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厌学不想读书,家长应该怎么疏导?

株洲龙5052075049444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黄利琼:

听到孩子抱怨不想学习,这是大多数家长都有过的经历。现在的孩子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向往自由,抱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阻止孩子的抱怨,但我们可以在他们抱怨的时候意识到这是个契机,适时进行引导。有抱怨总比什么都不和家长交流要好一些。

那么,在听到孩子抱怨时要如何进行引导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在抱怨的时候,一定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所以,要观察孩子当时的状态,再结合近段时间的表现,以此评估孩子这时候的抱怨是发泄负面情绪还是告诉你一个决定,或在表达一种思考。就像不少的成年人会抱怨,真心不想上班了,但还是一直在上,有的几十年都没换过工作。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只是发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倾听,理解,静静的陪伴就好,等孩子冷静时再沟通,是否遇到困难了,解决了没有,并提供帮助。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学习积极正面的看待事情。

如果是告诉家长一个决定,或者是一种思考,那就有些严重了,说明孩子遇到了一些问题并经过努力自己仍无法解决,产生了逃避心理,或者受到其他的诱惑,并有了倾向性的选择。这也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有所忽略,要及时沟通化解。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不想学习了,那么他想的是什么呢?他要逃避的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全面了解。

比如,是不是在学校遇到麻烦解决不了,是不是觉得不被老师喜欢,是不是和同学关系不好,是不是作业做不完要受罚,是不是成绩不好担心不被家长喜欢,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等等。

其次,要解决问题,先搞好关系。可以先绕开学习问题,采取迂回战术。

比如,引导他和同学搞好关系,营造和睦开心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以及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起期待未来,认可孩子的梦想。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而不以分数论等等。

再次,在平时里,家长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工作和事务态度认真,行为积极,充分表现出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对学习正面的理解,以避免产生逃避心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抱怨学习这件事儿,是正常的

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期间,有个家长告诉我:“孩子跟我说,他不想学习了。”

我于是问家长:“那这孩子不想学习,那他想干什么?”

家长说:“孩子说,他想去卖花!”

我很震惊震惊,这个孩子居然想去卖花,这是为什么呢?不过,我还是对家长说:“这样吧!既然这个孩子这么想卖花,那你让他去卖一段时间再说吧!”

家长很不理解,忧心地说:“我们都卖了一辈子的花,开花店特别苦,怎么能让孩子去卖花呢?”我对家长说:“你让孩子跟着你们去上货,把开花店全部的过程都展现给他。早上四点起床进货,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雨淋。让孩子全程参与,在整个过程中,你们干什么,就让他去干什么,你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你们处理什么样的客户,也让他去处理什么样的客户,到最后打扫卫生的时候,也一并让他参与。如果他能完美坚持,并且非常积极乐观去做。那是OK的,没有问题,以后他会成为一个花店的专家,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接着说:“但是如果,他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放弃了开花店,转过头来觉得学习还是不错的,那我们将会是双赢的。”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他并没有克服一些心理上的缺陷。

家长也没有帮助他完成这个阶段的过渡。他还是保持在小时候吃喝拉撒睡的状态。

我们发现,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想玩就能玩……这样的状态,是完全符合人性的。我们也必须得承认,人都是懒惰的,都是爱吃的,都是贪玩的,都是喜欢安逸的。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其实学习的本质,是反人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离人性的距离越远,我们的学习,就会变得越好。而这个孩子的未来,就会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家长应该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地倾听

在孩子说他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直接否认孩子,而是站在他的角度看。其实学习真的很累,孩子只是想你倾听一下她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先学会耐心听,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去听他的理由。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可能有的家长马上听了孩子的原因以后就火儿了开始说教,或者开始长篇大作给孩子讲起来你自己的学习故事。孩子现在需要的并不是这些。我们其实就需要简单回应,“嗯,我明白了,噢原来是这样啊。”其实就够了,过多的表达其实更无力。这时候孩子只需要你认可他,明白他的难过或者累,就够了。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听懂了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了。我们应该对孩子再次说出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你理解了。“嗯,学习这件事让你很灰心,妈妈知道了”这时候还是要去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建议。


