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关羽兵败麦城,逃到距离益州二十里临沮,马超为何见死不救?

PLAstyle


关羽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这么一条信息: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不仅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更是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由于他战功赫赫能力极强坐镇荆州长达5年,但后来由于粗心大意败走麦城,遭到了曹操和吴国的前后夹击,无奈之下逃到了离益州二十里临沮,之后非常不幸的被擒杀。

熟悉三国的人应该都知道,当时的益州是马超镇守。马超的战斗力按照史书上记载或许还要比关羽强上那么一些。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肯定是想通过这条道路回到益州。可惜时运不济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

马超

想要知道马超为何见死不救,就要了解马超的性格。

西凉马超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此人颇有城府,有勇有谋,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有前三国看吕布后三国马超的说法。而关羽虽被人称为万人敌,但此人容易冒进,马超来到荆州之后,关羽为了和马超一较高下,居然想放下手中要紧的事情去和马超比武,就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心胸气度和智谋都不如马超。“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操……以目嗔之,乃不敢动”。从这句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马超确实有高强的武艺和谋略,发现已经有人觉察到自己的意图了,所以就没有敢轻举妄动。

再来看看关羽当时的处境,马超当时所能收到的信息也就是关羽已经败了,按照当时的通讯手段,要想在麦城到益州方圆百里找到关羽简直是大海捞针,马超可不像读者一样有上帝视角。特别是对方还有东吴和曹魏的军队,毫无目的的派出去接应关羽简直羊入虎口。只不过后来关羽被斩杀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在离益州仅有二十里的地方。


四十五度历史


最近,总是有人问为什么马超不去救关羽?其实,在古代,文通不方便,信息不通畅,想救也没机会。


关羽的死是自己慌不择路造成的,虽然败走麦城,但不一定会死啊。没有听说哪个将军带兵打仗打败了,自己就会死?何况关羽是万人敌,想取他首级难!

关羽不是被哪个将军对阵时杀的,而是被东吴一个不知名的小将马忠设伏所擒。

关羽为什么会被擒呢?是慌不择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当关羽败退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守城,而是冒险出城逃往西川。这说明什么?如果当时信息通畅,自己坚守城几日,刘备必派马超来救他。只有在他兵败消息被封锁的情况下,才冒险出城。

关羽又犯了个错误,就是让坏情绪感染了自己。对自己有些自我否定。当手下王甫劝他夜里出城从大道走时,他不自信了,却想着走小路,临走前还自我壮胆,我是关羽我怕谁!

试问一下关羽关将军:是小路设伏容易逃走,还是大道设伏容易逃走?骑着战马走大道方便还是小路?何况还是黑灯瞎火的,夜里走小路。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当然骑马走大道方便,而且大道易于逃走,因为以武力来阻关羽逃走较难。关羽这时的头脑里全是坏情绪,一时没缓过神来。

如果他退守麦城,不急着出逃,一个人静一静,想个对策,就不会死。如果听手下王甫的话,出险招,走大道,也不会死。


走大道的好处是:一是出乎敌人意料,不按常理出牌,敌人重兵围城,对于小路更是严加布防,大道反而会有所松懈。再说凭关羽的武艺高超,走大道也能杀出重围,只是会难看点,看他落荒而逃的人多些,面子上有点过不去。

走大道还有是个最大的好处是,能让信息最快速度传到马超那里,大道来往的人多,消息不易封锁,也便于马超大军行军过来救他。关羽走小路被擒,估计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更何况是马超。


所以当关羽被擒时,谁也不知道他逃到哪里?直到他被杀时,过几天刘备才听说的。关羽被擒到被杀中间还隔几天呢?等孙权下指令才杀的。


老姜聪蒜


关羽之死跟马超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主要还是因为史书记载的一句话: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所以就有人认为,既然马超督管临沮,为什么没有救援关羽呢?

马超督管临沮的时间是公元215年,这一年马超投降刘备,帮助刘备兵围成都。后来刘璋投降,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而临沮属于汉中的地盘,当时还被曹操控制着,说白了,马超就是个空头将军,督管的临沮自己根本管不了。

后来到了公元219年,刘备拿下汉中全境,曹操败退。马超被封为左将军,假节。没有实际的封地。所以跟临沮已经没有关系了。

同年,关羽败走麦城,最后逃到临沮被吴将马忠所杀。因此,关羽之死跟马超没有关系。那么跟谁有关系呢?如果说有,最有关系的可能就是孟达和刘封了。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关羽在自己最得意也是最接近胜利时(水淹七军,兵围襄樊),呼唤孟达和刘封的帮助,但是两人没有出兵。后来,关羽败退被杀,两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关羽为什么要不跟刘备打招呼就进攻襄樊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大势说起。

