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颐和园的石头“青芝岫”,乾隆在上面题过字,导游为何不让合照?

_玖玖喵咪


现代,随着交通的便捷。外出旅游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了。一到节假日,朋友圈中也各自发着自己畅游的照片,美丽的景观、壮丽的山水、恩爱的狗粮,(对不起!说错了!)恩爱的情侣。一不小心,说错话了......但是有一个地方,有一块石头,竟然有不让照像的说法,这就让人奇怪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意为“天道昌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石头,,全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这块石头据说是乾隆帝给母亲祝寿所用。并亲笔提名叫“青芝岫”。”

“小陈,这石头好兆头啊,我老母亲快过八十大寿了,我得跟这块石头合个影,回去让母亲看看,沾沾乾隆和这块石头的福气!”“正好明天就是我母亲七十二,你这一说,我也得和这块石头照个合影,给我妈微信发过去。”“那还等啥,你先照!”说着,陈生和李生就上前,一个准备照一个准备摆姿势。

“那两位先生,请不要与石头合影!”“为啥啊!我们就照两张像,很快。”“两位先生,其它地方你们都可以照,唯独这块石头是照不得的!”“这有啥说法吗?我们就想沾沾乾隆的吉气,又不是胡搞瞎搞的!”“这两位先生,先不要照像,正好我也要跟大家讲一讲这块石头的故事!”

“在明朝,有个叫米万种的富豪,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只爱奇石。在他的家中海淀勺园里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怪石。有一次,他同管家一起外出去寻访奇石,一日行到现今北京远郊房山县的深山中,无意发现了一块巨大的怪石。米万种万分高兴,如获至宝,对管家说道:这块石头瘦、漏、险、透都有。绝对是千古奇石啊!管家虽替米万种高兴,但是同时也替主人担忧:这怪石好是好,可是又大又重,主人如何将它搬运回园中啊!”

“哈哈哈,你多虑了,我多金,只需多雇几个劳力,套马拉车,何不愁将此石运回家中?说干就干,米万种到邻近村落,重金雇佣劳力,并将全村的马买下,(虽说是全村的马,马也仅有几匹)。过了几日,一伙人在米万种管家的带领下,带着绳子、杠子、牵着马,拉着车,来到了怪石旁。一群人又抬又扛,马拉人顶,怪石才勉强起了一个缝。要想将怪石抬出深山,看这个情形,真是势比登山还难啊!”

“主人,劳夫老王出了一个主意。正当米万种发愁无法将怪石抬回家时,管家凑上前,对着米万种耳语了一番。速速叫老王来。劳夫老王虽三四十的年纪,但是胡须与头发早已花白,满脸褶皱,眼皮向下耷着。腰中斜插着一个旱烟杆。老爷,这样抬石头不行啊,我记得老人以前说秦始皇修长城时,都是先修条大路,在冬天,在道上泼上水,水结冰后,再放几根圆木头垫着,人推马拉,重物才能动起来。”

“哈哈哈,好意思,管家,给老王重赏。咱们先修一条从家到这的大道。说干就干,沿大道边,三里一小井,五里一大井。那钱花得流水趟蜜一般。终于大道修到了如今房山大石窝镇附近。一到冬天,人们便提水泼路,无数人与牲畜便拉怪石,这样,石头终于拉到了良乡附近。这一天,米万种叫管家准备这月的工钱准备发放。管家苦着脸说:老爷,帐上已无半分银两了。明天咱们吃什么都是事啊!米万种大惊,咱家的钱花完了?你为什么不早对我说啊!老爷,给您说了好几回了,您总是忙于搬石的事情,总对我说知道了知道了。如今家中只剩这套祖宅了!那......罢了,罢了,我实在是太不心甘了啊!明就叫民夫散了吧。石头放在道边,待我重整家业后,再搬回来。”

于是,这块怪石便弃于道边,而米万种再也没有回来。这块怪石被当地人称为“败家石。”

到了清朝乾隆帝时,一日,乾隆帝从西陵祭祖回来的路上,偶然发现了这块怪石,大声称奇。便问大臣刘墉这块奇石的来历。刘墉便说:这块奇石原是明米万种所发现,准备拉回家中。可这奇石有灵,觉得米万种家虽好,但还是有些大才小用。便在良乡不走了。等有道帝王发现它哩。

