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现在四代机里边除了歼20,其他战机都没有鸭翼吗?这是为什么?

利刃号


鸭翼只有我们玩的好,他们也不会玩!

当前已经有眉目的第四代战斗机包括了中国的歼-20、美国的F-22、F-35,俄罗斯苏-57战斗机的。这三个国家的四款战斗机,只有歼-20隐身战斗机采用了大鸭翼设计。这也是歼-20隐身战斗机几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鸭翼设计我们研制多年,我们很熟悉。其实我们对鸭翼设计跟踪好多年,从当年的歼-9高空战斗机,再到歼-13战斗机都有自己的鸭翼设计。甚至在四代机竞标的时候,成飞、沈飞都拿出来是鸭翼设计布局。中国航空工业不敢说全世界玩鸭翼设计最好,但如果是自己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第二、鸭翼设计好处就是该可以改善歼20战斗机的起飞效率、超音速效率、空中增加稳定性,歼20的机翼升力可以通过气流流过机翼上表面后出现压力,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快,上方流速慢的特点。这样流速快的气压低,下方流速快气压高,形成了压力差,其实是有助于战斗机起飞的。并且像歼-20这样大三角翼设计,机翼的长度是有限的,不能满足

歼-20隐身战斗机通过鸭翼设计在座舱处,鸭翼通过导向,将气流将从机翼下方的高压区转向机翼上方的低压区。当机翼高速向前移动时,翼梢处的气流相对向后流动。气流向上并向后移动,形成翼尖涡流诱导阻力提升,这样降低了阻力,提升了歼-20起飞时候、超音速巡航时候遇到的强大阻力。提高升阻比。 当然,我们也客观承认歼-20这么设计确实是因为发动机这一关键技术,而美国、俄罗斯不考虑是其发动机产品过强,可以达到没有设计的鸭翼好处。所以鸭翼带给我们歼-20是绝对的优势。


南国军情


谁说在四代机里边除了歼20。其他战斗机都没有鸭翼呢?

美国的x36表示你说啥?鸭翼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性能战斗机布局,还是有很大的优点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用鸭翼?原因很简单美国信奉,只要推力大,板砖飞上天。

但是咱们不是美国,咱们就得把飞控设计团队逼上天台。毕竟,优异的气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发动机的不足。

而且也就是个f22和f35的。的布局比较传统。又没什么好说的,美国的发动机就是屌。你学得来吗?


俄罗斯苏五七战斗机他这个主翼前缘,实际上也起到鸭翼的作用。毕竟俄罗斯苏五七战斗机的机翼主翼前缘大的都有点过分了

而且,在三代机刚出来的时候,没有也没有什么鸭翼布局的战斗机,美国的f15战斗机,f16战斗机,f18战斗机,f14战斗机哪个有鸭翼?苏联的米格29苏二七也没有鸭翼。

那冷战结束以后呢,瑞典的jas39。欧洲的,狂风,台风,阵风。咱们的歼十。哪个没鸭翼?

原因很简单,先行者他们会出于保守考虑,降低风险,追赶者他的必须用尽全力追赶,必须要冒着一定的风险。采用一些,优点和缺点,同样极端的设计方案


啸鹰评


首先说明一点,如果问题中的第五代战斗机(即通常说的“四代机”,为方便说明统一采用美标)包括进行技术探索但未制造原型机的方案,那五代机中采用鸭式布局的远不止歼-20。

截止目前,采用鸭式布局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包括中国的歼-20、瑞典的FS2020、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JAST竞标方案,另外韩国的KF-X和土耳其的TFX备选方案中也有鸭式布局方案。上述设计方案中KF-X和TFX最终选择常规布局,洛克希德·马丁的JAST方案在JAST计划发展为JSF计划后遭到废弃、其技术成果被运用于X-35,瑞典的FS2020仅进行过风洞测试和模型自由飞试验。之所以鸭式布局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最终只有歼-20发展成功,根本原因在于能够发展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本来就不多,在鸭式布局领域有较深研究的国家更少。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中国实现了第五代战斗机量产,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仍然没有正式装备,其他提出第五代战斗机设计方案的国家都因技术、资金、需求方面的问题没有实际进展。虽然美国和俄罗斯有过鸭式布局战斗机的技术探索、特别是俄罗斯还研发过“四代半”水准的米格1.44,但美俄两国设计常规布局战斗机的经验更为丰富,第五代战斗机仍然采用常规布局不足为奇。

