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财务造假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如何提前发现?

Designer辉辉


不要对回答期望过高,财务造假是个非常大的门类,在公开数据上面,既然是造假,必然会做的花团锦簇,介于此,我说几点,当做一种提示吧。

1、复杂的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A,非上市公司B,实际控制人都是甲,于是为了让A报表好一点,实际控制人就通过B的业务补贴A的业绩,这在现如今又普遍又难界定,可以说体外运营是一个大问题,有些同业竞争是明令禁止的,而另一些上下游的体外公司也会让财务状况变的很复杂,所以,有时候我们开玩笑,简单快乐的公司都不错。

2、关联方收购和过高的商誉。同样是体外公司,当业绩不好的时候踢出上市公司体系,卖给控制人,实际控制人包装之后,通过营销和成本转移,利润大增,又卖回上市公司,继而一卖回来资产,业绩就开始下滑,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商誉减值的窟窿。由于关联方的交易是会进报表的,所以依赖关联方交易和关联方收购的上市公司可以规避。

3、当年高利润吹成可持续盈利能力。有些公司部分年份业绩突然暴增,暴增数倍,而企业主营实质上没有什么改观,也许是通过滥用截止获得的利润,又或是变卖资产获得,又或是补贴获得,反正这部分利润并不可持续,但是上市公司把这些利润转移科目,需增营收,让人感觉公司实际盈利能力提升。这一点需要你对于净利润数字保持谨慎,取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较小数值为参考,并且要参考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如果产品价格提升是短期的,那么就要降低其业绩预期。

4、虚增应收,虚减应付。有些应收账款虚增是违法的,他故意制造了不曾有过的虚假企业。但是这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太大,更多的企业是扩大信用风险来获得主营的提升,因为如今的财务记账是权责发生制,也就是收不回来钱,只要是欠款就可以算收入和利润。这个时候有些企业就把货卖给信用很差的客户,来扩大营收,你以为他盈利很强,但实际上他没有现金流,只有应收账款,这一点的破解你可以看他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

5、高杠杆提升业绩。有些企业利润很好,但是负债很高,一笔钱在手里,你就是村理财,一年也会有5%的利润,而民间借贷,12%已经是比较低廉的利率,但是这部分资金往往会面对巨大的风险,有些企业为了短期提升业绩,当然会通过贷款获得低利率资金,然后铤而走险,A股最近几家投资巨亏的公司便是如此。

6、交叉持股型控股。这不是什么新玩意,《大时代》里面就有铁锁横江,火烧连营。或者也有人称为十个茶碗5个盖,用少部分的钱控股一家公司,再用这家被控股公司的钱去控制下一家,以此积累控制上市公司家数,并做大资金池,在A股做空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危险的模式往往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着实坑了很多人。链条上的公司都是用现金流维持,如果一只股发生异常波动,其必然从其他几只股票套取救援资金。

7、搞不清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有些是买来的,有些是研发资本化的,本来呢这个项目的价值体现就比较困难,商誉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当然其和无形资产是分开表示的,但是就是这种不确定项目藏着很多猫腻。我们当然不会去怀疑华为和格力的研发费用,或者一些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因为他们的结果我们是看得见的,专利在产生。然而有一些公司的专利却不曾有过,比如商誉就不会产生实际价值,比如有些研发只是因为技术外包,其本身不会对企业产生增益。所以无形资产要了解构成,了解产出效率,在价值投资那里,如果不是新兴科研企业,最好参考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投资人在学习财报的时候,尽量多的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公用事业比如环保企业也许现金流比较差,但是这个差投资人也许可以理解,现阶段都是PPP项目,需要垫资,但是其他一些企业现金流很差就要提防其扩张信用置换利润。当然了解这些远远不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东西要从经验中来,有些报表要看见了才会知道,比如很多企业的其他应付款和其他应收款项目异常庞大,有时候就是侧面在敲警钟,也许关联方有一些动作你并未见。你还要了解一点行业知识,如果一家电力公司突然业绩翻番,而电价又没有改变,那你就要问为什么?以上皮毛,诸位循序渐进。


