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作为社交工具,微信为什么没有强化分组功能?

观易通


微信作为QQ亲弟弟,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有QQ的基因。但是作为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差异化的产品特点。

众所周知的是,手机作为信息传递的移动平台,其屏幕尺寸的限制,信息的传递与显示越简洁越有效,信息传递是优先级的功能设定。

微信作为一款轻社交软件,没有采用基于PC端QQ那样的分组功能,是基于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的特性,便于用户的信息交流。

事实上,在iPhone手机风靡全球之后,这样的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喜爱,微信无疑迎合了用户的需求。

但也要看到,部分用户并不喜欢微信的“简欧风”,于是微信很巧妙的采用了“标签”分组的方式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微信没有强化分组功能,首先是与QQ形成区隔,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强调“用户”这个概念,服务于用户,比如用户的“标签化”,是基于一种分析的用户概念。

有用户概念就意味着“运营”,便于微信强大的生态嫁接到微信上来,采用信息流的方式,重构重社交带来的繁琐,从而使得用户感受到轻松的体验感,不被太重的功能“压垮”,也是尊重用户的一个做法。

长此以往,用户习惯了这样的轻社交软件,作为官方微信只有尊重用户的习惯,才能得到用户的跟随,所以一直没有强化分组功能,而是采用“标签”功能来实现这个功能。


看见光


近几年来,微信已是现代人群离不开的社交软件之一了,其功能覆盖范围之大,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越来越少的使用QQ了。确实微信的好有列表没有分组的功能,但是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其实微信的这个功能不亚于QQ的分组:

1.标签

可能很多朋友并没有使用过这个标签功能,这个标签功能也同样可以自定义,然后再添加进去同领域的联系人,用起来也是很方便的。

2.标签的使用

想要好友分组的小伙伴们可以看过来了,首先点击标签会出现新建标签的页面。

然后继续点击新建标签选择联系人。
导入之后给标签起个名字就可以啦!例如“家人”



之后点击保存就大功告成了!


怎么样?微信的标签功能不亚于QQ的分组吧?作为这么成功的一款社交软件,肯定是非常的人性化的了,不是没有强化分组功能,而是给人另一种体验而已所以,强化分组功能与否,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批评指正,本人定加以改之!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手机打字不易,麻烦大家点点赞点点关注好么😊😊

感谢大家(❁´ω`❁)🌹🌹🌹


和平精英小和平


乱答!!

微信没有分组聊天功能并不是因为要区别于 QQ,两个产品从本质上就有很大区别,没必要非得用这么弱的手法来区分差异。

从用户行为与体验设计方面来分析,微信这么做符合两种情况条件:

1.在最初设计产品时,这种开放瀑布流式的聊天窗口非常符合移动端用户的使用场景。收到新消息时会有数字和红点提醒,这种被动式的聊天设计也有利于用户体验。再加上最初微信产品的定义是基于语音通信的工具,所以它的大部分设计就像手机里的电话本和短信的关系。

2.如今微信不对聊天窗口进行升级,完全是因为微信的用户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这种使用习惯不能轻易改动,否则会对很多用户造成使用上的困扰。保留这种设计也有利于用户对于微信保持粘性。


这是一门互联网产品设计与用户交互体验上的学问,看得出微信的产品团队在用户体验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好的产品不一定非要一味的做加法,也不能随便做减法,合理的根据用户反馈来小步迭代才是正路子。

用微信这么久了,并没有觉得增加分组会更舒服,现在就挺舒服的。


  • (点击关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问答动态,欢迎与我交流。图片来源:Google)
  • (本答案由猫哥@杨明慧原创于悟空问答,基于CC创作共用协议BY-SA发布)

猫眼智客-杨明慧


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几点看法

第一,微信这个分组功能里面,很多人,都会把老师,同学,家人,各自分组。

这样交流的时候也非常的方便,不会说错话,这是平常我们用微信的一些基本功能。

第二,如果说我们想用微信去结交更多的人,甚至想把产品卖给他,那么这个分组功能就不应该和上面的分组一样了。

我在自己的微信上面,是这样设置分组功能的,我把每个人的姓氏作为分标签分组,比如姓吴的,我会设置【吴总】标签分组,我叫做【姓氏标签】

那么我要群发给他们的时候,话术里面带两个吴总,这样给人家的感觉是1对1的私聊。

快速建立信任,效果非常的好,但是这个只是他昵称里面有他的姓氏,如果说他的昵称里面没有他的心思怎么办?其实微信里面还有一个隐秘的功能。只要他是你的好友,三秒钟就知道他姓名。

每一个工具它有很多的功能,看自己怎么习惯去使用,用这个功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吴朝清


微信之所以能打败腾讯自家兄弟QQ,成为国内第一社交软件,不仅是因为启动初期QQ为微信导流,更重要的是微信团队察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社交软件的新需求——简单、快速、高效,从而开发微信来满足这个需求,这也让微信成为腾讯搭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

