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赢了,对老百姓会更好吗?

曹琳琳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以杀人数量给名人们来个排名,曹操绝对是排在前列的。曹营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规矩,虽然并非一直一成不变地贯彻执行,倒在这条规矩下的人命那也是难以计数。

古来上位者,很少有人真正的关注百姓活的怎么样,他们只是在乎自己能够从百姓手中攫取多大的力量,偶尔碰到贤明者,也不过是在政策“惠民”的力度上加大一些,收买人心的居多。他们甚至不关心手中兵士的死活,所着眼处,不过是一场场战役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利益,不然也不会有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古传颂。

赤壁之战,曹操若胜,可说一统天下再无艰难的阻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于当年正月回归邺城,开始为统一天下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可谓是厉兵秣马。

为针对水军,曹操令手下在邺开玄武池操练水军,一面以张辽、乐进、于禁等大将领兵驻于许都。在政治上,曹操罢免三公,自担丞相之职,又借故斩了孔融以证权威,一时间朝野震怖——曹阿瞒的蓄力阶段已近巅峰。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又一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刘琮顶不住曹操如泰山压顶的压力,遂在手下的游说之下降了曹操,《资治通鉴》载,“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琮从之。九月,操至新野,琮遂举州降,以节迎操。诸将皆疑其诈,娄圭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操遂进兵”。

刘琮的降曹,于刘备而言,有种人在家中安坐而祸从天降之感,又有撞上猪队友的无奈愤怒,《资治通鉴》载,“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这个“忠”,叫做宋忠,倒是个有意思的名字,被刘琮派来顶缸,却险被激愤之下的刘备所杀。

同年九月,曹操挺进新野,情势危急,“乃呼部曲共议,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然后曹刘双方便展开了后人耳熟能详的长坂坡之战,刘备所部丢盔弃甲。

赤壁一事,曹操南下,其实如泰山压顶,他会败,大概当时也没几人能够预料,孙、刘之联手,其实更似是困兽犹斗,到最后孙刘联军也不过是曹军的四分之一。此战曹操若胜,将大大提前统一天下的进程。

人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曹操若统一天下,百姓也会安居些,也算是好了些吧。


古今事


如果曹操赢了天下就已经统一了,在刘璋张鲁肯定会投降的,凉州的马超十部他们本来就不团结,没有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那么的厉害。所以消灭他们是很简单的问题。怎么这时候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是变成曹操的子民,曹操没有必要对他们不好。



曹操一生杀人如麻,杀人魔王不为过,我统计过他一共屠八次城,但是那些人都是反对曹操的人,如果天下统一了,老百姓没有必要反对曹操,那么曹操也就不会再继续屠城的立威了,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威了。所以说此一时彼一时。

而且曹操也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任何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待百姓都是爱护的。俗话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统一了,老百姓自然就安定了,不管是谁统一了。


原来荆州是很稳定,人口也很多,大量的北方人都跑到这里,但是经过赤壁之战,孙权和关羽的争夺战,失荆州大战,那就整个荆州人口锐减还出现了瘟疫,可见战争的破坏,所以稳定才是老百姓最需要。


知常容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嬴了,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更好。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嬴了,要么曹操消灭孙吴势力,要么孙吴势力投降。刘备本来就没有什么地盘,如果孙吴失败了,刘备根本就不会是曹操的对手,既便诸葛亮在,也会遭到失败。消灭了孙权与刘备,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将会不战而降。就是战斗,也不会抵抗许久,他们不是曹操的对手。这样的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会完成他统一天下的计划。

曹操统一天下后,他会做什么?他功高盖世,大权独揽,汉献帝就会禅让给他,这样魏国的开国天子就不是曹丕了,而曹操。这样历史将会改写。统一天下的魏国,将是继汉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曹操将是与秦皇、汉武并列的千古一帝,很有可能他会开创出隋文帝与唐太宗一样的盛世,避免了中国出现两晋、南北朝的乱世。有曹操在,五胡根本打不进来,会被他派出得力大将赶出长城以外。

曹操不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他是一位仁慈的君主,这从他写的诗歌《蒿里行》可以看出,“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以老百姓就会沾曹操的的光,进入又一个安居乐业的盛世。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假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获胜,那么他将很快统一中国,国家也不会是以后的三分天下局面。东汉名士许劭曾经对曹操作出过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按照他在管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时的表现来看,其表现是杰出的。在他的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可以讲魏国确实是三国中综合国力最强的,也为后来的一统天下创造了条件。曹操不愧为一代雄主,称其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点都不为过。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曹操统一天下后,其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应该不至于成为一个暴君。国家统一后,人民将不再受战乱之苦,将会少许多的沙场白骨,独守空房的思妇也能盼得夫归共享天伦。老百姓从此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小日子只会过得越来越好。

对老百姓而言,张三当皇帝也好,李四当皇帝也好,又有多大关系呢。关键是统治者施行的政策。对普通的兵士而言,失败固然可悲,但获胜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一样解甲归田,又回归老百姓的身份。获得利益的始终是官僚阶级,士大夫集团。战争的胜负对他们才是重要的。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相知白首休言负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如果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以他的政治能力,对老百姓来说,真的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不会最好,只能更好!下面我来和大家聊几点曹操胜利后可能出现的场景。


