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淡鹹水交界的水產都很好吃?

格陵蘭的魚


淡鹹水交界的水產品,兼容了海與河裡的水產品的味道。因為海與河鹽度的不同,所以就造成了水產品的肉質和口感不同。

就魚類來說,海魚肉質緊密彈性大,刺少又硬,內臟小,它的味道是鹹腥味。河魚肉質鬆散綿軟,刺多而軟,它的味道是土腥味。在味道上,我更偏愛於海魚。

淡鹹水交界處的魚類,既有淡水魚的鮮味,又有海魚的緊密肉質。所以在味道和口感上要比海魚和河魚都好吃。

除了上述的魚以外,淡鹹水交界處的魚,還有針良魚(我們這裡叫做青條魚),味道和口感與帶魚相似,黃油鱭,彈塗魚等。 野生針良魚


野生黃油鱭


還有像大閘蟹這樣海生河長,和鮭魚這樣河生海長的水產品,因為水質的變化,所以味道也非常鮮美。


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我



物種自身因素:淡海水交界處的水產,顧名思義,就是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海水環境中生活,眾所周知,淡水和海水存在滲透壓的差異,通俗點就是鹽分差異。這些物種為了能在海水高鹽分環境下正常生活(細胞不會失水),於是它們組織細胞天生的就含有更高濃度的氨基酸等物質來平衡海水高滲透壓環境,我們知道,水產體內的氨基酸含量高低直接決定了它們味道是不是豐富、鮮美,這也是海魚、海蝦通常都比淡水魚蝦鮮美的原因。淡海水交界處的水產自然在這方面有優勢。


環境因素:淡海水交界處,也就是江河匯入大海的地方,這裡也被稱為“汽水”。這裡的水域鹽分、密度、溫度、溶氧量變幻較大,更能適應多樣的微生物生存。同時,江河匯入時帶來了大量泥沙,這些泥沙也為浮游生物提供了養料,因此淡海水交界處的浮游生物十分豐富,這會生活在淡海水區域的水產們提供了豐富餌料,食物充足自然生長得更加“肥美”。


季節因素:多數鹹淡水水域生活的魚類、甲殼類棲息範圍其實是個動態過程,比如幼年時在淡水中生長,成年後遊向外海(當然也有反過來的,比如大閘蟹),但相似的是當它們洄游至鹹淡水交界處時,一般都處於繁殖季(比如洄游的刀魚、河豚),這是因為它們的性腺發育需要變化的鹽分來刺激,繁殖季的水產一般都是最肥美,脂肪、肝胰臟儲存的大量養分發育成卵和精,開始向生殖腺轉移(想想大閘蟹開始有膏黃)。所以可能會給人一個錯覺,覺得凡是鹹淡水周邊的水產都很好吃,或許,其實是因為正是它們最肥美的季節。


薩爾茨堡的魚


首先我們要知道,水的鹽度,會改變魚的品質,有許多養殖戶會將淡水魚放在淡水中養一段時間,然後轉移到鹹水或者半鹹水中繼續養,從而改變魚的品質。研究發現,水中鹽的含量會改變魚肉中脂肪酸的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