公元219年,刘备挟定军山之战的余威席卷汉中,孟达负责向北进攻房陵和上庸,后来刘备派刘封助战,两人合作成功占据了房陵和上庸这两个地方。曹操因为孙权偷袭合肥,难以东、西两线作战,于是从汉中撤退,将主力都调到淮南去防守孙权。

刘备拿下汉中后自封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的任务是防守荆州南部五郡。但是关羽没有这样想,也没有这样做。

同年,曹操封曹仁为征南将军,让曹仁讨伐关羽。曹操这时正陷于孙权的威胁之下,为什么还要让曹仁在西边进攻关羽呢?其实曹操的真实意图是以攻为守,打着进攻关羽的口号,防止关羽出兵,否则就会陷于东西作战的麻烦。

按照正常情况,曹仁来攻,关羽只要防守就可以了。况且刘备交给关羽的任务也是防守荆州,但关羽没有这样做。关羽看到孙权进攻曹操,曹操的大军在东方防守。而曹仁孤军深入,想吃掉偌大的荆州,简直是痴人做梦。于是关羽改变策略,主动进攻,派兵包围了襄樊。

这个结果是曹操没有料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主要责任在曹仁。曹仁其实佯装进攻就可以了。谁知道曹仁不明白曹操的意图,积极的准备进攻用的粮草,在南阳郡大肆佂粮,搞得民怨沸腾,于是宛城的侯音与卫开劫持太守造反,还联系了关羽,准备南北夹击曹仁。关羽一看有机会吃掉曹仁,于是就改防守为进攻,派兵包围了襄樊。

曹操这时急的团团转,曹仁被围,生死未卜。南阳郡又发生了大的骚乱,许多山贼都打着关羽的旗号趁机作乱,曹操吓得要从许昌迁都。司马懿和蒋济及时劝阻了他。

没有办法,曹操屈尊和孙权取得联系,以承认孙权的领土为代价,争权孙权的帮助。孙权早就惦记荆州的领土,因为零陵郡和武陵郡差点和关羽打起来,这回倒好,一个千载难逢的报仇机会来到了。

于是孙权派吕蒙为大都督,偷袭了江陵和公安,诱降了江陵守将麋芳和公安守将士仁。那么为什么吕蒙能轻易的诱降两人呢?主要还是因为关羽不会善待下属。关羽兵围襄樊,两人负责供应粮草。由于连日大雨,河水暴涨,所以导致粮草运送不及时。于是关羽就放出话说:回去后就要军法处置这两个人。麋芳、士仁心中害怕,于是投降了孙权。

这样的话关羽就没有了退路,紧接着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救援曹仁,被关羽围困,于禁投降。曹操又派徐晃和张辽救援曹仁。徐晃使用计谋,将孙权写给曹操的信射入关羽营内,关羽知道江陵和公安失守后大惊,急忙领军撤退。

在路上关羽不断派使者去查看江陵的情况,吕蒙都善待使者,领着使者参观一如既往,安静如常的江陵。关羽的兵知道自己的家人平安无事后顿时没有了斗志,纷纷脱离关羽而去。

最后,关羽败走麦城,在麦城坚守几天后逃走。此时西去川蜀的路被陆逊派兵封堵。没有办法,关羽只有朝西北走,向刘封和孟达驻守的房陵靠近,等走到临沮,看下图,遭到吴军埋伏,关羽和关平被伏,然后遇害。

从整个过程来看,关羽逃跑的路线基本被堵死,北边有曹仁,南边的江陵已经被吕蒙所占,西边的秭归被陆逊所占,西北方有吴将潘璋的埋伏。从整体部署来看,孙权的目的很明显,不捉住关羽誓不罢休。最后孙权成功了。

那么关羽有没有机会逃跑呢?有,唯一的希望就是孟达和刘封的救援。如果两人在关羽兵围樊城时就支援关羽,那么关羽早就攻陷襄樊了。如果关羽败退后两人及时出兵援救,那么关羽绝对不会在临沮被伏。这就解释了后来孟达为什么会叛变投靠魏国,关羽的死跟他有很大的关系。

有人会问,关羽攻打襄樊那么久,为什么刘备没有来帮忙呢?其实不是刘备不帮忙,而是刘备压根儿就没有料到关羽会败。

依照关羽统治的区域和兵力,防守荆州根本不成问题。刘备没有料到关羽会主动进攻,更没有料到孙权会在背后偷袭。最先知道消息的肯定是离关羽最近的刘封和孟达,而两人却没有施以援手,最后关羽惨死。

