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么是石鼓文?

华圣传媒


石鼓文是指唐初在岐州雍县南三時原发现的十块鼓形式石上镌刻的文字。


石鼓上有籀文四言诗,每十首为一组,但发现时文字已残缺不全。


后人所见,字数意少,其刻石时代及内容历来众说纷纭。

较有代表性的是:①唐张怀瓘等的“周宣王大狩所作”说;②宋董逌 、程大昌等的“周成王所作”说;③郑樵的“秦刻”说;④金马定国的“北周时物”说。

近代史学家考证则定为先秦刻,内容为叙述贵族畋猎游乐生活。

石鼓文传世北宋拓本以明安国十鼓斋“先锋”、“中权”、“后劲”三本为最。后传入日本。现有影印本出版,被书家视为籀文之主桌。有影印本出版,被书家视为籀文之圭臬。


关于石鼓文的发现,那还是唐朝初年的事。当时有人于无 意间,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時原荒郊的草蔓里,发现了 九块古老的鼓形刻石。这一消息的传出,立刻弓引起了文学艺术 界的轰动,一时间大诗人杜甫、韦应物、韩愈等纷纷激情澎湃 地对它作诗歌颂。后来到了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 年),有个名叫向传师的读书人,又在一个农民家里发现了 鼓,虽虽然这鼓此时已被改作春米之日,并且还短了一截,可却 总算凑齐了十鼓。

原石鼓现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物院铭刻馆。


翰墨书道


石鼓文指的是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只。每只鼓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同时石鼓文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并且挖掘事件也比较早,是与唐贞观年间出土于宝鸡的凤翔。不过因为上面并没有年代款识,加之缺文少字,而十首诗的诗意又十分隐晦,所以未能考证出石鼓何时所作。据唐代学者研究,认为石鼓文字记载了周宣王出猎的场面,因此断定石鼓为周代遗物。不过究竟篆刻于文王时还是成王、宣王时,仍有争论。当时,石鼓文并未被看成是史料,而是被看成研习书法的好模子受到书法家的重视,这使得石鼓文字以拓本形式流传至今。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提出各种看法,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最近,高明先生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根据石鼓文字形体、刻制工具与秦君称谓这三方面的证据认为石鼓文的时间应该在战国晚期,秦惠文王是唯一可以既称公又称嗣王的,比较符合石鼓文的内容,文字特征与刻制工具也属于这一时期。唐兰先生曾指出诅楚文和始皇刻石皆晚出,认为石鼓应在前四世纪(献公时)。Gilbert L Mattos (马几道)在研究秦石鼓时也认为刻石的风气在中国出现较晚,所以石鼓应该是前五世纪的作品。这种见解与高明的看法结合,可以为石鼓文产生于战国晚期的说法提供比较合理的解释。


国家人文历史


石鼓文刻在十个大小不等的鼓形圆石上,现存三百多字。

《石鼓文》亦称《猎碣》《雍邑刻石》,是大篆的典范作品,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

从汉代以来,它一直在陕西凤翔的田野中,直到唐初才出土,一时轰动,杜甫、韩愈等都有诗盛赞。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秦器文字,虽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但它不同于金文过多的装饰,自然朴质,呈现为一种新风貌。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 “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