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缝针要计数?

小凡13538


我在手术中缝针是不计数的。 工作中,经常会被患者问及手术缝合了多少针,这个问题。患者的意思是,缝合的针数越多,伤口就越重。其实我认为通过缝合针数判断伤口的严重层度是不太准确的。这是一个判断伤情的误区。我要告诉大家,决定伤口的轻重,并不是以缝合针数的多少来判断的,而是由伤口的损伤的具体部位、重要组织的损伤层度来决定的。



举例说明

右上角关注“骨科姚大夫” 与医生交朋友,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同是手背部的刀割伤,一个伤口长10cm,但只是损伤到皮下,缝合了20针。另一个伤口长1cm,可是合并有肌腱断裂,手术共缝合了5针。那你能说缝合针数少的伤口就轻吗?显然不能啊!就是同一长度的伤口,因为受伤位置的不同,缝合的针数也不是一样的。面部的伤口就可能多些,四肢的伤口可能缝合针数就少些。


工作重点

由此可见,缝合针数不能真实反映伤情的。实际在工作中,没有几个外科医生会清楚的记得自己在手术中到底缝合了多少针。就骨科医生来说,手术中如何把骨折复位接好、如何把受损的血管和神经修复好、如何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以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是我们的关注重点。至于缝合多少针这样无足轻重的问题,就没有特意记录的必要了。

综上所述,缝合针数既然不能准确的判断伤情,我们又何必刻意记录呢?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我给局麻病人缝伤口时,病人经常会问:“医生,要缝几针啊?”。

一般情况,我会说“该缝几针缝几针”。

因为不同的手术部位,不同的伤口深度,不同的修复内容甚至不同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这些都纷纷决定了缝合针数的不同:

不同手术部位:

在四肢、躯干、额头和头皮,皮肤比较平坦、拉力也比较小。如果不靠近关节,那么这些部位的可以缝合的针数相对少一点,只要止住血、皮肤对合好,就不用故意缝得太密集。

假如伤口靠近关节,或者自然张力比较大,那就要缝合相对密集一点,以避免伤口因为活动和拉力崩开。

不同伤口深度:

有时候受伤的患者去急诊挂号缝合,以为只是一层皮肤破掉了,但往往还牵扯到皮肤深层的组织结构破损。也要一起缝合起来。所以有时候伤口表面能看到的只有五六针,伤口深处的皮下组织还缝合了五六针,这些就看不到了。所以告诉患者缝了几针没有多大意义,只要把伤口缝好,破坏的组织修复好,也就够了。该缝几针就缝几针。

不同的修复内容:

比如我接诊过一位老阿姨,下雨天滑倒额头撞在路边护栏上,头破血流。来到急诊,我检查伤口发现,不仅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破裂,额头上的肌肉——额肌也断开了。如果断开的额肌不缝合起来,不仅容易出现皮下血肿,今后还会显得大小眼,非常难看。所以当时我为她修复好额肌之后再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虽然表面只有十来针,但是那次缝合我用掉了两板可吸收线——更多的功夫下在皮肤以下看不见的地方。

如果是眼科、耳鼻喉科的外伤,需要缝合修复的组织结构可能更加复杂,所以缝多少针完全是按照病情需求,而不是伤口的长度。

不同的美容需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头面部手术和外伤患者最关心缝合以后的疤痕,都希望疤痕尽可能小一点、再小一点。所以这些部位的美容缝合就需要很细的针和线,缝合的间距也就更加密集。脸上一个5厘米的小口子动辄缝合20-30针是常有的事情。


菲利普医生


在中国的确有这样奇特的现象:“人们习惯以伤口缝针的针数,来显示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的大小”。

不仅是普通百姓这样,仔细观察会发现各种主流媒体也常常以医生缝了好几百针,来表达当事人受的伤有多重。



其实,真相是:缝多少针,更多取决于缝合的方法、所用的针线以及医生的习惯。


比如,用的针线越粗,缝的针数肯定就越少。美容缝合的针数肯定比普通缝合的针数多;有的医生喜欢针与针之间间隔1cm,有的医生习惯间隔1.5cm等等。


实际上,受伤的严重程度、伤口的严重程度,主要由以下三点决定:1、伤口所在的位置;2、伤口的长度和深度;3、伤口内部有无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