刘备当然不会放过这两人,孟达在关羽死后就投降了曹魏,刘封被刘备处死。随后,刘备就以给关羽复仇的名义发动了夷陵之战。因此说关羽失荆州,使三国间的实力发生了最大的变局,刘备方经过失荆州和夷陵之战,从此一蹶不振,实力变成了最弱。孙权因为得荆州和夷陵之战的胜利而实力大增。三国以魏、吴、蜀这样的实力排序延续了几十年,刘备的复兴汉室之梦破碎。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关羽最后死于临沮,但是临沮当时并不归马超管辖,因此关羽的死跟马超没有什么关系。如果非要找人扯上关系,最大的嫌疑人是刘封和孟达。两人在关羽兵围樊城时没有支援,更在关羽败退麦城时没有救援,最后导致关羽孤立无援,惨死于临沮,两人对关羽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每日趣评


大意失荆州,关羽在荆州坐镇五年,也是功不可没。但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把荆州给丢了。

关羽怎么丢失的荆州就不说了。今天来说说关羽最后的关头,有谁能救他吧。

关羽到最后可以说,当时能救他的几乎是没有的,关羽自视甚高,在刘备团队中,真的也不是那么受人待见的。而且关羽自己觉得镇守荆州五年,功劳很大,加上本来就和刘备是兄弟,所以还是比较跋扈的。

而且这个时候根本就没马超什么事,在《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那么关羽在哪里死的呢,就是在这个记载中的临沮死的,很多人看到,马超是督临沮,而且关羽又是死在这里的,难道马超不会救他?

首先马超确实是督临沮,但是这个时候这些地方都有曹操手里,马超只是一个口头上的将军,根本没有什么实权。而且这里本来就是荆州的地界,刘备怎么可能让马超驻守在这里。而且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小地方。

再就是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已经封马超为左将军了,这个时候职位发生了变化,驻守的地方也肯定变了,就算是前面都是真的,但是这个时候马超也不在这里了。又何来的马超只离关于死的地方二十公里呢?


中国历史研究所


临沮是关羽的必死之地,但与马超无关。

公元219年,吕蒙与陆逊精心策划了一个死局,关羽必然在临沮被俘,无处可逃。

先看大势:公元217年,刘备率大军北上与曹操战于汉中,直到219年才取得惨胜,这导致汉中以南,荆州以西兵力空虚;紧接着,219年关羽率军北上发动襄樊之战,又导致荆州本地兵力空虚,门户洞开。对荆州念念不忘的孙权感到,收回荆州的历史性机会来到了,他找到吕蒙商量大计,两人再加上陆逊,精心策划了三步棋。

(关羽在临沮这片草地被俘)

第一步棋:吕蒙假装生病,回到老家休养,关羽一直防着吕蒙,看吕蒙养病去了,便放松了对东吴袭取荆州的警惕。关羽把荆州之兵尽数调往北方,这一步棋,让吕蒙袭取荆州稳操胜券。

第二步棋:吕蒙命令士兵脱去战衣,伪装成商贩,暗中渡江,轻取荆州,不费吹灰之力。

第三步棋:截断关羽西逃后路。这一步棋最为狠毒,东吴军队由陆逊带领,沿长江水道往西,溯流而上,一直到达今天的宜昌、秭归等地。然后部分军队上北岸,向北袭取部分蜀国据点,在此布置了口袋阵,等待着关羽的到来。

(三方势力与临沮封锁线)

关羽回荆州后发现荆州已失守,他不能北逃,因为北面是曹操部队;也不能东逃,向东是东吴老巢;也不能南逃、向南是长江,有东吴水军;只能西逃,回益州,而西逃有口袋阵等着。如何解?

关羽选择了向西,具体可逃路线是:麦城——临沮——房陵——上庸

如果按以前的战略布署,是可以逃出升天的,因为麦城是自己的,临沮由马超驻守,房陵由孟达驻守,上庸有刘封驻守,都是自己人。可是现在时局不同了。

(吕子明白衣渡江)

时局最大的不同就是临沮一带失守,落在了东吴手中,东吴在临沮一带设置了封锁带,成为了关羽解不开的死结。

很多人说,马超在临沮,他对关羽见死不救,应受谴责,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其实,临沮做为马超的管辖地,马超却并不在这里,他已经离开,跟随刘备去汉中作战了。马超走后,东吴的军队就控制了临沮一带。不然的话,马超驻守临沮,陆逊却在临沮附近设伏,马超能让他设伏吗?马超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所以,可以肯定,马超不在临沮,这才给了陆逊可乘之机,截断了关羽西退的路。