凯恩斯


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页~~~关注一下派可数据公众号了解~~

如果想学财务知识可以关注派可财务分析公众号。


10个大招教您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严重地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健康运营的秩序。下面我们教您十个大招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1.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

有些公司的业绩太好了,好得都不像真的了。香橼的研究报告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汇是“too good to betrue”;反复强调的一个逻辑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每家企业只能取得平均的利润率,除非这家企业有足够合理的理由,如先进的技术、行业的领头或垄断地位等。如果理由不够充分,而企业又取得了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那么,财务报告存在造假的可能。

厨房小家电生产商德尔集团(Nasdaq: DEER)公布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00%,毛利率比行业龙头九阳股份还高46%,而九阳的规模是其8倍,而且德尔集团几乎没有任何广告和零售终端开销。在淘宝网的厨房小家电生产商“关注度”排名中德尔更位列第51名;在最近的时期,最多的产品只卖出9件,绝大多数产品的销售量为0,而九阳产品每周的销量高达几千件。这像一个每年增长400%的公司吗?你还相信它的毛利率比九阳高46%吗?

新博润(Nasdaq:BORN)宣称其发明的湿法制酒工艺是中国白酒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革新,因而取得较高的毛利率。但是招股书中列明的2007、2008、2009和2010年前3个月的研发投入却只有8万、12万、20万和15万人民币左右。你相信这是能够带来超高毛利率的重大技术革新吗?

中国高速传媒(Nasdaq:CCME)公布的财报甚至比Focus Media更赚钱。每块屏幕所创造的收入是其他公司的3.5倍,中国高速传媒大约有5.5万到6万块屏幕,华视传媒有12万块。在2010年的第2季度,华视的总收入是3100万美元,而中国高速传媒用不到华视一半的屏幕创造了5300万美元的收入。并且华视的屏幕主要在一线城市,而中国高速传媒的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在google和baidu中搜索户外媒体广告商,也几乎见不到中国高速传媒的任何报道,也没有任何有影响力的分析师关注过该公司,而同行业的巴士在线(Bus-online)、世通华纳(Towona)和华视传媒(VisionChina)则报道广泛。中国高速传媒每投进1元钱,当年便可赚回超过50分,这样的资产回报率“已经超过Google、苹果和微软,而且还是在未引起任何主流媒体注意的情况下悄悄实现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个案例至少值得商学院反复学习100年。”

2. 报给工商和税务部门的文件与报给SEC的不一致

工商和税务等部门保存的企业资料是发掘公司财务造假的一座金矿。但是,这些资料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有些企业可能为了规避或逃避税收等而向这些部门故意隐瞒公司的真实情况。香橼和浑水公司认为工商等部门保存的文件和报给SEC的文件存在些许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差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90%以上),对于推断企业的财务造假便具有了实际意义。此外,在有些资料中还夹杂有企业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这些经过审计的报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哈尔滨电气(Nasdaq:HRBN)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2010年净利润不到1200万美元,而财报显示净利润为8000万美元。SEC材料显示负债为1.51亿,而工商登记材料显示为2.76亿。

绿诺国际(Nasdaq:RINO)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2009年收入为1110万美元,业绩为亏损,但是报给SEC的文件显示收入为19260万美元,净利润为5640万美元。并且,公司公开的增值税缴纳数额和收入完全不成比例;产品销量大增,但是原材料的进货量却没有增加,显示存在财务造假嫌疑。

多元水务(NYSE:DGW)公告的2010年收入为10亿人民币,2009年收入为7.834亿人民币。但是多元水务的中国工厂的工商登记资料中的审计报告表明其2009年收入应在330万至560万人民币之间,收入被夸大了超过100倍。

东方纸业(NYSE:ONP)2008年收入被夸大超过27倍。中国公司的工商资料表明公司的收入只有240万美元,而公布的则是6520万美元;2008年纳税只有45350美元,而公开宣称的则是290万美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香橼和浑水有时也会调查上市公司前10大客户或代理商的工商登记资料。如报告中指出:嘉汉林业几家代理商的工商登记显示其注册资本只有几万美元,但每年却做着几亿美元的大生意;东方纸业前10大客户中的许多客户都规模太小,根本不可能购买那么大量的纸,显示这些公司存在造假嫌疑。

