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世紀時期法王,神羅皇帝和拜占庭皇帝誰更有錢?為什麼?

陶金武


眾所周知,除了教會最高領袖羅馬教宗之外,拜占庭皇帝、神聖羅馬皇帝和法蘭西國王都堪稱中世紀歐洲最有權勢的統治者。要想確定他們之間的最富有者,最簡單的方式即是對皇帝(國王)的收入進行考察和比較。僅考慮中世紀(476-1453年)期間的狀況,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3世紀之前三者的富裕程度:拜占庭皇帝>法國國王>神聖羅馬皇帝

13世紀之後三者的富裕程度:法國國王>拜占庭皇帝>神聖羅馬皇帝

一、拜占庭皇帝的收入情況

從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將帝國的政治中心東移後,直至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為止,拜占庭皇帝在近900年的時間內都是歐洲最為富庶的統治者,拜占庭的索裡德(solidus,希臘語作nomisma)金幣也成為東西方貿易的硬通貨。拜占庭皇帝之所以能夠獲得豐厚的收入,主要原因有三:

1、拜占庭帝國位於東西方貿易的交匯點,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得以利用便利的海運發展對外貿易、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由此促進了經濟的蓬勃發展。

2、拜占庭帝國的主要統治範圍(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巴爾幹半島)等地都是歷史較為悠久、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對上述地區的控制也確保了拜占庭帝國對西歐其他國家的體量優勢和收入優勢。

3、拜占庭帝國很早就具備了高度完備和健全的官僚機構和稅收制度(相較之下,西歐具備“財政署”職能的機構直到11世紀之後才出現),皇帝的權力更為集中,也比同時代西歐其他國家的政府運作更為高效。拜占庭的制度優勢不僅確保了徵稅工作的效率,遺留下來的大量財政檔案也成為歷史學家們研究拜占庭經濟的重要材料。

由於拜占庭皇帝對整個國家都具有強大的控制力,因此我們可以將拜占庭帝國的年收入直接等同於皇帝的收入。根據美國拜占庭學家沃倫·特里高德的計算,拜占庭皇帝的年收入於540年達到峰值1130萬諾米斯瑪,此後由於受到大瘟疫和饑荒的影響,拜占庭皇帝的收入開始下降,但在565年查士丁尼一世逝世時,拜占庭的年收入仍然有850萬諾米斯瑪之多。在7-8世紀的衰退期內,拜占庭的年收入一度跌至200萬諾米斯瑪。到了馬其頓王朝(867-1056年)的“黃金時代”,拜占庭的年收入又開始緩慢回升。至1025年巴西爾二世逝世時,拜占庭年收入達到590萬諾米斯瑪,此外巴西爾二世還給國庫留下了1440萬諾米斯瑪的鉅款。科穆寧王朝(1081-1185年)時期,由於塞爾柱突厥人的入侵,拜占庭的年收入又有所下降,曼努埃爾一世即位時(1143年),皇帝的年收入為490萬諾米斯瑪。

然而1204年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皇帝的收入便一落千丈,隨著軍區制的瓦解和領土的不斷喪失,從13世紀開始拜占庭皇帝的年收入便始終未能超過100萬諾米斯瑪。在安德洛尼卡二世統治時期(1321年),他的年收入僅有50萬諾米斯瑪,萎縮至巔峰期的二十分之一。此時,拜占庭皇帝已經讓出了“歐洲最富裕統治者”的寶座。

二、法蘭西國王的收入情況

與收入逐年減少的拜占庭皇帝不同,法蘭西國王的收入隨著王權的不斷增強,也經歷了一個收入不斷增長的過程,到了腓力·奧古斯都(1180-1223年在位)統治時期,法蘭西國王正式成為歐洲最富裕的統治者,他的繼承人聖路易和腓力四世則進一步強化王權、使法王收入繼續增長。



在卡佩王朝(987-1328年)初期,法王的直屬領地只有巴黎及附近的狹小地區,這片王室領地也被稱作“法蘭西島”(下圖所示)。名義上作為法王封臣的諾曼底公爵、安茹伯爵、阿基坦公爵等大貴族都比國王更為強大和富裕。由於此時法蘭西王國的政治制度尚不完備、加之史料記載的缺乏,我們已經很難了解卡佩初期的國王收入。

