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四川江油,李白故里。在诗歌小镇青莲的老牌坊对面,有一座绣楼,是诗仙李白之妹李月圆的绣楼,名唤粉竹楼。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四川江油粉竹楼

千年之后,一群现代绣娘,在粉竹掩映之下,展卷绷、拈银针、穿彩线,巧手如飞,针耕不停,一幅幅故里山水,一帧帧李白诗画,用绫罗绸缎、棉麻锦纱,重现了故里山川美景,人民诗风传承。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刺绣现场

这,就是李白诗意绣的绣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裕的蜀绣培训基地。

朱裕师承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邬学强。邬大师擅长蜀绣的单、双面绣,异形、异色、异针法的三异绣与人物肖像的刺绣。其参与绣制的巨幅双面绣“芙蓉鲤鱼”,现存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2015年,其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李白诗意绣创始人—朱裕

从邬大师处学艺归来,朱裕深忧蜀绣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境地。于是,她立志普及蜀绣知识,传授刺绣技艺,让古老的蜀绣技艺代代相传、创新发展。

要想守护,必先发展。为此,在蜀绣题材传统、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她从故里山川找寻题材,从李白诗歌吸取营养,自主创办了“李白诗意绣”品牌。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教授郑翼翔赠画留念

世代传承,不离教育。她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边办学,一边经营。以蜀绣经营所得,资助学校运营。

2012年,她成立了“李白诗意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面向社会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残障人士,免费培训蜀绣技能。在江油残疾学校开设蜀绣课程,普及蜀绣知识,学习刺绣技能。五年来,学校培训学员2000余人,解决就业500余人次,其中吸收残障人士就业30余人次。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残障学校学生现场手工刺绣

同年,她成立坤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制作和销售李白诗意绣系列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研发“李白诗意绣”文创产品18余种,涵盖装饰、服饰、家居、旅游等四大品类。刺绣作品多次参加省、市比赛,荣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四川省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第一届母亲艺术最佳艺术奖、绵阳市“云裳羌影“杯金奖等荣誉。目前,李白诗意绣作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守护千年蜀绣——李白诗意绣的绽放

李白诗意绣作品——上阳台帖

在当前,机器取代手工,技艺无人可传,非遗加速失传的当下,要想守护、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勇气,需要匠心,更需要智慧。希望有更多,像朱裕这样,有情怀、有担当的传承人,去守护、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