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

王法友298


道教的創始人是祖天師張道陵。

道教本自道家,道家上承官學,官學可朔之於上古。

本是巫祝宗史醫卜之學。到了漢末紛爭不斷,朝堂禮不周全,四野巫鬼橫行,百姓民不聊生,於是祖天師張道陵求禮於野,設立天師道,教化百姓,禳制百鬼。

祖天師張道陵是張良八世孫,家中歷代在朝為官,皆為禮官。之後道教接管了民間針對百姓的祭祀、齋醮等社會功能,所以道士的職責之一便是祭祀掌禮。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因禮設立於野,當以傳承華夏文明為責任的一部分,而不是單單所謂的長生——自私者不可得道。


博山廬


道教大概是不存在創始人這這種說法的,因為道教不是一個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那種亞伯拉罕諸教(一神教)一般追求唯一性的宗教。道教的產生和演化過程,充滿了中華文明多元化的特點。

道教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道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述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方仙道,一個崇拜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宗教形式,這些人的宗教宗旨是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濟世救人等等。


方仙道並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群求長生的修真者結合神仙學說及方術與道家、以及鄒衍的陰陽五行說所形成的一種認知世界的方法。鄒衍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陰陽五行說本來是用來解釋事物運行規律的,最後卻為修仙事業做出了理論指導......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宗教源流,但此時的它還不是宗教,更像是一群無門無派的修真者,他們沒有什麼組織,就那麼三五個人聚起來練練丹,或者尋尋仙人。相傳,那時候這些從事尋仙修仙事業的方士們,有一本著作《道經》,而這本《道經》已經失傳,只有《古文尚書·大禹謨》中記載著十六個字: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可不是老子的道德經喲。

老子的道家到了戰國時期,在齊國稷下學宮產生了一個新的學派,即黃老學派,他們尊黃帝和老子為始祖,積極參與政治,講求順其自然,與民生息的政治理念,早秦尚法家暴政後的西漢初年,黃老之術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睞,再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國家秩序以及恢復,實力增強,黃老之術便顯得不合時宜,需要一種唯一的且維護統治階級的學說,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學說自此頹敗,離開了政治舞臺。

這些崇尚黃老之學的人,在東漢時期跟春秋戰國以來偷偷發展的神仙道的讖緯之說相結合,就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也就是我們修仙不用去到海外仙山盲目地求仙了,實際上我們人人都能自然修道,得證長生呀。

這樣一來,兩個本來沒有什麼交集的流派,集合在一起爆發了驚人的能量,產生了最初道教流派,即黃老道,老子開始被神化,成為了崇高的最高神靈。

而在東漢末年爆發的黃巾起義,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就是黃老道在民間傳播所帶來的影響。太平道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儘管太平道不能算是一個有信仰的宗教流派,更像是一個政治宣傳組織,但就其信奉的內容來看,跟黃老道還是比較接近的。

而在東漢順帝時期,太學生張道陵沉迷黃老道,七歲就能通道德經及河洛圖諱之書。後來棄官學道,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也被稱之為天師道,這應該是道教歷史上第一個教團組織。

這就好像之前大家都是散修,跟搞學術一樣,有時間互相拜訪,相互印證,其他時候都是在家各自修行,而張道陵同志估計是覺得修仙的事情,怎麼能夠沒有組織呢,於是創立了山門,開始了大規模授業傳教。

到了魏晉時期,由於門閥政治,南北分裂的動亂,道家思想成為了士大夫的精神寄託,由此產生了玄學,但是這個玄學不是宗教概念,而是哲學概念,但並不是黃老之學,而是老莊,重新闡述了老莊的自然之道,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魏晉風度,就是這麼個意思。

而這時候的底層社會沒有玄學那麼高大上,前面說到的走上神仙之路的黃老道,又開始不斷的分化,並且形成了第一個教團組織正一道,到了此時,分化為了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間符水道教。茅山道的葛洪將道教神仙方術與儒家綱常名教相結合,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的體系,為士族丹鼎教奠定了理論基礎。

道教這個概念,在歷史上是極其模糊的,因為沒有誰站出來說我要組織一個教會,這個教會叫“道教”。大家都在用“道”,實際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搞宗教信仰。無論是最初的神仙道、還是黃老道,以及張道陵的正一道,後來魏晉時期的上清派茅山宗,他們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發展信眾,搞宗教組織,而是受益於神仙之術與中國道家、儒家、以及其他諸子學說的哲學觀念影響,來追求長生而已。