一,统一全国,结束内战。曹操打赢了赤壁,毋庸置疑,将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全国将重新统一,至于剩下那些地方势力,如刘璋,张鲁,马腾等将主动投降或很快被消灭。战争在相当长时间不会再爆发,老百姓不用像三国那样,为了少许人的政治理想而杀来杀去,光这一点,对老百姓而言,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二,土地分配,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曹操建立地方割据势力之后,就曾大规模安排流民屯垦,甚至包括黄巾军的俘虏,他当时因为要打仗,所以收十分之一税,如果国家统一,曹操至少恢复到汉代的三十分之一税,最重要的,他解决了农民需要土地的问题,两汉的灭亡从根上说都是土地过度兼并造成的。能分到土地,对老百姓来说,还有什么更好的事吗?



三,减轻徭役,珍惜民力。曹操是个十分爱惜民力的政治家,当初,官渡之战,决定曹操生死的大战,后方的后勤农夫负责运输粮食到前线,由于缺乏牛马,只得靠人力背扛,结果多数民夫的肩上被沉重的粮食勒出血痕,曹操十分心疼,表示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再让百姓做这样的事,说明他是清楚百姓疾苦,不会为了一己私欲去滥用民力的人,百姓还能说什么?


四,涉险远征乌桓,解决胡人问题。曹操是一个政治强人,对周边少数民族问题高度重视,个别情况下,不惜一战,也要解决边患,这完全杜绝了五胡乱华的可能,能让老百姓安心在中原耕种生活,不受胡人的威胁和侵扰,还有啥比这个更好的事。

所以说,曹操如果打赢赤壁,统一天下,不敢说能开两汉之强局,至少也能延续两汉的优势,对那时的百姓绝对是比分成三国有利的。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肯定会更好!相对于军事能力,老百姓更需要政治能力强的人来执政,显然在他们三人当中曹操更懂得政治。在曹操治理之下,魏国的百姓也更加富强!

结合蜀汉灭亡与吴国灭亡的主因,都是因为暴政所致!比如,蜀国灭亡之时,攻入成都的邓艾军队只有几千人,但是蜀汉从大臣到百姓都不愿再打仗了,逼迫刘禅投降。再比如,吴国灭亡的时候,已经转化晋朝的晋军用三个月就灭掉吴国了。这几乎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受降。可见吴蜀两国都已经受够了他们的领导人。

曹魏政权的一大政治亮点就是就业率高!这是从曹操安置黄巾军的时候施行的,曹操在平定黄巾起义的时候发现这些人是穷反的!于是,曹操便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投降,领安家费分土地,然后自己去开垦田地,想种什么自己种,种多少朝廷买多少。实在不想种田的去当兵,国家发工资!这样一来,百姓也不用服兵役!黄巾军还有钱赚!总之,流民安定下来了,这就是魏国治安好的原因!

反之,刘备就一个败家子,夷陵之战损兵超过赤壁曹军战死的三倍,蜀汉库府全部被耗光;孙权也一直在跟山越纠缠不清,也是缺乏有效行政手段。


优己


任何皇帝对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哪有好不好的区别?

老百姓对于皇帝,那都是他的奴隶,是人力资源,是他的财富,就像老农对待他家的驴子,你说,老农会虐待它?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农民牵着驴子在路上走,一伙强盗追来了,农民说,“我们快走吧,强盗来了。”,驴子说,“那他会杀了我吗?”,农民说,“不会,他们会让你驮东西”。驴子说,“那我不走了,反正我跟着谁,都是一样的驮东西。”

故事里农民就是皇帝,土匪就是准备造反做皇帝的人,驴子就是老百姓。

无论谁做皇帝,农民还是一样的纳税、交粮、提供兵源、服劳役、一样的被压迫,有什么区别呢?

无非就是盛世日子过得好点,乱世过的差点,但盛世乱世不是皇帝能决定的,


南朝居士


如果曹操赢了,那对当时的百姓来说,不会是一件太差的事,首先中华重归一统,没有战争,百姓的负担会少一些,根据记载来看,有很大可能,会休养生息,开垦屯田。反之来看,赤壁之后,战火迭起,三国攻伐不断,对当时已经深受天灾人祸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桃总


那是肯定的,曹操要赢了就会早统一几十年,当然对老百姓更好!而且曹操的后代总比司马懿的傻重孙子强吧!


飘逸的历史



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里有过一段很妙的论述,

古时候把各种势力争夺天下叫做:群雄逐鹿,后面的话是,不知鹿死谁手。

这只鹿是什么?就是老百姓,不知鹿死谁手,其实就是不知道谁来杀这只鹿,但鹿的结局却是死定了。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指望某个人黄袍加身后,老百姓会过的更好,是幼稚的,隋文帝杨坚开创了号称“文景之治”的盛世,可隋朝却只维系了短短的两代,到了儿子隋炀帝时候,就把他所有的成果挥霍殆尽,老百姓重新回到了饿殍遍野的境地。

读历史的人,如果还沉醉在明君良相的千年大梦里,那这历史真是白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