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為何在四十三年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yunyaling1987


一想到八阿哥,很多人想到《雍正王朝》八爺胤禩帶領一群鐵帽子王逼宮失敗,雍正在朝堂上罵胤禩和胤禟,說“他們是豬,他們是狗,他們是阿其那,他們是塞思黑”“允禩,你這真要自絕於朕前,自絕於列祖列宗嗎”。

我們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到相關記載:八阿哥胤禩性格沉穩又有才華,在九子奪嫡中長時間佔據主導。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是,諸多阿哥,大臣上書請立胤禩為太子。康熙晚年疑心重,因此事而大怒,囚禁了八阿哥。因為此事也給了四阿哥胤禛機會。胤禛在不顯山不露水的不讓康熙起疑心的同時,又做出一些貢獻展現才能,最後被確定為繼承人。八爺黨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雍正在搞定了羅布臧丹津,年羹堯等以後,雍正慢慢剪掉了胤禩的羽翼。將其削去皇籍改名為阿其那,這個名字有人說是“豬”這樣的惡語,也有說這是“令人討厭的人”。胤禩被貶為民王,後來胤禩又被圈禁。大臣上書請求將胤禩正法,雍正沒答應。後來,胤禩在宗人府的囚禁下,鬱鬱而終。

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為八爺胤禩平反主要原因有二(據《清史稿》)。

一,八爺,九爺結黨營私,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們沒有顯出明顯的謀逆之舉,所以予以寬恕。



二,乾隆說:“皇考晚年,意頗悔”。雍正晚年提到“削去兩個弟弟胤禩,胤禟的皇籍,貶為平民,賜予阿其那,塞思黑的名字。”這件事時,有一些後悔的意向。所以乾隆也算滿足父親雍正的一個遺憾。


紅雨說歷史


乾隆不僅為胤禩平反,還恢復了所有遭到雍正嚴懲的皇叔們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說,乾隆這樣做是否定雍正的決策,是大不孝行為,其實乾隆這樣做,和當時的政治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乾隆繼位)

說起來,清朝經過康熙和雍正兩朝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乾隆接手的時候,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再加上在交接王位的問題上,得到雍正很好的安排,因此比之前幾朝皇權交接都要順利。

乾隆在年少時與康熙有過一年的交集,可以說在他心目中,康熙是他的偶像,康熙的仁政也讓他深受影響。

乾隆繼位之前,由於得到雍正的保護,沒有發生與前朝大臣互通往來的問題,因此在他繼位後,沒有可以用的心腹,只能遵雍正遺詔,任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為總理事務大臣。

乾隆在幾位大臣的輔佐下,對雍正的鐵腕政權進行了一些反思,並整改了一些嚴厲的政策。

乾隆的舉措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擁護,據清人袁枚記載,乾隆元年,乾隆每下達一個詔令,都會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歡呼,甚至在民間將乾隆比作堯舜之君。

(康乾盛世)

乾隆想做一個仁政愛民的明君,也想做好愛新覺羅家的當家人。

他不光要得到民心,還要得到宗族的支持,這樣他的皇權才能更加穩固。因此,他本著“親親睦族”的態度,為曾經被雍正圈禁的皇叔允䄉、允禵等人一一翻案,並解除圈禁,恢復了他們的爵位,部分人甚至還恢復了官職。

此舉不光緩和了皇室成員為爭奪儲位產生的歷史矛盾,還安撫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權得到了穩固。

不過皇叔允禩和允禟兩人卻遲遲沒有翻案。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下諭旨恢復了允禩和允禟的原名,併入宗籍。

乾隆為何要拖這麼久才為允禩和允禟翻案呢?

