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人生需要伴侶?

Adoptionist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其實我倒覺得,人生不一定需要伴侶的。有些人說,人生這麼孤獨,有個伴侶一起,不那麼孤獨。但是我蠻同意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的觀點,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不是“寂寞”的意思),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幾件事之一。我們的人生都註定只能是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呢,就算是有伴侶,也只是兩個孤獨的人一起走了一段人生路而已。

但是呢,從心理上來說,人類對伴侶還是有一些本能需要的。作為我們心理學家,其實更願意用“親密關係”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這種關係。除了繁衍後代、延續自己基因的這種進化心理的需要之外,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人類作為社會動物,還有一種對親密關係的需要。具體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簡單分成三個範圍:普通關係、親近關係、以及親密關係。就像三個同心圓一樣,以每個人為圓心,最外面一層人際關係是我們的普通關係,比如同學、同事這樣的,這些人雖然和我們打交道,但是隻是維持一個人際關係而已。中間一層則是親近關係,比如親戚、好友等,這些人和我們的關係更親一些,我們彼此可以分享一些更私密的心情和事情。而最靠近圓心的則是親密關係,一般而言,在這個核心圈裡最明顯的就要算是伴侶了。核心圈裡的人,是最靠近圓心的,也是在心靈上離我們最近的人。一般來說,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屬於最外圈的人最多,然後中間親近圈的人就少了許多,而最終屬於核心圈的親密關係,只有幾個人甚至更少。

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則認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三類圈子的人際關係。它們彼此不能替代。其中,往往最容易讓人產生孤獨感的就是核心圈親密關係的缺乏。也就是我們平常總說,“沒有人能走進我們心裡”的那種孤獨的感受。而找到一個親密的伴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孤獨感哦。

然而我依然認為,人類需要的其實是這種親密關係——而不一定是這樣一個具體的、實體的人。與其說人生需要伴侶,不如說人生需要的是親密知己的關係。或許因為在這樣的親密關係中,我們每個人也更能隱約窺到自己的存在吧。


鯨魚小星球


因為人的本性是社會性動物,所以社會性算是動物的本能之一。無論個人的性格如何,我們都共有一些特性:喜歡在群體中生活,需要和他人互動,喜歡交談喜歡從眾,喜歡和親密的人擁抱觸碰……這些動物性的本能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們,以至於哪怕再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群居的需要,長期獨處對任何人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來說都是不利的。

伴侶則是陪伴我們的人中最特殊的一類人,他們是唯一能分享我們最私密內容的人,也會開放他們自己的私密給我們,每個人在伴侶身上都會經營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而這種關係從長遠來看決定了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現在網絡上流傳一種說法,說我們其實並不需要伴侶,結婚只會拉低我們的生活質量。這種說法完全是因為現在不幸的婚姻太多了,而網絡媒體又太過發達,負面的聲音太大,傳播開來就使得大家對婚姻很害怕很恐懼。但其實如果找到了合適的另一半,每個人都能享受婚姻帶來的好處,也會有能力規避婚姻帶來的不足,走不走進婚姻,我們都是完整的個體,婚姻不過是讓我們開啟另一段人生,而不是結束前面一段。


陳諾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是有情感需求的,更是需要情感聯結的,所以我們看到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特別依戀照顧ta的人,這是人生最初的依戀關係的建立。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社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對情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不再滿足於家庭成員之間的愛的陪伴,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一方面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心理的需求。

感性一點,人為什麼需要伴侶?圍爐煮茶,把酒言歡,這些時候若是有個伴陪著是最好的,喜事有人分享,悲事有人安慰,想到你時,心底暖暖,滿滿的愛意,這就是伴侶最好的狀態。

理性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責任,生活不易,偶爾掙扎,需要有個人陪著一起走過去,多個肩膀陪著一起扛!就算生老病死,也有個伴,不至於孤苦伶仃一個人終老。

我們都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是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上的,我們以為我們會習慣孤獨,實際上,我們需要一個伴侶。

為什麼人生需要伴侶?因為需要!

我是宸媽,小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懂點心理,懂點教育,懂點藝術,喜歡我的頭條歡迎關注!


