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司馬炎究竟是一個寬容的皇帝還是一個猜忌的皇帝?

一品饞史官


在我國古代歷代的皇帝中,各形各色的皇帝都有,比如寬宏仁慈的,荒淫無道的,聰明智慧的,膽小怕事的都不在少數。但是要說到氣量大對人寬容的人就絕對要說說晉武帝司馬炎了,他是歷代皇帝中最寬宏大量的一個。他的政治能力和大智慧也同樣很出色,在世的時候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好皇帝,可唯一一點不足的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身後事所以在他輝煌的一生中有一個汙點。

在司馬昭生病去世之後司馬炎就繼承了相國,晉王的職位,在他的手中掌握著國內的軍政大權。其實在司馬昭還在世的時候並不打算讓他的長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王位,而是想要柚子司馬攸繼承皇位。但是幸虧有各位朝中大臣的反對在司馬昭去世後就是他繼承晉王爵位了。在這一年十二月的時候他為了效仿曹丕的故事而為自己的登基做足了準備。因為他是相國所以就有一些大臣們去勸說曹奐,讓曹奐能夠早些讓位。不久之後曹奐就給他下了詔書,詔書上面寫道你們家世世代代都輔佐帝王,而且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承蒙你們家的恩澤所以國內還算是太平。現在上天指示我要我把皇帝的王位讓給你,所以就請你順應天命就不要有所推辭了。

司馬炎看到詔書之後非常的開心但是礙於情面還是要裝作十分受寵若驚的樣子推讓,他的兩個心腹也帶領著文武百官們勸諫他讓他接受曹奐的禪讓。他覺得自己推辭的次數已經夠了所以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曹奐的禪讓。這樣一來本就是受益的他就變得更加的理所當然了,之後他就登上了王位還封曹奐為陳留王。登上王位的他並沒有他想象中有那麼的快樂,他心裡很清楚的知道他雖然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皇位但是在他的周圍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危機。所以他為了能夠儘快的使國家從動盪不安的環境中脫離出來,為更加鞏固王位的牢固所以他就實行了比較開放寬鬆的治國制度,但是並沒有什麼好轉,社會風氣也更加的腐敗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反其道而行了,他認為現在以無為治國的政治方略是再合適不過當時的國情了。所以他在治國的方法上進行了一系列有計劃地改革。他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是結合的曹魏朝還有東晉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他自己再加以創新。他的政治制度深深地影響著當時的制度和人們的生活甚至之後的朝代政治制度也受到了他長遠的影響。相傳司馬炎後宮中的嬪妃們非常的多,大概有上萬人了。小編就想有一萬人那麼多肯定有好多的嬪妃們肯定都只見過他一次面吧說不定連他一次面都沒有見過的也有吧,畢竟光是嬪妃們就有上萬的人呢?這麼多的嬪妃光是吃住都是一個大問題呢?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嬪妃所以他每天晚上都有一個十分讓他頭疼的問題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一位妃子呢?所以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每天晚上坐上羊車讓羊在後宮中隨意的走動,等到羊在哪一個宮苑裡停下來他就臨幸哪一個宮苑裡的妃子。臨幸哪一位妃子全靠羊做決定,因為羊喜歡鹽水的味道所以就有一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子上,在地上灑上鹽水這樣羊聞到鹽水的味道就會過來吃插在門子上的 竹枝,這樣一來羊車就停在了她的宮門前。就這樣隨機的靠羊決定臨幸妃子們,並不專寵某一位妃子我認為這個樣子做還可以減少許多後宮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排擠和嫉妒。這種辦法還是很實用的,簡直是一舉兩得。

還有一次太醫院的一個太醫獻給他一件只用野雞頭上的毛縫製成的毛衣,本來是想用這件毛衣討好他的,但是因為他不喜歡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他當場就讓人在殿前把這件毛衣燒掉了。同時他還向全天下宣佈從今以後不許再有人來進獻給他那些用特殊的技巧製作成的奇怪的衣服。司馬炎還有一個嗜好就是下圍棋,所以他常常在宮中和大臣下圍棋相互切磋棋藝。有一次有一大臣進宮向他遞奏摺當時他正在和張華下棋,大臣向他遞奏摺並向他陳述事情的來龍去脈。

