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侯景奸诈反复,高澄羞辱孝静帝

侯景奸诈反复,高澄羞辱孝静帝

侯景虽然宣布归附梁朝,但又向西魏乞求援兵,为自己留足后路。宇文泰让韦法保及贺兰愿德率领军队去帮助他。大行台左丞王悦对宇文泰说:“侯景同高欢之间,开始是亲密的乡党关系,最终变成了君臣关系。侯景位居上将,权倾朝廷,而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便很快外叛,这是因为他的图谋很大,不甘居人之下的缘故。况且他能对高氏背信弃义,又怎么会对本朝尽忠尽节呢!现在您扩大他的势力,派兵去援助他,我私下担心这样会让后人耻笑的。”宇文泰便派人召侯景入朝。

侯景打算吞并前来救援的西魏军队,但计划没有实现,他便厚赏安抚韦法保,希望他们能替自己效力,在表面上做出非常亲密无间的样子。

他每次到各个军队之间,带的侍从极少,对于西魏军中的各个著名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裴宽对韦法保说:“侯景为人奸诈狡猾,一定不肯应宇文丞相之召而入关,他肯定要通过您向朝廷讲情,恐怕不能相信他。我们如果埋伏士兵斩了他,这也是一时的功劳啊,如果你不这样,我们就应该深深地提防他,不能轻信他的煽动诱惑,免得为自己留下后悔的隐患。”

韦法保非常赞同裴宽的话,但他不敢杀掉侯景,只是自己加强了防卫罢了。后来,他找了个借口回自己的镇所去了。王思政也觉得侯景是在欺骗他,就秘密把贺兰愿德等人召回来,分别部署了各路军队,接收了侯景所管辖的七个州、十二个镇。

侯景果然不肯应召入朝,他给宇文泰写信说:“我耻于同高澄并行,又怎么能同大弟您比肩呢!”宇文泰收到了这封信后,便派行台郎中赵士宪将之前派去救援侯景的各路军队全部召回。于是,侯景不再联络西魏,完全投降梁朝。

宇文泰把以前授给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官职收回并转授给了王思政,王思政坚决推辞不受。宇文泰一再地派人敦促王思政走马上任,最后,王思政只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这一职务,守护新获得的颍川之地。

高澄准备去晋阳,便任命他的弟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让他留守在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来辅佐他。高澄回到晋阳后,方才开始为高欢发丧。

东魏孝静帝为丞相高欢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他亲自穿上了缌丧服,丧礼依照汉代霍光去世时的规格进行,追封高欢为相国、齐王,并备九锡之礼。随后,孝静帝任命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渤海王,继承了高欢的所有职务,令太原公高洋摄理军政大事。

东魏把齐献武王高欢先虚葬在漳水之西,又在成安县鼓山石窟佛寺旁边秘密挖了一个墓穴,把高欢的灵柩放进穴内,然后把所有的工匠都杀掉了。等到北齐灭亡时,其中一位工匠的儿子机缘巧合之下知道了安葬地点,他撬开了石板,取出了墓穴中的黄金逃走了。

有人告诉高澄说:“侯景有北归之意。”这时正好侯景的将领蔡道尊回到了东魏,也说道:“侯景有所悔过。”

侯景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住在邺城,高澄便写信告诉侯景,说他的全家人都安然无恙,如果他肯回到东魏,便许诺让他终身担任豫州刺史,并且归还他的爱妻、爱子,对于他手下的文武官员,更是既往不咎。

侯景不为所动,指使心腹王伟给高澄回信说:“现在,我已经带领梁国和西魏的军队,举旗北伐,兵卒们士气高涨,恢复中原地区,我希望能自己攻取,怎么能有劳您来恩赐给我呢!从前王陵归附了刘邦,母亲被项羽抓去他仍不肯回去;刘邦的父亲被项羽囚禁了,项羽威胁要杀掉其父,刘邦却坦然地向项羽讨要煮他父亲的肉汤喝,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妻子儿女,那就更不介意了!如果说杀掉我的妻子和孩子对你有利的话,我想阻止你也是阻止不了的,如果杀掉他们对我毫无损害,那么您杀戮了他们也是徒然,反正我的家室全在您的手中,如何处置,与我有什么相关啊!”

东魏孝静帝仪表堂堂,臂力过人,能夹住石狮子跳过宫中的围墙,射箭百发百中,又喜好文学,做事从容沉稳,性情高雅,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因此高澄特别防范他。

之前,高欢自恨背上了驱逐君主的丑名,所以侍奉孝静帝的时候非常恭敬,事无大小都要禀报,决定事情的能与不能也完全遵从圣旨,每次侍奉宴会,他都低头伏地向皇帝祝寿。

孝静帝举办法会,乘坐銮驾去进香时,高欢都是手持香炉,徒步跟在后面,屏住气息,弯腰鞠躬,看皇上的眼色行事,所以他的下属在侍奉孝静帝时也没有人敢不恭敬。

侯景奸诈反复,高澄羞辱孝静帝

而高澄在执掌国家大权后,很快就骄傲自大起来,他让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暗中窥探皇帝的举动,孝静帝所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让崔季舒知道了。

高澄写给崔季舒的信中说:“那个傻子比以前怎么样了,他呆傻的程度比以前稍好一点了没有?你应该用心去检查、核对一下。”

孝静帝曾在邺城的东边打猎,骑马如飞,监卫都督跟在马后高声呼喊道:“皇上不要让马跑起来,大将军要怪罪的!”