從“胖子”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開始,卡佩諸王的權力開始不斷強化,王室領地的面積也開始不斷擴大。到了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時期,法王已經能夠較為穩固地控制東法蘭西地區。路易七世的繼承者腓力·奧古斯都則取得了更偉大的成就,他贏得了與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鬥爭,先後將諾曼底、緬因、安茹、普瓦圖以及布列塔尼等地納入法王治下;隨後腓力·奧古斯都還在1214年的布汶戰役中擊敗了神聖羅馬皇帝奧托四世和英王約翰的聯軍,確立了法國在西歐地區的霸權。

在介紹法王收入之前,我們需要將貨幣單位進行換算。中世紀法國主要使用銀幣,採用是“裡弗爾(livre)-蘇(sol)-第納爾(denier)”的貨幣體系,“裡弗爾”即為法語“磅”的音譯,換算規則為:1裡弗爾=20蘇=240第納爾。9-14世紀期間,1法國磅約合367克白銀。查理曼時期,在歐洲流通的拜佔廷金幣的價值大約是第納爾銀幣的12倍,即名義上1諾米斯瑪=1蘇=12第納爾。

1、若按金銀實際兌換比值1:12計算,則含4.5克黃金的拜占庭諾米斯瑪的價值應等於54克白銀。我們可以確定“1裡弗爾=6.8諾米斯瑪=20蘇=240第納爾”的換算標準。

2、若按照“1諾米斯瑪=1蘇=12第納爾”的名義兌換比例計算,則可以確定“1裡弗爾=20諾米斯瑪=20蘇=240第納爾”的換算標準。

根據現代學者研究,1180-1251年間法王的一些年收入數據如下:

1180年,路易七世末年的收入為6.5-7萬里弗爾,摺合44.2-47.6萬(130-140萬)諾米斯瑪。

1202-1203年度,腓力·奧古斯都的收入為14.1萬里弗爾,摺合95.9萬(282萬)諾米斯瑪。

1221年,腓力·奧古斯都的收入為19.5萬里弗爾,摺合132.6萬(390萬)諾米斯瑪。

1248年,路易九世為參加十字軍籌措的王室收入為27.4萬里弗爾,摺合183.6萬(548萬)諾米斯瑪。

1251年,路易九世為參加十字軍提前徵收了2年的什一稅和其他的附加稅,總額為95萬里弗爾,摺合646萬(1900萬)諾米斯瑪。

根據以上計算,我們不難發現,法王的收入在13世紀初時就突破了100萬諾米斯瑪,這已經明顯高於同時期拜占庭皇帝的收入。若我們將同時期其他歐洲統治者的收入與法王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法王也是當仁不讓的歐洲最富君主:

佛蘭德斯伯爵在1187年的收入為1萬佛蘭德斯磅(摺合6.8萬或20萬諾米斯瑪)。

英王亨利二世在1188年的收入為2.1萬英鎊(摺合14.28萬或42萬諾米斯瑪)。

英王理查一世在1198年的收入為2.5萬英鎊(摺合17萬或50萬諾米斯瑪)。

香檳伯爵蒂博四世在1233年的收入為2.7萬里弗爾(摺合18.36萬或54萬諾米斯瑪)。

勃艮第公爵在13世紀時的最高收入為3萬里弗爾(摺合20.4萬或60萬諾米斯瑪)。


三、神聖羅馬皇帝的收入情況

相較而言,神聖羅馬皇帝的收入狀況則寒磣得多。由於德意志特殊的皇帝選舉制度和權力分散、邦國林立的狀況,神聖羅馬皇帝往往只能取得自己直屬領地的收入。此外,由於邦國之間貨幣體系較為複雜難以換算,又缺乏相關原始材料,導致13世紀以前的神聖羅馬皇帝收入很難計算。考慮到皇帝直屬領地的面積往往都不大(比如奧托王朝皇帝的直屬領地薩克森公國、霍亨斯陶芬王朝皇帝的直屬領地士瓦本公國),神聖羅馬皇帝的收入水平至多僅與勃艮第公爵、香檳伯爵等歐陸大貴族相當,不會高於同時代的法蘭西國王或拜占庭皇帝。


平田君Bellatores


最開始階段最有錢的毫無疑問是拜占庭皇帝,希臘、西亞、小亞細亞、西西里島等都是文明歷史悠久、開發程度較好的區域。

君士坦丁堡更是東西方的交匯點,絲綢之路的終點,也是溝通黑海與地中海貿易圈的通道。在阿萊科修斯時期,僅君士坦丁堡一城稅金就可以貢獻25萬枚金幣,與威尼斯共和國或者英格蘭國王收入相當(那時候英格蘭是擁有法國的一半領土的安茹王朝,可以說西歐最有錢的王室)。

