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985/211等保研率越来越高,普通本科生真的没有活路了吗?

中原志愿


我所在高校是211高校,有两个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学科。前段时间研究生面试期间,和双一流学科的几位教授吃饭聊天,他们对学校研究生招收情况非常担忧。本校培养的优秀本科生很多都考到外校或出国了,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有的也联系了校外的导师,剩下的研究生名额不得不招收一些专业不扎实、英语水平差的二本高校学生。所以他们建议加大本校保研比例,而且明确要求只能保本校研究生。

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是非常普遍的。研究生虽然只是学生,以学习为主,但对高校来说,他们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比起很多普通高校本科生以镀金刷学历为考研目标,这些名牌大学的优秀本科生更多的以学术为目标,对研究生工作更投入和完成质量更高,因此,研究生招生质量被很多学校视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生命线。而想要留住更多本校优秀本科生,提高保研比率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是不是普通院校本科生就没有出路了呢。并不是。一方面,近几年,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仍然处于流失状态,现在正是普通院校本科生考研的好时机。另一方面,想要混文凭的想法必须赶紧打消掉了,靠真才实学考研,不管去什么高校,都会受欢迎的。


高校人才真经


第一,985/211保研率高是有原因的。

对于中国的研究生来说,大家心里都有数,是比较水的,就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都会存在这样的言论:本校本科生优于非清华本科研究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分析给你听:一般来说,考研的,多为普通一本、二本、三本的同学,特别是二三本的同学,他们在学校学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很强,有的大学几年下来都不知道学了什么;

然后在为了能找一个找工作,他们选择考研,大部分进行了跨专业考研,这样出现什么情况?

我们考研的科目,基本上和你考上研究生的课程,关系不是很大的!

在导师看来,这样的学生,考试很厉害,但是动手和做科研能力很一般,导师也看的出来你是来搞个文凭找工作的!

所以,本校的保研率就很高了,这样要确保学校的研究生的质量和数量问题,再去考虑教育部下达的研究生招生名额!


普通本科也有未来!

同学,你要明白,虽然有的人本科985/211,保研本校甚至考到国外的名牌研究生,但是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

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只有努力!

☞ 第一,你要走找工作的:

你要想找工作的,你就要用心了,多留意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去获得更大的机会,去学习自己要学的,不断的完善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比其他人更出色!

☞ 第二,如果已经落后,我们再找路途!

现在在大城市,那些名校生,毕业五年大部分都在月入一万到三万之间;

既然我们怎么努力都是五六千的情况,那就再选择一条路啊!

☞我有不少同学,学历也不行,去回老家三线城市,快递加社区开店,网上进货,送货上门,而且东西新鲜便宜,一个年能赚二三十万!

☞还有一个同学,就选择在大城市卖煎饼,真的,不过他会做,懂营销,搞得好吃卫生,七块钱一个饼,虽然累点,但是一个月也能赚近二万快,不也是一种生活吗!


结语:

这个社会路很多的,多找找,别老是盯着考研考研!

你可以没学历,但是你不可以不学习!


红烧肉加碗饭


的的确确存在这种情况,但是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因为毕竟导师是为了找一个将来能给他做项目的人,保研的话相对优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统考考试是可以经过长期的学习过来的,只是把分数提高了,但是专业课整体素质不行,但是保研过来的就不一样了。肯定是经过学校老师选拔之后才能决定的,名额宝贵,肯定是挑选成绩优异,实力好的学生。


随着保研率的不断升高,的确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不占优势。但是我认为即便是这样,对那些真正有水平的学生来说,也一样很有机会的。说白了担心会因为保研之后名额所剩无几而担心,还是因为自己的水平达不到,真是有能力、专业水平高的话,是不会惧怕这些事情的。

再者说,虽然名额少竞争大,但是只要你决心去考就一定有机会的。既然本科学历已经无法改变,担心这些都已经是徒劳无功的事情。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争取在初试和复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拿到高分才是王道!没有活路就靠自己的实力杀出一条活路来,相信自己,加油!