而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鸭式布局战机,并有过歼-10的成功经验,与歼-10系出同门的歼-20也采用鸭式布局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这种设计上的惯性在各国的战斗机设计机构中多少都有体现,比如瑞典萨伯设计的战斗机从萨伯-37到JAS-39再到FS2020就也都采用了鸭式布局。应该说,第五代战斗机采用何种布局当然首先要取决于技术水准和战术需求,但设计方的习惯和经验,对于方案确定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军机图


关于鸭式布局里面飞机的这个鸭翼,我在很多问答里面已经回答过了,当然,这一次不厌其烦,再解释一遍这个小鸭翼起到两个作用。

首先,在飞机主机翼的前方制造涡流,增大飞机的升力,这样的话分析在飞行过程中,在发动机动力可以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获得更多飞机的升力。

第二就是对于飞机的控制更加的稳定。

我不知道对于飞机的控制,如果说没有鸭式布局的飞机的话,一般来讲是靠尾翼还有飞机机翼上面的机襟,如果说有了两个小鸭翼的话,这样的话,飞机控制距离飞行员更近,控制飞机也更加的方便,同时也排除了飞机在爬山过程中,飞机的机身和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时候,主机翼会影响尾翼的控制作用。

所以说我们去看的话比如说中国的歼十战斗机,还有改进型的苏三零,以及法国的阵风,还有中国的歼二零,都有鸭式布局。

总的来说,这种东西他设计出来的话有很多好处,但是美国人却一直对于鸭式布局看不上眼,甚至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鸭式布局最好装在敌人的飞机上面,我们是绝对不会装的。

并且我们看到现如今已经入役的主要的隐形作战飞机,美国的f35f22,以及俄罗斯的苏五七中国的歼20歼31,在这其中,只有中国的歼二零仍然保持着鸭式布局。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

首先第一条,当然大家也都听说过发动机的问题,由于歼二零研发的时候,当时中国的发动机制造局曾经保证过,说中国的隐形作战飞机肯定装备的是国产发动机,但是跟很多中等国家,比如说法国,英国,德国,这些国家一样,在主要的飞机研发出来以后,突然发现发动机没有跟上,比如说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在一开始研发出来的时候,发动机研发不出来,只能够直接去用美国的f18大黄蜂上面的发动机先装两台进去作为轮替,等到自己的发动机研发出来以后,然后再换掉一台,发动机成熟以后,两台一起换掉,就这么一种过程。中国当时歼二零研发出来之后,发动机还是没有供应商,这个时候歼二零就面临一个心脏病的问题,后来我们直接使用俄罗斯人的发动机,使用了几年以后才慢慢的列装了我们自己国产的发动机。

出于稳定的需求,当然对于发动机的要求不能太高,只能从飞机本身的布局上面做做文章,很显然,鸭式布局是成飞公司,比较拿手的一套飞机设计布局,并且这种布局方式对于飞机。它的发动机的要求不太高,所以我们就采用了这种鸭式布局的方法。

第二点。鸭式布局,他是有自己的升级的局限性的,我们看到美国的F15f16这一系列尖端战斗机都拥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改进型号,这就是鸭式布局所不能具备的一个特点。为什么呀?是布局他的整体的飞机布局都要根据自己前面这对小鸭翼做改变,如果说飞机要进行改进,就必须得考虑到整体的飞机布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对于利益之上的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不想看到的事情,为什么我研发出来的飞机不是国家百分之百要买的我是要靠质量去竞争的。如果说这个飞机没有任何升级空间的军队要这个飞机干什么?军队是要求这个飞机一直在前线作战,要一直跟的上时代的变化的锁死了它的升级空间等于锁死了这一架飞机的销路。

美国的这些飞机制造厂商也是有自己的苦恼的,别看自己现在风光无限,但是指不准哪一天金融海啸或者是军队里面高层的一个决定自己公司就要破产了!他们也要吃饭,他们也要生存,所以说交给军队的东西当然是要满足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围绕这个产品进行研发的一个目的,飞机采用了鸭式布局,那接下来如果说军队要对这架飞机进行改进。就等于又要重新设计一下飞机的整体布局,这等于重新要造一架新的飞机。对于公司来讲,承受不起这样的一种资源损耗。

第三条,也是大家最担心的一条,同时也是没有验证的一条就是鸭式布局,对于隐形飞机的,隐形布局是否有影响?

