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央視百家講壇裡《司馬光》的老師居然把計量單位“石(dan)”讀作shi?

對面雷嗔樹


問:為什麼央視百家講壇裡《司馬光》的老師居然把計量單位“石(dan)”讀作shi?

答:問這個問題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趙本山和高秀敏小品裡的一句臺詞:“一加一在什麼情況下等於三?”答案是:“一加一在算錯了的情況下等於三。”

那為什麼央視百家講壇裡《司馬光》的老師會把計量單位“石(dan)”讀作shi呢?

先聲明,我沒有看這檔節目,並不知這個“《司馬光》的老師”是誰,只簡單掰扯一下,即他把計量單位“石(dan)”讀作shi,到底是讀對了還是讀錯了。

您現在查《新華字典》,會發現“石”是多音字,讀shí時,指石塊、指石刻、也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藥石),甚至指中國古代樂器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之一。當然,做姓氏用也是這個讀音。

但是,關於它的另一個讀音dàn,《新華字典》給出的釋義是: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如果按照這樣的解釋,“《司馬光》的老師”把計量單位“石(dan)”讀作shi,無疑是讀錯了。

說到這裡,估計大家要嘲笑這位“《司馬光》的老師”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哈,“石”的dan讀音是近代才有的,古時候“石”的讀音只有一個,就是shi。

而且,《新華字典》,對“石”充當計量單位的解釋,也是有問題的。

因為,當“石”作計量單位時,並非僅限於容量單位,也可充當重量單位。

當它充當容量單位時,一石為十鬥;當它充當重量單位時,是一石為四鈞,一鈞為三十斤(即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那麼,“石”的dan讀音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呢?

查清朝各考據家為古文獻中石字作為計量單位的注切音及清代字、辭書的注切音,如《康熙字典》、黃生的《字詁》等等,讀就是shi音。

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為了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語音文字,由當時的教育部讀音統一會制定注音字母,動用了大批專家、學者編纂字典、大型辭書,其中有1912年出版的《新字典》、191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1930年出版的《王雲五大辭典》、1935年出版的《辭海》、1939年出版的《辭源》合訂本、1945年的《國語詞典》、1949年的《國音字典》、《國音常用字彙》等等。

這些字典、辭書中,只《辭海》、《國語詞典》、《國音字典》、《國音常用字彙》四種的“石”字有shi和dan兩種讀音,其它全部只有shi一個讀音。

由此可見,“石”字的dan讀音,應該出現於《辭海》出版前幾年,即1930年至1935年。

為什麼“石”字會突然產生dan讀音呢?

這與當時民國政府要統一全國語音文字運動有關——其規範讀音的準則,是“以北平地方語言為國語”。

而清初以降,北方農民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重量單位:擔。即一個成年人所擔起的糧食重量。

也就是說,一擔約等於一百斤。

而石在作為糧食計量單位時,一石就等於一百二十斤。

這麼一來,“石”和“擔”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用混了,“石”字就得出了dan的讀音。

有專家推測,英美度量衡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傳入中國,其衡制中也有一個讀音為dan的重量單位,一單位dan等於1/20噸,也大約是一百市斤。即“石”出現dan的讀音可能也跟這個有關。

扯了這麼多,最後結案陳詞:“石”一直以來只有shi一個讀音,無論是否充當計量單位,都是讀shi,只是到了近代才突出產生了dan的讀音。

現代人在應用到充當計量單位的“石”字時,可以讀shi,也可以讀dan。

不過,讀shi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嘲笑,就像“《司馬光》的老師”的遭遇一樣,所以還是鼓勵大家讀dan。


覃仕勇說史


因為作為歷史學者來說,央視百家講壇裡《司馬光》的老師在這種學術型的正式場合中,“石”字作為計量單位的含義,它的讀音本來就應該是“shi”。

所以這位老師根本就沒有讀錯,而是題主由於自己不是專業的歷史學術研究者,自認為這位老師讀錯了而已。

可能說到這裡,題主心中不服,有很多條友看到這裡心中也不服,因為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石”字作為計量單位,本來就應該讀作“dan”。

不用擔心,本答主專治各種不服,哈哈。如果大家不服的話,那麼就隨我一起詳細的看看原因吧。


“shi”的讀音原本就是計量單位

現代的漢語詞典中常常把“shi”的讀音解釋成為名詞如石頭,或者形容詞如石心等。然而“shi”的讀音除了可以作為名詞和形容詞之外,它也是古代的一種計量單位。

根據相關的歷史記載,斛和石(shi)相通,而漢代的1石(shi)為20000毫升,秦漢以來,常用的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鬥、斛(石)、鍾,它們是十進制的關係。


“dan”的讀音是如何產生的

剛剛在前文中說到,漢代的1石(shi)為20000毫升,它的容量和一擔差不多,所以後來在民間,老百姓為了方便記憶,就把一石(shi)等同於一擔(dan)了。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民間的老百姓覺得一石(shi)就是一擔(dan),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民間的俗稱中,石(shi)的讀音也就慢慢的被擔(dan)代替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字典中,基本都是民國以後的字典,也就沿用民間老百姓的俗稱,把作為計量單位含義的讀音shi直接抹掉了,改成dan了。


“shi”和“dan”該如何使用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在石作為計量單位含義的時候,如果是在比較正規的場合,比如各位學術型的演講、討論,講課等,那麼就應該讀作為“shi”。

但是如果是非正規場合,比如個人談論,做生意賣東西等,那麼在石作為計量單位含義的時候就應該被讀作為“dan”。

看到這裡,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我說百家講壇的老師沒有讀錯了。因為她所處的場合是百家講壇,作為一位歷史學者,在這種非常正規的學術型場合,讀成“shi”是非常正確的,這也更加體現了這位老師的學術專業性。


我的結語

在石作為計量單位含義的時候,到底應該讀作“shi”還是“dan”?其實這是一個陽春白雪與下巴里人選擇,如果你是一位專業的學者而且在正式的學術場合,那麼請毫不猶豫的讀作“shi”。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是下巴里人,在歷史文化方面並不專業,當然我也同樣是,所以我們在這裡侃大山的時候,都一起把它讀作“dan”吧,哈哈!


