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國內汽車市場百家爭鳴,為了搶佔市場,大家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是自主品牌陣營,其豐富程度足以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這其中有主打低價格的,有主推精品化產品的,也有意在往高端方向發展。近幾年看到更多的,是全新的汽車品牌。這些全新品牌乘的是新能源汽車的風潮,而傳統汽車領域,發佈新品牌的卻不多。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當然,也有廠家是另闢蹊徑,在這個時間節點發布新品牌。它,就是捷途。最近,這家新品牌打出了智慧展廳的新概念,並且首家展廳正式落戶程度。輔以四大功能區、六項智能化、兩個體感,給予客戶愉悅愜意的購車環境。

還需要新的傳統汽車品牌?

從國內整個市場環境來看,之後發展的趨勢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純電動車也好,插電式混動也好,甚至是48V輕混動也好,都是新能源大潮裡的不同形式,但最終的目標都是擺脫過分依賴石油資源。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而捷途,是由奇瑞控股的全新品牌,儘管發佈會上只說是全新產品序列。可從發佈會的內容、產品到定位等等方面來看,就跟發佈新品牌沒太多差別。在捷途發佈之前,奇瑞才剛從套現凱翼與觀致當中恢復元氣。

耕耘時間並不短的凱翼與觀致,都尚且落得套現變賣的結局。全新的捷途品牌有哪些歷史沉澱和產品基石,來避免重走前面兩位大哥的覆轍。

產品規劃步伐落後

捷途所發佈的產品戰略包括了新能源車、SUV和MPV,據介紹目前完成“4+3+N”的產品籌備。包括4款SUV(X60、X70/S、X90、X95),3款MPV(V60、V70、V90)和同步數款新能源車型。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SUV毫無疑問是現在市場關注度高的車型種類,但在4月的汽車銷量榜單數據來看,轎車月銷量高達92.3萬輛,同比增長了10.5%,而SUV賣出75.3萬輛,上漲10.4%。雖然只是小小的0.1%。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經歷了64個月的火熱之後,SUV雖然還有增長但已經沒太多優勢。現在才進入這個市場,已經是為時已晚。目前已經公佈的車型,兩款都是中型SUV,分別是X70和X90。前者X70的車身尺寸為4720/1900/1695mm,軸距長2745mm,放在目前的七座SUV陣營裡,整體空間並不佔優勢。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至於捷途X90,目前還只公佈外觀設計,內飾和其他信息還沒有太多詳細資料。

MPV市場是繼轎車、SUV之後,目前市場上的發展窪地。伴隨生育政策、購車觀念等客觀條件的逐步成熟,不少有人購買七座車型的潛在消費者,都開始轉為關注同樣能乘坐多人出行,舒適性更優於SUV的車型。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迴歸到捷途品牌,所謂的3款MPV車型目前還存在於宣傳稿之中。不說實車,連試驗車還沒有,最新的消息是車身尺寸介於別克GL6和GL8之間,以及一張設計效果圖。這與幾年前,一大波所謂的造車新勢力的操作手法十分類似。其中,V70將在2020年投放市場。而新能源車型,同樣只出現在宣傳稿中。

營銷側重噱頭

由捷途品牌發佈開始,至今已經過去了數月,首家4S店才正式開業。對於新品牌而言,提升知名度的同時還需要有線下店提供實際感受。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以智慧大廳為賣點的首家4S店,從“觸點、體驗、分享”三個層面打造營銷模式。“在觸點層面,捷途將以用戶為中心,終端建設包含一網、城市智慧展廳、縣級1.5網、二網等在內的千家網絡覆蓋,做到大面積佈局銷售觸點,打造重點市場50公里購車/用車圈。”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目前只有一家4S店,並且佈局在西南地區,而不是經濟較發達的東區、北區等市場,明顯是從外圍開始的模式。渠道建設藍圖雖好,可只有一家店的說服力真心不強。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智能化體感、大數據分析、生態圈文化、AI人工智能,都出現在智慧展廳當中。再看看實際情況,無非是多了VR體驗、兒童休息區以及配件銷售的環節。這對於汽車營銷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在大咖看來,這更多的是為了填補車型展放區域之外的店面,而想出的部分。

AI人工智能就更顯得粗劣,宣傳稿件上寫到,“進入展廳後,用戶可以第一時間感受到智能迎賓機器人的熱情接待,這款機器人基於深度學習的多目標追蹤算法打造,可實現人臉識別、自然語言交互功能,在此基礎上更具備情感計算能力,具備強大的類人智能,從而形成完整的情感交流過程和自然和諧的人機互動。”

奇瑞商用車推SUV品牌 市場真的需要捷途這種新品牌?

實際情況是,這位叫“小捷同學”的機器人,和目前公交車上的機器人別無二致。還可以打招呼、語音交流,還通過人臉識別記錄看車時間、駐留的方位,通過大數據分析你的購車意向。降低了交流效率不說,這是不是也曲解了大數據的含義和內容?更何況,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銷售在與客戶交談當中來實現。

或許,在捷途的營銷團隊看來,將原本由人力可以完全的細微工作交給機器人,就叫AI智能。

換個角度想想,作為客戶進入到展廳,是希望與銷售人員面對面交流,還是與所謂的機器人交流?

以客戶愉悅為中心,作為營銷新模式來說,是很正確的路線。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是缺預算缺錢的階段,他們面對的是沒有真正適合自己產品的市場。缺的真正的好產品,而不是這種形式上的“新銷售經營”。

與其把心思放在這種不著邊的細節,還不如用點心思做好市場調研,瞭解消費者真正的用車痛點和需求,繼而推出產品更為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