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子做错事,实行批评教育,还是鼓励教育?

ARkam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咨询团队的CBT君,也是一只在心理咨询行业一直勤勤恳恳的心理咨询师,曾经做过两年的家庭教育讲师,对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代的父母已经从关注孩子的吃穿的基本需要转移到了对其的教育人格的塑造这些方面,这也给新时代的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懂孩子的心理,会培育孩子而不仅仅是教育孩子。


一方面现在每个家庭一般也就1-2个孩子,全家人的爱都给了孩子,父母常常会担心会不会太娇惯孩子了,另一方面,当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又害怕批评教育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心理阴影,往往左右为难,不知道怎么办。


记得房祖名吸毒被抓的时候,成龙面对一众新闻媒体记者,给广大观众鞠躬道歉,说“是我教子无方”,其实我觉得他错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同样的,在遇到小孩子做错事了,是批评教育还是鼓励教育,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父母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每位父母按照自己孩子的特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而不是一刀切。


这是个大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我想再详细谈谈自己对于教育孩子的几点理解。


1.“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多,只会不够。”

很多父母会害怕自己太爱孩子了会让孩子很娇气或者没有教养,但我想说,爱不会多。之前看到过一个儿童教育学家分享了一个她与自己孩子的例子。


她的孩子是个8岁的男孩,从小到大都非常喜欢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而全家人一直担心甜食吃太多孩子会太胖或者牙齿坏掉等等,总之就是非常严格的控制孩子吃甜食的频率,但常常会发现孩子会偷偷用零钱去买巧克力或者用玩具换其他小朋友的糖果,这样其实孩子还是摄入了很多的糖分,全家人对此都非常头疼,很多时候因为一颗巧克力的问题对孩子大发脾气。


有一次这位老师去欧洲出差,在机场的免税店看到种类繁多且看起来很美味的巧克力,作为妈妈她也是很爱孩子的,就买了非常多的巧克力(满满一行李箱),回到家之后,她告诉孩子说,这一次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孩子非常开心,真的吃了很多很多。自那以后,她发现孩子慢慢的对巧克力失去了那种狂热,有时候家里有巧克力他也不吃了,这个问题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


以后,每当儿子不听话的时候,她就会温和地和他说:宝贝,是不是妈妈爱你不够多啊,你才让妈妈生气了。这一招非常奏效,孩子很快就安静下来了,慢慢地亲子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说这个事例是想传达一点: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多,而孩子往往越缺乏的东西越需要,所以放心的给孩子全部的爱吧,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不容易缺爱。


2.“孩子真的做错了吗?”

这一点也是前面的朋友谈到的,确实,很多我们大人看起来错的事情,也许在孩子眼里根本不是错。


我有个4岁的小侄女,已经是初夏了,有次和我们出门接她妈下班的时候,一定要在千鸟格连衣裙里面再穿一条牛仔的半身长裙(确实很丑),我们拗不过她只能由着这样了,结果我姐(她妈)看到了瞬间就很生气,在大街上就强行把她的半身裙拖了,还打了她一顿,孩子当然哭得不行,边哭边说:我讨厌妈妈,我就要这样穿,这样穿很漂亮。


后来我和我姐说这个事情,她也承认,其实是她觉得穿这么丑她很丢脸,而不是孩子自己觉得丢脸。很多父母也是这样的,孩子稍微皮一点就觉得很生气,其实生气的背后,是大人的面子受伤了。在遇到我们觉得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真的很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会更容易处理一些日常的“孩子错事”。


3.“请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先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的人,然后才是父母。”


遇到过一些父母,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往往把自己装成一个“假父母”,在孩子面前都不敢有太多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情绪,也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我们都知道,孩子最擅长模仿,尤其是模仿父母,如果在孩子眼里父母常常都是喜形不于色,孩子也学不到如何更好的觉察表现自己的情绪。


在王菲与窦靖童、李嫣相处过程中,我常常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妈妈,她会和孩子一起笑一起打闹,这也感染到了她的孩子们,从而成长为有着独特个性的个体。从心理的角度来说,这是最符合人性的孩子模样了。


4.“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情绪,但请不要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


当孩子真的做错了事情,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作为成人,是需要教育孩子的,古语有云“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虽然我不赞同,但从某个方面来说,小时对孩子没有好的指引,确实可能会导致他未来成为我们眼中的坏人。


就像成人在管理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用语言去表达情绪(潜意识意识化),然后在双方情绪都平复之后,再教育孩子,这时候孩子也更能听进去。


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而这个角色没有练习,也不能反悔,把自己和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真实的去面对孩子的一切,相信,一定能与孩子融洽相处的。