比如同样的伤口,在脸上就比在屁股上显得更严重,因为涉及美观;
再比如,虽然一个10cm长却只有0.5cm深的伤口缝了8针,肯定远没有一个只有0.5cm,长却深达5cm刺破肝脏的伤口严重。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老百姓还总要问手术的人缝了多少针呢?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非医学专业人士对于伤口的长度、深度没有感性的认识,你和他说“我的伤口深达肌肉层”,别人不明白啥意思。索性,就将一切简化,以缝合针数的多少来表示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的大小。



其实,最尴尬的是手术医生,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缝了多少针,因为做手术要一层一层的缝合关闭伤口,缝合的针数不只是外面皮肤上的,还有里面的,医生哪有心思去数这个。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裁缝缝衣服时,怎么可能去数自己缝了多少针。。。


我的病人也经常在手术完麻醉醒了问我:“路医生,你给我缝了多少针啊?”

每次到这个时候我都很尴尬的说,“额。。。我没数。。。”


骨科医生路遥


我1月的时候胳膊尺桡骨骨折,小拇指骨折 。 胳膊手术打了两块钢板 小拇指个手腕共三根钢钉 胳膊两个六七厘米长的疤,一个缝了10针,一个缝了8针,手背小拇指处已经看不出缝了几针了 多缝几针不可怕,可怕的是会留下疤 手术后一年还要再一次开刀取钢板 悲催 😥😥前天去医院复查拍片的术后四个月了(跑题了🙈)


梅瑙孜A


以前每次做完手术,总有一些患者会问我缝了多少针,我一般都是答不上来的。因为每次手术我所关注的都是伤情的判断,及手术的操作。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把手术做好,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说是没有心思特意记录手术中到底缝合了多少针这个问题。

其实凭借缝合针数的多少判断伤情是不准确的,伤情的严重层度是由受伤的机制,损伤的部位以及组织的损伤层度来决定的。缝合的针数和伤情不一定是成正比的。而且缝针数的多少还和缝合时的针距有关,同样是15厘米的伤口,我每隔1厘米缝合一针,可能需要缝合15针,那么如果我每0.8厘米缝合一针就有可能缝合18针,那么你能说缝合了18针病情就重吗。显然是不可以的。但随着我工作时间的增加,经验的丰富,尽管我认为计数缝针没有什么意义,在手术不是很紧张的时候,我也会记录一下大约缝合了多少针。当患者问我的时候,给患者一个满意的回答。就算给患者一个心理安慰吧。


骨科孙大夫


手术室护士来回答。一般急诊和门诊的患者和家属比较喜欢问这个问题。而且大多数指的是皮肤缝合的针数。人们往往以为缝得越多针,伤情越严重。


其实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皮肤缝针外,深部的伤口和创面里面也是要缝的,要不然深部的组织不愈合。医生大多不数针数,因为针数太多,数了也会忘记,哈哈

现在的还有很多材料,皮肤可以不用缝针,这都是为了伤口疤痕更小,更美观,没有巨大的蜈蚣疤痕准备的。但是具体也看伤口和部位选择使用,价钱也很美丽。比如可以吸收的线,缝在皮肤下,不用拆线吸收了伤口也愈合了;还有像订书钉的皮肤缝合器,这个伤口愈合后需要拆除钉子的,优点就是线头反应小;还有一种皮肤表面缝合器,缝合好皮下组织,把皮肤表面拉拢起来,一般手术切口才用,价格也很美丽。


最后说的是美容整形科常用的缝合线,线细滑,不容易留疤痕,但是整形科往往缝得很密很多针。如果以针数论伤情的话是不成立的。


手术室小护士


什么情况下需要缝合呢?判断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伤口深度。皮下组织如果暴露,就需要缝针了。

2:观察伤口宽度。如果伤口无法用绷带合拢就需要缝针了。

3:观察伤口位置,如果伤口位置是身体常活动部分,最好采取缝针。


关于缝针密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约1厘米缝合一针,但是,对于张力比较大的刀口还需要增加张力缝合,这时需要密度更大的缝合。

所以,民间也以缝针数来判定人的伤口严重性。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向往自由


缝针计数一般都不是医师的习惯,医师只是专心把切口缝合好,对合好,至于多少针,真心不会去计。

医师只是关心伤口的位置、深度、周围组织损伤情况。伤口的污染程度以及术后感染几率。至于缝合多少针是看伤口的大小以及张力决定的。

而且同样大小的伤口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缝合方式,缝针数量肯定不一样。比如颜面部缝合,无损伤线缝合,缝合针数就多,但是伤口可能本身不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