4、用幻想的方式帮他们

真想帮你把数学成绩一下提高上来,真想给你变一个记忆面包把该背的都能背下来。孩子这时候就能知道,你完全理解了他的苦衷。继续引导孩子,孩子能做的更好的。


其实这四步,也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理性的面对孩子对于学习的抱怨。其实孩子抱怨,不想学习也很正常,你需要的是耐心的接受他们的情绪,做好引导。

欢迎关注麻麻很忙的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id: eduzhenxuan,关注我们的知乎、悟空问答家长很多哦!现在超过5万+的爸妈都在里聊教育, 这里不仅有最in的90后潮爸潮妈分享的育儿经,也有留学海归双商超高的智慧酷爸酷妈分享教育启蒙的故事,还有娃爸娃妈在教育路上遇到家庭教育、升学择校的困惑解答。感谢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

一度甄选


雨妈认为,应该让孩子了解生活的苦,才能帮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


我家妞前段时间也吵着不想上学,感觉学习既没意思,又辛苦。我爽快的答应了,许诺她星期一不去学校了,在家玩。妞很开心,过了一会儿,想吃水果,我果断拒绝了。

妞很不乐意“为什么?”我坦然回答她“因为你不上学,就学不到知识,没有知识,以后就赚不到钱,没钱怎么买水果?所以我要锻炼你提前适应以后的生活。”

妞大声喊道“你不是有钱吗?”我直视着她的眼睛说“我的钱从现在开始必须都攒起来,因为你以后自己都没钱买东西吃,我更指望不上了,所以得留着以后我老了,不能赚钱的时候买东西用。”

听完妞依然不死心和我闹,但是我态度坚决,最终她选择自己去玩玩具,下午去了一趟超市,按照惯例,妞可以买一样东西,但是我再一次拒绝了她。

妞再次问“为什么?这不公平!”我还是那句话“因为你不上学,所以必须习惯没钱的生活!”

后来晚上做菜的时候,我故意只做了青菜,而且没放肉,连睡觉前的牛奶也没给她,只要妞反抗,我就一句话“不上学就必须适应以后没钱的生活。”

妞急的眼泪都落了下来,我就是不妥协,最后在快要睡着的时候,妞搂着我的脖子问“妈妈,明天上学么?”我应声“明天星期一,应该上学,但是你可以不去,在家玩。”

妞再次哭了起来“妈妈,不要!我要上学。”


现在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并不知道生活的苦,父母必须让不同阶段的孩子,了解不同程度的生活中“苦”。

学习虽然辛苦,但是也就这十几年的时间,可是毕业以后,孩子将有几十年的时间去体味没有知识的苦。

只有让孩子提前了解这些辛苦,孩子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父母不要讲道理,一定要行动,用实际行动来让孩子体验,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雨妈育儿之路


三步骤,

一:耐心劝说,讲道理,列举身边好孩子的例子。

二:给他一些鼓励,再给他说说长此以往下去的坏处。

三:一二三,这都到最后了还没效果,我这暴脾气能让他治住?也不想想他父亲小时候屁股都开花了,一路鼻涕眼泪的去上学,到教室都不敢坐着。


羊小羊爱电影


我儿子也总说不想去上学,在他和我说这话的时候,我就告诉他,这个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要学知识,以后才能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想买好吃的好玩的才能去买,否则我们都不会算数,不认识字,在饭店做服务员都不可以。

平时我也会把握机会教育,比如说他和我说想要买一辆奔驰什么的,我说你好好学习,挣钱了就可以买,或者他说想发明大炮什么的,我就会告诉他,想要做到你说的这些,你需要学好物理化学等知识,以后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这些。


momo巴巴


当孩子抱怨不想学习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

1、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每天抽时间多听听孩子的校园生活,少谈论学习,慢慢让孩子爱上学习。

