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走近慶陽美景與民俗風情

走近慶陽美景與民俗風情

走近慶陽美景與民俗風情

慶陽地處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素有“黃土高原腹地”“隴東糧倉”之稱,遠古時代地質變遷,也給這裡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再加上區位條件突出,交通便利,自然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慶陽風光

子午嶺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子午嶺位於著名的董志原和洛川原之間的抬升山地,東北部與白于山、嶗山相望,南部與渭北高原相連,其北部從甘肅華池以北北西一南南東方向延展至黃陵境內的蛐蜒嶺以南分成近乎東西兩支,伸入洛河和徑河源地,並構成徑洛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潛伏山森林公園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潛夫山距今有1800多年曆史,公園因東漢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論家王符在此隱居著書《潛夫論》而得名。

山上現存王符當年著書之餘親手栽植的古柏百餘棵。潛夫山森林公園從1987年開始修建,已建成潛夫亭、杏花亭、通明宮、佑德觀、書畫展覽廳、烈士陵園、烈士陳列館、怡園、沁園、悠園、古城牆等景點,園內古柏蒼翠,香氣氤氳,有古柏、國槐等風景樹30多種3萬餘株及各種花卉,五色繽紛,景色宜人。

周祖陵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遊覽勝地。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buzhu)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後,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

北石窟寺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北石窟寺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南25公里處,蒲河和茹河交匯之東岸的覆鍾山下,距市區25千米,海拔1083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大小窟龕307個,石雕造像2126尊,為甘肅省四大石窟之一。

紅色南梁紀念館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陝甘邊界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我黨“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紅軍北上抗日提供出發地,為陝甘寧邊區的發展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東老爺山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自古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這裡,有軒轅黃帝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有毛澤東、彭德懷、葉劍英帶領紅軍長征留下的歷史足跡。這裡,“二龍戲珠”奇特山勢壯觀逼真、巧奪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廟宇樓閣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蒼松翠柏櫛比鱗次。

秦直道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秦直道又名直道,俗稱皇上路。為秦朝修建的軍事交通工程,從秦始皇三十五年命蒙恬率領30萬軍工、民工開始修築,歷時兩年半。從古云陽林光宮起(淳化縣涼武帝村),一路北上,直達九原郡(內蒙古包頭市孟家灣村)。穿越14個縣,全長736公里,全部用黃土夯實, 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享有世界公路鼻祖的美譽,目前已審報世界文化遺產,被國家列為大遺址保護工程。

慶陽民俗

慶陽剪紙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慶陽剪紙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簡單明快、線條洗練。與全國同類民間剪紙相比,獨具特色。慶陽剪紙既揭示了遠古文化的奧秘,又承傳著遠古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遠古文物的“紙化石”。2004年慶陽剪紙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慶陽皮影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皮影藝術作為慶陽傳統民間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多運用於常見的皮影戲表演。慶陽皮影以透明度大、立體感強、刻工精細、造型詭秘且規範為特點,多以戲劇人物為主,兼以佈景陳設、花草樹木、神怪異獸,人物分解為身首各異,以動為結構體,既便於演出,又能欣賞,一草一木、一人一體,在刀法及著彩上都顯現出色彩眩暈的效果,以雪花紋為最精緻,所有刻工都鏤現出中國遠古文化的符號。

慶陽香包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慶陽香包又稱絀絀,是慶陽的一種民俗物品。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棉、香料,就做成一種小巧玲瓏、精緻漂亮的刺繡品。

走近庆阳美景与民俗风情

這種刺繡品又叫荷包,慶陽民間稱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願祈福,禳(rang)災避邪,祛病保平安是慶陽香包祈祝這個大千世界的亙古主題。2014年4月8日,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整理於慶陽市旅遊局、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