與此同時,擁有當時豐富黃金資源的拜占庭還統治者世界貿易的鑄幣權,索利多金幣長期以來是東西方貿易的硬通貨(西歐早在8世紀就黃金枯竭,轉以銀幣為主了)。整個拜占庭帝國時期,其國庫最高峰時躺著二千二百萬枚金幣(具體是那個忘記了)。


拜占庭索利多金幣,即使在中國也流傳很多

但隨著阿拉伯的崛起,拜占庭帝國也不斷的被削弱,漫長的拜占庭-薩珊波斯戰爭耗幹雙方元氣,在崛起的阿拉伯綠教面前,毫無抵抗能力,希拉剋略在短時間內就丟失敘利亞和埃及,打斷了其成為世界大帝國的脊樑,也開始了其漫長的衰亡史。曼努埃爾丟掉了小亞細亞,然後南意大利又被養寇為患的諾曼人佔領了。到了威尼斯總督丹洛羅詭計下,帶領十字軍攻下君士坦丁堡,也讓拜占庭開始徹底絕望。

而短時間內接過最有錢稱號的,應該是威尼斯共和國,掌握東西方貿易的威尼斯,佔據了拜占庭相當的遺產,而要說封建國王的話,那應該是法王。

法王之所以有錢,最主要原因是其王權強大。一是能生男孩,卡佩王朝連續13代沒絕嗣,其後的瓦盧瓦和波旁王朝都是支系平穩接班,不斷累積強化的王權,這是早期動不動就絕嗣或者選舉出其他家族接班的神羅無法比擬的。而且,靠這一招,法王還可以通過聯姻擴大自己地盤,香檳、普羅旺斯、勃艮第、布列塔尼等就是被這種手法併入法蘭西。


法蘭西的象徵--鳶尾花,最早來源於卡佩王朝,毫無疑問的說沒有卡佩-瓦盧瓦-波旁的不斷整合,絕對不可能有法蘭西這個國家。

其次是與英格蘭的戰爭,諾曼底、安茹、金雀花都先後入住英格蘭,帶走大量法國領土,也引發英法漫長的戰爭史,笑到最後的法王,在沒收英王的法國領土後,也自然成為法國最大的封建領主,特別是在勃艮第公爵掛掉絕嗣與神羅瓜分勃艮第後,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勢力能夠挑戰法王王權,法國也最先通過較為固定的封建稅收,這是其他封建國王難以通過的。像英國一直到光榮革命後才出臺一系列固定稅收,但這時候國王已經距離橡皮章不遠了。

但是,歐洲最有錢,最有權勢的君主,還是出現在神羅哈布斯堡家族,那是查理五世查五爺,除了奧地利和尼德蘭領地外,最主要原因在於其繼承了西班牙和其龐大海外殖民地,在南美洲波西託銀礦的2-4噸年產量面前,整個東西方都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


查理五世,頭銜全稱為託上帝鴻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永遠的奧古斯都、羅馬人民的國王、意大利國王、全西班牙人(

卡斯蒂利亞

阿拉貢

萊昂

納瓦拉

格蘭納達

托萊多

巴倫西亞

加利西亞

馬略卡

塞維利亞

科爾多瓦

穆爾西亞

哈恩

阿爾加維

阿爾赫西拉斯

直布羅陀

加納利群島

)國王、西西里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薩丁尼亞與

科西嘉

國王、

耶路撒冷

國王、東與

西印度群島

國王、奧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

布拉班特

公爵、

洛林

公爵、施蒂里亞公爵、

卡林西亞

公爵、卡爾尼奧拉公爵、

林堡

公爵、

盧森堡

公爵、海爾德蘭公爵、

符騰堡

公爵、

阿爾薩斯

領地伯爵、

那慕爾

藩侯、佛蘭德伯爵、

哈布斯堡

伯爵、

蒂羅爾

伯爵、戈裡齊亞伯爵、

巴塞羅那

伯爵、夏洛萊伯爵、

阿瓦圖

伯爵、勃艮第-

普法爾茨

伯爵、埃諾伯爵、

荷蘭

伯爵、聚特芬伯爵、

魯西永

伯爵。[3]/<font>

大部分是憑記憶手打,如有錯誤,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