說到底,最初的時候,這些修真者,並不是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在世俗中確立一個神,然後通過神賦予宗教領袖來發展信眾,並解釋教義。道家的前輩們都是一些真正的修仙者,他們不問名利,不求信徒,只願意刻苦鑽研長生,為此結合了很多哲學理論,勢必要破解長生不死的秘密。

所以,道教真的十分複雜,它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宗教,起碼在佛教傳進來之前,道教的道士們是不怎麼發展信徒的,也不在意這些,他們還是比較踏實地追求修道成仙這個事情。道教真正成為一個宗教,大概還是從它的競爭對手佛教傳進來後,才開始形成的。

而它的發展歷程,並不是如耶穌基督、或者默罕默德那樣,突然之間橫空出世,要自己在原有信仰的基礎上搞一套宗教信仰出來,而是散修們三三倆倆,在修仙之路上的不斷總結前進,很難講得清誰才是祖師爺。

即便是道士們公認的祖師爺老子,估計他也不會認為自己的哲學研究會是宗教神學,明明是有點唯物主義傾向的自然哲學啊,只是有那麼點神秘主義的問題而已,故此,說老子是道教創始人也是不恰當的,他本人沒有搞過一條教義,也沒有修過仙呀。


以上個人見解,閱讀如有不適之處,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評論。


江畔初見月


道教的創始人,是道教教祖張道陵天師

道教有三位祖師,分別是“道教始祖黃帝,道教教祖老子,道教教祖張道陵。”其中:道教教祖張道陵,便是開創道教的祖師爺,也正因為“張道陵天師”開創道教,所以被稱為“教祖”。

東漢光武帝十年(公園34年),張道陵天師開創道教第一個教派“五斗米道”,從此道家學術,正式成為教派,也是從“五斗米道”立教之後,才有了道士的名稱,在此之前,所有學習道家學術之人,都成為方士,術士,學士,隱士,等。在教祖張道陵開宗立派之後,才統一叫做道士,道長。

之前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張天師傳奇》,是根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的事蹟改編而成,演繹著張道陵天師,是如何從小道士一步一步成長為張天師,然後開宗立派。

至今為止教祖張道陵天師,留下的正一派,“五斗米道”依然是道教第一大門派,站在“五斗米道”的後人在江西省,鷹潭市,上清鎮,“龍虎山天師府”聚集,這些人以張道陵天師的後人,現代天師“張金濤”為首,從事道教活動,當年的第一個道教門派,在道教,乃至整個宗教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不可撼動的地位。

綜上所述:道教的創始人,是道教教祖“張道陵天師”。

道士三成與您分享!


道士三成


道教的創始人,現在公認是張道陵。梁興揚道長認為是黃帝,但個人認為雖然道教思想可以追溯到黃帝,但不能說黃帝就是創始人吧?實際上,中國文明沒有斷裂,那麼無論哪種思想都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時期,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儒家的創始人也是黃帝?何況,道家相比五帝更加推崇三皇,那麼是不是可以說伏羲就是創始人?其實,伏羲、黃帝這些人物更多是生活在傳說中,他們做了什麼無非是後人託古的塑造而已。

說起來,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其實也可以考證一下。道教在東漢產生,雖然一般都說是張道陵,但實際上張道陵生平事蹟不詳。道教真正發揚光大的,一是黃巾道的張角,一是五斗米道的張魯。這兩個人物大家都很熟悉。雖然張魯號稱張道陵是他的祖父,但呂思勉先生認為五斗米道原來是張修創立,教徒張魯殺了張修篡位,才聲稱是他祖父張道陵所創。而黃巾道也應該是和五斗米道平行的教派,並非來源於五斗米教。

所以說,道家的創始人很難說具體是誰了,只能說五斗米教可能由張修或張道陵創立,而黃巾道則由張角創立。


林屋公子


其實《古易經》、《連山易經》、《歸藏易經》是人類產生後,經過數百萬年生產生活實踐總結積累,到了伏羲氏、神農氏與黃帝時才不斷整理成書的。所有這些與黃帝內經,山海經都是道教的理論。只是到了戰國時期孔子和孟子,才把周易由圖形的卦爻,轉化成卦象卦詞,便於人們學習研讀了!道教的創始人,就是數百萬年前到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不斷對生產生活經驗,進行實踐總結的先人!