3. 有隐瞒关联交易的情形或收入严重依赖关联交易

大量关联交易的存在使得公司有虚构公司业绩或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因而其业绩的坚实度和财报的可信度都随之降低。如果一家公司存在未披露的关联交易,其缘由也往往不会是信息披露过失那么简单,背后可能存在更大的问题。

对中国公司而言,土地房产类的关联交易有时是利润腾挪的安全港,因为土地房产不但比较值钱,而且价钱的评估也不容易。

泰诺斯资源(OTCBB:TNRO)的生产设施是从关联方租用的,而公司的第一大客户也是关联方。中国阀门(Nasdaq:CVVT)收购Able Delight,但是却没有披露董事长的外甥拥有Able Delight34%的股份。新泰辉煌(Nasdaq:B R LC)的主要供应商、债权人和一家主要股东都是一家名为Kolin的公司。嘉汉林业(TO:TRE)的一些代理商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是来自嘉汉林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对此未予披露。多元水务(NYSE:DGW)2009年向慧元(惠元)研究所支付了2620万元人民币的咨询费,而公司却未披露该研究所是多元水务董事长在北京用3万元注册的一家个人独资企业。

东南融通(NYSE:LFT)有70%以上的雇员来自同一家外包劳务公司,并宣称该公司是无关联第三方。但是这家劳务公司除这笔生意之外未见其他商业存在,而且也未见试图开展其他生意,该公司亦没有自己的网站,与东南融通使用同样的电子邮件后缀,办公地址在同一栋楼,给政府的报备文件也由东南融通法律部职员签署。

4. 可疑的主要股东和管理层股票交易

主要股东和重要管理人员的股票交易有时会有暗示意义。公司业绩下滑时,管理层抛售股票不是好兆头;当公司的公开情况显示公司存在重大利好,而主要股东和管理层却积极兜售股票时,更不是好兆头。

美国超导(Nasdaq:AMSC)在发布4.5亿美元大额销售合同的当天CEO套现1100万美元,CTO和其他一些董事也有套现行为。新泰辉煌(Nasdaq:BRLC)公布了不错的业绩,但管理层却毫不犹豫地抛售股票。东南融通(NYSE:L FT)在上市后的4年内,其主要创立者也是董事长把其所拥有股票的70%,价值超过2.5亿美元,无偿赠送给了朋友和公司职员。公司的解释是钱对董事长已经毫无意义,但董事长却有以不合法手段谋取钱财的经历。

5. 审计事务所名不见经传且信誉不佳

对中国概念股进行财务审计的经常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这些小公司在中国又无分支机构,不得不将业务委托给中国的一些事务所进行,这就为造假提供了空间。此外,中国的审计主要围绕发票进行,较少进行实际核实,而发票很容易造假。如果公司公布的审计报告存在错误,且制作粗陋,则更表明会计师不认真或不称职。

有许多中国概念股都是因为聘请了信誉不佳的审计公司而引起做空公司的关注,比如中国阀门、绿诺国际和哈尔滨电气都聘用了Frazer Frost作为审计公司,而Frazer Frost曾多次受到SEC的惩罚。此外,德尔集团聘请的Goldman Kurland& Mohidin公司也存在信誉问题,其审计的3家公司暴跌,1家因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被摘牌。

6. 管理层的诚信值得怀疑

不诚实和不值得信赖的管理人员会使公司的财务报告更宜出现造假的可能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核心股东或重要管理人员在过去有严重污点或有事实表明其不值得信任,那么,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将随之降低。

银泉科技(OTCBB: CVDT)的核心管理人员一直通过包装仙股赚钱。绿诺国际(Nasdaq: RINO)董事长夫妇在RINO完成1亿美元集资的当天从公司借款350万美元在Orange County购置豪宅,而且董事长夫妇和其他管理层、独立董事以及审计事务所之间存在非同寻常的关系。新华财经(Nasdaq: XFML)的重要股东Dennis Pelino和两位独立董事都来自同一家因众多的违法犯罪行为被退市并被宣布破产的公司Stonepath Group。并且,新华财经母公司的董事Shelly Singhal曾经先后卷入两起重大的股票诈骗事件,还有证据表明他曾经从别人那里购买股票但从未付钱,而新华财经的CFO、董事,甚至是独立董事都与Shelly Singhal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泰诺斯资源(OTCBB:TNRO)的管理人员就更有传奇性。19世纪80年代,James Poe曾经是South China Resource Corp的CEO,而他的夫人PaulaPoe也是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

