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代的科尔沁部落出了几个皇后?

w风


清朝当权者为满族,满蒙一家亲,清朝选秀,除了八旗贵女就是蒙古格格,而为了巩固和蒙古的关系,也有不少皇室公主嫁给蒙古贵族联姻。其中科尔沁部在清朝前期大放异彩,这与皇太极的三个科尔沁女人很有关系。科尔沁嫁入清皇室被册封为大清皇后的四人,皇妃六人。这里只说皇后,这四个皇后都出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



1.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看清宫剧的都知道,大玉儿的姑姑嘛,科尔沁首领、和硕福亲王莽古斯之女。清太宗皇太极大福晋一六三六年被清太宗皇太极册立为皇后。莽古斯为孝庄文皇后祖父,孝端文皇后为孝庄文皇后姑姑。



2.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大名鼎鼎的大玉儿啊,带出来牛B孙子康熙大帝,科尔沁首领、和硕忠亲王宰桑次女。顺治亲妈。谥孝庄文皇后。

3.顺治第一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哩克图亲王吴克善女。顺治舅舅的闺女,也就是表妹啦,顺治八年被顺治册立为皇后。后因与顺治帝“意志不协”被降为静妃。传说中艳冠后宫嫉妒成性的妹子

4.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绰尔济为孝庄文皇后二兄察罕之子。 又乱辈分了!顺治十一年立为皇后,也就是说接她姑姑静妃的班当顺治第二任皇后。据说是被孝庄逼的,其实政治联姻嘛,都这样!不过清朝皇帝多情种,两朝后宫都被科尔沁女人把持,是不是导致日后科尔沁一个皇后也没出的原因呢?


huang四娘


清代科尔沁部在清初出的皇后和妃子还是不少的

太祖天命一朝,太祖寿康妃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太祖侧妃明安贝勒之女也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太宗天聪、崇德两朝,崇德五宫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这五位里,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都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出身的。

世祖顺治朝,废后(静妃)、孝惠章皇后、淑惠妃、悼妃,这四位都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出身。

圣祖康熙朝,慧妃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出身的。

这样综合起来,清朝一共有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出身的妃子十二位,其中四位当过皇后或太后,其中一位被废,其余的八位都是后宫的身份。

顺便一提,清中后期孝静成皇后出身博尔济吉特氏,但是她并非是科尔沁出身的。孝静成皇后的祖先是达延汗,达延汗后裔形成很多个部落,其中有一个叫兀鲁特的部落,在清初投靠了后金,被编入八旗,兀鲁特有一位贝勒叫琐诺木,就是孝静成皇后的祖先。琐诺木被封为二等子爵,入正蓝旗满洲,成为了孝静成皇后家族的入旗始祖。后来因为孝静成皇后的显贵,其家族被抬旗,抬入正黄旗满洲旗分内。

所以孝静成皇后是兀鲁特部的后代,兀鲁特部很早就入旗了,属于满洲八旗,而并不属于蒙古盟旗。而且因为兀鲁特部入旗较早,地位较高,所以他们家族还属于满洲旗分,而并非蒙古旗分。


橘玄雅


科尔沁蒙古地处漠南蒙古的东部,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省昌图、法库、彰武以北,吉林省四平、怀德、长岭、白城以西,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通辽、科左中旗、科右中旗及乌兰浩特市以北一带。

清朝时,其四至为:东界扎赉特蒙古、西界扎鲁特蒙古、南界盛京边墙、北界索伦。该部共6旗,与其东部的扎赉特旗、郭尔罗斯两旗、杜尔伯特旗共10旗组成哲里木盟。

科尔沁蒙古领主的始祖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博尔济吉特氏。清代,诸如科尔沁、扎赉特、郭尔罗斯、杜尔伯特、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西套阿拉善、青海和硕特等部蒙古的领主,都是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

上图孝庄文皇后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扈伦四部女真之一的叶赫部,意识到日益强大的建州女真对他们的威胁,于是联合其他女真部落及蒙古科尔沁部,组成“九部联军”讨伐建州女真。科尔沁部中参加些惨战役的是齐齐克之子翁果岱及其子奥巴,纳穆赛之子莽古斯、明安兄弟二人。此役,九部联军大败,科尔沁部诸首领落荒而逃,明安险些被俘。科尔沁部自知不是努尔哈赤对手,遂于次年遣使进驼、马表示友好。而努尔哈赤要继续发展,也需要消除四邻的敌对因素,或者化敌为友,取得他们的支持,科尔沁部便是其争取的对象之一。