第一的隐形作战飞机是美国的f117,这一款飞机设计的就跟外星人的飞行器一样,为什么?因为美国人认为飞机的外形对于雷达反射的截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f117才设计成那种奇怪的样子,可是后来美国人发现。飞机的外形跟飞机反射雷达波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把飞机整体的机身做的圆滑,做的能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那么涂上隐身材料,这个飞机照样隐形。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f22和f35,它的整体飞机,它的外形那么平滑,那么优雅,就是美国人为了迎合飞机隐身的需求。但是在飞机,飞机的前面加两个小鸭翼,这样的话多少显得有些吐,而且飞机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明显的断面,增大了雷达反射的一个几率。

所以说鸭式布局是否影响飞机的隐形性能,美国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所谓的科学舆论轰炸,但是事实上就如同美国人自己实验验证出来的东西一样,他一开始也以为飞机要奇形怪状才能够减少雷达的反射面,但是自己造f22,设计的时候不是自己活生生打脸了吗?科学是要不断的研发,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去实践,才能够得出来真理,而不是说拿嘴说说这个错了,那个对了,那世界就全部按照你说的东西转吗?不可能的事情。美国人自己拿出来的所谓的隐形作战飞机的方案,结果两个大大的鸭翼就摆在图片的正前方,这是嘲讽谁啊?就嘲讽美国人自己呀。某些所谓的爱国储一份子,一天到晚拿着这个东西抨击中国的歼二零,你那是爱国呀,你那活生生就是给美国人做间谍,最近几天台湾的间谍到还真的不少。


漩涡鸣人yy


首先,f22没有鸭翼是因为技术原因。



在f22定型前,鸭翼只能是三翼面。

有人说f22不装鸭翼是因为发动机强,用不到。

这我就比较无语了,老虎战斗力强,但是加个翅膀,如虎添翼的事情不干就是傻子,美国显然不是傻子,所以这里面绝对是有原因的。

况且我记得美国人70年代说的那句话是,鸭翼最好的位置是在敌人的飞机上,这话什么年代说的,说的什么,完全被自媒体带偏。

当时美国人也实验过鸭翼,在f16上面,但因为控制原因只能做三翼面,然而三翼面对于隐身来说才是极为不利的。

还记得最早的鸭式布局(可全动鸭翼)是摩托摩拉出了32位处理器之后用在了欧洲双风上,这才代表鸭翼可用。

所以,说f22不用鸭翼是看不上鸭翼的人,是脑子纯属被驴踢了的军盲。


到了f35这点鸭翼就很明显了


虽然没用鸭翼,不代表没有鸭翼的方案

f35大家都知道是基于b型然后研发出ac型的一款专业对地隐身机。

所以,在外表气动上面全部都要优先与b型,在传统布局上这有着极为先天的优势。

为了使b型上两大动力平衡与中心两处,传统布局的可以延出较长尾翼从而不破坏隐身,这是鸭式布局较为难办的地方。

不过鸭式布局不能完全解决吗?也不是,想解决,钱到位就好,f35不是f22,本身就追究低价,所以不可能上鸭翼。


不能上鸭翼一半是因为b型。



s57没有鸭吗?也有...只不过是伪的。

左边的三翼面就是s57前身,也是沈飞竞标四代重的飞机。

因为三翼面在隐身机上的缺点明显,毛子把鸭翼和主翼融合了,成了伪鸭翼,其实s57也算不上真正的隐身机,但是就这都淘汰了三翼面。


总得来说,在四代机里面,可以使用鸭翼的没有使的飞机就是f35而已,所以鸭翼占比其实比常规大!

