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实拍夏收时节,地坑院老人的传统收麦方式城里人你没有见过


图中的这位老人家住山西平陆杜马乡转村,老人家姓庞今年76岁,时下正值麦收时节,庞大爷和老伴在山坡地上还种有4亩多小麦,坡地小麦由于收割机进不去,庞大爷和老伴还在使用镰刀进行手工割麦,老人住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地坑院里,他家的小麦收割回来还在自家的地坑院上面碾麦子,这种传统的夏收方式已不多见,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住在地坑院里的老人收麦的场景。

吃过早饭,庞大爷就早早去了麦地割麦,老伴收拾了一下就赶紧拿着镰刀赶往麦地,大娘说他俩都是70多岁的人了,庞大爷一个人下地他不放心,两人一起是个伴。

庞大爷和老伴在割麦子,老伴今年74岁,老两口有三个儿子,因为孩子家里都有不少麦地,也都到了收割的时候,他俩先把麦子割到,老二孩子一会就开着三轮车把割好的麦子装车拉回地坑院上面的晾晒场。

正午时候,老二孩子开着拖拉机在碾摊在地坑院上面的麦子。

老二开车在前面碾,庞大爷拿着叉把给在后面翻麦子,大爷说这样做就是把下面一层的麦子翻上来,尽量让全部麦子都碾到,碾的干净了麦子就收的干净,农村人种地不容易,每一粒麦子都浸透着汗水。

在山西晋南地区这种地坑院有着4000多年的建造史,庞大爷现在住的这个地老人家的地坑院也有100多年了,院子是在大爷父亲手上建的,由于地坑院土窑洞冬暖夏凉,深受农村老人的喜爱,但是因为不好看,年轻人没有几个喜欢住土窑洞的,随着老人们的渐渐老去,这些古老的民居随着坍塌掩埋也越来越少了,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景区和图片上才能看到,这些地坑院上的农耕方式将会一去不复返。

毕竟是76岁的老人家了,碾一场麦子要一个多小时,跟在拖拉机后面不停的翻麦子,这一场下来老人也累的吃不消。


庞大爷说这些活他年轻那会还不够他一个人干的,年轻那会家里孩子多,要吃饭的就多,他和老伴起早贪黑地拉扯几个孩子,孩子们也都很孝顺,前些日子他过生日,全家人一起可是热闹了,说起这些,庞大爷和老伴满脸的高兴。

老人家说真是老了,不服真是不行啊,今天几个孩子都收麦子,刚把女婿叫了下来,碾过的麦秸要积起来,这个需要壮劳力。

干活累了,庞大爷要喝水,老伴下到地坑院拿出来暖壶,渴坏了的大娘在窑洞里一口气喝了一大碗凉开水。

大娘说每年的收麦季节就是农忙最辛苦的时候,他们老辈人可是知道这些,火麦连天,收麦就是龙口夺食,有时候晚一天就会有损失。

庞大爷说他家里不使用脱粒机,因为这些麦子都是留着自己吃的,用拖拉机碾的麦子香,他和老伴4亩多旱地小麦能有个1000多斤收成。

庞大爷给我们介绍这种传统的碾麦方式要先,过场割回来的麦子要摊场晾晒,用拖拉机挂上石碾碾,把碾好的麦秸挑开,然后用推板归拢,用扫株清理大些的麦芒,然后用木锨扬麦,庞大爷和老伴做的就是用推板归拢麦粒,老两口一个拽一个推。

下午时分,庞大爷家今年的第一场夏收进入了尾声,地坑院上空高高扬起今年的新麦子。

收获总是喜悦的,大爷手捧着金色的麦粒,喜笑颜开。我们经历了一天庞大爷家的夏收,看到了老人家的辛苦,读懂了民以食为天的重要,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