(关注渡仁心理,长在心里,用于生活的心理学,才是我们的心理学)


渡仁心理咨询师团队


现在讲究的是正面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学生更加愿意听你的话,更加容易知道和改正错误。

小编本身我也是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生在排队过程总是在打闹,影响老师的教学。我下课把他留了下来。我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我并没有凶他,只是蹲在他面前跟他聊天,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老师留下来,留下来做什么。我语言艺术不怎么高,没有怎么绕弯,只是以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问他事情。在最后,我表扬他,并且给了他一颗糖,说他其实是还是可以听话的,可以排队站好的,愿意听老师教导。然后就让他回去了。我大胆尝试这种方法,虽然不知道可以不可以行得通,但是我知道打压,大声吼是没有效果的。

第二天,我又上了他们班的课,我发现昨天那个拿了我糖的学生今天居然站的很好,没有跟其他同学打闹之类的。我瞬间觉得很安慰。我在下课之后又表扬了他,赞扬他今天课很听话,可以安静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

正面的引导是有效的,不要把学生想的复杂,有时他只不过是觉得你的课相对没那么吸引他,他就容易走神,做小动作。有时我们身为教师,应该学会反思自己,不能总怪学生不听话。自己是否做好了?是否把课上的有趣了呢?正面教育,需要的时间很长,不可能一次就引导到位,所以教师要耐得住性子去引导学生。

现在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教师要不断的充电。要想在教育路上走的更远,你得驾驭语言,它可以使你成为“车神”,驾驭不好你或许就是“马路杀手”。

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做一件事情,你很容易就因为不顺而发脾气,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教育之路漫漫长,吾将上下求索!

加油,我的老师们!


夜志情


孩子做错事,最关键的是找到做这件事的原因,让他明白规则,尽量让他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和批评要视情况而定!

来说一下我家宝宝的咬人事件吧!她现在快三岁了,前段时间咬了邻居家的小孩,邻居家小孩五岁,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邻居家小孩来我家玩,刚开始两个人还玩的很愉快,我在一边看着就行了,他俩在玩积木,玩了一会,我家宝宝搭了一个模型,邻居家小孩就说你这样搭不好看,我给你改改,我家宝宝说我觉得好看,他俩就开始争执,一个想改变对方,一个不愿意改变,我当时就想看看这俩小孩会怎么解决问题。可是,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家宝宝猛的扑到邻居家小孩身上把他咬了,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邻居家小孩哭的可凄惨了,我心里那个愧疚啊,孩子都是心头肉,怎么向他父母交代。我内心的火焰蹭蹭的就燃烧起来了,当时真的想把我家宝宝打一顿,可我也知道,打一顿估计也解决不了问题,就努力的控制着自己。先把邻居家小孩安抚好,领他回家,向他父母道歉,咬的都破皮渗血了,我看着都心疼,邻居家小孩父母很大度,还反过来安慰我。把邻居家小孩安抚好后,我回到家,很严肃的对我家宝宝说,你为什么要咬哥哥,她说自己管自己,不能管别人,哥哥老是管我。这么一说我就知道原因了,我给她说哥哥这样做是不对(认同她的观点),但是就算哥哥不对,你也不能咬人,咬人是不对的,咬人对自己对别人都危险。她又说但是哥哥管我怎么办?我说:你可以告诉他强迫别人做事是不对的,有什么事情要说出来,这样哥哥才知道啊!我看她理解了,又对她说,你做错事了,不该咬哥哥,把哥哥的胳膊咬破了,哥哥很疼,你现在去给哥哥道歉吧!她说,你跟我去,想来已经认识到错了。我就陪着她去邻居家道歉了。小孩子之间不记仇,很快和好了,我也以为会这样和平相处下去。但是,有一天又重演了。他俩在客厅里玩,我在厨房做饭,忽然听到邻居家小孩哇的一声,我心咯噔一下,完了完了,我家宝宝又闯祸了。进客厅一看,邻居家小孩说:阿姨,她咬我。我家宝宝说他抢我的玩具。我赶紧看看咬的地方,还好这次隔着衣服,咬的不严重,稍微有点牙印,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赶紧哄哄邻居家小孩,好在很快就不哭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样让我家宝宝改掉这个坏毛病,我也意识到让她道歉已经不管用了,惩罚肯定要有,我先告诉她,宝宝妈妈上次已经给你说过咬人是不对的,她情绪很激动,气愤的说可是他抢我的玩具,我玩什么他就玩什么,再也不跟他玩了。。。我说,哥哥这样做是不对,但是你也不能咬人,妈妈以前也告诉过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告诉我或者告诉他妈妈,你咬人是不对的,现在必须接受惩罚了,罚你今天中午不能吃饭。她开始哭,说可是我饿。。。

那天中午,她就看着我们吃饭,很委屈的眼泪汪汪的,我和她爸坚持住了,没让她吃,一直到下午睡完觉五点多,才给她喝了奶。

从那以后,她没再咬过人。

所以,做父母的要有应付各种情况的准备,很多时候都不能一种办法,是惩罚还是鼓励?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吧!


