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一兩白銀,民國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大樹151687202


你好,關於清代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這個光用某一樣商品去衡量是有失偏頗的,時下很多人用米價去衡量清代銀兩的購買力,是十分不恰當的。無論是清代的銀子還是民國的大洋,我們都得全面的對比,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真實價值。


&這些

水果也就一二十文一斤

清乾隆時期,北京城人均月工資3兩紋銀,按當時的物價來說,以當時一斗米12.5斤一百文左右,肉一斤30文,加上其他的柴米油鹽等,一個人就算天天吃肉一個月也不過也只要一兩多銀子,3兩銀子可以夠一家五口人基本的生活用度。如果以現在北京城的消費來看,一家五口一個月光吃飯估計也要三四千,這樣算下來一兩銀子也就一千多點。


道光年間,曾國藩在京任二品大員的時候,他家裡有各種雜役人員不下四五十人。一次管家告訴他賬上只有十二兩銀子了,曾國藩算了一下,節約點還能夠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吃上半個月,可見清代的銀子購買力是十分強大的。
&清代一兩銀子,一般都會比標準重量少幾克。

到了清末,銀子就更顯得值錢了,五兩銀子就夠農村人討老婆的一切花銷了,這個時候的一兩銀子能換2000多枚銅錢,是清早期的一半還多。這個時候,十兩銀子就能討老婆、買地,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了。在清末,一兩銀子綜合算下來也得摺合人民幣2000多。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雖然比一兩銀子輕幾克,可以在到店裡請上幾個人好好的吃上一頓了,話一毛多就能吃上一頓豐盛的早點。老舍曾經回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毛五分錢能在飯店買一份炒肉絲,三個火燒、一碗餛飩、兩個雞蛋加一壺老白酒。從食物當年算,一塊大洋的購買力不亞於當今的一千人民幣。


民國的房價沒有現在這麼貴,在北京買一套老百姓的四合院也就需要大洋一千左右,要是用來跟現在的北京四合院,價格起碼上億,這樣算起來,一個大洋就得值上十萬,所以,我們看待一兩銀子和一塊大樣的購買力必須要具體什麼時期,再綜合各種價格去衡量。


風雲說收藏


具體這個問題還比較複雜,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算不好。

不過,首先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不能按照現在的銀價直接換算。

這是因為銀子作為貴金屬的價格從長時段來看是一路走低的(不排斥中間有反覆),銀子在當下首先是工業品而不是原來銀本位制度下的貴金屬貨幣,和清朝或者民國前期不是一回事。

第二,個人以為可以主要按照購買力平價來進行計算。

但是需要注意這個依據購買力平價的計算不能單純參考糧食的價格(因為糧食本身也是一個價格變化非常巨大的變量),而應該將包括住宅、薪酬、糧食、餐飲等諸多因子納入並根據不同權重計算。

單一考慮一個因子的話會走偏——舉個栗子,比如1919年,魯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購買了新街口八道灣的宅院,約花了3675元銀元,這是一套典型的三進大四合院,有28間正房;1924年兄弟失和,魯迅再購入阜成門西三條小四合院,此處只有8間房,花了800元銀元;如果僅僅按照當下北京房價來回推的話,那就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

張伯駒用弓弦衚衕原從李蓮英家族購買的一處佔地13畝的宅院換得黃金220兩搶救性購買《展子虔遊春圖》也是一個栗子,同時說明了單純按照貴金屬現價或者單一因子(如北京四合院價格)從購買力平價角度計算的不靠譜。

暫以著名的圖書管理員每月8元薪資看以當時(1911—1920)北京物價水平能幹什麼:

可購買大米266斤、豬肉73斤、租20平米的單身宿舍2間、廣和樓戲園聽戲40次、坐洋車80次、中等餐館10人聚餐4次(均指分別可消費,不重疊計算),當時該圖書管理員和八位新民學會的會員共同居住於三眼井衚衕裡的一個房間裡,睡的是通鋪,省下了房租,其他的大家可以算一算他可以進行的消費,或許大致能對銀元的購買力有一個直觀的瞭解,雖然並不全面。

參考陳存仁先生《銀元時代生活史》中的記載可以考察銀元在上海的購買力,書中直接的記錄有:

銀元一枚,可換銅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
當時一個銅元,用處極大,可以買糖十粒八粒,可以買大餅油條各一件,或是買生梨一二枚、馬蹄二串。記得小時候,到城隍廟去遊玩,一個銅元可以買一塊百草梨膏糖,孩子們一面吃,一面聽賣糖的人(俗呼小熱昏)唱著各種各樣的歌詞。城隍廟的酒釀圓子,是每碗銅元二枚,吃一碗肉面是四個銅元,一塊肉又大又厚。汽水稱為“荷蘭水”,每瓶二個銅元。雞蛋一塊錢可以買到一百五十餘隻,已經算是很貴的了。

此外,由法租界進入英租界的電車票價銅元一枚,奧斯汀牌小轎車車價為一千一百元(此處單位是銀元,共約合140800銅元);理髮一次,服務費銅元八枚;去髦兒戲(全部由青年女演員組成之戲班演出的戲)館看戲,票價銅元十枚。

雖然這並沒有梳理出一個嚴格的數字對應關係,不過大家或許已經多少有了一個毛估估的感覺和粗略的概念。


談古論金


不同時代的老百姓的購買力和物價都會有所不同,不能精準的換算出,只能按照當時的時代背景對比現如今的背景來估算。

清朝中期和清朝末期,一兩的白銀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50-220元之間。民國初期,社會相對穩定,當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人民幣260元左右。而民國中後期通貨膨脹,社會動亂,一塊大洋只相當於現在人民幣90元甚至更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