欢迎关注:考研在大学 考研/教育/大学/高考/在校生的专属聚集地,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读研生活


换个思路,保研率升高,高校的研究生也在扩招,也就是说保研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要的统考生数量也在增长。所以,这对本科生来说其实也是个好消息,你只要足够优秀,一定会有好学校要你,甚至可以碾压985的学生。

1.高校研究生扩招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高校本科生逐年扩招。我09年高考,所在省份能上本科的比例大概是19/79,不到25%。现在来说,能上本科的比例是30/70,已经接近50%。

随着本科生扩招,每年毕业的本科生也越来越多,国家也推出了研究生扩招计划。也就是说研究生招录的总体人数有所增加,大概是在35万人当中录取2-3万人。

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更多人投入考研行列,当然也意味着研究生总体录取门槛的降低,也就是国家线的降低。相应的,几乎所有的学校可以招录的研究生名额都有所增加,看起来考研似乎更加容易了,但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2.名校的确倾向于要保研的学生,这是为什么?

所谓保研就是具有研究生保送资格的学校将本校的优秀本科生免试推举到其他高校,高校再通过相应的夏令营、笔试和面试等程序进行筛选和录取,录取的学生无需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保研的学生有什么优势?

第一是只有一本学校才具有保研资格,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通常来自比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良好师资和平台给予了这个学生大学四年的优质教育环境和资源。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和学术视野都比较好,这也是研究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是保研学生在学习、科研和综合能力方面确实具有优势。普通本科生保研时需要列入考虑的有学习成绩、获奖经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科研竞赛、论文课题等综合因素,能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说明学习成绩还不错,且多数还有数不清的获奖经历和科研成果,这些学生相比单一通过统考招进来的学生,的确更加优秀。

3.双一流高校名单一出,间接加大了普通本科考研的难度

一流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后,不少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尤其是调剂时明确标注“不要非双一流学校的学生”,似乎双一流又给考研增加了一些难度。

4.即使保研率高,本科生依然具有优势,肯努力的本科生甚至碾压不少985学生

我考研时选择了学科排名第一的学校,主要是因为害怕二本三本的学生跟我竞争。

那么,二三本的学生为何能在考研大战中碾压一本的学生?因为他们准备时间长,还超级努力,尤其是在专业课方面,分数经常能够考到130多分(满分150)。

那你反过来问了,为啥最后名校录取的还是很多985的?因为他们的英语和政治这些公共课是真的好。我本科是985,当年考研英语和政治都是80分左右,这已经比二本三本的学生高出了不少分。

而且不少二本学生在研究生生涯中表现比985保送的学生优秀。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那你一定要在看到保研率升高的同时,抓住研究生扩招的机会,使劲儿把你的英语和政治提高一下,好好准备考研,你真的能够碾压985的学生。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普通本科怎么会没有活路呢?...

不否认在招聘的时候,企业认可一学历,但认可更多的是能力。或者说,双非院校毕业生的上升之路一样通畅...

简单说一组数据,我的母校985院校的王牌学院,在18年的招生中推免占比50%,招考50%。当然,招考过程中的40%是参加夏令营选拔通过的学生。看起来感觉单独招考的比例仅有30%,不太高,可是为甚不琢磨下呢...

普通985大学的推免并没有限制双非院校学生,简单的说就是只要你够出色,有文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利、竞赛奖项等,同样可以获得推荐资格。而这些,双非院校的学生同样可以努力获得。我的一个师弟,湖南的二本学院,在本科期间光大学生创业创新奖就有三项,中文核心文章一篇,顺利推免进985名校呢。

在14年的推免改革后,获得推免的双非院校学生不比名校的学生比例低。在我们学院推免的学生中,超三成都是双非院校,你会问为什么。因为本校或者211院校王牌专业的学生都去更好的985大学。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选择推荐专业最牛的985高校,普通的985机会很大。借助普通985高校的平台,你可以借机会进入顶尖的985高校读博。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学历三级跳(双非-211/普通985-C9联盟)。

再聊到暑期综合选拔-夏令营,我在作为学生辅助学院办理的2次夏令营中,经过初筛复检后,超过40%入选的学生都是双非院校。这样的比例难道机会还不大吗?最后获得夏令营综合评价A的同学,双非院校的学生一点都不少。

在我们要求公平的时候,也需要付出和收获对等。在肯定自己努力的同时,也不能否定他人的努力。面对仅仅一年的考研复习,就想要和高考之前10年拼搏、或者大学三年奋进的同学站在一个起跑线公平竞争,对这些勤奋的学生公平吗?