美下一代战斗机上面不还是有鸭翼...


WHLL涵



小杰V奇牙-杰


关于鸭翼,美国飞机设计师说过很知名的一句话,“鸭翼最好装到敌人的飞机上”,曾经一时,个人大惑不解,网上争辨得相当厉害,先把这个过程说一说。

噫,图中的红圈圈是个啥东西呀?这不是鸭翼吗?怎么曾经大言不惭的美国佬也玩起了鸭翼?可是吓死宝宝了,这不会是抄袭,山寨中国的吧?有意思,真有意思,美国六代玩鸭翼,不可思议吧?一时网上闭嘴不吱声了呢。当年可是闹热得很哩。我们的歼-20横空那个出了世,猛可里发现了这对小翅膀,顿时就炸开了窝。美国说了,飞机的鸭翼破坏隐身。我听到的哀怨,中国矢量发动机不行,无奈何地长出这对小翅膀以利超机动,属于激乍激变的手段。它长着这对大翅膀,RCS值当在1以上,等等。都不是,这要从鸭翼的根上捋捋。

看见没有,这是我在网上的截图,到今天仍有人坚持这样的观点,真是到了正本清源之时了。答案是,美国发展F-22是在1982年,那时的电子技术还不足以支持鸭翼发展!而法国“阵风”发展的1986年,就有32位处理器了,完全可以支持鸭翼飞控技术发展需要。F-35发展时间较晚,但它是攻击机的思路,根本在总体设计上不考虑高空机动,所以气动外形直接就是常规布局。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结果,美国人做F-35的时候,并非没有考虑过鸭翼,曾做过一个JASF全尺寸鸭式布局模型,经过反复测试比较,其RCS值与常规布局丝毫无别。

现在再来看看我们列装空军一年的歼-20,心情别样地爽吧?所以,别跟风,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稳不住性子,就心里没底了,就自形惭愧了,就引喻引失跟风瞎说一阵,到了只能后悔莫及。所以,稳住,还是稳住,人能谨慎无大错,再不心慌的时候不妨多翻一点书。


魂舞大漠


在世界都在研究“四代机”后不再研究“五代机”时,美国率先研究并开发了五代机,随后我国的歼二十计划直接打破常规,越过“四代机”直接研发五代机,这让西方国家坐不住了,分分开始研发“五代机”。为什么在中国研制前西方的国家没有研发呢?

个人总结网友的分析,原因有几个,对世界战略格局的判断失误,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和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欧洲国家研发出“四代机”之后就停滞不前。但是,不得不说欧洲研制的“四代机”水平还是在我国之上的。而我国的“五代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发动机问题,以前只能依靠俄罗斯的发动机才能提供强的大推进力,不过前段时间我国已经爆出,将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矢量发动机来安装到歼二十上。

而欧洲国家在上世纪就已经研制出像“阵风”,“台风”等强大性能的四代机。而当时除了美国研制“五代机”,就连实力强硬的苏联(欧洲研制出“四代机”在八十年代,苏联九十年代解体)都还在使用苏-27,米格-29这样的三代机,而中国当时哪有什么钱搞这么强的武器,只能自己研究研究二代机。

当时的欧洲一看这两个国家都没什么技术,就对中俄实施了技术封锁策略,认为中国也就能二十年后在“三代机”的入门阶段研究研究,当然,当时的欧洲国家也研究了一段时间的五代机。在上世纪我国的歼十首飞表现不尽如人意,欧洲就认为我国战斗机没什么可以关注得了,而苏联解体后的俄国还在用苏联时期的苏-27和苏-30改进版,在空中实力一直没有什么长进。而他们的盟友美国依然是“孤独求败”,所以就把“五代机”的计划停留在了草纸上。

当时间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歼十在不断改进下实力已经不输于“三代机”了,而俄国的战斗机也在侧围机型上的换代开始了,欧洲人感觉到了意思危机,就打算升级自己的“三代半”战机,也重新找回以前研制“五代机”的计划书。这时候的美国开始站了出来,“拍着胸脯”对欧洲人说,“不用慌,我们的F-22有多强你没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我们已经把F-35研制的差不多了,等你们需要,我们就出口给你们。就这样,欧洲的”五代机“又停滞了。

