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招聘很难,应届毕业生去哪里了?

哈库拉玛塔塔君子


其实不是今年招聘难,是年年招聘难,应届毕业生都去哪里了呢? 很高兴用本人的从业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看一个怪现像

企业年年喊招人难,毕业生年年喊找不到工作。其实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岗位、人员、信息不匹配造成的。求职者说用人单位工资坑爹、用人单位说学生眼高手低,说到底,是企业HR部门定位问题,你招一文科专业,去理科院校招聘,当然招不到人了。你只能给3000块钱的工资,你非要去招一个有5000块能力的人,当然招不到人了。

应届毕业生去哪里了

1、学校大型招聘会:往年学校招聘会成功率很高,能走相当一大部分毕业生,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成功率可能越来越低了,原因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举办这种大型招聘会失去了举办招聘会的意义了,更多因素是因为学校为了完成任务,所以,对企业的质量把关降低了很多。造成了,各种皮包公司、专业不对口的公司进入到校园。

2、学校专场招聘:这种一直是招聘成功率最高的,通常是对口企业会找到对口专业学校,针对对口专业的学生进行宣讲,然后面试,笔试。

3、网络渠道:现在各类网上招聘渠道太方便了,很大一部门学生通过网上投简历,最后参加工作了。

4、家里介绍:家里各种关系,这种情况也会走一部分学生,但比例不会很高。

5、待业:还有一种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然后就回家了,通常是玩一段时间后,在老家找到一个工作,或是被同乡带到外地去上班了。

怎样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1、工资待遇:企业自身需要分析自己的岗位在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创业型公司比较困难,你可以比平均水平低一些,但也不能太离谱。

2、定位:你企业能给出来3000块钱的工资,你就招3000块以下能力的员工,你非要招5000块能力的员工,当然是招不到,或者不稳定了。这是很多企业老板存在的问题,老是想不花钱招到最优秀的员工,这不扯蛋吗。

3、岗位匹配:参加学校招聘会的时候,一定要去专业对口的学校,不要为了完成企业的招聘任务,不管什么学校的招聘会都参加,这样只能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4、招聘简单优化:在不骗人的情况,适当的把公司的招聘海报做的漂亮一点,招聘会的时候,多跟求职聊聊,不要老是站在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给别人感觉你是一个严肃的面试管,那样,就算别人对你公司有兴趣,可能都不敢上前跟你问话。


01HR


为什么现在企业的老板都说招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名额招不满;而应届毕业生却说找不到工作?这之间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是一个匹配度问题。当老板的,都认为大学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希望用较少的薪酬找到知识很高,能力很强的应届毕业生。等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给他们涨工资。而现在的应届生也没有按照自己的自身实际能力去寻找工作,很多人都过高的评估了自己。因用人单位不能支付足够的薪水和位置,不肯暂时寄人篱下。因此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实际大家都知道,工作好找,但能满足自己条件的好工作不好找。因为知识、能力等等原因,很多应聘者都达不到要求,不能够被用人单位录取。

解决这种供需关系只能靠市场调节。供大于求,应届毕业生只能将就;求大于供,老板就得提高薪酬。我认识一个私企老板,他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招一批员工,每月1500元能招满,他就给1500元,1500元招不到,他就给2000元,2000元还没人来,他就给3000元。如果3000元总有人来,他永远也不会给员工涨工资。你不愿意,你就走;他再招新人。


癌海无涯乐作舟


个人认为招不到应届毕业生是因为同学们的心理预期增高了。

加入考研大军

全日制本科生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点从国家发布的2017年考研人数可以窥见端倪,为了将来能够谋求更好的工作,主动提高学历的非常多。况且,张雪峰老师的考研视频鼓舞和提振了一大批同学的考研热情,连我这个岁数的人看了都觉得自己考的上,更何况是应届毕业生们,所以有很多应届毕业生不去找工作而是去考研了。

自主创业

随着全国各地人才培养园、科技孵化园等鼓励创业政策的兴起,大学生毕业后不用非得给别人打工,没有启动资金没有经济实力也能够在孵化园中创业,这给了憧憬美好未来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很便利的平台和机会,这个诱惑是很大的。所以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不是找工作。

等着工作找自己

一些有能力的同学们(特别是985.211等知名高校)怀玉待沽,等着大企业来校园招聘,不屑于挤人才市场,宁可不工作也不随便找工作,这种同学不在少数。

出国留学开眼界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同学大学时就开始计划出国留学,即使不留学,也有不少人游历欧洲美洲增加阅历开眼界,给人生积攒不同的体验经验。

上面这几点我认为是应届生越来越难招的几个原因,等一部分同学在社会打拼几年,经历了冷暖,心智成熟后,会对自己的前途未来有更加理性的规划。


职场小巴


其实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是逐年增加的,而且数量还不小。但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出现招聘很难,而有些应届毕业生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工作呢?