而他仍然在埋著頭思考現在的棋局也不說什麼。對面的張華就開始說話了,陛下您英明神武,德才兼備,現在實行的政治制度也深得民心。我們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所以我們說什麼其他一些小的國家也就不敢說些什麼反抗的話。而現在吳國國君荒淫無度,昏庸無能,那些賢明的大臣他也不放過都殺死了,現在吳國現在兵力不如我們,賢明的臣子也快沒有了。現在我們和吳國勢力相差懸殊,以我們現在的勢力消滅掉吳國根本就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啊。他聽到張華說的這一番話當即就拍下桌子決定就按照張華說的那樣做消滅吳國,還制定了消滅吳國的計劃使得現在一分為二的中國再次統一了。

雖然他只在皇位上待了短短的二十多年,但是他為當時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實行的政治制度可能受到了當時時代的影響基本上是沿用的之前的分封制,這樣做嚴重的削弱了統治者的權利的中央集權的鞏固。還有他在晚年的時候生活極其奢華腐敗,就想我們在上面說到的他的嬪妃就有上萬個,甚至還向天下公開的賣官,導致了大大小小的官員都不好好地管理自己分內的事情,只知道鬥富,奢侈之風猖狂的流行著,這樣一來就大大的加速了王朝的滅亡,但是總而言之他的在位在前期有良好的發展但是到了後期就一直消耗著前面的進步,到最後之前的繁華景象很快就沒有了。


海洋說歷史


對於晉武帝司馬炎這個人,搜史君還真的是有的可說。在我眼裡,晉武帝司馬炎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好皇帝,雖然名義上他開創了整個西晉王朝,但是在搜史君這裡他根本就不受待見。

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首先來回答一下,晉武帝究竟是一個寬容的皇帝,還是一個猜忌的皇帝?



我可以明確的說他不是一個寬容的,但也不是一個猜忌的,他是一個“沒腦子”的皇帝。相信大家看《三國》中最後一節,有司馬懿對自己的孫子司馬炎的評價,說這個孫子非常的有才,非常的聰明。而到了搜史君,我這裡為什麼就變成了一個“搜史君”的人呢?

對於搶皇位這件事來說,司馬炎還真是一把好手,是坐江山而已啊,他真的沒有什麼政績可言。咱們就先來看一看他到底是多麼的荒唐。

一、忠奸不分

咱們就來先看一看立太子這件事,都知道司馬炎在位時,將自己的皇位交給了一個真正沒腦子的皇帝——司馬衷。相信只要對西晉是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司馬忠根本就不適合當皇帝。

而在賈充等一干他所認為的“忠臣”“重臣”的“建議”下,將司馬忠立為了太子,不單單如此,還將賈充剽悍的女兒賈南風立為了太子妃。

試問一下這下西晉不滅亡你找誰去?



聽信讒言,立一個沒腦子的兒子,為太子;立一個彪悍霸道的女人,為太子妃,將自己的國家交給了這些人,國家能長久下去嗎?

那當時就沒有人攔一攔嗎?有,衛瓘就是一個。本來當時選太子妃的時候,衛瓘的女兒也是在候選人之內的,就因為當初衛瓘勸司馬炎不要立司馬衷,為太子這一件事,硬生生的給黃了。



說這能算寬容嗎?能算猜忌嗎?這簡直就是沒腦子啊。搜史君在看到有人問:“你覺得司馬炎寬容還是猜忌啊?”看到這個問題我就來氣,所以在回答這些的時候,不免帶了一些情緒進去。

二、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我們都知道三國魏、蜀、吳,而最終這三國誰都沒佔到便宜,讓偷奸耍滑的司馬氏,鑽了空子,天下歸於了“晉”。這也是經過司馬氏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才建立起的國家。

而當時西晉建立之初,東吳並沒有被吞併。這西晉的心思也就在東吳身上,時不時的就想把東吳給吞了,可是這個司馬炎他就是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出兵。



羊祜,這在我心裡是西晉的一名重臣,一名忠臣。沒有他就沒有能吞併東吳的西晉,羊祜曾多次上書要求晉武帝司馬炎出兵東吳,就算他把握了最好的時機,但是司馬炎一拖再拖,他能怎麼辦呢?