该公司在温哥华证券交易所交易,宣称和中国政府合作养殖对虾。这家公司向投资者开出了许多诱人的许诺,结果是股票飞涨,但诺言从未兑现,最终破产。在破产后,Poe和她的夫人又缔造了另一个伟大的“中国故事”Pan Asia Mining Corp,该公司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交易。这一次是宣称和中国政府合作开发中国唯一的钻石矿。

到2001年,这家公司把投资者融给它的3900万美元全部输光。该公司也因发布虚假消息和故意夸大资产而被停牌。公司的CFO Don Nicholson也因故意发布虚假消息被处罚。加拿大卑诗省证监会的处罚记录显示James Poe夫妇也曾因违规交易被处以证券市场禁入。

现在,这些人又组建了泰诺斯资源,只不过JamesPoe将名字改为James Po,CFO换为Don Nicholson(不是原先的那位,是原先那位CFO的儿子,原先的那位仍然担任公司的顾问),Poe的夫人也不再是公司的董事,而换成了他大约20岁的女儿Crystal Poe。“尽管该公司刚从市场融资500万美元,但表示公司财务状况的红旗比中国五一劳动节大游行上的红旗还要多。”

7. 更换过审计事务所或CFO

更换审计事务所或CFO也被视为造假的征兆,尤其是频繁更换或者前后聘请的审计事务所都名不见经传的时候。此外,与审计事务所关系过密或聘请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担任CFO也被视为负面特征。

绿诺国际(Nasdaq: RINO)3年经历了4任C F O。中国生物(Nasdaq: CHBT)4年经历了5任CFO。新泰辉煌(Nasdaq: BRLC)审计事务所刚刚更换,并且前后两家事务所都名不见经传。嘉汉林业(TO: T R E)审计事务所是Ernst&Young,而TRE的董事会看起来似乎是专门为前Ernst&Young合伙人设计的退休计划,有5位董事来自Ernst&Young。展讯通信(Nasdaq: SPRD)CEO和CFO分别于2009年2月和4月离职;2009年10月,新任CFO又离职,在任仅4个月。2009年9月,审计委员会一名委员辞职,2009年9月审计事务所德勤被更换。

8. 过度外包、销售依赖代理或收入通过中间商

财务造假的手段之一就是宣称公司的大部分劳务、业务、销售等采取外包作业,这样将避免使公司面对众多的交易对手,并将公司的具体运作情况尽可能的移出财务报表。

多元水务(NYSE: DGW)宣称通过分布于28个省的80个分销商销售产品,这使得易于造假,因为不需要提供客户增长的记录,也易于确认收入。

东南融通(N Y S E:LFT)超过80%的工作人员来自劳务派遣,这使得其将大量的财务信息转移到表外。使人们难以分析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如每个员工创造的收入及每名员工的支出等。

嘉汉林业(TO: TRE) 宣称大多数业务都是通过代理商进行,代理方代替采购木材、代理加工、代替出售、代替收款、代替交税,所得再从代收的货款中扣除。中间商代替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这样公司就可以操纵收入,而不用出示主要的审计凭证,即增值税发票,留给审计事务所的可审计痕迹很少。

9. 复杂难懂的超过商业实际需要的公司结构

很多公司的结构非常复杂,虽然可能给公司带来税务优势,但是在造成营运上低效率的同时,也方便了财务造假和资产转移。尤其是那些通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联结起来的公司,格外值得警惕。例如,嘉汉林业(TO:TRE)的海外结构复杂难懂,利用至少20个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联结起来,这种复杂不透明的结构既非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对一个合法经营的实体而言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如,多元水务(NYSE: DGW)在上市之后设立了大量的分支机构,高度集中于北京和廊坊,根本不是为了拓展公司在各地的业务,只是为了方便进行关联交易和腾挪资金。