自在樂行真


現在比較被大眾認可的一種說法,道教是張道陵創立的。張道陵是東漢人世,世傳是張良的後人。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家普遍認為道教文化始於東漢。

其實不然。

正一道,天師道,五斗米道三者的相互轉化

張陵創正一道,後來又叫做天師道或者五斗米道,但是這時道教也只能算是一個雛形,還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組織架構,精神信仰等等。張陵之前是一代大儒,精通四書五經,但是儒學的經典只在講人間事,與張陵幻想的長生之道關係不大。再加上東漢時期盛興黃老之術,這無疑給張陵棄儒入道提供了極佳的條件個機會。張陵被稱為天師,他的兒子張衡被稱為嗣師,孫子張魯被稱為系師,簡單來說,經過三代努力,終於成型“道教”門派,但是真正的歷史遠飛如此簡單。

最原處的正一道很簡單,以長生為目標,修身養性,釋放自我,這一時期的人物只有張陵和張衡而已,和五斗米沒有一顆米的關係。真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從張角起義開始。

張角宣揚的是“太平道”,也是遵黃老術,也就是說黃角是當時最著名的“道教門派”之一,另一個很厲害的教派,就是張修為首的五斗米道。這兩者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張修規定入教的條件就是交五斗米,所以被稱為“五斗米道”,也就是說,五斗米道真正的創始人是張修,而“五斗米”本身具有更深的政治色彩。

那麼,為什麼張修的五斗米道,後來又成了正一道,也就是天師道呢?這要歸功於張天師有個很牛掰的孫子,張魯。

張魯生活於東漢末年,我們都知道,這是個群雄蜂起的時期。當時張修為了配合張角起義,攻打漢中,當時益州牧劉焉命張修,張魯通力合作,拿下漢中。後來,張修殺了漢中太守蘇固,張魯又殺了張修,可謂是螳螂捕蟬。巧合的是,劉焉也在關鍵時刻病逝,劉焉得兒子劉璋子承父業,只可惜張魯並不買賬。劉璋一怒之下,殺了張魯滿門婦孺,兩人就此勢不兩立,後來張魯拿下漢中,以此為根據地。並延續改進張修之前的一系列教義,思想,儀式等等,號稱自己為系師,父親嗣師,祖父張陵為天師!截止到這裡,五斗米教徹底被偷樑換柱,雖說都是姓張,此張卻非彼張了。

由此,我們回頭看一下之前的張道陵創建道教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張魯是個能人,有文化,懂心理學,還會戰術,能打仗,有謀略……他看不起劉備,投靠曹操做了鎮南大將軍,有句話不是說“不做劉備坐上賓,寧為曹操坐下奴”,說的就是張魯。就是這樣一個人,要給自己的長輩某個出身名聲什麼的,都是太簡單了。張魯幻想建立自己的“烏托邦”,卻也擺脫不了這種門第出身的思想負擔,雖然他出身不低,卻還是給自己的祖先夾功晉級不少。

所以說,張道陵是道教創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給張魯個面子。那麼道教的創始人到底是誰呢?

道家和道教是兩個概念

我們首先要區別兩個概念,道家,道教,不是一回事。什麼是道家?但凡追尋“道”的人或者群體,都可以成為道家,道家思想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基因中,往大的說了,老莊是道家,往小理說了,魯迅先生創作的小說人物阿Q也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者……一種思想有其好的一面,也會有消極的一面,有光輝的,也會有陰暗的。道家思想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世界觀,是人生觀是價值觀,它不侷限在某一流派或者某些人身上。道教是什麼?說白了,道教就是專門來研究道家文化,以此位人生規則的一群人……不是所有信道的人都是道士,但是所有的道士一定是信道的,就是這麼一個關係。



道教的產生,我們可以量化,東漢啊,南北朝啊,西晉啊,但是道的思想很難追根溯源,這是來自於中國人整個的人類歷史的。

中國道教分支流派

無論是哪一個分支,哪一門教派,道教奉行的無非《道德經》《易經》,以及延伸作品。我想道教門派複雜,很多人事分不清楚哪一排,哪一教的,詞曲茅山道士和武當派鬥士道教,怎麼感覺補胎一樣呢,五斗米道和全真派又是什麼管子呢?很複雜是吧?其實我也分不清楚。

