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说起方唐镜,我们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周星驰的电影《

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唐镜,凭借一张嘴,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颠倒黑白。那么,历史有真的有方唐镜这个人物吗?他的为人是如何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下中国四大讼师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自古官大民小、官爷民子,广东老人家有句口头禅∶“生不入官门,死不入地狱”,未见官已先打三十大板,若非有秀才功名在身,青天老公祖在上,草头民弱都要跪得个七晕八素的,目不识丁者还要找人代写讼纸,如此深邃的衙门大堂,就有了讼师的出现了。讼师是中国古代历来诉讼案件中的重要角色,这一角色不但可以左右案件的胜败输赢,而且对原告与被告双方的生死都起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张嘴就可以草菅人命,同样的一张嘴也可以力挽狂澜,这就是讼师的力量。所以,执掌生死的讼师也就有好有坏。本词条详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位讼师以及他们的事迹和风格。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人称“铁嘴铜牙,扭尽六壬”,手摇白纸扇,把那堂堂七品县官问得个哑口无言,贫苦弱势的老百姓就是因为有了这“四大讼师”才有可能挽回他们应得的那小小公道。这“四大讼师”分别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梦吉”、“方唐镜”、“何淡如”和“刘华东”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陈梦吉

清末广东民间第一状师,四大讼师之首,敢称“扭计祖宗”,其功力与智慧已被岭南民间视之为神了。陈梦吉,为清代广东顺德人士,是南宋陈凤台第七子陈仁翁的后裔。传说自幼经历已十分传奇,刚出生时竟然不哭不闹,家人都以为天生聋哑,后经高人教化,其过人天赋、才华横溢渐渐显露。后来在广州城成为传诵一时的“桥王之王”。陈梦吉为清朝末年广东民间第一状师,四大讼师之首,敢称「扭计祖宗」,其功力与智慧已被岭南民间视之为神了。是南宋陈凤台第七子陈仁翁的后裔。陈梦吉自小聪明过人。他幼年丧父,历经艰辛,养成了同情弱小、憎恨豪强的思想品格。他机敏、无私地奉献才智,为当地百姓伸冤雪愤,疏解生活烦难,从而深受百姓的喜爱与夸赞。于是,关于他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陈梦吉

传说自幼经历已十分传奇,刚出生时竟然不哭不闹,家人都以为天生聋哑,后经高人教化,其过人天赋、才华横溢渐渐显露。后来在广州城成为传诵一时的「扭计祖宗」、「桥王之王」。此「桥」字在粤语中就是「点子」之意,越聪明机灵之人想的办法就越多,古怪刁钻、稀奇古怪,往往出人意表。「陈梦吉」的传说中不乏这位祖宗级大师的经典故事,由于他的点子之妙之多冠绝羊城,他自然也就被誉为「桥王之王」了。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影视作品中的陈梦吉

「陈梦吉」公的处世哲学就是「使天下人信之,必使先自信」,他对「信」的理解就是「骗」,在公堂上要驳倒青天大老爷和悠悠众口,就是要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讲的就是真理,一万个正确,就算自己讲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也要说得天花乱坠,人人俯首拜服。而要「使天下人信之」,就必须连自己都相信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总之到最后自己说的自己怎么都相信,恐怕很快也会得精神病了。若非有这「扭计祖宗」的天纵聪明,恐怕其他人不能轻易办到。

广东民间传说中的「方唐镜」与「陈梦吉」乃是死对头,前者乃衙门刁钻师爷,平时自命足智多谋,作为官老爷的「白纸扇」,与讼师陈梦吉少不免就有交锋了。粤语黑白残片的「陈梦吉」系列就有很多这样优秀的品目,两人的斗智奇谋,观众看时既觉得「屎桥师爷」的精明恶毒,又被聪明机灵的「桥王之王」所折服。二人的对决就像高深的围棋布局,丝丝入扣,连环穿心,差之毫厘,就满盘皆输。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影视作品方唐镜PK陈梦吉

方唐镜

方唐镜,(1845年-1900年)清朝末年著名状师,广东新会外海潮莲(今属江门市蓬江区)人。方在广东民间传说中以刁钻精怪,与衙门勾结欺压百姓而闻名,人称"扭计师爷",常在陈梦吉故事中以反面形象出现,一张铁咀能扭转黑白、颠倒是非,故绰号“荒唐镜”。满清举人,情性高傲,尖酸刻薄,目中无人,死要面子,注重排场,乃保守旧势力的代表。曾因打下太多昧良心的官司,至令幼子无端夭折,此后定下“三不打”原则,又勤做善事大积阴德,只为求搏得一儿半子。他与陈家素有宿怨,生平只有一败,就是败在陈梦吉父亲手下,故立誓非要在公堂上击败陈梦吉不可。虽然方堂镜自觉文才与计谋都远胜陈梦吉,却总被对方抢去风头,在小舅赵贵成的唉使下,经常设局欲诬蔑他和暗算他,惜乌龙百出,自讨苦吃,诡计屡被陈梦吉揭破。他娶有三位妻妾,表面尽享齐人之福,但实则因幼子夭折一事早已与正室名存实亡,巴辣娇宠的二妾又对他掌控甚严,只有大妾沈薇,才是他真心所爱,认为她是自己最好的聆听者。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影视作品中的方唐镜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何淡如

何淡如(1820-1913),名何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郊区澜石镇)湾华村湾何坊人。读书时名文雄,因替人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到试院考试,被考官识破,于是被开除学籍。清代,“学而优则仕”观念极深,处身于这种世俗意识的何淡如被学校开除学籍,等于被切断仕途之路,以后想当官都很难,所以他自嘲似的把“文”字删去头上一点,改为“又”字,故名又雄。又以淡如之别字配之,还把自己老婆的名字改为人菊,取“人淡如菊”诗句之义。1862年(同治元年)举人。

初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以学廉设馆省城(今广州市)龙津义学,开筵讲课,授徒日众,以书文名于时。其后即在港九以教学为生。他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学生很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听者益众,名噪一时。据说何淡如文思敏捷,写作不假思索,落笔若春蚕蚀叶,纸振有声,顷刻脱稿。有些作品(如对联)更是冲口而成,因没有及时记录,是以散失不少。

中国四大讼师,方唐镜位居第二,第一跟方唐镜是死对头

何淡如擅作联语,尤以广东方言(亦称粤语、广州话)写谐联著称,不露半点斧凿痕迹,当时颇负盛名。所撰对联极为广州市井小民所传诵,其诗其文亦有传世,然至今所见不多。大概因为其作品多被视为非大雅之作,故生前未见结集。其作品星散四处,只在《岭南即事》一书中选录有对联,此外,散见在民间的口传耳闻中而已。又善书法,闲涉绘事,自饶风趣。何谈如一鳞半爪的作品,流传民间逾百年。其谐诗、谐联、妙批雅俗共赏。工妙之处,令人捧腹。时人称之为“幽默大师”。

刘华东

刘华东(1778年-1841年),字子旭、三山,号三柳居士。近代著名戏曲作家,著有《六国大封相》一剧。清末“广东四大状师”之一。原籍福建,因父来粤从事盐运,便入籍番禺。 清嘉庆六年(1801)举人。其诗文纵横奇谲,不入常套,有“文怪”之称。亦工书、擅画。晚年穷困潦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