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用鏡頭和文字,講述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故事。

毫無疑問,武漢已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焦點。

這座城裡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外界的心。

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戰疫”仍在進行,除了工作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保障著這座城市的運轉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他們中有配送員、心理諮詢師、超市員工、醫院建設者、酒店老闆、志願者司機……雖然惦念自己的小家,但在這個無比漫長的春節長假,他們不約而同選擇撐起一個大家。

這些個體,也讓這場戰疫多了一些血肉和溫度。

萬能編輯部發起攝影項目“為武漢人拍張照”,為8個武漢人拍下了一組肖像。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王懌

心理諮詢師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支起直播架,打開手機和電腦,心理諮詢師王懌在家開始一天的工作。

作為武漢人,王懌在疫情期間,以公益直播的方式,為鄉親進行心理疏導,她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對象,包括身處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及其家屬,還有那些因封城措施和宅家隔離而不安甚至恐慌的普通百姓。

王懌去年簽約了壹點靈心理服務平臺,此次專門為湖北地區提供了免費在線心理援助服務通道,還聯通到了淘寶天貓店鋪。因為長期主攻情緒壓力疏導、情感類和親子關係,加上又是武漢人,她讓前來諮詢的對象倍感親切,每天的諮詢通話都要到深夜。她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心理健康同樣很重要,“一旦精神崩了,身體可能也就垮了,我要儘自己的一份力。”

王永朋

高德醫護專車志願者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一個月接送醫護500人次,行駛超過10000公里。

這個春節,來自甘肅慶陽的王永朋沒回老家,大學畢業後,他來到武漢創業,年前,剛買了新車,打算在這座城市定居下來。武漢封城之後,市內公共交通停運,他報名擔任高德醫護專車志願者,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因為住在武漢新洲區,距離江漢、武昌等老城區有相當一段車程,每天要6點起床出車,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家休息。

在車裡,王永朋和醫護人員很少說話,避免交流帶來的傳播可能。每次到達目的地,醫生和護士下車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向他鞠躬,還有不少人硬要塞錢給他,穿著防護衣、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王永朋,每次都微笑著退回了。


李惠潔

海鮮達商家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每天早上出門前,李惠潔會在“李家村”家庭群發兩個字:“平安”。

2012年畢業之後,她曾連續7個春節沒有回西安過年,今年是她第一次擔任店長,她選擇留在武漢,保證日常生鮮品的收發貨,維護超市的運營。疫情期間,豬肉曾經斷貨一週,黃瓜、西蘭花、青椒、大蒜、生薑等蔬菜更是緊缺,得知供應商沒有司機送貨,她和同事開著私家車,前往30公里外的東西湖區拉菜,回去後親自分裝。

有幾個員工住得比較遠,她每天開著自己那輛貼著“火影忍者”的車,繞路接送同事上下班,很有大姐頭風範,“我這麼多年下來,我個人遇事,不會慌。我是一個榮譽感特別強的人,我不在乎薪水多少,但一定要有一定的榮譽和成就感。”


胡博

盒馬配送員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武漢封城前一個小時,家人還在給胡博打電話,勸他回家,“看能不能請假,不行就離職。”

“不是錢的事情了。”掛完電話,胡博準時出現在盒馬鮮生武漢果嶺公元店,和同事加入到一線配送中。他把上百份盒飯和水果,送到火神山醫院的工人和醫護手中。除夕前夜,因為太累,他趴在馬路邊的外賣箱上睡著了,這一幕被路人拍下發到視頻網站,14萬人感動點贊。

非典發生時,胡博還在唸小學,沒什麼印象,這次他身在疫情核心區,心態有了很大的變化,“你永遠都無法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珍惜我們的親人,珍惜我們的朋友。”家人看到了關於他的報道,轉到親戚群,大家紛紛@他說:“為我們河南人爭光了。”


肖雅星

飛豬酒店商家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大年三十,武漢的90後女孩肖雅星建了一個群——“武漢醫護酒店支援群”。

自從武漢市內公共交通停運後,很多醫務人員無法回家,住宿成了問題,肖雅星參與發起的“醫生驛站”,免費為醫務人員提供附近酒店住宿,最後得到300多家酒店的響應和支持,一位家住漢陽的醫護人員說,“幸虧你們提供了這樣的住宿,現在走路1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醫院。”

很多機構和愛心人士,發來口罩、手套、消毒酒精、蔬菜等物資,希望她轉交給醫護人員。還有人來加她微信,只為了說一句“加油”。“你難以想象,就覺得真的不是一個人在奮鬥,身邊有很多小夥伴,大家在一起去做這個事情,”肖雅星說,“我想把武漢變得更好,把這個疫情更快地渡過!”


周衛

大潤發生鮮課課長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我們休息了,老百姓就買不到菜了。”37歲的江西人周衛,每天一早為果蔬貨架包裝、補貨,然後站一整天貼標籤、輸價碼,連續如此一個多月。

武漢宣佈公交停運之後,他要從15公里開外的家,騎1個半小時的共享單車去超市上班。這是他在武漢生活的第15年,一開始做過烘焙師,後來進入超市,一干就是10年。他已經三年沒回老家過年,今年本來計劃回去看望父母,因為疫情擱淺了。

由於每天要跟大量顧客接觸,他決定和老婆、女兒分開居住,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能想抱抱女兒和妻子。但他說,會堅守到最後一班,“把疫情渡過去,大家都好,就行了。”


羅宗平

丹鳥物流站長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吃完年夜飯,羅宗平到現在還沒回過家,已經超過三十天。

“說出來,你們可能會有點怕。”據羅宗平介紹,武漢協和醫院總部和腫瘤中心、紅字會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以及華南海鮮市場,都在他的派送範圍。

目前他的家人住在武昌,他一個人留在漢口的物流站點,不敢回去,也不能回去,每天用800個快遞,築起附近居民生活的保障,“這麼多物資,我得給別人送到手上,大家現在已經很難過了,收不到更難過啊。”

他現在最想見的人,是自己的兒子,“我不知道他想不想我,他就怕我問他的作業怎麼辦,寒假作業做沒做。”一聊起孩子,羅宗平臉上笑出了褶子。


蔡彬

建設者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剛參加完火神山醫院的搶建任務,還沒來及的休息,蔡彬馬上又轉戰方艙醫院改建現場。

作為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90後”施工員,他從1月25日至今,一直奮戰在緊急醫療項目的建設現場,“疫情期間,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往哪裡去。”

短短6天,他和隊友們就建成了武漢最大方艙醫院,為病患提供3690個床位。他說:“我不是醫生,但我也在戰鬥,希望武漢早點恢復正常,美好溫暖的春天早點到來!”

為武漢人拍張照 :“謝謝你們,惦念小家, 也撐起大家”


感謝前線攝影師,為我們帶來電影感的凝視。有人說,電影延長了人類的生命體驗,但電影感的體驗何嘗不是來自我們日常的細節。

他們仍在抗疫,也在繼續生活。在這些表情中,我們也看到自己。因為我們知道,假如這場疫情的起點,在你我生活的城市,我們也會是這些肖像裡的他,或者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