另一件事可以证明临沮已失守,就是关羽没有向临沮求救,却舍近求远,向更远的房陵和上庸求过救。结果房陵的孟达和上庸的刘封都没有施救。为什么两人都不施救,也不是人们常说的两人气量狭小,公报私仇,而是因为陆逊的“铁口袋”等在那儿,凭刘封和孟达的兵,救援等于送死,他们是怕死才不去的。

所以,临沮这儿,是关羽怎么也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诸葛亮远在成都,刘备远在汉中,太远了,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谁也救不了,谁也怪不了。要怪只能怪吕蒙与陆逊的天衣无缝的设计,怪当时各方势力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必须由关羽做出牺牲。


史书雅读


马超为何不救:

其一:没有刘备的将令,马超不敢救援。马超在215年归顺刘备后,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带兵督于临沮,直到223年病亡,一直没有更换防区。马超是什么人,以前曾是一镇诸侯,曹操这么厉害,都害怕马超,刘备对马超一直很防备,不敢委以重任。

其次,马超和关羽有隙。史书记载: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释严顏,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目飞为粗人,大枉!这段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刘备一见到马超,就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为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就疏忽了君臣的礼节,和刘备讲话,常直呼刘备的字讳。这在古代是很不尊敬人的。关羽见马超这么不尊敬自己的兄长,很生气,请求杀掉马超,刘备不肯。张飞说:“像这种情形必须用礼节来开导他。”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同时拿着武器站立在刘备身边,马超一到,到座位上坐下,发现不见关羽和张飞的座位,这两个人站在刘备身旁,心里大惊。这以后,马超才知道要尊敬刘备。如此更不愿去救关羽。

其三,马超压根也没有想到赫赫有名的关羽会失败,只有他教训别人的份,哪有关云长穷途末路的命。要知道当时的关羽特别牛,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连曹操都避其锋芒,你说这样的人谁能想到关云长还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


李治亚文史博客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估计最让人惋惜的桥段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兵败身亡,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使蜀汉永远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公元219年7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同月,关羽派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8月水淹于禁七军,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一时华夏振动,同年十二月,在魏吴的联合夹击下兵败,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

在退守麦城的时候,部将廖化曾经向驻守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的刘封和孟达求救。


回到文章的主题,看地图就知道,临沮离麦城只有几十公里,而麦城离上庸有上百公里,如果马超当时真的在临沮,不可能不救关羽,而且关羽之前和马超没见过面,也不可能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换句话说,如果有马超那样的猛将在离关羽不远的地方,东吴肯定也不敢那样穷追猛打关羽,所以结论是马超根本不在临沮镇守。

《三国志》里对马超有这样的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219年),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


可以看出马超虽然“督临沮”,但是应该没有到临沮,而且马超还有一个身份,平西将军,由于马超在羌人眼里有很高的威望,很可能被派到西北部方向走了。

临沮当时是属于荆州管辖,也不可能安排到马超到关羽下面驻守,还是那么小一个地方。


同样,刘备公元221年以给关羽报仇雪恨的名义进攻东吴,而战场就在离临沮50公里左右的对方,有黄忠却没有看到马超的名字,而马超是在222年病卒的,而刘备征吴最终兵败是在223年,这就说明马超从来就没有到临沮上任过,估计一直镇守在蜀汉的西部边境。

所以对关羽见死不救的锅马超不背。


很多人说关羽的结局是因为性格孤傲所致,这个有点道理,至少刘封孟达不救他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多阴谋论的人说关羽是刘备、诸葛亮故意借刀杀人害死的,因为两个人都有不喜欢关羽的理由,而且关羽征曹仁到被东吴所杀,整整五个月时间,蜀汉居然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我觉得这两个原因都不是关羽兵败身亡最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后一种,不管是刘备和诸葛亮,这个时候不可能都希望看到关羽死,因为还没有统一天下呢?怎么可能先杀大将,而且魏吴势力都还那么大,关羽的死应该是一个偶然事件,不管是谁都万万没想到的,谁能想到吴会背后捅刀,关羽征曹仁就算失败,大不了退回荆州而已,不至于会死。

所以关羽的死,这个黑锅应该是给东吴背。


国辉影视剧


其实有一种说法更加靠谱,那就是关羽死战不退,他只是要其他人去增援,却不是让其他人去救援!增援与救援是两个概念,增援就是派兵相助,然后协助关羽军守城;救援则是关羽军突围,然后派兵打掩护,救人救兵!比如,关羽向刘封孟达求助是要求两人派兵去增援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夺回荆州的!

