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记者论坛”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今天中午,发现微信还针对这篇文章提交了一个争议声明,补充了更改后的公告内容。它还要求我提交声明文章。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这也是第一次看到对争议文章可以由当事者可以出具补充声明的做法,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下。相对于以往投诉删贴的粗暴操作,这是一个小进步。

其次,很高兴看到微信在今天升级的《关于升级外链管理规则的补充公告》中,删除了第二条有关规范视听内容传播的规则。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原来第二条的内容:

2. 规范视听内容传播

外部链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等法定证照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传播含有视听节目的内容。

这条规定被视为腾讯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封禁令”——按照这条规定,5月29号起,包括快手、微博(视频)、抖音、梨视频、秒拍、得到、斗鱼、喜马拉雅、西瓜、火山等超过30家视频网站的视频将无法微信。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条例以拿“取得视听法定证照”作为判定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视听许可证基本处于停批状态,中国互联网行业绝大多数视频类产品都不持有视听许可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监管部门对于这些不持证平台也未有明确的限制令。

微信这么做,明显是越俎代庖,以国家的许可证为由行“自家之私事”。至于私事为何,人家不说,我们不问,以示尊重。

无论如何,现在删除了第二条,这是一个大进步。值得啪啪啪。

经过了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的讨论,《史上最严“封禁令”:微信的“1984”时刻》这篇文章的阅读量突破了10万+,留言人数超过了200+条,近10000人参与了投票。这个进步是由所有阅读及参与文章留言和投票的你们共同推动的。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留言,这份结果都属于你们。讨论本身就是一份尊重。腾讯没有删除文章也是对用户的一份尊重。

还想再多说两句,这篇文章下面留言的态度。

一个企业是否需要社会责任?是否需要尊重用户?

在讨论中,支持微信的留言有这么几种:

1、认为微信平台是腾讯的,规则想怎么定就怎么定,腾讯想封杀谁都没问题。

2、小视频都是娱乐垃圾视频,封禁净化环境。

3、腾讯是企业,不是慈善堂,有经济目的,只要不违法别人管不着。

这几种支持的说法,估计连腾讯自己都觉得是在抹黑。

当年腾讯QQ靠模仿起家,一路打击封杀外挂,走封闭之路。3Q大战之后,马化腾痛定思痛,提出“关于开放的8个选择“,才有了今天的腾讯,坐拥10亿国人社交流量,以流量和资本投资圈地,左手游戏右手广告,可谓是练得一手好吸金大法。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企业赚钱没有错,但是当一家企业拥有了超过10亿用户,占据了国民每天近三分之一的手机使用时间,成了国人须臾不离的社交工具和平台,现在要凭借优势地位打击自家之外的所有小视频网站,这岂不是又走上了封闭的老路?

小了说,是借助垄断地位打击报复、妨碍社会创新。大了说,这是不尊重用户发朋友圈的权利,拿用户不当根葱。

社交平台的流量是用户贡献的,第一要义是要尊重用户。张小龙不止一次强调过腾讯的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这话得记着。

这个尊重,既包括用户的隐私,也包括用户朋友圈内容的创造。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用户愿意发布/转发什么内容,是由他来决定和选择的。至于严肃还是娱乐,不是由平台来决定,甚至过滤。

这才是尊重用户。否则的话,今天封禁视频,明天就可以封禁音乐,后天就可以封禁文字。别忘了,腾讯不止有微视,还有QQ音乐和QQ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娱乐和自娱自乐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哪怕它并无多大意义,但提供了消磨时间的愉悦。或许这有点堕落,但你不能强制别人严肃生活。

再说,刷微信本来就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现在一本正经地非要强制你有意义,这才是荒谬的事儿。还不如微信把自己禁了呢。

一个公众企业,不仅仅是对股东和员工负责,还要有它的社会责任。一个巨无霸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尤其如此。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社交平台,你如何会相信它能保障你的隐私和你的权利?

关于微信“封禁令”的争议声明

关于这一点,腾讯有清醒认识。马化腾在腾讯发布2015-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说过:“用户、行业、社会对我们主动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腾讯不仅要踏实迈出当下每一步,还要不断思索和探讨,释放未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责任将不仅是腾讯的最基本责任,而应成为腾讯的未来担当,被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当作前提来考虑。”

希望腾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用户,在大平台面前,被尊重还是被强奸,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反抗效果依赖于你们的自觉。

希望腾讯能像当年3Q大战之后一样“诊断腾讯”,重新审视封闭与开放、垄断与梦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END -

{ 推荐文章 }

记者论坛,20万+媒体人社群;已受邀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新闻、新浪财经、阿里UC、腾讯快报、百度、界面、脉脉等。

①有情怀的社群,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②部分文章转载网络,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无关商业利益。③如有异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