史話漫漫


他沒有讀錯,即使作計量單位,“石”的正式的讀音也應該是shi,dan其實是民間的一種習慣性讀法,並不正式。如果讀dan其實對應的正式漢字應該是“擔”而不是“石”。

來說說為什麼讀shi。這是可以從各種涉及到計量單位“石”的古詩文中看出來,如果讀shi才能做到合轍押韻,如果讀dan,則不和韻律。舉幾個例子吧。

宋代鄧肅《鼓腹謠謝許令》:東坡不戀二千石,卻羨黃州芋徑尺。一飽何妨作許難,千秋光芒貫白日。

明代符錫《羅太守石齋先生九十壽》:石翁不愛二千石,乞身眷荷頻增秩。九十稱觴千歲同,奕奕黃花照秋日。


這些詩中的“二千石”指的就是古代官位的一級,俸祿二千石。石就是量詞。這裡面的句子很明確,只有讀shi才押韻,而讀dan的話則風馬牛不相及。另外,在古代的老字典如《康熙字典》中“石”都沒有dan的讀音。只有現代的字典才收入了dan。


那為什麼會出現石讀成dan這種現象?因為dan其實指的是“擔”。古代“石”是糧食的計量單位,一石的重量是120斤,大約等於一個成年人能擔起的糧食重量。所以就有人把一石叫做一擔,其實是個借用而已。


《後漢書·宣秉傳》有一句“自無擔石之儲”唐代章懷太子李賢作注“今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可見在唐代,已經在江淮地區流行將一石和一擔混用。後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用法越來越普遍。

所以說,石作為計量單位,標準讀法還是shi,只是習慣性讀作dan。百家講壇上那個讀shi的其實才是標準讀法。


伊耆角木


在央視《百家講壇 》把計量單位“石”讀作shi的,我聽到是復旦大學姜鵬老師說的《漢武帝的三張面孔》,我當時還特地去查了一下字典。既然古時候都這樣讀,那麼,《百家講壇》上老師這麼讀只是遵照了原意,不存在所謂的賣弄的問題。講《司馬光》的老師也這樣讀,可見在學者的眼裡對這個字的讀法是形成共識的,並不是某個人要去故意賣弄譁眾取寵的意思。也給我們普通觀眾上了一課,以後碰到這樣的情況,就這麼讀,沒錯。學者都是這樣讀的。有來源有出處。


蘇小妮


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比如台州,這個臺你怎麼念?是胎呢還是臺呢?其實都可以的,只是地方個人習慣而已。再比如,西紅柿跟番茄(別拿那種小番茄過來說事啊)也不過叫法不一而已,並不會讓人誤解為兩種東西。不必深究


CherryJustin


這個原因很好說明,‘’石‘’是多音字,小學生都認識它念‘shi’音。這個老師念此音說明他不知道在計量單位中應該念‘dan’的音。

有些大師在平時偶爾會犯一些低級錯誤很正常。因為他不是神仙,不會面面俱到。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讀錯唸錯音的事時有發生,不必吹毛求疵,不必雞蛋裡挑骨頭。善良指出,改進就是了😁!

允許別人犯錯,也允許別人改正錯誤,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


德起翁


關於這個字的讀法,我講講民間的真實。

在南方的方言中,”石dan“字用得很多。可見,這不是新的音注,而是源遠流長,由來已久。

比如湖南的方言中的數量詞,一泡為十,一dan為百,一港為千。這裡頭的dan,對應的字就是石。

引經據典有據典的豐富,民間方言有方言的樸素。

在百家講壇的《司馬光》中,老師把dan石讀作shi,其一,也許老師真得讀錯了。幼功不足是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學人之中的弱點。

這些老師在小時候根本沒讀過傳統文化的典藉,全是成年後的半路出家。

這是歷史原因,不怪老師,但是缺憾。

其二,如果老師沒讀錯,認為清末以前,在計量詞中石字一直讀作shi,那可當真得佩服這位老師事先做足了功課。但是,如果真做足了功課,在節目中,他應該特別解釋一下之所以讀shi的原因,以勘誤,因為這個字按現今的讀音正是讀dan。

有的人回答太深,這位老師若張冠李戴卻被歪打正著,一定背後偷著樂呢!


硃紅窗


我也是剛剛知道這個詞古代是讀Shi(石)的。😂以那個老師所受的教育也應該知道讀什麼的了。他之所以讀Shi(石)而不讀dan(擔)只能說是為了顯擺,表明自己是有學問的人罷了,連古代的人讀音他都知道😄


歪歪茵茵T


就是讀shi,讀擔那是民國後的事情。用做容量單位的時候嗎,石有擔的意思而已,再說一句,一石是官方用語,一擔最開始是民間俚語。以前石做為重量單位的時候,大概等於120斤,這正好是一般成年人可以一個人挑起一副擔子能完成的事情,所以老百姓就把一石稱為一擔。民國後期,才形成文字上的解釋!


天意關注


就是讀錯了,什麼史學家,作為重量的計量單位的“量詞”,只能讀dan,老農都知道“石(dan)、鬥、升、合(ge)”,不要從古音中去找藉口,錯了就是錯了,史學家絞辨會使自已蒙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