其實早在乾隆初年,乾隆本來想一併翻案,但是新帝繼位,便不斷地推翻先帝的決策,是極為不孝的行為。

(胤禩)

胤禩與胤禟當初和雍正爭儲時,是最為針鋒相對的兩個人,雍正恨他們恨到無以復加,不僅削除了他們的爵位和宗籍,還給他們改名“阿奇那”和“塞思黑”(豬和狗的意思),最後將他們永久圈禁在高牆之內。

如果乾隆在這件事上也否定了雍正的決策,那就相當於是當著天下人打雍正的臉,這事他不能做。

因此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找一個藉口既能維護雍正的顏面,又能為允禩和允禟兩位皇叔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老一輩也死得差不多了,歷史傷痕也漸漸癒合。

乾隆適時地下了一道諭旨,先是說胤禩與胤禟就“心術而論”,“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以此肯定了雍正處理二人是正確的。

(雍正劇照)

然後又說胤禩與胤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意思是說雖然這二人有怨尤誹謗,但沒有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對此頗有悔意。

最後乾隆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說自己已經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說,後世的人就更不敢說了,因此他為胤禩與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復了他們的名譽,還一併收入宗籍。

乾隆這樣做,一方面也維護了雍正的顏面;另一方面,藉口雍正晚年後悔當初對兄弟太過嚴厲,圓了他的心願;最後也是顯示自己“親親睦族”的寬大氣度,為自己博個明君的好名聲。

不過,憑心而論,乾隆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確是值得稱讚的,畢竟在雍正及以前,宗室兄弟之間心狠手辣有之,爾虞我詐有之,唯獨缺少一絲溫情,乾隆這樣做也是為愛新覺羅後世做出了表率。


張生全精彩歷史


老實說,歷史上的八阿哥其實是怪冤的。

在康熙在的時候,老爺子拼命地打壓他,讓他毫無出頭之日;老爺子不在了,老四拼命打他,最終落了個悽慘的結局。

說真的,其實康熙也並不是怎麼特別討厭或痛恨老八,事實上,八阿哥的母親地位很低,但康熙並沒有因此而看輕他。

相反,八阿哥從小到大受到的恩寵比別的阿哥還要多,比如封貝勒爺,在同年齡段的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早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八阿哥好學、脾氣好、善解人意、會做人有關吧?



也正因為如此,在太子第一次被廢時,康熙令眾臣推薦一個阿哥為儲君,結果大學士馬齊等都推了八阿哥。

然而,康熙卻出爾反爾,絕不承認,因為其本意是希望眾臣重新推舉廢太子,沒想到居然是八阿哥!

由此,八阿哥悲慘的大半生,就是因為這個推舉事件開始了。

論事實,這事真不能怪八阿哥,畢竟,這是民主形式,八阿哥也是民心所向啊。

康熙認為八阿哥不能繼位,並不是因為他的母親出身低,而是認為他太柔弱,會被群臣所制,這是他絕不願意看到的。

其次,八阿哥是個妻管嚴,子嗣太少(只有一個),這也是康熙不同意八阿哥為儲君的理由之一。

於是乎,為了防止群臣再度擁護,康熙之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八阿哥,其目的就要讓八阿哥和群臣明白——我絕不會選老八為儲君,就死了這條心吧!



等到雍正繼位後,其對八阿哥的影響力還是頗為忌憚的。早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中,鬧事對風頭正勁又結黨的八王黨十分厭惡。

但是,其繼位後,卻用了個欲擒故縱的把戲,先把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同時封為親王、總理大臣,但這個意義卻是兩樣的。

對老十三,雍正是真心信任並重用,但對老八,卻是明升暗貶,處處使絆子,有意要抓他的把柄。

結果,不管八阿哥做什麼,雍正總是要挑他的刺,八阿哥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終,在雍正四年正月,八阿哥被革去王爵,開除宗籍,交宗人府囚禁於高牆之內,其福晉也被命自盡,並挫骨揚灰。

之後,八阿哥被改名為“阿其那”,同黨九阿哥被改名“塞思黑”,大意是豬狗之類。



這還不解恨,最終八阿哥允禩並定罪40條、九阿哥允禟定罪28條,兩人在雍正四年八月與九月相繼死於非命。

從這個角度上說,雍正殺弟大體是可以成立的。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也就是近半個世紀後,乾隆發佈了一道諭旨,其中說:

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 但“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乾隆的話說得還是很中肯,“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



講真,這麼個大冤案,乾隆又離得最近、威望最高,他都不敢平反,試問後代子孫誰敢?