QQ是PC时代的产品,在PC端,由于屏幕大小和操作便捷性,QQ即使功能很繁多,也不会对用户造成太大的不便,但如果社交来到了手机端,方寸之间,哪能容得下QQ这么多的功能?所以要重新打造一款比较纯粹的、聚焦于社交本身的产品。

微信与QQ在好友列表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采用好友分组功能,而是采用瀑布式的对话列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减少用户的操作,让交流变得更直接。

像QQ,主页面是好友分组,如果好友发消息过来,需要点击屏幕下方菜单栏里的QQ头像查看。而微信主要应用于手机端,如果还采取好友分组的形式,那好友的信息发来信息就会被隐藏在分组里面,用户需要点开分组才能查看信息。或者微信如果像QQ一样,设置一个“最近联系”的页面,那就需要在小小的手机屏幕里多设置一个左右拉的页面,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会增加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使用的成本。

为了不让用户感觉太“重”,微信的对话页面和通讯录都是仿照手机原生短信和通讯录功能来设置的,这也符合微信革命短信的策略。

微信团队也考虑到好友过多会造成查找困难,所以设计了“标签”的功能,这个功能其实比好友分组还管用,一方面,现在随着大家交友面的增广,各个交友圈层会出现重合,比如你的大学同学同时是你的同事,比如你的客户同时又是你的球友……这种多重身份定义对于原来QQ的单一分组是不够的,而每个人可以添加的标签有多个,这样就方便用户按照类别找出自己想联系的一群人;另一方面,这种标签设置还能应用在朋友圈,因为圈层社交愈发重要,现在很多人发朋友圈都会分组可见,标签功能就很好地满足了用户对不同的人展现不同形象的需求。

所以,标签功能其实是分组功能的进化版,现在不该问为什么微信没有采用QQ的分组功能,而应该问QQ为什么没有采用微信的标签功能?

不过话说回来,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是开发团队着重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微信和QQ这种数亿级用户的产品来说,用户的使用习惯形成后,一旦核心功能改变,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用户不适,甚至用户流失。所以,从官方的角度来说,只要没有收到大量的要求改变功能的反馈,一般都会偏向于维持主体功能的使用习惯,再从细节上不断进行优化。

微信从诞生以来,用户界面就一直采用瀑布式分布,说明用户整体还是对这个设计感到满意的,加上还有标签功能来帮助用户分类好友,为什么还要用回QQ的好友分组功能呢?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关注一波~



科技扯谈官


没有“强化”分组说的很对,因为微信本身其实是有分组功能的-叫“标签”,可以针对不同标签的人实现朋友圈的可见性设置以及消息的群发。

所以这里说的没有强化分组功能,应该是指没有像QQ一样将分组和通讯录结合直接暴露出来。

QQ作为中国聊天软件的开山鼻祖,一直沿用分组式的通讯录设计,以至于后来的聊天相关软件都在模仿,但究竟为什么模仿,分组的目的是什么呢?

任何的产品设计都离不开产品特定的背景,回想QQ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我们除了加遍身边的家人朋友之外,还加了很多网友。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一个梳理这些好友的分组,那么那些大量的“云淡风轻”以及“追风少年”岂不是乱成一锅粥了。并且,在那个pc为主的时代,上网叫网上冲浪,有一个专业名次叫“挂QQ”,很多人上网的频率很低,一周上一次网也可以称为资深网民了,所以如果没有分组这个功能,一周之后再上线有的人换个头像换个网名你都不认识谁是谁了。

而且相信很多人都遗忘的一个点就是,当年的QQ有在线和下线状态啊!!如果我们没有将亲疏远近分成一个个组,那网上冲浪的时候要想确定这个人在不在线需要一个个去查看是非常麻烦的。

所以QQ的分组有它特定的产生背景,那么分组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抛开朋友圈可见性的功能,在im方面,我认为分组解决的就是定义范围以及快速的找到人并发起聊天。

定义范围而设立分组在大多数场景中是一个伪需求,就是即使没有这个功能也毫不影响我正常发起聊天。那有人会问了,你是不是乱讲,要你这么说所有聊天软件分组都是伪需求是不是?错了!还真有场景分组是确确实实的需求,比如在企业通讯软件中,依据架构建立的分组就十分重要。

再看微信产生的年代,已经是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的初期。微信是一款立足于手机端的app,人们发现手机端找人比起分组查看直接搜索更快,点击分组查看反而显得繁琐。再就是涉及到朋友圈可见性的,比起人对应固定组,标签可以满足同一人对应不同标签的目的反而有了分组所不具有的优点。再就是我们想找人聊天的时候,不用考虑这个人在不在,直接搜索名字发送消息即可。

最后,主打熟人社交的微信通讯录,其实和“主打”熟人通讯的手机通讯录很像!

所以,产品设计本无优劣对错,一切依据场景变化而变化!


