語權。拋開各種稅費和經銷商利潤,雷克薩斯還是能賺取絕大部分利潤。

3.國產化削弱競爭優勢

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的雷克薩斯,為何始終不肯國產化?

或許會有朋友說,實現國產化後,雖然售價利潤都降低了,但是薄利多銷,還是對雷克薩斯的利潤不會產生衝突,甚至會提高市場份額。其實這個理沒有問題,但是雷克薩斯國產化後,品質是否降低先不談,想要維持現在的售價根本不可能。想要維持低售價的同時賺取相當豐厚的利潤,無疑只有通過簡配來實現。但這樣除了對BBA等車型構成不了威脅,反而還會傷害雷克薩斯積累的用戶口碑。靠簡配來實現降價,那還不如不國產。

4.進口中國極其方便

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的雷克薩斯,為何始終不肯國產化?

目前從日本出口到中國市場的雷克薩斯車型,大部分都是來自九州島上的雷克薩斯的工廠,其不僅生產技術較為出眾,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該工廠距離上海最近的港口直線距離只有800公里,採用貨輪運輸也就只需要2天的時間,所以進口過程當中的運輸成本非常的低廉,而且十分便捷。既然如此,雷克薩斯為何還費精力和鉅額金錢在中國建廠呢?

目前中國已經正式宣佈針對進口車關稅進行下降的調整的政策,對採取進口方式在國內銷售的雷克薩斯來說將更有利,勢必將繼續提升其在國內的銷量。所以眾多有利條件下,雷克薩斯也沒必要去實現國產化進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