由此也可看出,乾隆對老爹當年骨肉相殘的舉措其實是頗有微詞的。

最終,八阿哥、九阿哥被恢復原名,子孫也歸入宗籍。

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雖然晚了點,但也算是為允禩和允禟恢復名譽了。


坑爹史冊


雍正上位後,打壓曾經的對手,將自己的兄弟整得慘不忍睹。乾隆當皇帝不到兩個月,就頒佈諭旨,開始給雍正的政敵平反。

胤禟與胤禩的後代又成了皇族,搬回王府,重新過上貴族的生活;胤䄉也被放了出來,還給安排工作;胤禵不僅重獲自由,而且得到乾隆賞賜的公爵、府邸和錢財。等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徹底為胤禩平反,恢復胤禩的宗室身份,並錄入玉蝶。

在清朝強調以孝治天下,乾隆給胤禩等人平反,完全是與雍正對著幹,那他為何還要這樣做呢?

乾隆的內心深處,對雍正有著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他看不上父親帶有法家風格的執政思路

乾隆從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崇拜的是施行“仁政”康熙。康熙是很有人情味的皇帝,不僅有政治手腕,而且為人比較寬厚。弘曆第一次見康熙,就發自內心地覺得親切。

乾隆能夠當上皇帝,與康熙也有間接關係,爺孫兩感情不錯。既然胤禩等人是康熙的兒子,乾隆看在爺爺的份上,可以酌情考慮。

雍正的個性與康熙截然相反,弘曆在他面前,就像賈寶玉在賈政面前一樣,只覺得害怕,不覺得親切。對於雍正,乾隆在上位之前就已經頗有不滿。

弘曆曾寫過一篇議論文——《寬則得眾論》,論述如何做一個好皇帝。他說做好皇帝的第一條標準就是寬容大度,“包荒納垢,宥人細故,成己大德”,容忍臣子的“小毛病”才能贏得民心。

這篇文章是在隱晦地批評雍正。雍正對兄弟殘酷,對臣子嚴苛,許多人已經心生不滿。弘曆不敢直接抨擊雍正,只能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文章隱晦地表達出來。他一登基,就反雍正之道而行之。

乾隆想籠絡人心,做歷史上最成功的帝王

新天子登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爭取大家對他的支持。乾隆要贏得人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給別人嚐到甜頭。

被雍正打擊過的皇族,一個個都噤若寒蟬,如同驚弓之鳥。乾隆將他們釋放,讓他們重獲新生,這個舉動很自然就能讓他們對新天子感恩戴德。其他皇族看到乾隆的寬厚,也會有人由觀察轉為擁護。

乾隆曾系統地研究過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帝王,他將李世民視為自己的楷模。李世明治國理政的特點是什麼呢?寬厚、開明。所以乾隆也想做一個寬厚開明的帝王。要開明不能只停留於口號,還要用真實案例佐證,所以,乾隆善待雍正的對手能起到一個榜樣作用。

任何一個皇帝,不管多麼偉大,總會出現弊端。要青出於藍,就要勇敢地除舊佈新。事實上,清朝前期幾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都否定過前任,對原有的制度進行過革新。

雍正雷厲風行的措施,解決了康熙留下的問題,卻過猶不及。乾隆要有所作為、想當最有成就的帝王就必須突破雍正的框架、糾正雍正走跑偏的賽道。

雍正處理“八爺黨”案件時,將胤禩等人賜名“阿其那”、“塞思黑”,全家被開除宗籍,成為庶民,明顯量刑過重。愛新覺羅家族成員衣食無著,很不利於皇家形象,乾隆有必要重新評估。