羊祜也沒辦法不是。其中不免有一些司馬炎認為的“忠臣”,在其中搗鬼。這個人又是賈充。

三、造成的影響

可以說西晉,最終的滅亡都是由於司馬炎而起。



這司馬炎性格優柔寡斷,聽風就是雨。所以你根本就不能說他的性格到底是寬容還是猜忌。更恰當一點的比喻就是“牆頭草”,這個牆頭草隨風飄搖。造成最終的結果就是西晉的墳頭草,長得幾人之高。



因為由於前期司馬炎的優柔寡斷,立太子,選太子妃,選繼承人等等各方面,都給西晉埋下了很大的隱患,所以西晉的滅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對這一個問題,搜史君很有能力回答,畢竟搜史君是專注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如果有人喜歡這段歷史,就快點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歷史中簡堂搜史君


歷代大一統王朝開國帝王裡,氣度恢弘有王者風,氣量寬仁到空前絕後,非晉武帝司馬炎莫屬。

司馬炎是一個好人,在他生前是一個好皇帝;只可惜身後事沒處理好,極大影響了自己歷史評價。

司馬炎是學者皇帝,以禮制經義治國,秉性寬容,施政有方,分八公架空三公九卿,以三省六尚書三十五曹代為施政,奠定三省六部制雛形,頒佈第一部儒家法典《泰始律》。

開創戶調式,設立“常平倉”,罷州郡兵令百姓大安,平定東吳三年,便增加戶口一百三十萬戶。

司馬炎對士族高門寬容但不盲從,如“舉寒素”優拔寒士,傅玄、張華皆由寒門而致顯位。又選用馬隆、王濬等寒門人才,西平鮮卑叛亂,南滅東吳一統,結束三國爭亂,書同文,車同軌,大力休養生息。早年提倡節儉,以身作則,後期頗有崇尚奢靡、君臣鬥富之舉。

天下民眾在百年分離戰亂後,迎來一個“牛馬被野,餘糧棲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的太康盛世,度過了富足安寧的二三十年。

司馬炎的寬仁之政:

司馬炎統一後,對魏蜀吳三國亡國之君錦衣玉食厚待,不妨看看滅東吳後,歸命侯孫皓同學的快(zuo)樂(si)表現。論階下囚之膽量,縱觀全史亦不是針對誰,而竟得天年,足見司馬炎之過人度量。


古今中外雜談


提及西晉的歷史,很多人都是痛心疾首,由於其在嬗代之路上沾染了太多的血腥,以致於對於西晉總是貶多褒少,而司馬昭命令賈充殺害魏帝曹髦的舉動更是被世人所詬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這之後成為了野心家的代名詞。

  而對於西晉皇帝開國皇帝司馬炎,作為魏晉時期一個極為爭議性的人物,歷史也終究對他是褒貶不一的。《晉書》的作者房玄齡在書中的評價在筆者看來是相當的公正的:他一方面肯定了晉武帝司馬炎的歷史功績,肯定了其對歷史的貢獻;另一方面也對其晚年的怠政做了批評,認為西晉的滅亡和武帝是不無關係的,並在結尾處警醒世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

  在以往的觀點之中,由於對西晉這個朝代並無多大的好感,所以大多數人都用有色眼鏡來看待晉武帝司馬炎,認為其只是一個靠著祖輩、父輩餘蔭的二世俎,一個只知道享受的“官二代”。然而再一次翻看《晉書》,筆者也不得不略微改變一種看法:

  如果其沒有一定才幹,那麼其如何能在魏晉嬗代之際的朝局之中坐穩皇位?如果其沒有果斷的決心,統一中原的大業又怎麼可能在他的手上完成呢?如果沒有高超的政治手段,又怎麼可能把世家門閥壓制得死死的?而他在位時頒佈的“佔田制”、“分封制”也一直為後世的十六國以及南北朝諸君所沿用,故對於晉武帝我們不得不略微做一個改觀,因而對於晉武帝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做一個正面的估價:

  完善田制:保障門閥利益的同時卻也極大限度地抑制門閥勢力的發展

  對於晉武帝我們常說他對於世家門閥太過縱容,以致於造就了“上品無寒門”的局面,然而世家的壯大如果真要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若非曹丕對世家採取妥協態度,又怎麼可能影響後世呢?也正是曹丕過度的信任世家最終才為司馬家做了嫁衣,而到了西晉初期世家坐大的局面已經不可逆轉,如果強行削弱世家的利益,那麼依據當時的形勢西晉可能會提前爆發內亂。

  因而司馬炎就只能對其採取既是拉攏又打壓的一種策略,佔田制之中就可以看到晉武帝在對待世家問題上的高超手段。

  關於佔田制的誕生以及詳細資料筆者就不多做介紹了,在各大資訊網站上都有其資料,我們主要來說說在佔田制之下司馬炎如何保障世家利益的同時卻又對其再加以限制。

  世家是魏晉時期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那個時期皇帝要想鞏固其地位就必須得對這群世家加以籠絡,佔田制很大程度上照顧了他們經濟利益:

  佔田制之下的世家是不需要繳納相應都賦稅的,而當時承擔賦稅的重任都由佔田制之下的佔田民來承擔;在當時動盪的年代之中,世家擁有很多的藏匿人口,而其又承認了世家對於這些佃客的合法性,讓這些佃客為世家服務,照顧了世家的情緒。

  過度照顧世家利益必然會導致民怨沸騰,因而佔田制看似是照顧世家利益,然而我們從他的制度之中也可以看到佔田制對於當時的世家是一個極為不小的打擊。

  《晉書.食貨志》:其官品第一至於第九,各以貴賤佔田,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其應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無過五十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第九品一戶。

  從《晉書.食貨志》之中可以看到:一、二品官員佔田五十頃,這個看似不少,然而與曹魏時期何宴等權臣一人獨佔數百頃良田相比,這五十頃良田就顯得少得多了:就庇廕佃客來說,一二品大官庇廕五十戶人家並不算少,然比起之前司馬睦一人庇廕七百餘戶佃客相比也是好了不少。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西晉的佔田制是在保障世家最大利益的同時又極大的限制與打擊了世家的發展空間。

  而且佔田制的應用對於當時的平民百姓來說也是具有諸多便利的:

  與之前的屯田制相比,佔田制之下的農民的負擔減輕了不少,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佔田制之下迫使世家釋放了眾多的佃客,從太康元年到太康三年猛增的人口數量便是有力的論證。可以說西晉初年出現“太康盛世”的局面是司馬炎其不可磨滅的功績。

  《晉書。食貨志》: 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

  分封制並非一無是處

  如果說西晉滅亡的源點那麼無疑是“八王之亂”,正是由於司馬氏宗王的內訌才導致了之後的“五胡亂華”,而“八王之亂”的源頭無疑是“分封制”,而在漢朝“分封制”的基礎上司馬炎又做了進一步的改善:

  1.罷置州郡兵;2.與都督制相結合,讓司馬氏宗王擔任都督,掌控兵權。使得宗王的權力進一步擴大。

  固然分封制可能是導致“八王之亂”的一大誘因之一,但這並不是全部因素,司馬炎並非沒有看到漢朝“七國之亂”的局面,因而在其執政生涯後期又多次加以完善分封制,比如改封皇子稱王等舉動拉近皇室間的距離以及非宗王不得都督關中等舉動,擔任地方都督的宗王只有軍事監督權並沒有調動權,要調動軍隊還需要軍司的批准。

  因而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筆者認為司馬炎大肆分封司馬氏諸王的並非是其短視,在當時世家豪門在朝堂以及地方逐漸崛起之時分封諸王牽制豪強的確是一個極為明智的舉動,否則的話司馬家的江山可能會重蹈曹魏的覆轍。