平方格


爸爸唱白脸,妈妈唱红脸!不能两个人都捧孩子,也不能两个人都批评孩子。在传统的教育中,一般是黄金棍儿出好人为主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人都讲究快乐教育,鼓励式教育,但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作为一个老师而言,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从身边的小孩和周围的同龄人来看,没有哪个优秀的孩子在小时候没被父母批评过,训过。反而是那些极度溺爱孩子,从小到大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生怕打孩子骂孩子的家庭,活生生的养了个二世祖出来,父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起早贪黑,而长大的孩子却丝毫不知感恩,只知一味索取!

当然,说这些话的目的也并不是教唆大家要实行打骂管理,只是希望大家在孩子犯错时,爸爸能做个严父好好管教,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妈妈能做个慈母给予关怀,及时正确地引导孩子。

好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取更多教育方面的内容!


考试笔记


对于大一些已经懂事了的孩子,也要分具体情况,要看是什么样的事从而分别来对待。

如果是无意中犯的错、或者是好心但没有做好而造成了损失,这时候应该先稳定住孩子的情绪,孩子这时候心里非常害怕,大人不要上来就急于强调损失追究责任,而是要先说没事的、不用慌,用语言先稳定住孩子忐忑的心,然后再具体了解下过程,这时候损失已经造成了再说什么也挽回不来了,所以发脾气就更没有意义了。这时候如果没有很多人在场,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哪里不对,正确方法是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时候不方便说,那就先不提这事了,继续进行下面的事,可以等过后找时间再说。

如果是故意的尤其是恶意的犯错,这时候当然不能放过,必须态度鲜明,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大人对这个非常生气,然后谈的时候必须把这种事的后果以及给别人造成的影响说清楚,让孩子认识到这么做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必须承担的,不但让孩子对事情认识清楚,还要知道自己因此必须受到惩罚,而且严重了可能家长都要因此受累,孩子必须做出反省。

现在的很多孩子总是没规矩,不分场合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就是因为在家里最开始家长不会管理,孩子犯错了根本不管,更不知道给孩子讲道理,只知道放纵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个熊孩子就这么出现了。

鼓励教育一般都是用在学习上,在学习上多鼓励为主,即使做的不好也少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而在孩子犯错这上面,不懂事的时候可以不追究不批评,但还是不能鼓励的。


英雄一无悔


孩子犯了错,批评教育是必须的。但分场合对症下药,如果在公共场合下犯错,父母应及时制止其错误行为,但不要当众过度的斥责或批评,因为孩子也是要顾面子的,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会当众顶撞甚至撒泼耍赖,反而弄得父母尴尬下不了台。回家后,可由父或母一人将孩子带到卧室,进行严肃的个别谈话,并指出白天犯错的危害性,并暗示白天为何不严肃的批评他,是为了顾全他的面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对父母保全了他的面子,还是很感恩的,并能愉快的接受批评。若孩子在此时仍不认错,可以适当给予体罚,直至他认错为止。孩子若在家里犯错,如无客人在场,可当面批评教育,并令其当场改正。


莫姥爷6


都做错了还鼓励?鼓励继续错下去么?

我倒不觉得孩子会有太大、太多的错误,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还是得分孩子、分事情。如果特别小的孩子,其实对错的概念不太强,但你必须告诉他有的事是不对的,比如打人、闯红灯等,这是对他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义务。但如果他做错了,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太小,还是要态度好点告诉他他做错了。我女儿,两岁半,她打我的话,我也会打她,并告诉她:她被打会疼,我也会疼,我不喜欢她打我,这是不对的。但小孩子打人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跟其他小伙伴学;在刚开始与其他小伙伴接触时产生了不愉快,进而对他们产生了敌意;跟父母学,我爱打我老公,我女儿就跟我学😂但是,我带她回了趟老家就莫名其妙好了,再也不打人了。我感觉应该是城市里孩子不怎么跟人接触,或者没有深入接触,所以容易对人产生敌意。当他体验过农村那种人际交往环境就好很多了。

