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三眩定暈湯加減治療眩暈症

  眩暈是患者的自覺症狀。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視物模糊;暈是指頭暈,即頭腦混沌,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二者常同時出現,故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休息可減輕或消失,嚴重者則如坐舟車,旋轉不定,不能站立,面色蒼白,或伴有噁心、嘔吐、汗出、耳鳴、目澀,甚至昏倒等症狀。可見於現代醫學的高血壓、動脈硬化、內耳迷路病(如眩暈綜合徵、迷路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及神經官能症等疾病中。多有反覆發作史,外感、勞累、情緒激動可誘發。

三眩定暈湯加減治療眩暈症

  眩暈症的病機:因風火為患

  傳統醫學對眩暈症的論述很多,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指出眩暈多屬肝的疾病;劉完素的《河間六書》中認為:本病是因風火為患,有“風火皆陽,陽多兼化,陽主平動,兩陽相搏,則為之旋轉”的論述;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又提出“無痰不作眩”,主張眩暈當以“治痰為先”;張仲景的《景嶽全書》強調:“無虛不作眩”,主張眩暈當以治虛為主。以上理論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闡明瞭眩暈的病因病機,為臨證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眩暈症的治療法則:化痰潛陽 益氣定眩

  引起眩暈的主要原因是腦髓空虛、清竅失養,痰火上逆、擾動清竅,與風、火、痰、虛密切相關,涉及肝、脾、腎三髒。以肝陽上亢,氣血不足,兼見腎陰虧虛,陽升風動,挾痰溼濁,上擾清竅,而發為眩暈者最為多見。病理性質有實有虛,實證主要責之於肝陽上擾和痰溼瘀濁,矇蔽清竅;虛證為陰精不足或氣血虧耗,不能上榮清竅。而虛實之間往往互相夾雜而成本虛標實。在治療上採用“病因為本、症狀為標,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治療原則,擬定燥溼化痰、抑肝潛陽、益氣定眩的治療方法,對眩暈發作期有顯著療效。

  三眩定暈湯加減組方依據:

  湯藥組方:白朮、半夏、陳皮、天麻、川芎、葛根、赤白芍等十七味。伴見耳塞聽力障礙者,加澤瀉、橘絡以化溼通絡;伴大便乾結者,加大黃以通腑瀉熱;伴見心煩意亂者,加牡丹皮、炒梔子以清心除煩;伴見失眠者,加酸棗仁、珍珠母、蓮子心以清心安神。

  方中白朮、半夏、陳皮健脾和胃,祛痰燥溼;天麻具有熄風效果治療眩暈,為標本兼顧的治療方法。川芎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川芎可直接擴張周圍血管,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鎮靜作用,可降代血壓,降低冠脈血流量;葛根解熱生津、透疹昇陽,發表解肌,葛根現代藥物研究其中的黃酮成份可使冠狀血管及腦內的流量增加,對耳鳴、頭痛、肢麻等臨床症狀有改善作用,赤白芍有活血化瘀、柔肝止痛之功效。如此,清竅既不失養,又不被擾,達到控制眩暈的目的。在有效控制各種眩暈症狀的同時對於眩暈相關的一系列症狀,則通過補益肝腎,減輕耳鳴;通過健脾利溼祛痰,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三眩定暈湯加減治療眩暈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