總評:乾隆作為愛新覺羅家的話事人,要照顧對自己沒有威脅的家族成員,有必要為胤禩等人平反;作為大清的帝王,乾隆為胤禩等人平反是為了感天動地,為了青出於藍,為了彪炳史冊。


秋媚讀史


乾隆帝名為愛新覺羅·弘曆,滿族人,在他25歲的時候登基,在位長達六十餘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乾隆帝是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的第四個兒子,初期被封為和碩寶親王。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弘曆禪位於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

後來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乾隆帝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而且年壽最高的皇帝。那麼乾隆帝為何在四十三年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呢?

在聖旨中乾隆帝是這樣寫的”允禩,允禟等孽自由作,得罪已死,其子孫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其宗碟之外,與庶民無異。當初辦理此事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處理之處,著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確議俱奏” 乾隆帝其實對於皇叔這件事情,深感有愧,畢竟其皇叔的後代還是皇族後代,做個普通百姓實在是不合適,後來乾隆帝恢復了他們宗室的身份,並且讓他們搬回了王府,而自己的親叔叔胤禵也放了出來,給了他爵位。

其實每位皇帝在繼位之後都會先整治一下朝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也是為了避免有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在帝王世家,每位皇帝的皇位得以繼承也是伴隨著很多人的犧牲的,不過後來乾隆帝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不僅僅是為了他的叔叔胤禩平反,很多在雍正時期被誣陷的人以及宗室都被乾隆平了反。

這個時候乾隆這麼做應該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做法,應該是學習他的祖父康熙的從政原則,為人寬大為懷,這也許也和乾隆從小接受儒家教育有關係。乾隆也想當一個偉大的皇帝,學習唐朝時期唐太宗的寬厚,開明,自己也想要創建一個貞觀盛世。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籠絡人心了,為了贏得大家對他的支持。因為乾隆想做一個仁政愛民的明君,也想做好愛新覺羅家的當家人。他不光要得到民心,還要得到宗族的支持,這樣他的皇權才能更加穩固。因此他恢復了他們的爵位,部分人甚至還恢復了官職。這種舉動不僅緩和了皇室成員為爭奪儲位產生的歷史矛盾,還安撫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權得到了穩固。

那麼乾隆為什麼要替八阿哥平反呢?難道他就不怕背上一個不孝子孫的罪名嗎?當然乾隆帝有他自己的辦法。

如果乾隆帝他直接替八阿哥他們等人平反的話就會打康熙的臉,因為這就直接說明了康熙是錯的,所以,這其中如何處理就顯得很重要,乾隆要在拉攏人心的同時,也不能說康熙是錯的。

那麼這要怎麼做才好呢?身為皇帝的乾隆不愧是德才皆備,他想了一個好辦法,他找了一個合適的時機,然後下了一道聖旨,在這道聖旨裡,他先表示了康熙對於胤禩與胤禟處理方式的贊同,繼而又說他們倆也並沒有犯太大的罪,可以寬容一點,還說康熙在晚年的時候也是覺得處理的不合適。

接著,他又表示自己已經在位幾十年了,如果他不替他們平反的話就更沒有人敢了,就這樣,乾隆找了一個完美的理由替他們平了反,還維護了康熙的臉面,同時也給他拉攏到了人心。

不過,平心而論,在乾隆處理這件事上,我覺得是值得稱讚的。乾隆這樣做,也為愛新覺羅後世做出了表率。使宗室兄弟之間多了一絲溫情。


無筆


真實的歷史並不像《雍正王朝》展現的那樣!其實八阿哥胤禩在雍正四年就死去了,當然也是按照“謀反”的罪名!

乾隆上臺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勵精圖治,實現了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同時與自己的父親雍正不同,乾隆沒有統治的危機,政策就比較緩和!


