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前幾天去閨蜜家做客,兒子的舉動把閨蜜給氣炸了。

因為我們要趕著去看一場電影,小輝坐在地板上,不緊不慢地繫著鞋帶,動作像蝸牛一樣慢,發現沒繫好,鬆開來繼續系。

閨蜜索性蹲下來代勞,衝兒子大喊,“快點!就要來不及了!”

兒子也急了,觸電似的推開媽媽的手,大叫道,“我要自己來。”

閨蜜在一邊急得團團轉,跺著腳撓著頭,恨不得一把抱起兒子就出門。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趕到電影院的時候已經開場半個小時。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我們家長也操碎了心。每天都處在催起床、催吃飯、催洗澡、催睡覺的狀態中,我們被折騰得雞飛狗跳,真的心好累,欲哭無淚。

孩子磨蹭其實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能查明原因,對症下藥,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原因1:動作協調跟不上

孩子年紀小,手腳的協調性不能跟成人比,做事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思考和探索。對於孩子而言,就連走路都需要慢慢來,怕摔著。

記得《爸爸去哪》中,兒子Jasper動作慢了一點,急性子陳小春立刻變了臉,極不耐煩地大喊,“快點啊……”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留下兒子在那裡委屈地嘟著嘴。應採兒在微博裡替兒子說話,“腿短不是jasper的錯啊”。

原因2:不明白磨蹭的後果

孩子做事比較隨性,也不明白動作慢會導致什麼後果,所以也就沒有緊迫感。

特別是在家裡,少了同學之間的競爭,吃個飯都能磨上一個小時。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我們只能把飯菜熱了一遍又一遍,無論怎麼勸說,吃太久飯菜會涼,依然照舊。

原因3: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明明該一個小時內寫完作業,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一會玩玩具,東摸西扯的兩個小時也做不完。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原因4:“秩序”敏感期的表現

3—6歲的孩子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用過的玩具一定要放在某個地方,牙膏牙刷要擺放整齊,鞋帶一定要系得“漂亮”,不然就重新來。

所以當孩子反反覆覆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認為他在浪費時間,其實這是孩子建立秩序感的表現。

除此之外,孩子小,沒有時間觀念,總被我們催催催,一緊張反而更慢了,也會讓孩子變得拖拉。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總要經歷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學會下面這5個方法,讓孩子輕鬆擺脫磨蹭:

方法1:給孩子預留充足的時間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因為他們本身動作就不嫻熟,可以提前讓他們做好準備。給他們預留充足的時間,越急越容易出錯。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到: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理解孩子的階段特徵,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把事情做好,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切都會變得嫻熟和麻利。

方法2:適當讓孩子嚐嚐拖拉的後果

孩子班上的一位媽媽和我分享了一個經驗,專治孩子拖拉。那就是,讓孩子自己承擔拖拉的後果。

早上的時候,她早早洗漱完畢,叫女兒起床,孩子賴著不起。

這時,她對女兒說:“你可以不起床,但是,你有可能會遲到。”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女兒置之不理,起床之後刷牙洗臉,還順帶玩了一小會玩具才出門。果然,那天遲到了。老師批評了女兒。

第二天、第三天,一連好幾天女兒都被老師批評,班上的孩子也笑話她。就這樣持續了一週,女兒終於繃不住了,央求著媽媽提醒她起床。

嘗試到磨蹭的後果,女兒變得自覺起來,有時候還催起媽媽來,生怕自己遲到。

方法3: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沒一會又去幹別的事了,這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

平時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打擾。孩子玩玩具、寫字、畫畫,就讓他自個兒在那裡待著,不用去打擾他,讓孩子從小形成專注的習慣。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此外,孩子年齡小,可能持續專注的時間還不長。如果做作業的時間需要1個多小時,我們可以把作業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大概20分鐘左右。

20分鐘後就讓孩子休息一會再繼續寫,提高做作業的效率。

做作業從孩子感興趣的科目開始,從簡單到複雜,讓孩子慢慢進入狀態。

方法4: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規定孩子做每件事的時間,時間一到就不許做了,讓孩子下次加快速度去完成。

  • 比如規定孩子在40分鐘內吃完飯,時間一到也要收拾好碗筷。

  • 規定1個小時之內要完成作業,時間一到沒完成也不允許寫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時間的寶貴,慢慢加快速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方法5:多慢都讓孩子自己動手

如果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無論孩子多磨蹭、多拖拉,都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每次一著急我們總幫著孩子去做,孩子只會賴著我們,變得更拖拉。

最好的辦法就是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就該自己完成,拖拉賴著也沒用。給孩子多一些機會鍛鍊動手能力,熟能生巧,時間長了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需要時間慢慢適應和糾正。

孩子太磨蹭,比催更管用的是這5個辦法!

孩子磨蹭拖拉,我們不用心急,查明原因,和孩子一起去糾正,用我們大大的手掌牽著他一起成長。

家長V課堂特約作者 |舒允80後雞血辣媽,喜歡研究兒童心理,善於從孩子日常行為出發提出實質育兒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