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乐视影业刘军:“掌控力”是制片人的“核心能力”

导语

  时隔一年,再次采访刘军,感受最深的是他那一份沉淀和从容。从一名会计专业的从业者,到乐视影业制作总经理,他凭借特有的电影专业素养、管理技能和财务知识,连续打造出《归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爵迹》《盗墓笔记》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作品。作为制片人,他始终保持着低调与谦逊,不论是对于制片管理、“IP”热潮、或是年轻的互联网影视,刘军都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敏锐与客观,坚持不断地学习,保持对于行业走向的高度关注。在笑谈“运气制片”的同时,一次又一次的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在他看来,做制片人,要的就是对项目整体的掌控力。

影橙club

  您曾成功打造《爵迹》《盗墓笔记》《归来》等多部商业影片,从影视投资的角度看,如何甄别项目的优劣好坏?

刘军

乐视影业刘军:“掌控力”是制片人的“核心能力”

  这三个项目都是大导演的片子,我先声明一点,是因为在乐视这个大平台上才有这种可能性做这样的项目。这种大导演、大项目的获取不是一个人能够得到的,肯定有品牌的力量在。对于如何判断出有潜力的好项目,其实我自己认为第一点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市场概念,一定要是市场很稀缺的一个项目。第二点,在项目类型上要有一定的需求。第三是在故事题材和表现形式上要有一定的创新。一个电影项目如果具有这三个大的方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好的项目,在后面能不能做好的话,那就看制片人和操盘手的能力吧。

乐视影业刘军:“掌控力”是制片人的“核心能力”

《爵迹》海报

影橙club

  制片人在操盘电影项目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刘军

  其实作为制片人来说,需要的能力太多了,对财务、法务、商务的能力等等。我认为第一,制片人要有对电影市场的识别能力,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哪个片子投进去能够有好的反响,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第二个是对创作人员的识别能力,就是必须得识别这个主创团队的能力在哪,是不是影片所需要的,这个能力也非常重要。第三,就是对制作的掌控力,我认为这个更专业,要在整个电影运营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分切,剧本阶段,拍摄阶段,后期阶段,必须得有注意的几个关键的点。这个在制作掌控力上的专业性是要不断实践,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够掌握的。第四个就是沟通的协调能力,还有一个妥协能力,这个也很重要,其实做了这么多项目,都是妥协的结果。我觉得这四个能力很重要吧,其他的其实也有很多能力,但是我比较强调这四个能力。

影橙club

  您是财务出身的制片人,在成本控制方面给我们传授点经验吧?

刘军

  电影的成本控制肯定是整个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要控制的,我粗略的将它分成三个阶段吧。第一个剧本阶段,肯定要明白市场的核心点是什么,紧紧围绕市场的核心点,做一些剧本内容的取舍。这又回到刚才提到的制片人核心能力上面,一定要知道整个剧本的哪个地方是花钱的,哪个地方是省钱的,哪个地方钱少,哪个地方钱多,这些方面是要取舍的。这个取舍是什么,就是要抓住市场的核心点,根据整个项目的总预算要做一个成本的控制。第二个筹备拍摄阶段,就是我们所谓的前期的准备,因为还是会有变化的东西,其实还是一个取舍。比如,在特效上面,要明白在拍的时候哪些特效东西很费钱哪些不费钱,或者说群众演员量特别大的时候,在机位的判断上可以做一个简化。第三个后期制作阶段,在剪辑的特效上怎么做一些成本节省,或者特效上面怎么去围绕市场核心点,对观众最喜欢、最愿意看到什么做一个判断。其实这整个过程宽泛一点可以说是跟导演的一个博弈过程吧,重点还是看制片人是否拥有妥协能力,怎么去和导演协调。

影橙club

  近年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在比拼“IP”,那么您是如何看待“IP热”这个现象?

刘军

  所谓的IP就是知识产权,我们对IP的定义其实还有一个点,就是当下很热门的、有很多用户的。IP热其实是有时效性的,IP现在热,开发出来以后还热不热是不确定的。因为现在IP热的话,它可能是在文本上很热的,但是要开发成电影的话,它就是另外一个形态,还会不会热也不确定。其次,不同的文本它呈现方式不同,针对的观众群也是不一样的。之前如果是小说,但改编成电影的话,那这就会面对不同的观众群,它会不会被认可也不一定。再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IP热是为什么热,热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够持久。其实每个IP热后面都有一个文化主张。这个文化主张现在热,开发出来以后的时间段还能不能热这个我觉得不一定。

乐视影业刘军:“掌控力”是制片人的“核心能力”

《盗墓笔记》海报

影橙club

  您之前成功运作了《盗墓笔记》、《爵迹》等IP影视作品,有哪些IP开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呢?

刘军

  我觉得有几个关系值得注意。如果做电影文本,首先要关注电影文本和IP原文本的之间的关系。第二个要关注电影创作者和原IP持有者的关系。再有一个就是IP热的时效性。IP热的时候和最后拍摄完成、转化成影片上映时候“人气、观众、文化变化”的关系。这三个关系我觉的很重要,就拿电影创作者和IP持有人的关系来说,如果这个IP是小说,电影和IP小说其实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这个不同怎么去处理,一定会有矛盾。还有电影文本呈现和IP原文本呈现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开发出来的产品肯定是有偏差,因为针对电影人群和原来小说人群会有变化,怎么去把这些原IP的东西提炼出来能够更加适合电影的拍摄,这是值得考虑的。

影橙club

  电影产业不断升级,对制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您认为电影制片人在制片过程中有哪些挑战?