以当时关羽军的实力,其实关羽要想逃的话吕蒙还真的困不住关羽!在当时,吕蒙兵两万,关羽兵两万多,吕蒙在兵力上不占优势,更别说包围关羽了。当然也有差别,吕蒙守着城池,关羽在野外露营!也就是说,关羽如果自己不任性,玩命攻打吕蒙想要重夺荆州,那么根本就不会败上加败!

关羽对吕蒙发动攻城战,却有大量士兵因为荆州人的缘故,直接选择投降,而不是打仗!这是关羽不得不败逃的主因!直到麦城的时候,关羽的两万多部队已经被打没了,全身剩下三百多兵员!这时候的关羽才是真正想要逃的!而这时候,吕蒙已经把麦城团团围住,一只鸟都没放过!这时候,关羽向派人求助已经派不出去了!因此,不是马超不帮忙,而是不知道关羽需要帮忙!


优己


219年末,已经穷途末路的关羽父子从麦城向西突围,希望能到达益州。然而却在离益州二十几里地的临沮中了吴军的埋伏,关羽父子被吴军擒杀。

那么关羽的死和马超有什么关系呢?据《马超传》记载,马超在215年归顺刘备后,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带兵督于临沮,直到223年病亡,一直没有更换防区。


这样问题就来了,关羽从麦城向西突围,明显是冲着投奔马超去的,那么马超为何见死不救呢?

一、据《关羽传》记载,关羽父子在到达临沮前,临沮已经被吴军攻克。马超在这里驻防,按理说不可能这么快就失守,但事实确实如此,只能说明马超能力不足。

二、关羽看不起马超。史载,关羽听闻马超投降刘备后,曾写信问诸葛亮马超是个什么水平。诸葛亮知道关羽的意思,便回信说马超和你是没法比的,也就和张飞一样。关羽看后大笑,把书信展示给在座宾客。马超和关羽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


三、督临沮只是马超的一个虚职。其实前两个原因说服力并不强,我认为马超督临沮只是刘备给他的一个虚职。三国有很多虚职,比如关羽就担任过襄阳太守,但关羽从未占领过襄阳。刘禅的儿子刘谌的封号是北地王,北地是曹魏的一个郡,刘谌那个王是个虚的。马超后来被任命为凉州牧,但刘备从未控制过凉州,马超这个凉州牧徒有虚名。

另外,临沮属于荆州,属于关羽管辖。如果让马超实实在在地领兵驻守在临沮,那么马超应该听从关羽的指挥。但是翻遍史书,也没有任何关于马超听命于关羽的记载,所以马超这个督临沮只是个虚职,马超也就谈不上见死不救了。


石头说历史


首先,马超虽然督军临沮,但问题是,在关羽兵败麦城的这段时间,刘备并没有给马超下达过任何增援关羽的命令,而马超和关羽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所以关羽也无权调动马超。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马超是不能擅自调动军队前去营救关羽的。

其次,站在刘备的角度,显然也是不可能让马超前去营救关羽,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马超想要救援关羽,绝不是派出一小股突袭部队就能够实现的,如果一小股部队就可以救出关羽,那凭借关羽的战斗力,完全可以自己跑回来。

事实上,在当时的背景下,关羽的后路已经被孙权的主力部队给切断,而曹操的军事主力也在不断的向襄樊集结,马超在这个时候救援关羽,就意味着他要和孙权、曹操的主力部队正面交锋。你们觉得当时的马超有这个实力吗?

换句话说,即便是刘备亲率主力部队来救援,仅仅只是面对孙权的主力部队,结果也只能说是五五开。现在,旁边还有曹操的主力部队集结在襄樊蠢蠢欲动,如果刘备和孙权正打得不可开交时,曹操突然杀过来,刘备还能活着回去吗?事实上,即便是刘备亲自率主力部队前来都无法改变战局,就凭马超区区一个战区的军事力量,只会是自寻死路。

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刘备只能壮士断腕放弃关羽,他必须要用最小的代价来结束这场不利的局面,否则他肯定会把老本赔光的。一切是显而易见的,刘备和曹操、孙权任何一方单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现在要和孙权曹操同时开战,显然是刘备无法承受的。

最后,站在马超的角度来看,不救关羽虽然没有功,但也没有过,毕竟是听命行事。而且当时他如果能把自己镇守的地方守好,就已经是大功一件;相反,如果去营救关羽,虽然救出关羽算大功一件,但擅自行动绝对是大过一件,这样最多就是功过相抵;而如果没有救出关羽,到时马超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先不说,即便能活着回来,刘备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更何况马超和关羽的私人关系也并不太好。

换做你是马超,你会去救关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