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被康熙視為最知己的漢人,竟然不是公認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眾所周知,清朝雖然跟元朝一樣,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但清朝卻與元朝歧視漢人的做法不同。由於清朝建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量漢族能人的輔佐,所以縱覽清朝十三帝,幾乎每一任清朝皇帝都很倚重漢族官員。曹雪芹家族本是瀋陽的漢人,後來被清兵擄走做了奴隸,並被分配在皇太極的府上。後來,清兵入關統一天下,由於曹世家族是皇太極府上的老人,因此受到後來後來幾任清朝皇帝的信任,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更是當上了江寧織造這個肥缺,曾祖母孫氏也做過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奶媽。

被康熙視為最知己的漢人,竟然不是公認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玄燁即位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當上了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來子任父職業當上了江寧織造,併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後來玄燁六下江南,其中更有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可以說,曹氏家族絕對算是玄燁認為知己的漢人了。

但事實上,玄燁也對另一個大臣給予過極高的褒獎,認為“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從其意思看來,玄燁認為最知己的漢人,不是他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他家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而是李光地。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被康熙視為最知己的漢人,竟然不是公認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李光地於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出生在一個有詩書教養的富紳之家。史書記載,李光地自幼聰穎異常,5歲入學校讀書,13歲就遍讀群經,18歲編寫《性理解》,19歲寫《四書解》,20歲寫《周易解》,24歲輯《歷像要義》,25歲通律呂之學,後又師從著名學者顧炎武,學習音韻方面的知識。

李光地原是志在博學鴻儒、清高傲氣、不願入仕的書生,因上疏直言遷界禁海的弊端受到藍齊格格的青睞和玄燁的賞識,玄燁慧眼識英才,擢令他與姚啟聖、施琅共同料理平臺事務。而李光地置身其中,巧妙處理福建總督姚啟聖與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之間的關係,並積極出謀劃策,力助施琅完成平臺大業。

但李光地被調任京官後,卻深陷明珠與索額圖黨爭的傾軋中。由於兩派都想拉攏、利用他,但他卻誰也不敢得罪,兩面討好、左右逢迎,小心當差、謹慎為官,生怕既辦不好差事,又得罪了當朝兩位重臣,從而給自己招致殺身之禍。但即使這樣,有時卻也捉襟見肘、無力補天。

一次,玄燁讓他上報一個擬提拔錄用的官員名單,他卻遲遲不能奉上,原因是明珠、索額圖、胤褆、胤礽都給他遞了條子、打了招呼,而他手上名額有限,不能考慮周全、面面俱到。玄燁斥責他辦差不力,他稱自己“既難以為官、 又難以做人”,因怕“死無葬身之地”,所以請求“辭官為民”。在玄燁的一再追問下,他終於道出實情,但明珠、索額圖等審時度勢、見風使舵,關鍵時刻眾口鑠金,均對此事予以否認,索額圖又趁機抖出他的劣跡落井下石,玄燁震怒之下,便下令將李光地收監。

被康熙視為最知己的漢人,竟然不是公認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經過此事洗禮的李光地,明白了只有皇帝才是自己最好的保護傘,凡事只有琢磨皇帝的心思、順從皇帝的旨意才能確保自己無虞。於是,他直言不諱的表示要“師從明相”,“學權謀之道、習人臣之術”,從此利用康熙皇帝的權勢和明珠與索額圖之間的矛盾巧妙周旋。

後來,隨著玄燁對明珠和索額圖私結朋黨、惑亂朝政的一些做法也漸漸不能容忍,也想利用李光地來牽制和打擊明珠、索額圖兩黨,於是君臣互相依賴,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一種默契。最終,李光地充當了扳倒明珠與索額圖的儈子手,把當朝兩個宰相從權勢熏天的位子上送進了牢獄。

要說年輕時候的李光地仗義執言、正直單純、書生氣十足,而最後的李光地則狡黠、圓滑、狠毒、卑鄙,許多時候還帶有挾私報復、公報私仇的印跡,簡直判若兩人。

另外,由於李光地是理學家,所以他思想守舊,倡導禮樂,實行海禁措施,限制中國的礦業發展。而作為玄燁身邊最貼己的漢族大臣,他的政治思想也對玄燁晚年的決策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不得不說,清朝自玄燁晚年之後開始固步自封,停滯不前,與李光地本人也脫不了干係。

被康熙視為最知己的漢人,竟然不是公認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儘管李光地從政以來沾染了不少是非,但晚年的李光地還是深受玄燁寵信,出任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玄燁本人更是給了他身為人臣的極高評價,稱他是“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燥熱的一天,已經74歲的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步履蹣跚大汗淋漓地來到乾清宮向玄燁告別,一生強勢的玄燁,晚年感情卻尤其脆弱,在兒子們的互相折磨下,動不動就落淚,對於這位被他成為“義雖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捨。

拋卻李光地職務來講,玄燁在飽受巨大孤獨時,放眼滿朝,沒有誰能讓他在情感上如此依賴。看著李光地氣息喘喘的樣子,這次玄燁不再忍心挽留,終於批准他退休回家,目送著相處時間最長的臣下,老皇帝再次流下了眼淚。

其實,早在四年前,70歲的李光地由於健康原因,多次給玄燁上書,表示要退隱林泉回家養老。玄燁如同挽留老友一般不無動情地說:“看了你的奏摺,我心裡非常難受,這麼多年,我身邊像你這樣的老臣就剩下一兩個人,現在你又要離開我,我也老了,有些話實在不忍心說出來。”

當玄燁得知李光地的病是毒瘡後,專門給他安排醫治,又不斷送給他昂貴補品,甚至派人多次叮囑如何注意忌口,如何休息等等細微末節,這在玄燁一朝算是非常罕見的禮遇,在玄燁的百般照顧下,李光地勉強留了下來。

而玄燁晚年,也只有李光地與他關係最為親密,在李光地請假回家時,康熙玄燁給他寫詩,贈匾額,接連幾天放下公務與之長談,因為李光地耳聾,玄燁就用筆在紙上寫字,涉及機密的時候,寫完就撕掉,卻不厭其煩。他曾對李光地深情地說:“你和我本是君臣,卻情同朋友。”而且凡是李光地舉薦的官員,也沒有得不到重用的,其中,被他推舉的朱軾、楊明時等等五十多名人才,更是先後成為康熙朝的名臣。

被康熙視為最知己的漢人,竟然不是公認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玄燁在得知李光地病逝後,曾這樣評價他的一生:“李光地京筵最精妙,謹慎清勤,始終如一,且學問淵博,研究經典,凡是學問研究的最為通透,最瞭解他的人,沒有人能超過我,而最瞭解我的人,沒有人能超過他者。”這種讓玄燁引為唯一知己的人,除李光地外再無第二人,可見玄燁對其寄予了深厚真實的感情。

而雍正即位後,李光地雖已去世四年之久。但雍正帝也對李光地念念不忘,將其入祀賢良祠,並給了李光地高度的評價,稱讚李光地是“一代之完人”。至此,作為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最知己的漢族大臣,李光地一生縱有功過是非,但他最終,還是帶著榮耀走進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