乾隆為什麼在四十三年為自己的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呢?

1.乾隆的“平反”政策由來已久!

雍正在任上勞累過度死亡,乾隆順利繼位登基,成為了新任的皇帝。

乾隆繼任以後,就接連出臺了許多的政策,相對於雍正時期的嚴厲,他的許多處置方式頗為柔和。他不僅在老爹制定的政策上進行改變,而且從他當上皇帝開始,就接連不斷的給自己的一些族人平反,只是礙於老爹去世沒多久,所以才沒有對雍正當年最大的對手八阿哥胤禩“平反”!

2.乾隆為了突出自己對族人的關切!

終於,到了乾隆四十三年,這一年的乾隆已經68歲了。這麼些年,他給人“平反”的事也沒有少做,看著還有自己的叔叔懸在謀反的恥辱柱上,他就又動了心思。


首先,乾隆肯定了雍正對八阿哥胤禩的定論,說自己的老爹做的對。然後,話鋒一轉,說道錯雖然有錯,但是如果我現在不給叔叔們說句話,估計以後也沒有人敢給他們說句話了。

所以,乾隆就恢復了八阿哥胤禩的宗籍,得以讓其進入宗族。完全展現了乾隆關切族人的良好形象!

3.乾隆為了樹立高大的個人形象同時粉飾太平!

乾隆四十三年,68歲的乾隆不僅僅給自己的叔叔八阿哥胤禩平了反,而且他還給前朝的袁崇煥平了反。

究其原因,不外乎此時的乾隆為了展現自己的寬廣胸懷和此時的太平盛世!


歸根結底,已經將要邁入“古稀之年”的乾隆想在自己的功勞簿上多添上幾筆,所以就把以前所有的陳年舊事翻出來,可以“平反”的,也都平了反!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雍正王朝》裡面把雍正打造成一個憂國憂民的大無畏的改革者,為國事嘔心瀝血的改革家;而八阿哥則成了“與既得利益者一團和氣”的陰險小人。這當然也沒啥問題,雍正確實不錯,但電視劇是劇情需要,雖然可憐不好亂改歷史,但是用些春秋筆法嘛,這不很正常嘛。

實際在歷史是這樣的,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胤禩部署奪嫡,頗得朝野支持,人稱“八賢王”。康熙帝深惡胤禩爭儲位,奪其貝勒,並拘禁之。胤禩後復為貝勒。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復立太子並對諸皇子封爵,將胤禩排除在外。後胤禩轉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克承大統,惟康熙帝遺命皇四子胤禛登基稱帝。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為避諱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又封允禩為廉親王,任理藩院尚書,管工部事務,期間多次藉故譴責允禩失職。雍正四年,被革去黃帶子,發宗人府,築高牆圈禁,議罪狀四十款,並派諸王大臣多次前去敦促其易名,允禩遂自改名曰“阿其那”(阿其那不是啥好詞,但根據現在的滿語專家考證,也不是什麼豬和狗)。

看到了吧,雍正皇帝做的是不錯,但也是個心狠手辣的統治者;可不是啥一直受八王爺窩囊氣的老實人。至少,在八王爺這個問題上,雍正確實是有點不顧手足親情了。八阿哥並沒怎麼出格,反而是雍正忌憚他的影響力整他。

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為由,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下令恢復允禩原名,收入皇室玉牒,子孫一併敘入(當然乾隆肯定還是要給雍正面子,乾隆是說,雖然胤禩、胤禟獲罪雖是咎由自取,但是嘛畢竟還是沒造反的問題,如此這般,所以就替自己的父親寬恕他們了)。

那乾隆這麼幹是為了啥?肯定是為了給自己撈政治資本啊,大臣們會以為皇帝仁厚,百姓會以為皇帝寬容。會不會有後遺症?八王爺都死多少年了,現在平反根本沒啥影響,百利無一害,不幹白不幹。