宸媽碎碎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每個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內向與外向與只是性格的差異而已,並沒有優劣之分,內向的人有自己的優點,外向的人也有自己的長處。

首先,內向的人因為比較安靜,所以在制定計劃時,能夠全面瞭解事情的情況,事情走向,一般可以避免做出魯莽的決定,故而這些人在制定計劃時可以深思熟慮,做出比較妥當的決定。再者,雖然內向的人並不擅長社交,但是他們卻有較為固定牢靠的社交區,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與他人相處,也能夠獲得周邊人的信任,常常會成為社交圈中的默認領導者,也會比較受大家信賴。

因為性格比較內向,所以他們不大會表達自身的真實感受,所以他們看上去雖然很孤獨,但是這種安靜的氛圍更容易讓他們去思考,去反省自身,會找到自我內心的一種平衡與安靜。同時內向的人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我調整,他們會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儘量避免失控,同時也一般不會輕易放棄,但是當用盡全力仍不能成功時,他們也會選擇一種比較妥帖的方法,或者另尋蹊徑解決問題。

人類社會是一個群居性的集體,而且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交往日益密切,不可能有某個人可以完全脫離整個大社會而獨自存在,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固然自由,但是時間久了必然會有點孤獨,所以需要身邊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人共度一生,這樣既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照顧,解決內心的孤寂,同時也可以繁衍生息,避免物種滅絕。


鵜鶘心理


亞里士多德將人稱為社會性動物。事實上,心理學上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強烈的“歸屬需要”,即與他人建立持久親密關係的需要。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異性戀男女相互結合,才有了人類種族與基因的延續。在心理層面上,伴侶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帶給我們舒適、愉悅的體驗,以及強烈的“被需要”的感覺,這些都會增強我們自身所體驗到的幸福感。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將愛情分為三個部分: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指初入愛河時對伴侶的強烈迷戀以及和對方在一起的渴望;親密則是兩個人在一起時所體驗到的溫馨與依戀;承諾則是指相守的諾言與忠誠。

從這一角度來看,與伴侶相處初期的激情會帶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體驗與生理(性)上的愉悅感;與伴侶的親密相處則給予我們相互理解、陪伴與支持;伴隨著承諾,我們與伴侶走入婚姻、養育下一代,成為丈夫/妻子、父親/母親,體驗到社會角色的完滿,獲得穩定的社會支持。當然,與伴侶的相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會存在矛盾與爭吵,但正是這些讓我們學會理解他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識別並調整自己的情緒等等,這些不僅有利於我們的人際關係,更有助於我們認識自我,修煉得到更加成熟的人格。


三聯愛樂


我覺的是種族意志,繁衍需要,在這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形成的浮光掠影中以求做短暫停留,這就是人生的本質。

組建自己的家庭傳宗接代,這貌似是每個成年男女的共同義務,其實也是正常繁衍生息的自然規律,所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父母總是愛說養兒防老的話,雖然現在的很多子女只是啃老而不養老,也總比老來孤單的強,大多數的子女還是很孝順父母的,所以結婚生孩子不僅僅是一種義務,也是為自身防患於未然。

  很多超過結婚年齡而沒結婚的人應該都會有體會的,一個人很孤單很寂寞也很無助,自由的感覺雖然很無拘無束,但是那種孤獨寂寞冷的感覺也是很難受的,所以只有結婚組建了家庭才不會有孤獨寂寞冷的感覺。

  人生三大幸事“洞房花燭夜”排在第一位,婚禮是個人一生中最為熱鬧最受祝福的事情,並且也是受天地祝福的事情,並且聖經中說男女都是上帝所造的,而女人是男人的肋骨所造,本來男女就是一體的所以男女必須一生為伴,當沒有伴侶時就會出現抹不去的孤單。不管是世俗還是神學裡面對婚姻都是充滿祝福的,所以順應天意自然的婚姻是必須的。

   崇尚自由崇尚自我,遲遲沒有結婚,在自己自由的國度裡馳騁固然感覺不錯,因為年輕充滿活力,對生活也充滿著激情,可是多年後當你這種日子過夠的時候,再看看身邊的同學同事小夥伴們,人家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那個時候會是什麼感受呢?很後悔吧?但是已經晚了,這種事情不是想追就能追上的。