上图孝惠章皇后

万历四十年(1612年),努尔哈赤主动向该部明安贝勒求婚,明安亲送其女聘嫁努尔哈赤。这是努尔哈赤家族与蒙古贵族的首次通婚,从此揭开了满蒙联姻的序幕。据清史研究学者的统计,清廷仅在入关之前,就与科尔沁部联姻33次,其中出嫁12人,娶21人,整个清朝共联姻130次。康熙皇帝曾经亲切的称科尔沁蒙古为“朕的舅家”。

科尔沁部的皇后有四位:

1.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2.孝庄文皇后。

3.废后,静妃。孝庄文皇后的侄女,顺治的第一位生前册封过的皇后,被废之后降为静妃。

4.孝惠章皇后。康熙皇帝即位后,上徽号“仁宪皇太后”。


陵西散人


明朝末年,女真各部落之间征战不断,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日益强大,遭到其他女真部落的抵制,与当时实力最强的叶赫部更是水火不容。为了发展壮大,努尔哈赤选择与蒙古科尔沁部落握手言和,结秦晋之好以稳定联盟。

蒙古科尔沁统治者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博尔济吉特氏就是孛儿只斤氏的嫡系血脉,清朝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通婚最繁多,据记载清朝公主下嫁博尔济吉特家族30余人,博尔济吉特家族也有10位女子成为清朝后宫显赫的后妃。这些从科尔沁走出的姑娘们,为加强满蒙联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清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下面简单介绍几位比较出名的科尔沁后妃:

努尔哈赤的寿康太妃:科尔沁冰图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堂妹,在堂姐哲哲嫁给皇太极的第二年,出于政治因素嫁给了56岁的努尔哈赤做侧妃,成了堂姐的婆婆。可怜年轻守寡,膝下无子,却历经四朝,康熙四年才去世,结束了孤苦的一生。

皇太极一生志在统一女真,挥师中原,其统治时期与科尔沁联系最为密切,在盛京称帝时,册封了五大福晋,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即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姑姑。

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孝庄文皇后姐姐,皇太极钟爱的女子。

麟趾宫贵妃,阿霸亥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即懿靖大贵妃。

衍庆宫淑妃,阿霸亥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即康惠淑妃。

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

其中,孝端文皇后、宸妃海兰珠、孝庄文皇后皆是出自于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家族。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孟古青,是孝庄文皇后之兄吴克善之女,顺治的表姐,后因好奢华、性善妒,被贬为静妃。

顺治的孝惠章皇后,是孝庄为了平息废后风波,安抚科尔沁部落的情绪而选定的,她是孝庄的侄孙女,顺治的侄女。21岁守寡,当了50年的皇太后。

顺治的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是孝惠章皇后的亲妹妹。

康熙亲政之后,满清政治已经走上正轨,想要摆脱蒙古对清朝政治的影响力,有意压制科尔沁女子在后宫的地位。和亲模式以清朝公主下嫁蒙古为主,减少蒙古后妃的人数,打破了“爱新觉罗的皇帝,博尔济吉特的皇后“的传统,开始扶持满人皇后。

康熙一朝来自科尔沁的也就慧妃(孝庄的表侄女,康熙的远房表姑)、宣妃(既是孝庄的侄孙女,康熙的同辈;又是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后的妹妹,康熙的长辈,好乱啊)地位较高,康熙以后来自科尔沁的地位较高的妃嫔更如同凤毛麟角了。


史论纵横


一共有三位皇后,两位追尊皇后。

第一位是太宗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哲哲,莽古斯之女。崇德元年封中宫皇后,顺治六年崩。

第二位是世祖废后静妃,吴克善之女,哲哲侄孙女,布木布泰侄女。顺治八年册立皇后,十年废静妃。

第三位是世祖孝惠章皇后,绰尔济之女,静妃侄女。顺治十一年册立皇后,玄烨继位尊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崩。

第一位追尊皇后:太宗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寨桑之女,莽古斯孙女,哲哲侄女。崇德元年封庄妃,三年生子福临,福临继位尊为皇太后,玄烨继位尊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崩,追谥孝庄文皇后。

第二位追尊皇后:宣宗孝静成皇后,花良阿之女。宣宗静贵人,后晋静皇贵妃,文宗继位,尊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崩,追谥孝静皇后,不系帝谥。穆宗立,生母慈禧为了拉拢恭亲王,才给其母加帝谥,就是孝静成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