乾隆听后大喜,便命人限期将怪石拉回清漪园乐寿堂摆放。具说乐寿堂的门太小,无法将奇石拉进乐寿堂。只能将乐寿堂的大门拆掉才行。皇太后听闻此事后,认为此石不祥,便力阻乾隆将奇石拉进乐寿堂。再后来刘墉便对乾隆说,此石酷似灵芝,会给皇家带来年丰人寿,皇基永固的吉祥气!如弃之荒野,恐对国运有碍。

乾隆便将这番说词与太后讲了。太后转忧为喜,命乾隆将此奇石放进乐寿堂。乾隆龙心大悦,将此奇石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玉秀”四个大字。

这块石头的故事讲完了。不让你们照像,是因为这块石头的前身有“败家石”之称。一旦与奇石合影,我是怕大家镇不住这块石,步了米万种的后尘。故此劝大家不要合影留念。

旅游团的团员们这才恍然大悟,对这块奇石的故事议论纷纷。对米万种的遭遇惋惜同情......。

这个故事虽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但是米万种这个人名,和明代书画家米万钟仅一字之音差。估计此故事也是后人借米万钟的名头,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罢了。

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因本人学识有限,文章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更多精彩,尽在恒实说!谢谢支持。

恒实说


这块石头位于北京颐和园乐寿堂,整块石头长八高二宽四,好似一块屏风横卧在那里。如果单纯的一块景观石,没有什么特殊的。关键是上面有乾隆的题字——青芝岫。



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米万钟的人。别人喜欢金银财宝,他偏偏喜欢石头。经常搜集天下各种奇石,然后放到自家庭院当中观赏。

偶然间有人跑来告诉他个消息,说是在房山上发现一块奇石,让他赶过去看一下。等他跑过去之后,发现果然符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就想先把它运回去。

但是由于这块石头太大,无论是牛拉还是马驮都搬不动。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他提出建议。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的时候,就曾经修建水道搬运石头。

听了这个消息后,米万钟先是修了一条从山上到山下的路。然后每隔三里打一个小井,五里一个大井。等道路也修成了井也打好了,时间也来到了冬天。

米万钟让人从井里面打水,然后铺在路面上。有一天比较冷,路面上直接结了冰,终于造好了一条冰路。又雇佣了大批的工人,把石头从山上滑到了山下。

到山下还不算完,从山下到家里面还有一段距离。然后又雇了很多工人,没日没夜的拉着个石头。还没拉到一半,米万钟就花光了所有的家当。

最后一气之下,把这块石头扔在了半路。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石头称作是败家石,就这样一直放了上百年。

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在祭祖回来的路上看到了这块石头。感觉其造型奇特,因此也想把它运回皇宫。米万钟可能破产,但是乾隆皇帝肯定不会。

最后这块石头顺利的到达了清漪园,当时想把它运进乐寿堂,但是乐寿堂已经完工。由于石头太大,想要进去必须把门拆了。

乾隆心想既然已经运到这里,难不成因为一个门而半途而废。等他把门拆了的时候,太后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说他是败家子。这块石头刚运来的时候,他早就听说了这块石头的故事。


这个时候刘墉出来解围,这块石头外形酷似灵芝,意味着延年益寿。太后一听非常高兴,乾隆顺势把她作为太后的贺寿礼物,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青芝岫。

导游之所以不让拍照,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几个人的钱多到像乾隆这样。乾隆能够败得起家,但是普通人就不一定了。(只不过是迷信的说法,大家切勿当真。)


史之策


青芝岫:色泽青而秀形似灵芝的石头。

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苏州冠云峰、上海玉玲珑、杭州皱云峰)。


其实并没有不让大家拍照,导游一般会说等我讲完这个石头的来历,最后拍不拍照你们自己决定,其实这块石头分两个故事。

故事一:富豪米万种运“败家石”