然而,十年过去,俄国试飞了T-50,而当年只能研究研究三代机的中国也试飞了歼二十,日本和韩国也开始研制,就连武器进口大国印度也宣称开始研制。这时候的欧洲国家是真的着急了,就问美国什么时候出口F-35?这时候的美国就开始提高价格,而且饥饿营销,你买可以,不一定有现货。这时候的欧洲才恍然大悟,只有自己研发的路子才稳当。


妖姐看趣事


坚持自己分析!不抄袭不装逼……

对鸭翼设计是增加升/降力--相对上下机动性的有效提升,配合双垂尾翼可以实现更小半径的飞姿/过弯机动……这样的设计对战机发动机主推重比指标、对于矢量变相喷嘴的依赖度都相对较低……

这样的设计在近距离格斗中还是有点优势的,但是对于超音速巡航以及大油门平飞冲刺、爬升不利,原因无他,前对鸭翼切割空气所产生的气流紊乱从而给后面的主对翼造成负担,稳定度下降,且战机航速越高影响越大……如果主对翼在前,主对翼切割空气产生的机翼上、下面通过绝对气流速度差异(产生升力使飞机飞行)会形成翼后方“相对有限范围的乱流空洞期”,而在这个地方安装后辅翼则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说明下,21世纪后的空战思路主要是追求的是类似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的发展版本--“超视距空战”。这也是各国大力发展中远程空-空导弹的主因……

综上所述,这也是别家四代战机不采取前对鸭翼设计的主要原因。


大卫26374968


读文章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做战斗机的鸭翼。前翼(canard,又称前置翼,鸭翼),是 一种飞行器配置的称呼。这种配置的特点是将水平稳定面放在主翼前面,而一般是将水平稳定面装在后面,称为尾翼。从外观上看就是座舱两侧有两个较小的三角(鸭翼)翼,后边是一个大的三角翼。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歼-10、歼20、欧洲EF2000。

但是不少人都好奇在当下的四代机中,除了中国的歼20,基本上其他国家的四代机都不用鸭翼了。战斗机的鸭翼有很多优点,鸭翼有两种,一种是不能操纵的,其功能是当飞机处在大迎角状态时加强机翼的前缘涡流,改善飞机大迎角状态的性能,也有利于飞机的短距起降。还有一种是可操作鸭翼,改善跨音速过程中安定性骤降的问题,同时也可减少配平阻力、有利于超音速空战。在降落时,鸭翼还可偏转一个很大的负角,起减速板的作用。

在现代作战中,传统苏27延续下来的国家比较喜爱使用鸭翼。因为比较强调敏捷性和空中单兵作战能力。而鸭式布局有最好的敏捷性,因为鸭式布局的控制力矩方向是和升力的增加方向是相同的,举例来说,鸭式布局在向上拉升时,鸭翼产生正升力来抬高机头。而同样情况下,常规布局的平尾则是需要产生负升力。

同时战斗机的鸭翼还负责产生涡升力,鸭翼在拉出脱体涡的时候会吹走主翼上方的附面层增加主翼的升力,简单点说就是战斗机在极速上升时会有升力阻碍,影响稳定性和敏捷性,但是鸭翼的存在正好抵消掉这部分升阻力,保持稳定和机动性。

既然鸭翼优点这么多,为什么国外很多国家不用呢。其实首先要明白世界上能造出四代机的国家也只有美欧俄中。美国从一开始的F系列就没有用鸭翼,所以欧洲很多盟国为了保持一致性就没有用鸭翼,但是不代表美国不用就表示鸭翼不好。当然鸭翼也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就是影响隐形性,因为常规布局主翼可以把尾翼遮挡住,而带有鸭翼的就做不到,需通过其 它电子设备加以辅助隐形。同时操作复杂,毕竟给机身增加了一个部分。不稳定的鸭式布局电传系统的控制律非常复杂。增加了飞行员的驾驶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