國史拾遺


其實,如果大家仔細查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在乾隆四十三年時,乾隆不僅給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還給九阿哥胤禟也平反,將他們都改回原本的名字,還恢復其宗室身份。

不僅如此,對於當年的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乾隆也下詔對他們進行翻案,恢復其宗室身份,還特意安排他們的後人承襲爵位。

並且,乾隆還親自冊封滿清八大宗室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自此,滿清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也才正式形成。

對此,很多人肯定會很好奇,乾隆為什麼要對這些曾經被皇帝打倒的人全部平反呢?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說乾隆不喜歡父親雍正這種苛刻的執政方法,也知道八阿哥等人都是冤枉的,因此他便效仿康熙實施仁政,對以前的父祖輩的政敵都進行平反,藉以此來籠絡人心。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問題是,乾隆想實施仁政,想籠絡人心,在他剛登基時就可以實施,或著在登基幾年或十幾年時都可以實施,為何偏偏要等到當皇帝的第四十三年,而且偏偏要在這一年進行大規模的平反運動,這顯然不是簡單的實施仁政,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其實,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他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其政治的需要。換句話說,都是為達到自己的某個政治目的,並不是單純的心血來潮或同情某人而做出的舉動。

那麼,乾隆大規模的平反背後,究竟是有著怎麼樣的政治目的呢? 這個還要從乾隆四十三年發生的一件事情說起。

在這一年,乾隆正好68歲,恰好當年的康熙正是68歲時去世的。乾隆在登基之時,處處把自己拿來與康熙對比,現在康熙在68歲時去世,乾隆在68歲時雖然身體看起來還很不錯,但總免不了會讓大家擔心,因為之前清朝的皇帝,就沒有人能夠活過68歲。

當然,對於大多數臣民來說,乾隆能不能活過68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乾隆至今還沒有立皇太子,也沒有像雍正那樣提前寫下傳位詔書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如果乾隆突然去世,該由誰來繼承大統呢?要知道乾隆當時還有5個成年兒子呢!

根據史書上記載,在嘉慶被立為皇儲人選之前,乾隆只明確對兩個兒子表示過要立為皇儲,一個是富察皇后的大兒子永璉,他在乾隆剛登基時,就被乾隆帝密定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但可惜的是,永璉在8歲時就因病去世。

後來,在乾隆十年的時候,富察皇后又生下第二個兒子永琮,乾隆本打算立他為皇太子,結果永琮在兩歲時就不幸夭折。這兩個皇儲人員的意外去世,讓乾隆也是深受打擊,所以此後他再也沒有想要立太子的想法。



當然,當時乾隆還年輕,所以也沒有人去過問和干涉這個事情。但問題是時,等到乾隆四十三年時,乾隆已經活到康熙去世的年齡,卻還沒有表示出要立誰為太子,臣民們自然就開始議論紛紛,尤其是那些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漢族大臣和讀書人們。

於是,這一年從開始,幾乎每次在朝堂之上,都會有人提到這個事情。甚至到後來,還有人直接公開上書要求乾隆立皇后和太子,這搞得乾隆非常被動。因為,整個朝堂之上,幫助乾隆說話的人實在太少。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乾隆感覺到有些孤立無援。

因此,乾隆開始把目光投向宗室,他希望能夠從宗室獲取支持力量,以此來壓制朝臣。但問題是,滿清宗室從順治帝開始,就不斷受到皇帝的打壓,尤其是雍正上位後,從滅八王、到“三大政”、“攤丁入畝”等,嚴重損害宗室們利益。

等到乾隆上臺後,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嚴厲打擊宗室,但也沒有對他們有過多的恩惠,雙方基本上是進水不犯河水。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宗室自然很難對乾隆有什麼感情,所以對於當時乾隆的處境,他們基本都是無動於衷,甚至還暗自高興,總而言之,你也會有今天!