道教的分類超準很多,有按人分的,按道門分的,按學理分的,標準不同,歸類也就不同了,更鬱悶的是連名字也會改變,防不勝防啊,看起來是相當混亂。現在這裡分享幾個我覺得和咱們日常長聽說的名字的分類。

五大宗分法:正一道(張道陵)、全真南宗(呂純陽)、全真北宗(王重 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

四大派分法: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 清微道

八派分法: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淨明、玉堂、天心

我們常說的,非常著名的茅山,應該是屬於正一,張三丰當然是屬於武當,王重陽那就是全真。此外,武當還有一個著名的就是玄武派,喜歡貓膩的朋友在看《雪中悍刀行》的時候有沒有過這個疑問?

道教門派很多,甚至有許多教派並不晚於五斗米教,他們也有自己的體系系統,所以,我們無法知道真正的創始人和創立時間,追究道的起源,就更難了。

所以,期待博學多才的人來找出這個答案吧。


古代哲學思考


中國道教主要成形於東漢末年,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在此之前有關道家的一些學說、流派、組織,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但並未形成有規模的教派團體,主要是一些崇尚“修仙長生”的民間散修、老莊或黃老學徒,還有一些追求長生不死之術的朝野權貴等人群。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及其所著的《道德經》,還有莊子的修道、黃帝的養生之術等,這些學術思想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是道教所尊崇的“黃老之學”的主要學術思想,但這些人物並不能代表是道教的創始人,就如同馬克思恩格斯著述了《資本論》影響了世界範圍,以及在馬列主義引導下,後世創立了多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道理,老子、莊子、黃帝只是黃老思想的創始人,而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的創立是在他們的學術思想影響和逐步發展完善後,由後世人所創立的。

現在好多人認為道教的創始人應當是東漢末年的張道陵(也叫張陵、張修),據傳:東漢永壽二年春,(張修)會三界萬神於青城山黃帝壇下,盟五嶽四瀆,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會真壇與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處明陽,鬼處幽陰,各治設祭酒與男官、婦官,以贊玄化……此時,道教始有正規教團組織。

除了東漢張道陵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也應當是道教的創始人之一,他就是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軍領袖~張角。

《典略》記載:“熹平中妖賊大起……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

從文中可見,當時,張修(張道陵)所創的五斗米道,主要活動在巴蜀一帶,直到後世,五斗米道也就是“正一道”,主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及四川地區,為道教“五大教派”之一。

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其影響卻不能忽視,太平道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民間宗教之一,漢靈帝(168-171年)時期,張角受于吉所傳《太平經》啟發,以創教救世為己任,創立“太平道”,以黃天為至上神,並信奉黃帝和老子,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教眾達到數十萬人。


雖然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後瓦解,但對後世道教的影響卻具有深遠意義:太平道的三十六方的術數觀念,為後世道教所繼承;後世道士持九節杖,戴黃冠,穿黃衣,用符水、咒語等道術為人治病消災,等等……,也都承襲太平道的規則,也是現今道士除了修習之外,主要的道家活動內容。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失敗後,教眾散落民間各地,成為五斗米道和其他民間道教團體的重要骨幹力量。

所以,道教的最早教派創始人,應當屬“張角”和“張修”二人。


今古雜誌


吾也來說道說道:

道,是由老子立論、辯論、定論的,併成為千古絕唱名著«道德經»。可以這樣說:沒有«道德經»,就沒有道家,更沒有道教,到家創始人是誰?不言自明,還需要問嗎!

老子天下第一,是中國文化的“封神榜”,中國文化人的最高榮譽,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人的共同認同。諸子百家,首推老子,老子就是第一,就是“老大”,孔夫子第二,故為“孔老二”。道法自然,老子所著«道德經»,屬於自然科學範疇,有了自然,而後有人文。

老子,本無姓無名,並不是姓李名耳,而是“理耳”。道,就是“理”,«道德經»:“理耳”,如用白話文和平常話說,可以這樣解釋了:«道德經»:“理兒”,就是講道理的。理與李同音,後來人,特別是李姓家族,就把李理混用,混為一談,奉老子為李姓始祖,便由此李理不分,老子由此便“姓李”了。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發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方仙道。道教歷史淵源流長,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的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主要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老子