10. 超低价发行股票

部分公司愿意以看起来过低的价格发行股票,应提防这些公司的实际价值根本不是宣称的那样。

例如,中国新博润(Nasdaq: BORN)宣称在银行有大笔现金,但却以超低价发行股票,显示公司非常缺钱。再如,泰诺斯资源(OTCBB: TNRO)股票交易价格在5美元附近时,设计了复杂的发行策略,以略超过1美元的价格增发。

除以上特征之外,香橼和浑水的报告亦明确指出的可怀疑公司造假的特征还包括:公司高管报酬过低、请求信息披露豁免、公司网站简陋或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缴纳的税收和收入不成比例、财务报表比较粗糙、信息披露内容格式在年度之间不一致、与同行业公司相比纸面财富的比例过大、即刻威胁起诉爆料者等。


注:图为派可数据,一天实现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展示图。

关注派可数据,关注财务可视化分析

该回答来自派可数据社区,sunshine发布。

派可数据


财务造假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

会计事项,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1.财务造假的主体一般是管理层,财务造假通常是管理层的集体行为,管理层作为舞弊的核心。管理层在公司内部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虽然公司里的财务造假是由会计人员进行操作,但是没有管理层的授意或者允许一般是无法进行的。由于管理层权限过大,会计人员有时无法保持其正直的职业道德。

2.财务造假的客体为财务信息数据不管财务造假的目的是什么,其造假的客体都是会计凭证或者会计账簿、报表和资产实物等,造假者通过伪造、变造凭证,用不恰当的方法变更会计政策。最终目的就是伪造对外财务报告的数据。

3.会计数据的造假。会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会计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有一些漏洞可钻。一般的欺诈行为的最终体现便是会计数据的造假。

4.财务造假是连续的行为。这类造假行为一般来说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账损失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这一特征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难度。

造假手法万变不离其宗

  企业财务造假手法千变万化,但主要是围绕收入、费用和现金流这三方面展开,构造业绩“美丽曲线”。从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来看,上市公司主要造假手法有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虚增或减应收账款等。由于上市和退市机制中重点考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情况,美化利润是财务造假的最终目的。

  但对投资者来说,最直观的业绩指标莫过于净利润。由于“权责发生制”并不考虑本期实际是否收到或付出资金,而是以权力或责任的发生来确定应收和应付,使得利润表成为财报中最容易造假的区域。

造假标的三大特点

  造假上市公司在被揭穿之前,经营业绩或股价往往表现靓丽。造假事件公开后,上市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短期内股价或大幅缩水,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秩序,影响了投资者利益。

  通过整理证监会2010以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统计显示涉及财务造假的企业共44家,其中广州新大地、山西天能科技、河南天丰节能为IPO造假,广西康华农业为借壳上市造假,均未能成功上市;其他39家为上市公司。本文主要以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行业、业绩表现、市场表现的分析,发现造假标的存在一定的特点:

  1、传统行业成造假重灾区

  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起始年份(证监会披露的年报虚假信息起始年)所属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为造假高发区,其中以化工、农林牧渔业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成财务造假多发行业(见图1)。

  传统行业周期短,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崛起,化工、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相关上市公司很难摆脱业绩快速下滑的命运,为保业绩“长青”不少上市公司产生舞弊动机。此外,传统行业中的不少行业具有特殊性,财务报表的收入、利润、坏账准备等科目比较容易被虚构。

  如传统行业中的农业上市公司,历年来其财务造假高发率已饱受诟病。这主要与农业企业存在一些特殊特点有关,如经营状况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现金买卖营业占比大、对生物物资的审计盘点难度大等,企业利用这些特点捏造利润的空间很大,由此导致农业成造假多发行业,如云投生态(旧称绿大地)、新大地、万福生科等,堪称农业造假经典案例。

  另外,传统行业的兴衰更替快,行业发展对业绩冲击大,导致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很多时候,由于行业政策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业绩下滑,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走向造假之路。如华锐风电,受风电行业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行业业绩急剧下滑,为粉饰上市首年业绩不惜铤而走险。

  2、IPO当年成利润转折点

  由于IPO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明确的要求,一部分谋求上市的企业千方百计美化利润满足条件以实现上市。往往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要求,容易过分美化财报,导致上市后业绩表现很难超过上市之前。

