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到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该怎样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呢?

米子毓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叫“terrible two”,指的是儿童在两岁左右开始的第一个自我意识形成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的第一个叛逆期。

我家老二现在两岁零一个月,就处于恼人的儿童第一个叛逆期,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走开”,“我的”,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学着大人剪指甲,拿着刀子要削苹果,非要穿着我的高跟鞋出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讨厌至极啊!因为是亲生的,你还拿他没办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要试图摆脱大人的控制,凡事都要自己去试试,而且越是你不让他去做的事情,他越要偷着去干,简单地说,就是什么事都跟你对着干。

这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且是宝宝长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一些非原则的事情,就让宝宝自己去尝试吧,总体原则就是,父母既要有自己的原则,又要适当给宝宝一定的权力。

在这个阶段,宝宝对父母的对抗,其实是他想证明自己独立性的一种表现,父母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沛泽妈读心理


马小妈我觉得对待2-3岁的孩子,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开始喜欢说“不”,是孩子变坏了吗


这个阶段的孩子时常违背大人的要求,甚至去做大人禁止做的事。


他们急于表现“我能行,我长大了”。他们的反抗行为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力图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是这一时期十分正常的表现。



在这边马小妈我分享给大家一个小绝招。


例如我们希望孩子吃点饭,但是孩子就是不吃,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说:“你现在不想吃,那就不吃。等你饿了再吃。妈妈可是要多吃一点。”


然后我们就要在孩子面前吃得很香的样子,这个时候孩子看到我们吃,很可能会跟着吃。



除了利用一些小妙招来应对孩子的反抗,还要记得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我们能做其实是好好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


与家长分离产生的焦虑,缺乏安全感


2-3岁的孩子,这个阶段有的孩子会呈现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具体为总黏着父母,依赖性很强,还可能伴随口吃、经常摔跤、见人就紧张等。


这主要是,多数的家长在这个阶段,都开始慢慢把孩子放在家中或者是托管所,自己去上班,这无形中产生的分离,有些家长产生不当,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长大后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较差。



面对这个状况,怎么办?马小妈只想说用一句话总结:爱对于孩子来说就等同于陪伴。


高品质的陪伴等于时间,没有足够的陪伴时间,亲子关系就没有足够的厚度,而足够的厚度将给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爱唠叨的马小妈


一、成长的敏感期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听说过蒙台梭利育儿方法,她比较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在孩子成长期间划分了各个成长期。我想从成长期这个角度,来谈谈2-3岁孩子的教育。

敏感期的定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这就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用白话说,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突然“反常”并且持续很久,那么就是他到了敏感期。

比如语言敏感期,孩子学语言的渴望很多,自己能发声,模仿大人声音等。

孩子突然把玩具都摆好,并且不让你放乱顺序等。

二、2-3岁儿童会有哪几个敏感期驻守?

1、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2、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3、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

5、动作敏感期(0至6岁):

学会走路后,孩子的活泼好动,对各种动作的渴望。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三、面对2-3岁敏感期的育儿小方法

1、把握语言敏感期,进行双语学习

把握住孩子对语言吸收最好的时期,一定要进行丰富的语言刺激。

这个时候也是学英语最好的时候。

兔妈推荐:书目安妮鲜花《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

2、建立秩序,让孩子守规矩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规矩”。

兔妈推荐:李玫瑾老师和任志强老师的视频,朋友可以看看。


3、进行男女差别教育

兔妈推荐:看一些这方面的绘本,

如丹麦作家迈普里斯·安徒生《呀,屁股》;美国作家 珊蒂·克雷文 《不要随便摸我 》;中国作家王早早《为什么我是女孩》;日本作家山本直英《小鸡鸡的故事》等等。

4、引导孩子爱上运动

尽量让孩子尝试他感兴趣的运动,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锻炼他们。

兔妈推荐:球类,游泳,自行车,放风筝等。


5、引导孩子社交

2-3岁也是孩子社交奠定的时期,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出门。

兔妈推荐:公园活动,图书馆等免费活动,早教机构活动等。

最后,这些敏感期都能帮助宝爸宝妈们认识孩子的心理。

希望有所帮助。

文|无记白兔

3岁娃小白兔的妈妈,爱写奇幻小说的小儿推拿师,喜欢分享育儿心得的占星塔罗爱好者。欢迎关注探讨育儿常识哦!谢谢~!!!~

无记白兔聊育儿


我没有专家那么系统化,简单从我的经验(儿子两岁半)提供一些参考:

1.陪伴,建立安全感。儿子对妈妈的信任始终超过我……因为日常陪伴他时间最长的就是妈妈。我是在他1岁半左右意识到,因为他常对妈妈说爱你,却不对我说(吃醋)。我每天一定会抽出时间陪他一下下,尽量早起带他去公园,周末一定带他一天(周六或周日)。他很明显的改观,对我说爱你,会说我是好朋友,同时更愿意听我告诉他的意见。


2.提升自己,让他主动来模仿。他现在超级好奇,每天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在家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没办法,只好带他去公园,去健身房。开始就是你先做,他在旁边玩,后面他开始不停的模仿你,现在则是主动要求去健身房,去户外。更愿意去动。所以我觉得大人还是自己提升自己给他做榜样。


3.注意力锻炼,要环境。这个阶段,动画片很容易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变得不爱看绘本了。为了保持他阅读的习惯。我和她妈妈每天晚上会有1小时左右,在客厅地上看书,把家里一切有动静的地方都关了,安静下来,也不给他将故事。每人一本书,开始他就不停东问西问,旁边打滚……慢慢的就自己进入状态,自己捞本书给自己将故事,念念有词,哈哈


