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便利蜂用户体验如何,它会是新零售的未来发展方向吗?

卢广奎


有趣了,刚写完便利蜂的一篇文章,就看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就顺势来回答一下。

便利蜂昨天在网上还流出一张员工的截图,说的是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撤点的事。

后来官方回应说,这是为了转型升级智能货柜,而智能货柜目前产能紧张,所以先攻主要城市。

然而,依我看来,智能货柜还是没办法解决掉无人货架的一些短板。

1、仓储、补货问题。

由于无人货架集中于写字楼,以写字楼的消费频率,基本要一天一补货,又由于它是极为分散的,不同于便利店或超市那样有自己的仓储空间,所以这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是相当大的;

2、智能货柜虽然解决了“货损率”的问题,但它还是和新零售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是货柜本身的智能,而所谓的新零售,是整个零售体系的智能,连接顾客、网点、到企业上的整体智能。

另外,可能大众不知道的是,便利蜂除了无人货架,他还搞了共享单车、便利店。

便利蜂成立时间也才差不多一年,感觉他是哪个风口他就做哪个。

先说共享单车,便利蜂的共享单车基本已经边缘化了,干不过摩拜和ofo。

至于便利店,我们看整个便利店的环境。

外行人以为便利店成本不高,恰恰错了,基本一家便利店的成本至少也要在100万左右,品牌便利店为了摊薄成本,只好不断地开店开店,但总的来说,还是亏,那些品牌便利店大部分是亏损的,即使像7-11那种,也经常是丰歉不定。

这是传统便利店面临的普遍困境。

而马云的新零售概念出来后,便利店仿佛得到了新的法宝一样,觉得春天来了。但事实上,新零售要玩得好,也只有像阿里、京东这样已经积累起一定的线上技术优势,然后当他们切入到线下时,就可以运用线上技术(比如大数据等)对之进行赋能。

所以,传统便利店要等的是拥有线上技术的大佬,比如像马云、刘强东这样的,来对他们进行技术到资源上的赋能。

然而,马云除了不断收购超市外,他自己还弄了个“盒马鲜生”,盒马鲜生作为样本,是相当成功的,至于他有没有意愿去收购便利店,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说回便利蜂,便利蜂有没有这种线上的技术基因呢?

我个人觉得,还有所欠缺。

因为便利蜂的创始团队,几乎都是来自“去哪儿”,这是一家搞旅游、机票出身的技术团队,和电商还差着那么一截。

另外,从传统便利店本身角度来看 ,他们又不清楚传统便利店的整个运营方式,需要学习,需要链接上下游资源。

所以,没那么容易。估计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万亩福田


做好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但又不拘泥与自己的领域,而是想办法用自己的品牌与产品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这种“麦当劳思维”是每一个想成功的企业都应该具备的。


007连锁超市


用便利店来定义新零售就原本就是错误,新的零售不是体现在便利店上,是体现在单个商户商业及产品重构上。

未来的新零售的商业构成是转变的,从卖小商品,卖多种服务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