   等玩的累了,也玩夠了的時候才想起結婚才是對的,可是看看自己的年齡?再想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結婚已經很難了,後悔曾經放棄喜歡自己或者自己喜歡的人吧?可惜人家早有了自己的家庭,懊惱悔恨已經無濟於事了!等到這個時候想湊合的找個人結婚都是很難的事情了,若是再有所挑剔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一個人未免孤單,找人陪自己走完一生就是伴侶的意義!伴侶的意義就在於陪伴!!


feekr護膚


沒有比愛情更強大的力量。如果兩個人真的相愛,他們會為彼此做任何事。世上沒有比真愛更偉大的結合。

我們今天要知道,愛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記住這是寫給一個為信仰而受到嚴重迫害的民族的,他們奔跑,為生存而奔跑,真愛在這個信徒的身體裡和我們一樣存在是至關重要的。今天,因為你在世界上找不到它。它的字面意思是“充分地展現愛”,或以“全力以赴”的方式彼此相愛,意思是“魯莽地”彼此相愛。

生命通過激情賦予意義和意義,愛被視為必需品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是最常見的激情和目的。如果你的激情不是愛,那麼通過你最渴望的東西來追求意義。

至於性,它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最深的愛的最大代表。出於這個原因,性對你所愛的人來說是非常特別的,而沒有它的純粹享樂主義。

愛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過去不愛的物種不適合生存。他們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死去,那些曾經愛過的人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消逝,正因為他們相愛。愛對於我們這些允許物種進化的社交動物來說是一種進化優勢,它就是這樣。

這就像問為什麼性很重要。感覺很好。事實上,它開啟了生活中所有奇妙的東西——興趣、熱情、樂趣、希望、安全、朋友、和平、幸福、永恆——我們不妨問為什麼電很重要。愛就像電能在生活中運行所有的幸福元素。沒有它,就只有很少的身體享樂,比如性和吃,剩下的是苦工、恐懼和責任感。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什麼叫伴侶?伴侶,廣義是指旅行中或生存中或行走中的夥伴,狹義是指夫妻之間,也泛指夫妻之間。那麼,為何人生需要伴侶(夫妻)呢?

一、人生需要繁𧗠,延續後代。這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人類有意識的行為。因為,在眾多人的心裡,有了後代就延續了血脈,延續了血脈,然後雖死猶存。

二、人生有了伴侶,特別是好伴侶,就會在生活中生存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減輕人生壓力,增強生存能力,以便更好地獲得幸福的生活。

三、人生有了伴侶,特別是有了好伴侶,那麼,你在人生的路途中遇到黑暗時,你就會多有一絲光亮,遇到迷茫時,你就會多有一盞燈。


山葉葉


親密關係會影響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辛福感。如果人們能和關心自己的人愉快相處,對生活也會更為滿意。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的跨文化研究都發現,處於婚姻關係中的人通常比單身人幸福感更高。當然,那些對伴侶關係感到快樂滿意的人,比伴侶關係不好的人,有更多的幸福感。研究還發現,即使對伴侶關係並不滿意,大多數有伴侶的人還是會覺得自己比那些孤家寡人要充實得多。


生活中,有的夫妻吵了一輩子,當一方離開人世後,另一方覺得無比孤寂和悲痛,常常感覺“寧個吵架的人都沒有了”。當然,這些研究結果並不是暗示單身人士都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才能幸福,一些單身人士不願意放棄獨身的自由和自主,但他有著廣泛的社交活動,能從朋友或親屬那裡獲得親密感和歸屬感,這只是一種生活選擇罷了。


不雨


伴侶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同心同德的夥伴,百年修得共船渡,千年修德共枕眠。好伴侶能同甘共苦,共拿擔當,男人努力找工作掙錢養家餬口,女人料理家務,不過,現代女人也上班掙錢共同持家。而伴侶的後代是兩人相敬相愛的結晶。精心養育培養子女長大成人,這也是伴侶的責任與義務。當伴侶老了,子女會敬孝照顧自己的父母。人一旦結為伴侶,組合家庭,工作有動力,持家有目標,家庭和諧,社會進步,愛情的溫馨也暴發無窮的正能量,父妻雙方勤奮工作,樂於奉獻,對振興中華出力流汗功德無量。而單身自由的青春年華一過,就是孤獨無助的淒涼歲月,同樣也會老逝。與此這般,人在風華正茂時何不尋找志同道合伴侶,有滋有味的快樂的度過一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