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身行的是惡,但口裡講的是善,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危害最大!

身行的是惡,但口裡講的是善,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危害最大!

《群書治要》中《孫卿子》,也就是《荀子》之中,在談及用人的時候,把人才分了幾個等級。

  •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這個人所講的是聖賢教誨,又能夠身體力行像孔子一樣,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把自己所說全都做到了,這樣的人被譽為國寶。

  •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這種人雖然講不出聖賢道理,但是能夠身體力行仁義禮智信的規範,這種人被稱為國家的重器。

  •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這種人口才很好,講的不錯也都符合聖賢的教誨,但是不能夠身體力行。這裡說不能夠身體力行,並不是說他作惡,而是他做的不夠完美、圓滿。因為人都有習氣,這個克服習氣的過程,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種人

    是國家的用具,可以重用的。

  • “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口裡講的全是好話,所作所為便是恰恰相反。全都是惡的,這是國家最邪惡的人,被稱為國妖。

身行的是惡,但口裡講的是善,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危害最大!

“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治理國家的人應該尊敬國寶,愛戴國器,任用國用,除去國妖、除去邪惡的人。當然我們學習要懂得舉一反三,這個國妖不僅僅指國家那些邪惡的臣子。

其實在每一個地方都有類似的人,就是身行的是惡,但是口裡講的是善,陽奉陰違。結果,讓人看了之後會對傳統文化生起誤解,生不起信心。這是我們所作所為不恰當,讓大眾對傳統文化喪失了信心,這是對社會團體危害最大。所以我們發心弘揚傳統文化的人,在這個傳統文化的團隊裡來做事的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特別的小心謹慎。

以前我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做事可以隨便,說話可以任性。但是現在出來分享聖賢教育,認識我們的人越來越多。要分享傳統文化的教誨,言行舉止要特別的小心謹慎,因為我們的言行都是為世人做表率。可能我們微小的惡,沒有注意到的細節都給別人留下來不好的影響,產生誤解,喪失信心。

今天我們要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需要就是像師父上人一樣國寶級的,因為他不僅把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講明白、清楚、透徹,而且確實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看破放下,自覺覺他,自利利人的榜樣。我們想一想,一個師父就在全世界推動和平,團結宗教,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如果多幾個像師父上人的人,傳統文化的復興就指日可待。

所以孔老夫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夠把這個道弘揚光大,就是我們講道的人,首先要身體力行這些聖賢教誨。讓人從我們的身上能夠看到傳統文化的榜樣。

在《群書治要·屍子》對能夠以言教身行教社會大眾的人,特別的尊重。這裡做一個很好的比喻。“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之。年老者,使塗隙戒突,故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德之,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

這一段話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假如你家的房屋著火,有人趕過來給火撲滅,你一定會對他感恩戴德。但是那個年老的人,有經驗的人很早就提醒你,讓你把這個牆的縫隙塗好,要把這個煙筒謹慎的做好,這樣做了之後保證你終身沒有失火之患。

但是一般的人會怎麼樣?一般的人會覺得你真煩,這麼嘮叨,不知道對他感恩戴德。如果你犯了罪,被關進監獄,有人能夠進入監獄把你救出來,讓你免於牢獄之災,對於這樣的人,你全家族的人,三主的人都會對他感恩戴德,父、母、妻都會對他感恩戴德。因為你出來之後可以照顧妻子,孝順父母,還有教育兒女。所以全家人對這位能夠使你免於牢獄之災的人表示感恩。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那些教導人,仁義道理的人,你按照這個仁義道理去做保證你終生不會關進監獄。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對這樣的人感恩戴德。

所以唯有不世之君,就是擁有遠見卓識的人,他才能夠防患於未然的道理,能夠把那些以道義教導民眾的人推舉為師,重用這些人教育百姓。

身行的是惡,但口裡講的是善,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危害最大!

為什麼清朝出現康乾盛世呢?因為清朝的皇帝都禮請儒釋道的大德作為國師,給他們特別的尊重。結果,上行而下效。全國的百姓看到皇帝對這個人這樣的尊重,所以對他所講的道理,也會依教奉行。他給大家講什麼道理呢?他講仁義慈悌的道理,把人都教成了好人,就沒有人做壞事了。所以國家安定,天下太平。

下一段是從《漢詩外傳》。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一下什麼是不世之臣。這一段話,也是把人才分成幾個等級。

“智如原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礪,行可以為輔檠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為佐,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欲觀其亡,必由其下。故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同志者相從。非賢者莫能用賢。故輔佐左右所任使,有存亡之機、得失之要也,可無慎乎!”

一個人智慧像湧水一樣淵源不斷,他的行為可以做大眾的表率,這樣的人被譽為人師。他的智慧砥礪、磨練人,他的行為可以斧正人,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友。嚴格按照法令行事,奉公守法忠於職守,不敢做壞事,不敢為非作歹,這樣的人稱為人吏。在他人面前一味討好對方,使人歡心,人家一呼喚他,他就連聲答應,這樣的人被稱為人隸。

下面接著講,上等的君主以師為輔佐,中等的君主以友為輔佐,下等的君主以隸為輔佐。而使國家危亡的君主是以隸作為輔佐。所以我們觀察一個君主或領導所運用的人,就知道興衰成敗了。“欲觀其亡,必由其下。故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同志者相從。”你看一看他的威望就要通過他所任用的人就知道了,有同樣敏銳眼光才能夠互相發現。有同樣聰明聽力的人才能夠互相傾聽。志同道合的人才會相互跟從。

所以說“非賢者莫能用賢。故輔佐左右所任使,有存亡之機、得失之要也,可無慎乎!”不是賢德的人就不能夠用賢,因為首先他發現不了賢德的人,即使賢德的人在他身體他也認識不到,更談不上尊重。第二,心量不夠廣大,因為嫉妒心、懷疑心,使他不能夠重用賢才。

所以這裡講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在歷史上有十聖六賢,這十聖六賢都有老師。也就是說這些人選擇那些輔佐自己的人,都是得道之人,都能夠砥礪自己在德行上不斷地進步,進而實行教化,更好的凝聚百官,為民服務,

最後的結果:“禮義積而民和親”,“德教行而民康樂。”

所以不世之君遇到不世之臣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要特別懂得珍惜。賢明的君主一定要能夠抓住好機遇,能夠重用不世之臣,立下不世之功。

身行的是惡,但口裡講的是善,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危害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