阿亮Sherlock


微信和QQ虽然都是腾讯的产品,但是这两者诞生的时代不同,应用场景也有很大区别,所以在应用界面和功能上势必是要有所区分的。

QQ是互联网早期PC端的产品。在传统的PC端,电脑屏幕大,所以方便用户操作功能比较繁复的应用。

但是微信是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时候的社交需求,就变得更加简洁和高效,另外,承载软件的工具从电脑变成手机,我们用手指操作,代替了点击鼠标和敲击键盘,所以打字速度会变慢,窗口也变小,不可能再需要像QQ这样复杂的分组方式,而是根据我们手机通讯录的陈列方式,设计了微信的聊天窗口,这种开放瀑布流式的聊天窗口一目了然,非常符合移动端用户的使用场景。并且还有很方便的语音信息功能,这样不方便打字的时候,直接语音就可以了。

另外,虽然微信没有分组,但是有标签功能,这个功能其实比好友分组还管用。

QQ的分组是单一的,一个人如果放在同事的组里,就不能同时存在于好友中。这样其实不方便,有时候我们会忘记把某人放在哪里。

而微信每个人可以添加的标签有多个,这样就方便用户按照类别找出自己想联系的一群人;另一方面,这种标签设置还能应用在朋友圈,现在很多人发朋友圈都会分组可见,标签功能就很好地满足了用户对不同的人展现不同形象的需求。


独角兽工场


对于微信为什么没有强化分组的功能,我想说的是腾讯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微信分组打开,其目前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区别QQ。

我们假如把微信分组打开,那么我在想同是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还有什么区别吗,基本上两者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图标而已,所以在面对不同群体的人群腾讯选择用不同的软件,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基本上不用微信只用QQ,而工作之后基本上只用微信,不用QQ。

微信面对的人群主要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选择性置顶常联系的人或者微信群,更加方便大家交流。


微信对于区分好友,增加了便签的功能,但是便签不同于分组,我们在主页面是看不到便签的分组的,只能够在通讯录便签里面才能够看到,并且便签虽然可以说相当于分组,但是比如我们发朋友圈不想让某一个便签里面人看,当我们选择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去操作。

所以对于便签我个人有一个定位,那就是仅仅只是区别社交关系,帮助我们定位不同人群,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操作。


请叫我王带纸呀呀


作为一个月活超过10亿的App,微信自有微信的考量,对于微信来说,首要的任务是保证用户的基本通讯功能,其次才是各种细分的需求。

群组是QQ时代的产物,一旦用户将各种社交关系分组后,一些半熟人关系会逐渐隐藏,乃至消失在用户的世界里。就算没有分组功能,并不影响微信的正常使用,如果在产品上过多的加上各种细分功能,微信肯定会变成一个超巨型的App,这对于微信来说是不利的。

目前来看,用户对于群组的需求并不热烈,对于此时的微信来说,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做好平衡才是它的重点,比如社交网络广告,游、游戏、腾讯投资的产品系等,这些才是微信目前的重要重点,至于群组这类加不加都无所谓了。

微信的体量太大了,任何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巨震,所以,现在要想看到微信的变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骂声一片,与其导致犯错,不如维持现状。

微信是一块香饽饽,不仅是外部,腾讯各个产品系,腾讯系投资的公司,都想结合微信的力量,此时的产品端,还是要做诸多考量的。

生存不易。


郭静的互联网圈


1、微信好友强化分组的话,其实就跟QQ很相似了,并且那么小的屏幕,要找好友的话要依次点开,会比较繁琐,并且一个微信好友,根据不同的维度分组的话,就不好实现快速查找了。反而通过标签的方式,直接在好友录里面就可以查看到该好友所属的标签,简单明了。如果界面强化分组了,面对整屏都是下拉标签的话,就会觉得很不简洁。这一切的设计都说明,微信并弱化了分组功能,采取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隐蔽的“标签”的处理方式。在最最重要的好友列表首页,采取了按字母排序的方式,而把“标签”放在了二级入口。另外标签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适应朋友圈的发展,满足给朋友圈设置分组可见的功能的。

2、通讯是微信的核心功能,置顶未读标签就已经解决了聊天场景的需求,所以不需要做分组。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大家认知程度都比较深,根据微信的版本迭代效果来看,通讯功能依旧是微信最核心的功能。跟熟人聊天是有一定惯性的,经常一起聊天的无非就是那几个关系较好的朋友,或是群聊比较活跃的群而已,每次有新消息都会置顶和新标提示用户,这样就解决了通讯的问题了。对于那些关系一般的朋友,平时一般都不会怎么联系,如果需要查找的话,直接在搜索框查就能解决,不需要像QQ那样子,一个组一个组的依次点开进行查找。

3、微信想取代的电话和短信,先看看微信通讯录和手机通讯录。

是不是太像了!由于电话已经存在了那么多年,在人们的印象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人们的许多关于打电话、发短信的使用习惯也是基于这种操作界面和环境下形成的。说明微信为了达成取代原生手机的功能,在不改变用户原本操作习惯的前提下,让他们把操作的环境由手机原生功能转移到微信上。这样让用户面对操作流程简单、熟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通过语音聊天、即时通讯,就能锁住用户使用微信的频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