最終,乾隆為拉攏宗室這股力量,便開始大規模的進行平反運動,那些被以前皇帝打擊的宗室們,都先後獲得平反,他們的後代,都重新得到爵位和重用。不僅如此,乾隆還特意冊封“八大鐵帽子王”,讓這八大宗室的權力和地位凌駕於所有朝臣和親王之上。

這一年,可以說是滿清宗室從入關以來,最揚眉吐氣的一年。因此,他們自然對乾隆感恩戴德,於是紛紛轉而支持乾隆。在這種背景下,乾隆便開始著手全力打擊那些要他立太子的臣民,他先是下令將那位公開上書要求自己立皇后和太子的人處死,接著又借文字獄,把好幾個大臣都給幹掉。

自此,被鬧得沸沸揚揚的立太子事件才總算得到平息,朝臣們經過這一番教訓,再也不敢過問乾隆立太子的事情,乾隆也不用再遭到來自臣民們的壓力。直到乾隆六十年,他才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從這層意義上說,乾隆給八阿哥等人平反,就和當初雍正嚴厲打擊他們一樣,都是為鞏固自己的權力。


我是趙帥鍋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乾隆並不存在給胤禩平反,只是減輕了他的懲罰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下乾隆實錄。在《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四十八》記載了乾隆四十三年關於胤禩的處置,也就是“平反”詔令。原文如下

『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險詐。結黨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僅令削除譜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兩人心術而論。其潛蓄覬覦窺竊之謀。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伊等怨尤誹謗。亦屬情事所有。蓋伊兩人、未嘗無隱然悖逆之心。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是以皇考雖明暴其罪狀。猶為曲示矜全。聖心如日在天。固眾所共仰也。迨皇考晚年。屢向朕諭及此事。輒愀然不樂。意頗悔之。若將留以有待者。朕即位之初。深有念於孔子三年無改之言。未敢遽易成案。今臨御四十三年矣。近降旨復睿親王封爵。及仍給還功績諸王原封爵號。因念宗藩遠派。既為核實酬庸。而近屬本支。豈宜略而不辦。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亦無敢言者。所有允禩、允禟、二人。自不合還其原爵。仍當復其原名收入玉牒。兩人子孫。亦當一併敘入。並著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查明應入支派。列譜呈覽。朕此舉、實仰體我皇考當日仁心。以申未竟之緒。諒皇祖、皇考、在天之靈。亦當愉慰也。』

這篇詔令分了幾層意思,第一,開篇明確了胤禩罪很大,這就是定性,我們知道,“平反”是做無罪處理,並恢復原來的待遇和名譽。這篇詔書顯然沒有這個意思。第二,說雍正後來對把胤禩削爵,除籍,改名的事情頗為後悔,把補救措施留給了乾隆。第三,乾隆覺得此事不能一下子辦,拖了四十三年才辦。第四,鑑於胤禩確實有罪,爵位就不給恢復了,只是恢復胤禩名字,重新加入宗籍。第五,告訴祖宗,乾隆的任務完成,他們可以安息。

繼續查《清史稿》,可以發現在雍正十三年冬十月,有如下記載『冬十月癸亥賞阿其那、塞思黑子孫紅帶,收入玉牒』,由於雍正已經在當年八月去世,此時在位的是乾隆。乾隆在雍正死後兩個月,就把胤禩和胤禟的子孫賜紅帶子,所謂紅帶子阿哥,黃帶子覺羅,清朝皇族區分為宗室、覺羅。由清太祖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起算,太祖及其兄弟以下子孫稱“宗室”,腰繫黃帶子。塔克世之叔伯兄弟支系則稱為“覺羅”,腰繫紅帶子。革退宗室者系紅帶,乾隆用一個“賞”字來表明自己把他八叔九叔的子孫賞回覺羅,是大恩典,但此時沒有“平反”的意思。