但如果大孩子,确确实实该明白这件事不对,他还是去做了,那么问题就比较大了,必须明确管教。但因材施教吧,对于皮实、淘气的孩子来说,打骂也不为过,更多时候,打骂他们也不理你😓有的孩子心里比较脆弱,就不要太过激烈地说他,但还是要明确指出他的错误的。而且我觉得这类孩子,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很重要。我女儿就是,心里比较脆弱,我最近在研究怎么锻炼她坚强的内心。因为我发现有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会终生受益的。


禪月嘚瑟


我觉得,无论是谁,做了错事,就要进行批评教育,让做错事的人懂得他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伤害到别人,所以要进行批评教育。触使他们能够改正过来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

特别是小孩子,他们在思想上还没成熟,做事都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还没懂得为别人思考,所以做了错事,成年人就要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批评,使他们明白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或者带来麻烦,让他们懂得自己在事情里面要承担什么责任,即使纠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偏激的思想,这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更好的成长,并不是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的。所以进行必要的批评是应该的,但对待不同年纪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选择让孩子感觉不会太差的批评进行教育是最好的了。

如果担心孩子做错事了,批评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选择了鼓励教育的话,效果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的,会让孩子有个错觉,以为做的错事是对的,没有认识到事情会给日后带来第二次的危害,就没有好好改正以后也难免再犯错误。所以我还是觉得批评教育比鼓励教育好得多吧。


云10657


孩子做错事后,批评教育还是鼓励教育?我觉得是先批评指正在鼓励教育,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们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所以孩子做错事首先孩子第一反应是看父母的立即反应或者态度是什么:是大声呵斥?还是了解事情经过再纠正?

\n


\n

孩子做错事后,处理方式上父母们普遍的忧虑在于: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如果不予以批评,担心孩子认为即使做错事也无非是轻松揭过。然而如果严厉批评,一方面担心孩子受到打击变得做事畏首畏尾,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今后可能不再提及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甚至对父母有所欺瞒。

\n



\n

下面是我家小熊猫做错事我的处理方法,虽然不是处理得非常完美,但是起码我没有给小熊猫心理上带来伤害:我家小熊猫20个多月,这个月龄宝宝已经喜欢跑来跑去喜欢模仿大人一些动作,我婆婆和我在家看到一些小纸屑、掉落的头发之类都会及时捡起来放入垃圾桶,小熊猫看后也看到纸屑也捡起来扔垃圾桶,我每次看到后都会说好棒哦,仔仔是个讲卫生的宝宝,可是当天下午我上洗手间回来,发现小家伙把客厅垃圾桶的垃圾全翻到出来,正在把纸屑纸团一点点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显然他把垃圾桶垃圾全倒出来是做了件错事,我应该批评,我当时心里又担心严厉批评后小家伙会心里有阴影,下次更会这样做,所以我走到他面前半蹲着和他说“仔仔,你把地上垃圾捡起来扔垃圾桶是对的,顶呱呱的事情,还好你没有把垃圾弄得客厅到处都是,下次不要这样了哈,这样吧,妈妈和你一起把垃圾一点点捡起来放回垃圾桶,好不好,好就说好,”小家伙想了下看着我的眼睛说“好”,然后我和他一起捡起全部垃圾,然后牵着他去洗手,洗手的时候也和他严肃的说(我是脸上没有笑容表情严肃但是语气方面还是很温和)“下次不能把已经装进垃圾桶的垃圾倒出来,知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小手也弄脏了”。小家伙点点头。后面我家小熊猫就没有把垃圾桶垃圾倒出来过了。

\n


\n

所以我觉得孩子做错事应该先是肯定他对的一方面然后再批评教育。


小熊猫妈育儿成长记


孩子做错事应进行批评教育,而不能鼓励。这里的批评是广义的,包括批评,疏导,耐心讲解,反复纠正等。



世间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还未生下的人,另一种是死人,但凡人活着总要有缺点错误。但重要的是要改正错误,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改错,从而不断飞跃的过程。 尤其是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不辨是非曲直,更未涉世磨练,故难勉这样那样的错误。当错亊发生时,首先制止,指出其不对,引导其正确作法。若二次重犯,配合呵止批评,讲深道理,促其改正。



对于小该不讲道理蛮横胡闹不能迁就,通过慢处理让其自觉不对,形成条件反射,以勉下次重犯。不管怎样,小孩犯错时不能腻爱,要抓住火喉进行疏导教育,必要是可批评稍严,分清是非。但无论如何不能打骂动粗,制止家长不文明行为。 一个关键,要抓紧平时的正靣l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平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文明作人,家庭活睦互敬形成爱的氛围,不断营造学习娛乐的环境,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通过学习教育孩子是非观念增强自愈能力增加,一切就轻松好办了。 所以要功在平时,批评即时,孩子定会不断成长成熟,在成才路上健康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