  由於宗王在地方上有很大的自主權,其必然會與地方豪強產生摩擦,這種情況之下宗王便會採取提拔寒門對抗世家的做法,諸如司馬倫提拔孫秀,司馬越提拔苟晞等等。在朝堂之中司馬炎曾經希望利用汝南王司馬亮的宗王集團來牽制楊駿的外戚集團,若非司馬亮自身之原因導致楊駿坐大,這之後或許能少一些變故也未嘗可知。從楊駿干政、賈南風亂戰再到五胡亂華等措施來看,司馬氏諸王在拱衛司馬氏的統治之時的確出了很大的力氣。從這可以看出,司馬炎重新廢除郡縣制改用分封制並非是短視,因而有時候對於晉武帝廢除郡縣制的舉動並不能一味批評,其並非不想集權,實在是形勢所逼而不得不採取這種舉動。而且之後的十六國政權再到南朝諸帝都是分封王子拱衛江山,從這可以看到晉武帝的施政特點也一直為十六國以及南北朝各路諸侯所效仿。

  晉武帝的用人之道

  晉武帝在處理政事方面是有得有失,在其品格方面也是具有極為大的爭議,在之前筆者也寫過一篇文章來論斷晉武帝司馬炎,當然那篇文章筆者也不打算推翻他,每一次看史書都有不同的感悟,且晉武帝本身就是一個較為爭議的人物,然而我們從晉武帝的用人問題上可以看出晉武帝高超的御人有道。

  對待功臣集團晉武帝司馬炎剛繼位之時沒有極高的聲望,由於其父司馬昭對其保護的太過嚴實,因而在晉武帝剛登基的這段時間他為了鞏固皇位其所能依靠的只有賈充為首的西晉功臣集團。對於賈充的定位,我們一般對其都定義為“諂媚之徒”、“權臣”等諸多不好的詞彙來形容他。在賈充等人的幫助下,晉武帝得以在和司馬攸的相爭之中順利奪位,也得以能夠順利坐穩皇位,因而其投桃報李的給予了賈充諸多的權力。

  晉初賈充權力的權力可以用權傾朝野來形容並不過分:一方面他和荀勖、馮妉等人組成了龐大的“賈家黨”在朝廷之上立足;另一方面他由於位居中樞機要,攀附他的人也多,因而也籠絡了不少人。甚至當時位居三公的何曾都要攀附賈充,可見賈充的權勢龐大到了何種地步。

  然而我們從賈充之後的遭遇可以看到,對待功臣集團他並不是對其聽之任之,一旦賈充等人對其產生威脅,那麼其馭人之道便展現的淋漓盡致,賈充頂著個“權臣”的頭銜然而至始至終其卻始終未能對晉武帝產生威脅,這從幾件事就可以看出:

  公元270年,秦涼之變爆發,坐鎮關中的秦涼都督被胡人所殺,此時賈充是司馬攸的老丈人,已經對太子的地位構成了威脅,晉武帝直接讓賈充都督關中,若非荀勖等人出謀劃策西晉朝堂就沒有賈南風了。公元274年左右,正當盛年的晉武帝突然病危搞得一時間人心惶惶,而夏侯和則趁此機會攛掇賈充擁護司馬攸為帝,歷史諸多學者認為賈充是太子最堅強後盾。然而賈充在此時卻未能堅定的支持太子繼位因而有了一絲猶豫,後來司馬炎痊癒之後毫不留情的剝奪了賈充的實權,從此賈充正式告別中樞。從這幾件事上可以看出,晉武帝對待賈充等功臣集團是很矛盾的,即重用他們的同時卻也在防著他們,並利用庾純、任愷等人來牽制賈充,從這可以看出在駕馭臣子方面晉武帝具有極為高超的手段。

  為政寬仁要說晉武帝當初為什麼能夠擊敗後來的齊獻王司馬攸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知道比起司馬炎司馬昭更屬意司馬攸:

  司馬炎的嫡長子身份幫助了他,在那個宗法制下的封建制社會,“嫡長子繼承製”始終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比起司馬攸,司馬炎的情商不知道高了多少,在兩人相爭之時,司馬炎上下串聯暗中活動,依次搞定了賈充、山濤等等,他們都分屬不同陣營,卻不約而同的支持司馬炎,可見其高超的情商;還有一點也是極為重要的,即司馬炎待人較為寬仁,司馬昭奪位之路上沾染了太多血腥,需要一個較為仁厚的君主來撫平這些傷口,我們從《晉書》之中可以看到,這是賈充的意思。事實證明賈充的說法具有一定的依據,我們從這之後的一系列事件之中就能看到司馬炎在其施政問題上較為寬仁的一面:

  在處理民生問題上能夠重視百姓的疾苦,《晉書》之中也有能夠記錄看到其體恤百姓的一面,比如多次釋放奴隸,勸課農桑,整肅冤案等一系列事件都可以看出其為政寬仁的一面。在處理齊獻王司馬攸的問題上,他雖然對其心存芥蒂,可卻始終沒有下定決心殺他,反而把他居於朝中要職,就算是司馬攸在其病重之時有篡位之舉他也沒有殺他,直到司馬攸徹底威脅到了太子司馬衷的地位,才在司馬炎的主導下迫使其歸國。在對待降臣的問題上他沒有大下殺手,反而加以籠絡,對於劉禪他並沒有下手殺之,反而保障其榮華,也為其籠絡蜀中人士奠定了根基,而對於孫皓也沒有大下殺手,同時加以籠絡吳中士人。重用直臣,曾經司馬炎問劉毅他可以比作漢代哪個皇帝,劉毅回答他堪比桓、靈二帝;晉武帝曾經問和嶠太子的行為如何,和嶠說其行為如故。無論是劉毅如何罵他、和嶠如何的政見不同,他始終沒有痛下殺手,反而常以一如既往重用這些直臣。

  晉武帝的用人寬仁是其執政生涯的一個特點,在古代皇帝都有卸磨殺驢之舉動,然而晉武帝始終未曾枉殺大臣一人:這一個原因是當時世家坐大,貿然殺之牽扯太廣;也有一個原因是他自身性格的特點。然而也由於其性格過於寬仁,不得不說埋下了諸多的禍患:

  沒有樹立一個威嚴的君主形象;對大臣的大過小過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導致他們更加的囂張跋扈。



鎮談論史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

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咸寧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浚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總體上來說,晉武帝其人為政,待民寬嚴相濟,馭臣有方,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驛棧長陽


司馬炎統一全國後,主要有三大敗筆:

一、他“吸取魏國滅亡的教訓”,認為曹魏之所以會滅亡,是因為當年曹丕怕宗室篡位,將各宗室的兵權收歸皇帝之手,導致權臣作亂時,宗室沒有力量捍衛,於是一口氣封了司馬氏二十七個王,表面上看司馬氏宗室實力強大,可是為了爭權奪利,宗室之間爆發了混戰(八王之亂),這場叛亂持續了十六年之久,西晉力量大為削弱,司馬炎大封宗室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伏筆;

二、立傻子兒子為太子

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衷昏庸遲鈍,但卻是司馬炎最寵愛的兒子,他決定立司馬衷為太子,當時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群臣主張立賢明的司馬氏後人為皇儲,但慘司馬炎一意孤行,執意立司馬衷為太子,司馬衷即位後,不理朝政,甚至在八王之亂中一度被廢掉皇位,後幸得別人的幫助才得以復位,但終究無力挽回局面;

三、選擇賈南風為惠帝皇后 司馬氏取代曹魏的過程中,賈充起到了很大作用(賈充當年帶兵迎戰魏帝曹髦的討逆,指使大將成濟將曹髦殺死,後嫁禍成濟將其一家滅門,消滅了曹魏的最後一點抵抗力量,此後司馬氏全權掌控朝政),所以司馬氏與賈充關係最為密切,賈充有一女兒賈南風,不僅長相醜陋而且腐化墮落,生活作風極不正派,賈充 向司馬炎提出請立自己的女兒為司馬衷的皇后,兩家結為親家,司馬炎為了達到籠絡賈充的目的,欣然應允,結果這個賈南風當上皇后之後,恣意弄權,弄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並且豢養面首,嫉恨其他受寵愛的妃子,暗中殺害了很多後宮佳麗!