道教組織在東漢末年大量的出現,比較著名的有五斗米道、太平道。張道陵張天師正式創立了教團組織,至今有1800年的歷史。張道陵張天師是道教的發揚者,道教可追溯的祖師有黃帝、老子、三茅、二葛、王重陽。

張天師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與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


三清天尊


水哥有品


先說答案

現在很多道士非要說道教的創始人是伏羲,是黃帝,實際上,伏羲之道和現在的道教是完全不一樣的。

道教的創始人是張道陵。

道教的起源

華夏思想文化的核心,是錨定於天地的道易思維。

華夏思想文化的起源,是伏羲。

伏羲之後,華夏漸漸總結出了天地大道的奧秘。

這就是包羅萬象的長生之道。

以道理身可以盡享天年,以道理家,可以子孫綿延;

以道理業,可以事業興旺;

以道理國,可以繁榮昌盛;

以道理天下,可以天下太平。

所謂長治久安,把身體當成天下,把天下當成身體,道理都是一樣的。

隨後,黃帝垂裳治天下,設立了後世幾千年,基本的農業文明形式和社會文化制度。

周公完善並鞏固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到了西周末年,人口太多,土地太少,為了爭奪稀缺的土地,諸侯國只有把社會資源都用在軍備上。周王室的土地,因為分封宗室,導致越來越少,地少了,收入就會少,王師的軍備逐漸落後與諸侯國。

犬戎之亂,和周桓王與鄭莊公之戰後,周王室的王師精銳盡失,一蹶不振。

失去了中央的武力鉗制,也喪失了禮樂這種倫理約束,道與世兩相喪,聖人不僅不能平天下,連存身都難。

從春秋爭霸戰爭,一直髮展到戰國的滅國戰爭。

文化上,王子朝奔楚,國家官學下移庶民,道裂為百,天下大亂。

天運之善和禮運之善,都被惡人突破,華夏不得不以國家暴力機器為錨的強制性法律制度來約束人們,秦朝以強力摧枯拉朽的蕩平了六國,終於實現了天下大一統,商鞅、韓非子、秦始皇設計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帝國制度,奠定了幾千年來依然行之有效的治國的基本的框架。

但是,秦朝卻短短的十幾年,二世而亡。中國的智識階層開始反思。認為秦國的政治思想,太過於殘暴和霸道。法家的思想,沒有人性和人情味,也沒有仁義。

他們認為,應該是華夏的文化道統出現了問題,於是開始出現了一次文化溯源運動。黃老之學,一度成為了西漢正統。

到了武帝時期,大一統帝國,又必須得配一套王霸思想,這時候董仲舒應運而生,創立了漢儒。

神學化的漢儒,讖緯之學成了國家顯學,裝神弄鬼的那一套,最終把整個國家的祭祀體系和官學體系,都折磨的千瘡百孔。這時候張道陵應運而出創立了天師道,來化解讖緯之害,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道教的起源。

東漢產生的以人為天的天師道的天師,和以天為天的岐伯老子這樣的天師,是不一樣的。本質上,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道教,它是人之道,非天之道,是人之教,非天之教,它是張天師家學的傳承。

以一家之學立教,這是華夏曆史上開先河的第一次。

天師道的產生,有幾個大背景,一是漢室式微,官學失守。二是張良家族家學淵源。第三是民間私學並起。張良家族的家學有多興盛呢?張道陵七歲的時候,就可以熟讀《道德經》,參透河圖洛書。要知道,這些書在漢朝,並非官方教育的必讀經典。

今天我們所理解的這個道教的根和源頭,是漢儒,而不是老莊,它只是披著黃老莊之道的外衣,行漢儒讖緯之實。

漢儒中,孔子為素王,所以在道教中,也如法炮製,老子就變成了太上老君,都被神格化了。

進一步,結合了民間的一些俗學雜學私學傳說,天師道又演繹出來了一套神仙體系。

隨後,本出於天師道的魏華存,另立門戶,創立了道教上清派。

至於道教什麼外丹修煉,內丹術,文始派,少陽北宗全真教,少陽南宗張伯瑞、白玉蟾,內丹中派黃元吉,鍾呂派,以及他們之間複雜的關係,和本題無關,就不多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