進一步查乾隆實錄,在《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五十》記載『(乾隆四十三年)軍機大臣等遵旨覆奏、查允禩、允禟子孫。現在圈禁者。惟允禟長子弘晸。其餘兩家子孫。俱系正藍旗官兵看守。不準出外行走。應將弘晸釋放。並徹看守官兵。至所有女、孫女。年長者已嫁。未嫁者俱幼。報聞。』原來胤禩和胤禟的子孫要麼被圈禁,要麼被監視居住,時間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從雍正年間算起),至此方得解禁,而且只是解禁,沒有恢復爵位,或者說根本就沒有爵位了,成了普通的旗民。

所以,我認為乾隆對他的八叔和九叔沒有什麼好感,否則從他前面的聖旨來說,他連得罪了世祖皇帝的睿親王多爾袞都能平反,他的親叔叔們怎麼就不行呢?從他即位起,事情過了四十三年,才給了這麼個意見,一般皇帝,幹得長的,也就二三十年,假如掛了,誰來做這事,乾隆估計自己也沒想到能幹這麼長時間,可能人老了,心也慈悲了,想起把這事辦了,才有『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但是其處理結果,實在擔不得“平反”二字。



青史拾貝


康熙的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雖然他是個很有本事的人,但是也是個很不幸的人,在奪嫡中就因為備受大臣們推舉,而讓康熙對他猜疑打壓,雍正登基又因為嫉妒他的能力,圈禁閣爵,最後被活活折磨致死。其實胤禩得很多罪狀根本就是莫須有,只不過是雍正容不下他罷了,後來乾隆登基後,相繼給八爺黨的八爺,九爺,十爺平反,但是他真的只是覺得雍正對同胞兄弟過於殘忍才平反的嗎?

其實我們單看雍正繼位後對八爺黨的打壓,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的確是對八爺黨恨之入骨,甚至巴不得吧這群人挫骨揚灰,給自己的同胞兄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據說是豬和狗的意思,這真的不知道打的是誰的臉,但是我們也要實事求是,雍正一朝推行改革,的確是讓清朝逐漸變得富裕起來,但是問題是某一群人,比如八旗貴族這群人的利益卻是事實上被打壓的,雖然這樣持久下去是有利於國家的,但是也打壓了旗人氏族。

而乾隆他不像他老爸,乾隆只想做個表面明君,所以其實他除了把新疆徹底收復了,並鞏固了邊疆統治這一個大功之外,其他的很多舉措其實都是讓某一個階層得到好處,這些得到好處的階層有給他捧出來盛世的假象罷了,當乾隆剛登基時,統治上不穩定,於是就開始拉攏和官僚們,士紳們的關係,然後停止了雍正推行的變革,這樣就斷絕了本來可能使清朝更加富強的機會,但是也由此保證了上層階級的利益。

後來乾隆的統治穩定了,於是又開始著手改善和八旗氏族的關係,於是就開始逐漸的給之前被雍正搞垮的一些人平反,很多呢就是曾經八爺黨的人,其實當雍正整自己的兄弟們時,乾隆等人也很清楚,很多罪的是莫須有的,這也讓雍正的風評一直不好,並且也讓皇室和八旗一些宗室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嫌隙,乾隆二年乾隆放出了愛新覺羅.胤䄉可以說也是用來試探下影響的一步棋,結果這也給乾隆豎立了仁慈寬宏大量的形象。

這時乾隆才登基總要考慮雍正的臉面,也不好直接推翻太多雍正的舉措,另外黨政過去時間也不久,有的事情也需要時間淡化,幾十年之後乾隆的執政其實該有的功績也已經有了,很多東西也已經定型,這時候他要的就是想千古留名,就比如什麼十全老人這種,這時給八爺等人平反,一個是幾十年過去,已不可能有人還能翻起什麼大風浪,能給自己的形象加加分,又能撥亂反正,另外也是的確糾正雍正的錯誤,無一害而有三利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