  通过对比万福生科、海联讯等上市公司IPO前三年与后三年的净利润,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事实上,以万福生科、海联讯、云投生态IPO当年至今的净利润来看,极少年份能超过IPO当年利润。

  造假上市的上市公司,以IPO当年为转折点,利润呈现了明显的下滑。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对上市后利润明显下滑的企业提高警惕,可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判断,防止“踩雷”。

  3、造假前盈利能力下降

  以上市公司造假的起始年份(证监会披露的年报虚假信息起始年)为基础。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造假前的的净资产收益率,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造假前普遍存在获利能力下降的趋势。

  39家上市公司造假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05%,获利能力有限。其中中科云网、华锐风电、*ST生物、康欣新材等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造假前三年出现连续下滑。

  造假前盈利能力下滑是造假标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主导造假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警。

规避造假标的陷阱

  在现行市场制度下,由于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为上市圈钱、保壳等,不惜利用各种手法进行财务造假。加之,相关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结为共谋,导致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通过对造假上市公司的分析,不难发现造假标的一些共性因素,为规避造假标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从行业上来看,由于行业存在的特殊特点,化工业、农林牧渔业等传统行业往往是财务造假多发行业。

  上市后业绩变脸成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的标配,尤其是造假上市的企业,以IPO当年利润为转折点,造假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下滑之势,IPO当年利润成不少造假上市公司利润峰值。

  从造假标的盈利能力来看,大部分造假标的因盈利能力不足,业绩面临严重挑战“被迫”进行财务舞弊。盈利能力的连续下降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告。

  从市场表现来看,造假上市公司在造假期间股价振幅大,投机资本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而主力资金投资行为受造假影响并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广大投资者的风向标。

  以证监会公布的造假起始年份至终止年份计算股价的涨跌幅,研究对象为39家财务造假上市公司,通过与同期的上证综指涨跌对比,发现财务造假对股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80%以上的个股期间涨幅偏离大盘指数绝对值超过10%。此外,约53%的个股股价与大盘呈负偏离,从概率的角度上来看,投资者账面收益缩水的概率相对大。

  整体上看,39家上市公司期间相对大盘涨幅均值约4.94%,表明上市公司通过粉饰业绩对股价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从振幅来看,39只个股平均振幅达193.21%。股价波幅大,给投机资本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毫无疑问,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股价,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对造假主体来说,股价波幅越大,盈利空间越大。

  以造假期间的资金流向占比(区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占流通股本的比率)来看,39只个股资金流向占比平均值为-14.76%。主力资金整体现净流出,表明并不看好造假标的,投资行为受造假的影响并不大,侧面反映了普通投资者才是造假最大的买单者。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回顾造假手法、造假的主客观因素、造假标的呈现的特点让投资者窥视财务造假事件,对财务造假深入了解,可以有效避免踩中造假股。

  由于资本市场具有在天然的逐利性,财务造假事件很难避免。随着监管不断趋严,财务造假事件不断被揭露,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可估量。

  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受到的损失谁来买单?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利用基本面分析规避造假标的比选择投资标的更有意义。

  1、行业对比分析。利用财报进行行业分析,将行业均值与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结合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找出疑点、客观分析。

  2、横纵比较分析。通过纵向分析追踪个股多年的业绩情况可以了解其成长性、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通过横向对比了解标的的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等可以有效对其财务指标合理性进行辨别。

  3、把握主营业务分析,注重利润产生的来源。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副业或政府补贴等方式获得收益,这些获益不具备持续性,对公司的成长性并无实质性的意义。相比净利润,投资者更应聚焦于有利于公司获得持续盈利的主营业务能力。


东奥会计在线


作为个体投资者是很难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这不仅需要研究财务报表更需要到现场查阅财务账本有必要的话也需要到库房查勘库存,这是个人投资者力所不能及的任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分散投资,尽量买耳熟能详行业龙头公司股票,尽量买经营透明度高的公司股票,比如劵商每月都向市场公布业绩,业绩透明度相对其他行业来的高,尤其是大劵商值得关注,即使这样个体投资者也难免上当受骗,当年美国的安然公司欺诈客户破产案就是例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