首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待业

大学生刚毕业马上就要从一名学生变成一名职业者,脱离了在学校那种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压力的校园生活,一时之间心里有点落差。再加上参加校园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招聘活动,四处碰壁,难以找到和自己专业相关或者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一时之间,踌躇不已,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感到迷茫,就成了待业当中的一员。


2、考公务员等工作

有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在校期间很早就开始有自己的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工作的想法,也就成了考公当中的一员;也有的听从父母的安排,说考公务员好,就开始了自己的考公指路。因此,公务员等工作也吸引了一部分应届毕业生。



3、考研

有部分大学生也有自己的计划,想提高自己的学历,这对自己以后工作发展更好,因此决定考研。

4、出国

对于出国的大学生比例可能不是很大,但确确实实也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选择。特别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更会安排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为自己增加更多资本。



5、找到心仪企业

对于在大学期间各种能力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较强,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简单的规划,在毕业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一到毕业季,就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6、其它

有的去做自媒体,有的去创业,还有的做娱乐主播等等,都有自己吃饭的本事。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赚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再加上都喜欢自由自在的工作,这方面也会吸引一些应届毕业生。


资源小旺铺


①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选择这一部分的童鞋比例不算多,找合适工作难目前是应届毕业生的共识,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价值或者谋得国家公务员这一稳定且体面的职位是很多童鞋的目标。

②家里蹲的还有折腾创业项目的。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是90后群体,这一群体总体家庭条件不错,人家不急着找工作就业或者选择响应国家号召去玩创业的,这部分童鞋也是少数。

③有强烈工作意愿但你招不到的。新的群体需要新的管理方法和工作辅导,90对工作各方面其实是很挑剔的,这也叫预期值吧,很多公司管理方法落后没人情味要人家来工作很多都是半天溜的。


寻仙问道2019


说句不客气的话,毕业生很多很多,为什么不给你们投简历无非就是以下原因,

第一你提供的岗位不够好

第二你开的工资不够理想

第三公司位置远离市区

如果你的岗位属于管理岗,一般找到的毕业生的机率较大,如果是销售岗位,刚毕业的学生真没几个愿意干的。

薪水应该也是市场平均水准,没啥吸引力。

越是毕业生月希望越希望能留在闹市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觉得自己是真正活在城市里的。

个人觉得,就你作为招聘官而言,第二个提高薪水是最可行的。


职场玛格丽特


毕业生找工作主要看重的是前景、收入、工作环境,我认为如果这几样做的还不错的公司应该是有着大把的人投简历的。

一些规模比较小,行业又不是这几年所谓的朝阳产业的话,可能会比较难招人。如果处在不发达地区的话,可能情况会更严重。如果不是在专业技能上有要求,应该放宽招聘要求,可以的话提供食宿等福利,会更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

喜欢我的回答的话记得关注我哟~


闲不下来的懒癌


这么巨大的毕业人数进入劳务市场。如果还是招不到人。那么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大学生放不下所谓“大学生”的身段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看不上微小企业。不愿意偏远地区工作。

还有就是一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毕竟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研究生也越来越普遍。考研的门槛也低了很多。

还有一部分进入了家族的企业或是自己去创业。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力度也颇高。


当然招聘市场鱼龙混杂。一部分企业给出的工资及福利太低。拿毕业生当廉价劳动力招不到人也是正常的。


全国各地跑的蚂蚁


首先我觉得招聘难的原因并不是毕业生少了,恰恰相反有可能是供大于求。那么这么多的毕业生去哪里了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工资与毕业生期待的岗位,工资有很大差别,很多毕业生眼高于手,不愿从基层做起,选择宁可在家待业,肯老,也不愿意低下身子,哈下腰去到苦一点的基层工作。



2.一些毕业生,看完就业形式后,选择了考研继续深照,以谋求毕业后有一个好的工作。


3.毕业生宁愿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去打拼,也不愿意留在老家工作,这就造成了二线,三线城市的用工荒。


奋斗吧80后


今年招聘很难,有些应届毕业生经不住网络上各种自主创业年薪百万的诱惑,踏上了自己当老板的康庄大道上!还有些应届毕业生,好高骛远,对招聘的职位,工资有较大要求。导致招聘单位难以招到合适人材。

其实,对于应届毕业生,最珍贵的是实践经验,只有不断累积经验,才能为自己今后的工作闯下一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