高澄曾经陪着孝静帝饮酒,他举起手中的大酒杯向孝静帝劝酒说:“臣高澄劝陛下喝一杯。”那样子好像他们是平起平坐一样。

孝静帝不胜愤怒,对高澄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君,朕还活着干什么!”

高澄恼羞成怒地说:“什么朕、朕的,是长着狗脚的朕!”又让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然后拂袖而出。

第二天,高澄让崔季舒进宫去慰问孝静帝,孝静帝也表示歉意,并且赏赐给他绢,崔季舒不敢要,请示高澄,高澄让他取一段,孝静帝拿出一百匹绢给他,说,这也是一段。

孝静帝受不了这种侮辱,便借着吟咏谢灵运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常侍荀济了解孝静帝的心思,便和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人一起密谋发动宫廷政变,杀掉高澄。

孝静帝假意降旨问荀济:“您打算在什么时间开始讲课?”然后借口要在皇宫里修一座土山,挖了一条通向城北的地道。地道挖到千秋门时,守门的兵卒发现地下有响动,便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高澄。

高澄很快查明了真相,带着士兵入宫,见到孝静帝,没有叩拜便坐下来,质问道:“陛下为什么要谋划反叛,我们父子有保存国家的功绩,有什么对不起陛下的地方呢?这一定是您身边的侍卫和嫔妃们搞的鬼。”说完就要杀掉胡夫人和李嫔。

孝静帝板起面孔说:“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王,没有听说过君王反叛臣子的。你自己要造反,何必还要责怪我呢!我杀掉你江山社稷就会安定,不杀则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我对自己都没时间去爱惜,何况对这些嫔妃呢!如果你一定要反叛弑君的话,是早动手还是晚动手就在于你自己了。”

高澄听完这些话,便离开坐床向孝静帝叩头,痛哭流涕地向孝静帝道歉、请罪,然后一起痛饮,直到深夜高澄才离开皇宫。三天后,高澄便把孝静帝囚禁在含章堂里,并把荀济等人押到大街上用大锅煮死。

当初,荀济年轻时住在江东,他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与梁武帝是布衣之交,他知道梁武帝有远大的志向,但心里却不服气他,常常对别人说:“如果他真是要造反篡位,我也将起兵,在战场的盾牌上磨墨写檄文来声讨他的罪孽。”

梁武帝知道后一直愤愤不平,等到梁武帝即位后,有人将荀济推荐给他,梁武帝说:“这个人虽然有才,但常常做违犯习俗的事,喜欢唱反调,不可以任用。”

荀济上书梁武帝劝谏他不该崇信佛法而大兴土木,为建造寺塔尔靡费天下,梁武帝勃然大怒,要召集朝臣斩杀荀济,朱异讲这一消息密告荀济,荀济便仓皇逃往东魏,投靠了高欢。

荀济才华出众,精通音律,高澄担任中书监的时候,想让荀济担任侍读,高欢对高澄说:“我喜爱荀济,想保全他,所以才不任用他。荀济一旦进入皇宫,必然会坏事。”高澄坚决请求允许让荀济做侍读,高欢才答应了。

等到荀济和一些人密谋杀掉高澄一事败露之后,侍中杨遵彦对荀济说:“你已是垂暮之年,何必再如此呢!”

荀济回答说:“虽然如此,壮气还在。”杨遵彦在狱辞中替荀济辩解道:“荀济自伤年纪衰老,还没有建立功名,所以才挟持天子,想诛杀功臣。”

高澄本想宽宥荀济,免他一死,所以亲自去问他:“荀公为什么要谋反?”

荀济回答说:“我奉皇帝的诏令去诛戮高澄,怎么叫谋反呢!”高澄见他如此之说,便不再犹豫。有司因为荀济年老多病,用小车把他载到刑场,连人带车都烧了。

高澄怀疑温子升也知道元瑾等人的阴谋,他正在撰写《献武王碑》,作好之后,就把他关进了晋阳监狱,不给饭吃,他饿极了,便吃自己穿的破短袄,终于死在狱中。高澄叫人把他的尸体抛在路边,又把他的家人没入官府为奴婢。

太尉长史宋道收葬了他,高澄对宋道说:“我最近写信给京师的各位达官贵人,谈论到了一些朝廷中的人,他们认为你疏远朋党,将会给你带来灾祸。现在我才知道你是注重老交情、崇尚气节、讲义气的人,天底下那些替你惶恐不安的人,是因为不了解我的心思啊。”

侯景奸诈反复,高澄羞辱孝静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