我想说:如果你还没有参加高考,放下一切来学习,让自己成为名校的一员。如果你是大一新生,别犹豫、奋起直追,让自己成为推免生中的一员。面对生活,无法改变的时候,就需要适应她。

近年来持续的扩招,每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急速上涨,带来的就是严峻的就业压力。年待业失业的985、211院校学生也相当不少。想要在竞争中获胜,不是简单的一个学校可以决定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帅小西De


现在很多211/985院校都不断的提高保研的比率,但是也并不代表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就没有读名校的机会。

要想知道自己的机会在哪里,就先要弄明白为什么很多学校都倾向于保研的学生,而不是很青睐考研的学生。

很多学校提高保研比率,还是和现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生的招生重点是应该选拔那些有科研能力的学生,但是现在的入学考试一味的强调公平,牺牲掉了选拔的可信度,造成了很多学生的高分低能。高分低能有的时候真的不是学生的错误,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你要想获得入学资格初试成绩肯定是越高越好。

在招生制度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把考研当做了第二次高考。考了变成了为了考研为考研,而不是为了学习而考研。

目前的考研,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更多的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理解能力。虽然,有面试环节,但是大部分高校面试时间只有10---40分钟,没办法真的知道一个学生是整体水平。

很多大学生在要考研的压力下,进入大学之后就开始苦行僧的考研学习,开始为了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学习。

在这样的研究生入学制度下,产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初试成绩很好的学生,除了读过考研院校制定的书目之外,没有读过一本该学科相关的经典著作。甚至,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是直接在背诵教材,看不出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研究生考试制度看似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伤害是最大的。本来大学是应该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但是因为有了考研,自己的全部前途都压在了考研身上。

如果一个人的大学全部时间,都是在背诵教材,背诵英语,背诵政治。虽然,背诵也可以锻炼了一个人的毅力,但是估计也会很快让一个失去了基本的思考和生活能力。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企业,估计都会对这样的学生感觉高害怕,因为这类学生不仅仅不会创造价值,甚至会减少公司的价值。

以后的趋势,很有可能是研究生免试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虽然看似是对于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以学术为志业,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有清晰定位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机会。

现在很多普通本科院校也具有推荐研究生面试入学的资格,另外很多985院校组织的夏令营,也正在逐步放宽对于本科院校的要求。

所以,推免比例的提高,并不是说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也并不是要把普通本科院校的院校挡在名校之外。而是,让大学生的考研变得更加理性,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因为兴趣或者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而考研。

对于那些想考名校的普通本科生来说,更是应该要想一些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学术,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里,而不是一味的考试考试再考试。


升学与考试


事情没有这么严重,普通本科生还是有活路的,或者说优秀的普通本科生还是有活路的。那些平时不努力学习,仅凭复习一年就考上重点院校的机会,以后会变得越来越难小。

985/211学校保研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因为保研不再限制本、外校,985/211高校的学生都保到更好的学校去了,那些更好高校的保研率就水涨船高;另一方面,相对弱些的985/211高校,本校学生都跑到别的学校了,剩下得只能是普通本科学生,这些高校就想提高保研率,来防止生源质量下降。

提高保研率其实是有诸多好处的,不论是名牌高校学生还是普通高校学生,想要获得保研资格,肯定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而想要各方面都优秀,就需从大一就得认真学习,保持专业排名前数,才能获得保研资格。

试想,你大一大二都不怎么学习,光想着靠大三、大四共一年的复习准备,高分考个985,甚至比那些平时好好学习的同学考的还好。这其实不够公平,提高保研率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平时就认真学习,注意过往的积累而不是靠一次考研成绩这种偶然性相对较大的事件。这也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我觉得现在是考研要求保研率,高考以后也会向这种方向改革的。

当然,现在保研率最多只有50%,统考生还是有很大机会考上心仪的高校的,只是需要比以前的学生花费更大精力。说实话,现在硕士也有要满大街跑的趋势,提高入学门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咱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多面看世界


其次,在2018年研究生招考比例中,虽然说推免生已经达到招考人数的50%比例了,但是在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推免研究生管理规定中,要求推免生比例不能超过50%。也就是说,无论怎么招,至少还有50%的比例名额留给勤奋的你。

最后,推免生推免的学校不是固定的,例如你可以推免北大清华,也可以推免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前提条件就是你的实力,有没有在专业方面有一定的深入研究,有一定建树。二是综合能力如何,这些都是推免生的标准啊。

所以,只要努力,一切还是有希望的。同时,不要不相信自己,普通本科也有比985/211的学生厉害的大有人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