2.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提得太高,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孩子总是不能休息,反正学习了之后,也不能玩,干脆就慢点写,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3.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4、让孩子做老师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但是父母不要试着去教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来教父母,当小老师,让孩子既把知识复习了,也培养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金心mm


孩子不喜欢读书,只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喜欢读书。

1.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给孩子读各种有图片的故事书。孩子被书中的故事吸引,渐渐的对书本产生极大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会缠着你读故事书,或者他试图自己拿着书本读书。

2.孩子稍大一点,可以在家里各个角落随意的放几本书,孩子的床头,孩子的书桌,客厅的沙发,茶几,吧台等。你会发现,孩子慢慢的,开始一个人静静的被书本吸引了。

3.家里的读书氛围也是重要的,大人们也要喜欢读书,而不是电视,手机。大人喜欢读书,孩子潜移默化,自然也是拿本书看了。

4.家人试着和孩子读同一本书,然后一起分享书中精彩的片段,或者用欣赏的神情听孩子发表他的见解,这也是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一举两得。

5.经常带孩子去图书管,书店等接触书本,接触爱读书的孩子。也可以经常组织同龄孩子讲故事比赛,给孩子们带来读书的乐趣和成就感。

记得我小时候,由于资源匮乏,很少有机会得到一本书。我会捡起地上的一片报纸看得入神,我会和同学合看一本书,在书桌上竖着书,他看这头,我看那头。甚至打着手电筒再被窝里看完一本书,只因为明天这本书必须还给同学。

读书好处很多,爱上读书的方法也很多,我仅仅举一二。


laodan讲数学


家长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像水,而家长为堤。水的形态与走向,唯堤可束。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的东西他们并不知晓。所以需要学习与引导。而不明理的情况下,你对他的引导与教导,大多是徒劳的。所以引导从明理开始。要让孩子明白道理,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明白学习为什么。而人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有异。有的孩子言语就能让其明白道理,并主动学习。而有的孩子言语确无法影响到他。那么就要用非常之法。何为非常之法?绝对不是打骂,暴力永远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大多时反而事得其反。我所说的非常手段是,见与闻。乃至让他亲身体会。小一点的孩子比较好处理让他看看那些苦听听那些极苦之人工作中的心酸与痛苦。那么他自然就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了,更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在不行,可在假期中给孩子机会自己“赚钱”。孩子小,不能让他外出,那不符合安全教育之本。所以身为家长要给他制造这样的环境。让其在家务中赚取他自己的生活费用,吃肉还是喝粥,看他自己的劳动结果。而这些家务要有简单安全的体力与智力的区分。当然根据劳动的差别,孩子所获得的酬劳并不相同。当孩子发现智力劳动相对简单轻松,且酬劳更盛时,他会更愿意接受智力劳动。但随着智力劳动的逐步加深,他自己自然就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方法。找个你信任的朋友或你认为绝对安全的处所,让他在假期中去自己养活他自己。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足够了,要让孩子多吃苦,吃的苦越多,那么效果基本越会好,越会激发他希望学习渴望学习的愿望。一点的皮肉伤,与孩子的一生比较,哪个更重要?更不要认为我条件好,孩子不必如此,要知道人生无常,谁敢说他一生永远衣食无忧?吃苦是所有人最好的老师。引导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知苦,明苦,受苦。孩子是从摔绊中成长的,没有摔过跤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身为家长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要没苦给他找苦。别做杀子的刀,要做助子的杖。教育是智慧,教育是耐心,教育是忍耐。教育是时间。在下在此献丑了,还望大家原谅。最后用伟大的佛说,做结束语吧。“ 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心中有佛谁奈我何


相信很多家长都很困惑,不知道怎么样来和孩子有效沟通,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虽然孩子不想学习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这些理由背后真实的原因的是什么。

比如,当孩子说:“我努力很久了,成绩就是没起色”,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既然我的付出是没有意义的,那我为什么还要付出呢?