宣城破落戶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

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咸寧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浚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總體上來說,晉武帝其人為政,待民寬嚴相濟,馭臣有方,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很多人會想,既然司馬炎將三國帶向了穩定發展的道路,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否定他呢?其實是因為司馬炎定下的制度,讓後來的中華民族飽受屈辱。而且晉朝也被稱為剛開始就崩盤的國家。其毀滅速度和秦朝有得一拼。而且晉朝滅亡和秦朝滅亡都是一個原因,那就是制度惹的禍。但是晉朝之所以比不上秦朝,是因為它不但滅國,還把各種外族都帶了進來,導致了外族屠殺中華民族。

所以這一段時期也被稱為最黑暗的時期。晉朝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領袖司馬炎脫不開關係。因為司馬炎完全就是將國家治理當成了兒戲。隨便舉幾個例子,他親手將士族和門閥推上了巔峰。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士族出身,再加上司馬氏是篡位,不是正大光明登基的,所以司馬炎需要士族和門閥的支持。

而自古以來,所有的交易都是等價代換的,不是口頭上的承諾就可以實行。所以司馬炎必須給那些士族和門閥足夠大的好處,他們才有可能支持司馬炎。所以這是晉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畢竟一個國家只讓富人上位,窮人毫無出頭之日的話,這個國家從根部就已經腐朽了。其次,是司馬炎對於諸侯王的設置。這一點上他非常像宋太祖趙匡義。因為趙匡義被送上皇位之後,害怕有一天別人也會被這樣送上皇位。所以他就把有能力扶持別人的人都給殺了。這是因為他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所以他害怕這種事情降臨到他身上。

而司馬炎也是,他害怕自己通過不正當手段奪來的皇位,有一天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手段奪取。所以他只能想出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隱患。而他想出的方法就是設立諸侯王,這也成功的將晉朝向前退回,因為周朝的悲劇擺在眾人面前。一旦諸侯的勢力大於天子的勢力,那整個天下又要進入紛爭當中。所以司馬炎的這個舉動也是十分荒唐的。只能說司馬炎不是一個合格的開國皇帝。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和其他開國皇帝比起來,實在是差得太遠。他是一個不寬容!猜忌的皇帝!


東海逍遙之客


司馬炎應是一個寬容的皇帝。其理由如下:1.司馬炎取代魏政權後,迅速滅了東吳,建立了西晉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權,他登基之後,對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糸統的調整,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動亂;2.對曹氏家族雖然進行斯殺,但尚未滅及九族;對東吳投降來的將領、孫權的後代並未進行屠殺,從某種角度來講,相比其他朝代的皇帝還是寬容、仁慈的;3.致於在分封疆域吏官方面,雖然有些猜忌,但最終來解奪疆域吏官的兵權,相對劉邦、朱元璋、朱棣、皇太極來說,應算得上寬容的皇帝。


陳聖鋼


司馬炎出身高貴,長相俊朗,天資聰慧,養尊處優,教育良好,長在權術世家,對內外的傾軋瞭然於心。代魏立晉,統一中國,天命所歸。

但由於自己不是軍事天才,也不算治國能手,所以一方面任賢用能,另一方防範結黨營私,擁兵自重。

對己自戀、自負,對人懷疑、戒備。做事謹慎,治國聽多做少,

生活環境比較寬鬆,所以做人並不極端,對人也比較寬厚和仁慈,不嗜刑殺。

生活上格調高雅,對妻子情深意重。

政治上依靠宗親,大肆分封同姓王。

對臣屬拉一派打一派,製造內鬥。

生活上,講求生活品質,對美格外追求。

司馬炎把自身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符合他官八代的能力、水平和性格。雖然不是豪氣干雲,但也是一位不多見的英偉君王。晚年怠政,立儲不慎,也是美中不足,卻也人之常情。


戰鬥大黃蜂


司馬炎是一個很寬容的皇帝。皇權時代失去皇權也往往意味著性命不保,他懷疑的都是有條件割據一方的大將,比如說鄧艾,滅蜀國,佔領四川之後,如果有異性足可以割據一方,與其分庭抗禮,不懷疑是不可能的。他寬容的那些人,對他並沒有實質性的威脅,表現出人君之道,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總之,任何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都有非凡的氣度,但是前提是你不能威脅到我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