刘军

  在电影运作的全过程中第一个挑战就是钱的问题,在融资上面要明白钱从哪来,要跟什么样人合作,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第二个就是项目识别能力。在IP阶段、剧本阶段或者最早的idea阶段,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能不能识别出来,是怎么识别的,这是一个大挑战,因为起头起错了,就会有大问题。第三个挑战是在剧本创作以及成本控制上,剧本要有最核心的东西、要有市场原点。有很多剧作人写着写着作品就与原来不一样,那是因为初心忘了。我觉得第四点是最难的,就是演员的选择。要得到称心如意的演员是特别特别难的,其中包括钱的问题,也包括演员与想演的角色的匹配问题。第五点就是主创搭班子,什么样的人合适,怎么对导演负责,要为导演搭一个好班子,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有很多戏拍砸了,其实是找错人了。第六点是拍摄成本,对整个片子成本控制的挑战。控制成本既能让导演的艺术创作意图能够实现,成本又不超预算,或者能够超出导演预期的去支持他,这是一个挑战。最后就是宣传发行上的沟通和匹配挑战,因为制片人对自己的项目是最了解的,但是跟宣传沟通时会发现市场的东西需要的“点”和我们项目需要的“点”不一样。这会是很痛苦的事儿,那如何去沟通就非常重要。宣传和发行之间的沟通,对制片人来说是利益回收过程中最重要的点吧。

影橙club

  您之前参与制作了青春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部影片,能给我们说说这部影片的近况吗?

刘军

  《呼啸》是一个中低成本的片子。因为导演和我关系比较好,也是原来在电影学院上研究生时的同学,所以我倾注的感情比较深。这个片子大致成本在三千万。后来大家也知道了,我们是10月5号上映的,7号我们就准备撤档了。这个片子,其实讲的是一个东北女孩暗恋朝夕相处的一个男孩儿的故事。片子的质量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好的,从导演、演员表演,到美术、摄影都非常好。但是片子在撤档的时候是800多万的票房,这个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反思。其实在九月份的时候横店、万达、大地都是准备投的,那时候大家都很看好这个片子,认为这片子质量非常好,能够卖的比较好吧。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撤档和800万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我也会反思好片子和好卖的关系是什么。也一直在跟大家聊这个事,我们这片子明年还要上的,会搭一个网剧再上。

影橙club

  在电影行业从业多年,经历过很多电影项目,有哪些难忘的回忆跟大家分享呢?

刘军

  有两个吧,就是老能想到的。第一个是大概七年前,我拍一个两三百万的小片子,当时带着录音去重新录环境音,还要与当地负责人喝酒。还有一个事儿应该也在六七年前吧,当时尔冬升监制、罗志良导演的《消失的子弹》在拍,我到上海的那个片场看片子。因为作为资方代表,当时看他们拍片我是感觉比较震撼,因为第一次看到一个投资将近六千万的一个大片子怎么玩儿的,场景也很大。说到这两个回忆,其实我想总结一下,我原来是一个小会计出身,最终也成了制片人,制片其实并不难。还有就是做电影还是跟行业内的专业的人去做,这样更顺畅一些。跨行业做或者行业外资金进入的话,不专业的诉求会很多,很难受。大概两个难忘的回忆加一起就成了这么一个感慨。

影橙club

  从一个电影制片人的角度出发,您对未来的国内电影市场有怎样的期许呢?

刘军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人员,我还是觉得电影市场越来越红火最好。期许的话有两点,第一个希望中国电影的审查能够放松,或者是说做一些分级的市场行为。我觉得审查这一块儿,是我做了这么多片子最难的一个点,希望能够做一些改变,人为的东西少一些。第二个还是希望中国的文艺片能够有些市场吧,投入比较少的能够有些机会。其实现在“一日游”的片子太多了,其中也有很多片子挺好的,但是没有机会。就这两个大的期许。

影橙club

  有人说“要想成为一名导演是需要一定天分的”,您认为制片人也是如此吗?您对踏入制片行业的新人有哪些建议呢?

刘军

  我觉得导演确实是需要天分,是真的需要天分。我跟过很多导演合作,像老导演张艺谋,像年轻导演韩天,他们是有天分的,我觉得我是不具备这种天分的。但是作为制片人来说,是不用天分的,但是运气很重要。我觉得作为一个制片的新人,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电影相关专业的一些学习肯定是需要的。像电影剧本的开发能力,这是需要学习的,它是有一个套路的,需要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在剧本开发的时候,就一个项目来说是一百的话,零到一这个能力是最重要的,就是开拓性的能力,这个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对电影市场的变化,对社会思潮的敏锐度非常重要。你要开发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与社会与人的一个契合度,或者说可以超越社会思潮的东西。制片人想的东西要有能够配合的度,配合到才有机会,要不是没有机会的。再就是做制片新人还是要混一些电影圈子。其实做制片人不难,一点都不难。

结语

  刘军认为,制片新人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电影相关专业的学习一定是需要的;同时要有电影剧本的开发能力,就是开拓的能力;还要拥有对电影市场的变化的敏锐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