明朝有个富豪叫米万种,他是个收藏家,喜欢收藏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一次他在房山郊区的山里看到这块大青石后,极其喜欢,于是和随从说要搬回去,可是这么大这么重的石头怎么运回去啊?他先是把村里的人和马匹全部顾来,足足有两百匹马和几百个工人,奈何这是在山上,抬又抬不动,拉也不好拉,突然有个人就说“听以前人说修建皇宫的石头也是用马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但是他们会先把这段路修好,再隔几百米挖一口井,等到冬天就把水泼在上面,结冰后就可以运输了”。米万种决定这样做,可是当这块大青石运到良乡时,工人早已经催了好几次工钱了,管家之前也说资金不够了,米万种就把房子卖了把工钱还了,等自己有钱时再来运,之后还帮这块石头盖了个棚子,就出去挣钱了。附近的邻居知道后都说这是个“败家石”,连米万种这样的富豪都被它败光了,都是有多远躲多远。


故事二:乾隆改名“青芝岫”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次乾隆皇帝祭祖路过良乡,他见这块石头甚是好看,就派人才运到乐寿堂,没想到石头太大,要拆了乐寿堂的院墙才能搬进去,皇太后知道这是败家石,没想到还没运到家就要拆院墙了,就不让乾隆运,她说这是不详之物。大臣刘罗锅出面解围,说这块大青石长得像灵芝,有人寿年丰的象征,放在乐寿堂前正好可以给皇室增添瑞气。没想到皇太后听后举手赞成。最终这块石头就到了颐和园。




乾隆一时兴起就给这块石头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和“玉秀”四个大字,大臣们也纷纷在大青石上题字写诗。据说这也是乾隆给太后的寿礼。也成了“长寿石”,要知道乾隆的母亲活到84岁。

所以说,话是人说的,你相信第一个故事就别拍照,相信第二个故事就拍照。


猫眼观史


在颐和园的乐寿堂前的庭院里,有一块奇特的的巨石,形似灵芝,犹如立在庭院中的一面屏风,在上面更有乾隆皇帝手题的“青芝岫”三个大字,可谓乐寿堂的一大景观。按照国人旅游必先拍照的习惯,看到这样一块奇石,必须要与之合影才对,但现实却是鲜有人与之合影,原来有这样两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青芝岫真乃奇石,这块山石体型巨大,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横卧在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通体呈海青色,形似灵芝,备受乾隆的喜爱,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将其搬到了现在颐和园的乐寿堂。

青芝岫本是北京房山深处的一块巨石,在明朝万历朝的时候,被一个叫米万钟的奇石爱好者发现,很是喜爱,决定将其运回来,但由于这块石头太重,无法运回。于是,就有人建议学习当年明成祖朱棣修筑紫禁城的时候,以冰道运输。于是在一个冬天,米万钟就雇佣民工,凿井取水,泼水建冰道,这块巨石一直被运到良乡,就再也走不动了。原来为了运这块巨石耗尽了米万钟的财力,实在无法将其运回去,只好丢弃路边。由于有了这个事情,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块大青石叫做“败家石”。

不久之后,又一个败家子乾隆皇帝上线。后来,乾隆皇帝在西陵祭祖回来的路上,走到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败家石”,非常喜爱,就安排人手将其带了回来,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玉秀”四个大字,后来更是将其作为寿礼送给自己的母亲,安放在了乐寿堂。

乾隆皇帝一生穷凶极奢,绝对的败家子。坐享康熙、雍正两朝积累的财富,挥霍无度,最后将大清朝的财富全败光了,最后啥也没有给嘉庆皇帝剩下,可怜的嘉庆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将和珅给抄了家,这才苟延残喘。正是由于乾隆皇帝正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才导致清朝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落后,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因此乾隆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更是一个千古罪人。

正是由于上面两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因此坐实了青芝岫为“败家石”的名头。于是,我们现在去颐和园参观的话,一般导游就会友情提示:最好不要与这块“败家石”合影,所以鲜有人与这块石头合影。


密探零零发


【败家石】

乐寿堂前这块巨石,宽两米,高四米,重达20多吨,它产自北京房山。最早是明代官吏米万钟发现了它,决定不惜成本把它搬运回家。结果石头刚运到半路,米万钟就耗尽了所有家财。因此人们称它为败家石。
后来乾隆皇帝也看中了它,要把它作为乐寿堂前的屏风。由于石头太大,为了把它搬进来,乾隆甚至不顾太后反对拆掉了院门。后来这块巨石重新被命名为“青芝岫”。意思是青色的灵芝形状的石头。
从房山搬来的青芝岫成了清漪园(颐和园)中最有故事的一件摆设。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