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默克爾訪華丨第四任期遭遇執政瓶頸,默克爾來中國“串門”

默克爾訪華丨第四任期遭遇執政瓶頸,默克爾來中國“串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對華進行正式訪問。中國政府網 圖

5月24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對華進行正式訪問。這是默克爾作為德國總理第11次訪華,也是默克爾出任德國新一屆政府總理後首次訪華。

“默克爾的訪華之行儼如去最好的新朋友那裡串門兒。”這是德國媒體對於默克爾此次中國之行的評價。

這種評價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默克爾在第四次連任德國聯邦總理之後,在面對諸如伊朗、貿易這些頭疼問題時的真實感受。

過去幾個月,美國宣佈要對歐盟進口鋼鋁產品加徵關稅、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等一系列舉動,令美歐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另一方面,自去年大選之後,德國政治版圖重新劃分,極右政黨進入議會,執政聯盟內部從一開始就存在裂痕,如今更陷入內部紛爭。

新任期外交“丟掉對特朗普的幻想”

特朗普5月8日宣佈美國退出2015年與伊朗達成的伊核協議。他還表示要恢復所有此前在該協議框架內暫停的對伊朗制裁。美方官員警告歐洲企業儘快結束在伊朗的生意,否則將受到美國製裁。

德國媒體將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之舉形容為對德國的“重大打擊”,因為美國這個所謂的“密切盟友”完全無視歐洲的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此前,默克爾向美方陳述了歐洲觀點,但毫無效果。

5月9日,默克爾總理在德國亞琛市“查理曼獎”頒獎儀式開幕致詞中說道,歐洲不能再完全指望美國來保護自己,而應該“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國正在奉行外交上的歐洲命運自主論。”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德國《經濟週刊》網站5月21日刊發文章稱,默克爾將在中國這個新興世界大國裡找到不僅在伊朗和氣候問題上、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在貿易問題上贊同歐洲立場的對話夥伴。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進一步分析說,“德國新政府成立後最大的變化是,一方面丟掉對特朗普政府在重大戰略問題上的幻想,另一方面開始小心翼翼地重新試探如何打開同俄羅斯關係的僵局。”

上週,默克爾剛剛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舉行了會面。會後默克爾也表示,與俄羅斯之間的良好關係符合德國的戰略利益。

默克爾或受國內政治複雜性掣肘

此次默克爾訪華的另一個背景是,默克爾政府隨時可能遭遇執政危機以及德國國內的一系列問題。

2個多月之前,在創下歷史紀錄的171天組閣時間之後,德國新政府終於正式宣誓就職,再次建立由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儘管組閣成功,但是外界並不看好。

“德國國內最大的問題就是新政府成立之後我們看不到一個大的變化。”一位關注德國發展的德國年輕選民亞歷克斯對澎湃新聞說,“現在在德國許多人的心態是維持現狀,他們似乎缺乏動力繼續完善這個國家。”

上次大選之後,現在大聯合政府的總支持率已經從之前的67%跌到53%,創紀錄的有六個政黨進入了德國聯邦議會,而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由於獲得了12.6%的支持率成為議會最大反對黨,掌握了預算委員會等幾個關鍵的職位。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春春此前就在澎湃新聞撰文指出,“令歐洲和德國公眾大跌眼鏡的是,新政府非但未能立即展開有效的工作,反而立即陷入了內部的紛爭:不僅僅大聯合政府的兩大陣營即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之間產生裂痕,聯盟黨內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之間、甚至基民盟內部的閣員之間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

放眼大聯盟內部,除了默克爾所領導的基民盟之外,現在基社盟和社民黨都在面臨挑戰和壓力。

德國媒體此前分析稱,基社盟在上次大選之後遭遇到的是嚴重的打擊,現在基社盟或將在10月份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州議會選舉中丟掉絕對多數席位。另一方面,社民黨新的黨團領袖安德烈婭·納勒斯在黨內支持率僅有66.35%,多位社民黨副主席私下表示對她並不看好。

鄭春榮分析指出,“新政府最大的任務就是凝聚國內的團結。雖然德國的穩定仍然存在,但德國政黨格局的碎片化,組閣的複雜性影響仍然在延續。”

執政聯盟的弱化,直接導致的便是最大反對黨另類選擇黨的聲音似乎越來越強。此前,另類選擇黨就在本月發表一份文件,公開指責默克爾2015開放邊境接收難民的政策,表示將進一步申訴,甚至要求默克爾本人因此下臺。

鄭春榮認為,“德國國內是有主導文化思想的,外來文化與主導文化如何去平衡以及之間的爭論會取決於移民融入的結果和過程。德國國內現在有大量的移民和難民,他們不可能被排除,未來融入德國社會是必然的。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多少意外發生,政治家和民眾對此的探討必然會在有相關事件發生時熱起來。”

德國巴伐利亞州副議長萊因霍德·柏克萊特(Reinhold Bocklet)告訴澎湃新聞,“德國本身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但我們不是移民國家。我們有我們的傳統。外來的文化和宗教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社會聚合力就會越來越小,我們不會要求誰去怎麼做,但如果你作為移民你必須要尊重德國現在的文化,入鄉隨俗。”

在德國內部面臨一系列問題之時,有媒體稱,德國現在正在“苦學中國”。

《歐洲時報》稱,包括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德國外交部在內的多個部門,要求德國國內加強“中國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基本瞭解中國政治、經濟、歷史、社會各領域情況的能力。

第11次來華“串門”的默克爾,已經走訪過中國的多個城市,她此次訪華選擇前往中國的新興城市深圳,進一步瞭解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