盖爸早知道


三岁的孩子正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往往表现得很任性,父母对他们的哭闹束手无策,三岁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一、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保持兴趣

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有兴趣,他们想去了解没有见过的事物,想要钻研它,他们往往会做出各种尝试和试验。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父母要多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孩子真正学习到知识。

二、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三岁的孩子情感变得丰富起来,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父母对于孩子的的情感要保持适度的敏感,并且做出积极回应。

三、孩子喜欢说“不”

当孩子发现父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时,他们会感到焦虑,通常以“不”的形式表现出来,父母遇到孩子这种情绪时,要适当地转移孩子注意力来化解孩子的情绪。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侯妈家庭教育


2-3岁的孩子 开始萌芽自我意识,有和父母对着来的迹象,学会开始说不,有了简单的物权意识,同时对世界充满好奇。

如何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呢?

一.要给孩子自由。

允许孩子自由发展他的潜能和兴趣,这样的孩子不需要不停地反抗大人,将来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积极工作,快乐生活的人,成为他自己。我们常说的“叛逆”的根源,正是孩子缺乏他发展自己的自由。

当然自由不是放纵,自由要建立在不能侵犯别人的基础上!

二.平等相处。

成人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不要强迫孩子执行任何事情。

被大人压制下的孩子,要么自卑压抑,要么爱挑衅,惹父母生气,同时也不停制造麻烦,只为对父母作出反抗。



三.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开始有物权意识,这个时候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要学会寻求孩子的意见,在孩子同意的基础上自愿分享,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也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

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只要是安全的,就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动,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动,那孩子还能做什么?

五.不要强迫教学。

不强迫教学 真正的早期教育不是智力开发而是快乐自然成长。


放开那孩子让我来


您好,我是勇赫,根据依恋曲线的观点,孩子要经历2-3岁,6-8岁,青春期三个叛逆期,其中2-3岁时第一依恋期。当孩子已经过了第一依恋期,在生理上断奶,在心理上逐渐开始建立自我意识,他开始发现自己凭借自己的双腿,去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好吃的。他开始有点膨胀了,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易怒、不听话等表现。应该怎样面对呢?

出生后到3岁是服从期,母亲是唯一的教育权威角色,母亲发布口令,其他家庭成员不能当着孩子面去反驳与质疑,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背着孩子进行交流。

而处于2-3岁这个特殊时期,还是要遵循服从期教育的原则,只是我们要讲究一种策略“温和而坚定”:其一,母亲的口令要明确而简洁;其二,提出口令不能妥协或撤回;其三,一下子不要提很多的要求;其四,口令要从易到难;其五,提出口令,想办法帮孩子一起完成口令目标。(via勇赫侃育儿)


勇赫大叔


发展心理学里面,根据被广泛引用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一般把孩子早期的发展分为0~1.5岁,以及1.5岁~3岁两个发展阶段。2~3岁的儿童是其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婴儿发展阶段的定义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可以理解为孩子未来一生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期,婴儿通过与母亲或抚育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基本的依恋模式,并持续地影响儿童期、青春期以至成人期的人际关系。

1.5~3岁阶段,幼儿发展阶段被定义为“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具备清晰的自我意识,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取代父母或抚育人的判断。通俗地理解,这个阶段是孩子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时期。当孩子具备自我意识,开始意识到“我”和“世界”是不同的,那么他就急切地探索“我”和“世界” 的边界。换言之,无论父母或抚育人是否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和规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样学样,从模仿成人的言行中来塑造自己的言行。有时候,这个阶段的儿童又被称为“小叛逆”期,是“可怕的2岁”。

那么,对2~3岁的幼儿进行教育,下面几条要点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父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个阶段孩子有强烈地学习、模仿的动机,无论成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有样学样地模仿。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暴躁,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暴躁;如果一个母亲懒惰,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懒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积极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样学样。

3、慎用惩罚,特别是不要体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通过惩罚试图让他明白和学会的规则,幼儿要到5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相对地,如果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道理”,反而更可能学会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幼儿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方式来对待他人。

4、避免与孩子情绪冲突,特别是不要再情绪上与孩子对立。一旦父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退缩,并逐渐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两套行为模式。对幼儿发脾气,幼儿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会注意并强烈地感受到愤怒的压力,这会对幼儿产生极为负面的心理影响,阻塞掉未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冲突。

总结一下,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熊孩子”都可以追溯到1.5岁到3岁之间父母对孩子的误导或错误对待上。父母如果在上述1、2两项没有做好,孩子就可能发展为“I型熊孩子”,父母熊,孩子也熊;父母如果在上述3、4项没有做好,孩子就可能发展为“II型熊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安静,背着父母就胡来。


唐映红


3岁的孩子,“吃、玩”还是他的最大需求,而且不太能等待,需要立刻满足,因为他的思维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当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时,就会立刻生气、愤怒、哭。

同时语言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准确、完整表达自己的诉求,当别人不能第一时间准确理解他时,他就会特别着急。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启用最快、也是最能直接抒发想法、情绪的本能反应,也就是打人的动作,而且这种方式也最能立刻引起别人的注意。

还有,3岁的孩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自己的感受,却很难体验别人的感受,所以他理解不了打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久明教你管孩子


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



2到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情感2岁,情感开始丰富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