这时应该和孩子说,学习像吃饭一样,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知识要一点一点学,吃饭别着急,着急会噎着,吃到一定程度就饱了。学习也不要急,学到一定程度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

再比如,当孩子说“我真的好怕,努力之后没有结果”,其实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害怕失败,这时我们要这么和孩子沟通。


其实每个人都想成功,就像做选择题,都想选出正确答案。为了选出正确答案,除了直接算出正确答案,我们还可以排除错误答案,错误答案都被排除了,成功还会远吗?

还有就是,当孩子说:“我不会,但也不敢去问老师问题”,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孩子觉得老师可能会觉得她笨?如果老师讲了我还是听不懂怎么办?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老师每天面对很多学生,老师没有办法做到去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其实他很想知道,自己教得怎么样,所以当你去问老师的时候,有人跟他反馈他会很开心。

你主动学习他也会很开心,你主动和他亲近他更开心,给老师一个机会记住你,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弄清楚这个问题,同时更了解你的老师。

当孩子说:“游戏和学习哪个都不想放弃,我该怎么选择”,其实隐含词就是选择,孩子的想法就是要我想逃避选择,我都想要得到,这时我们要告诉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总是要做出选择,很多时候哪个都不想放弃,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两个字在一起,没有“舍”哪来的“得”?就像孩子面对困难时,父母只有舍掉对他的担心,不去干预他,才能得到他的成长,学会放弃才能得到更多。

当孩子说:“我都会了,不想再多学了!”,其实隐含词就是骄傲,孩子对他自己的成绩很满意,觉得自己不需要学习了,这时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一个杯子,装得太满,只会溢出来,就不能再装进新的东西了,只有倒干净,保证空杯的心态,我们才能装得更多,保持虚心,我们才能学得更多。


财妈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是否要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还有你说那个孩子年纪多大?是在校学生还是还没上学的学生?要是是在校生,他是不喜欢学校的基础教育类的书籍,还是只要是书都不喜欢读?他对读书的抗拒程度如何?是不是家长总是强迫他学习?等等由于每一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不知道问题就比较难解决问题对不对?

就如一个家长说孩子不喜欢吃鱼🐠,可能是孩子有一次吃🐠刺卡到喉咙了,对这个产生恐惧,又或许是怕鱼的腥味而讨厌吃鱼。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原因就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你说是不是?

我说一下我认为普适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

1.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

为什么学习要强调学习氛围呢?人都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喜欢群体活动,一群人做,自然就会学习着融入这个群体。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都爱好读书,家庭必然会有很好的阅读适合氛围。多买一些不同类型的书放在孩子能够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便于孩子随时翻阅。

2.探索亲子阅读法

举个栗子好像引导孩子看故事书,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家长都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可以了解到故事内容,而且孩子不容易忘记。这种学习方法的缺点是花费时间长,家长要有耐性。还有朗读法等等 根据孩子和家长情况可以拓展其他方式。

3.投其所好,带动读书

例如,女儿以前喜欢看电视,我就把与她所看电视内容有关的书买回来,结果她觉得书变得有立体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慢慢体会出书比电视更能让她享受的地方。她喜欢旅游等,每次去旅游前后我们都会查阅与所去地方有关的历史、地理、人文知识。

4.奖励驱动读书

简单点讲就是让他看书,完成后给予物质奖励。但是不能让他为了单纯看书拿奖励而看书,要让他看完书了,写读后感或者让他在全家人面前演讲看书后的收获。这样不到锻炼他看书,也锻炼他口才、和胆量。

前面讲的可能都是一些比较常规的方法,其实孩子不喜欢看书,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多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原因到方法才是真正解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