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海口荔枝收购商遭遇“冰霸”被持刀砍伤,小小的冰块有那么大利润空间吗?

图图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别看这小小的冰块,可能在咱们自己手上几乎不值钱,可是到了某些人手里,在一些不正常的手段下,它也能换来丰厚的利润。

事件回顾:

发生在海口市三门坡镇的这起荔枝收购商被砍伤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偶发的个案,从去年开始,我就采访过几次类似的事件,都是荔枝收购时节,收购商被人强制要求购买冰块的事情。

去年,在海南文昌市东路镇,一家外地荔枝收购商因为拒绝向本地几名男子以28块钱的高价购买冰块,结果车辆被砸,而且我在调查中就发现,这种风气在当地已经存在三四年。而这一次又到了海口,荔枝收购档口的老板同样是因为拒绝以23块钱的价格购买本地几名男子上门推销的冰块,结果遭人持刀闯入,并砍伤自己的员工。

科普,收购荔枝为什么要加冰块?

荔枝是热带水果,成熟后收获期只有十天左右,而且采摘下来如果没有及时降温保鲜的话,只能存放个两三天就会坏掉,所以收购商收了荔枝后,在将其运往内地省份的途中,一定需要加冰块在泡沫箱里给荔枝保鲜的,所以,对于荔枝收购商来说,冰块的使用量是很大的。

冰霸强买强卖,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我曾采访过多位来自省外的荔枝收购商,他们其中很多人从外地来海南时,都会选择在过海前也就是在广东湛江就把冰块买齐,平均一辆大车可以装320块冰过来,在那边一大块冰价格只需要7块钱,而这次在海口被强买强卖的收购商,被对方开出的价格是一块钱23块钱,这其中的利润差,让这些“冰霸”们一辆车就能赚到5000多块钱!

而且,即便是收购商在海南本地市场上自由选择的话,一块冰的价格也只有十块钱左右,像去年在文昌市东路镇发生的“冰霸”事件中,当地正常一块冰的价格为12块钱,而到了“冰霸”手里就变成了28块钱,利润惊人!

打造海南热带特色水果“王牌”,先得扫黑除恶,还给市场一个干净的营商环境。

屡次发生的“冰霸”事件,不仅是对社会治安的严重破坏,更是伤害了外地收购商们对海南的感情,海南的热带水果是当地主打的“王牌”之一,可是,市场不肃清,“冰霸”横行,收购商遭遇欺行霸市,对整个营商环境都是巨大的伤害,也给海南的水果产业带来了严重影响。


图图什么


5月20日在海口发生的“冰霸”事件,让海南这个国际旅游大省,再一次站到了新闻舆论前台。


海口荔枝收购商遭遇“冰霸”被持刀砍伤,小小的冰块确实“蕴藏”着大利润,这已经勿用置疑了。这方面,很多悟空朋友已经很认真解答了。透过这一事件,桂农通有几句话想说一说:

第一,“冰霸”事件的发生,折射了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桂农通记得,2012年三亚"宰客事件"已经让海南着实火了一把,近年来,不断有报道说某地又出现了欺客、宰客、黑车等现象,这在旅游地区经常见到。越是旅游太热的地方,就越容易出现这些现象,感觉就难以整治。


海南定位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岛,资源、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如果不加强平时监管,总要等到事件出现才来整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旦让大部分游客都心生畏惧时,又如何实现旅游兴岛之战略?想不想管,主动不主动管,我想效果是不一样的。

第二,“冰霸”事件,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卖冰人成为霸王?广东卖7块钱的一块冰,到了海口卖23块,即便除去海南用电多、制冻成本高的原因,我想邻海而隔的两个省的冰价也不至于价格相差得这么离谱。

事件的出现,说来说去还是利益。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拿回来的利益,只要不触犯法律都是合法的,否则就是非法谋利!

从这一事件来看,不客气地说,仍有一种排外的心理在作崇。收荔枝的是外地客商,买的冰也是广东的,为什么不打本地海口人的主意,却偏找福建人外地人的档口下手?

在当前完全是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质优价,货好就价高,23元一块的冰为什么果商不愿买,肯定是不符合市场规律,超出了商人的成本核算与承受能力。如果不买你的东西就要砍人,这与直接抢劫杀人又有何异?

第三,“冰霸”事件之后,还有没有其他霸王事件发生?“冰霸”事件已告一段落,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并深入调查。不管这此调查的结果如何,以后还会不会有其他诸如菜霸、路霸、油霸、水霸等等事件出现?这,才是广大游客、客商最关心的。

海南有着天然的优越地理位置,是我国唯一的热带作物大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条件独特,无人可比。其出产的特色农产品如香蕉、芒果、龙眼、荔枝、火龙果、西瓜、哈蜜瓜以及大量的蔬菜,全国有名,是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营商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外商及外地客人的进入,影响到这些农业产业的后续发展。

但愿海南的朋友团结起来,坚决抵制各种欺行霸市的行为,共同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亲商环境。要想让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大岛,必须先成为中国的旅游大岛。


桂农通


Lazybears:冰块有没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我不太了解,但是作为“强制搭售”的行为无疑是非法的,事实上强买强卖的行为很多,但大多人都选择“吞声忍气”,别说,这就是没有监管(监管不力)的下场!


水果熟透后确实需要低温环境保存,但强买强卖违背市场秩序


比起顺丰冷链的运费,买冰块的成本相对来说可低多了,热带水果在熟透后也是需要冷藏的,否则3-5天水果还没卖出多少就坏了,这可是巨大的损失。

像我平时爱吃芒果,芒果熟透后就会放入冰箱延缓保存期限,否则一连买上几斤芒果一起生一起熟,根本吃不了那么快。

批发水果的时候备上一些冰块的正常的,而有人前来搭售卖冰块也是正常的。但在这里有问题的点,在于售卖者“强买强卖”。



所谓的强买强卖,实际上就是“抢劫”的一种不同形式!


即将低价的商品以高价兜售给消费者/购买方,若不答应的情况下甚至以生产、人生安全相威胁!通常是暴力分子采取的手段之一。


  • 遇到一般的店家,你不买他的商品他只是答应一声;

  • 遇到好说话的商家,你不买他的商品他也客气,说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 遇到一些不良商家,你不买他的东西,他会骂你几句穷B,说晦气;

  • 但是还有一些商家,那就是没想过做正经生意的,你不买他的东西?除了言语威胁,还会产生肢体冲突!


前两者做生意,我可能会选择再光顾,相对来说第二种店我光顾的会更多。但对于后两者拉黑是常态,更甚至需要我们来“告知同行”注意。



要知道,当今社会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于此类“黑社会性质的”强买强卖风气,就应该曝光、制止!

若是没有人曝光,雪乡如今还生活的滋润!若是没有人曝光,莎普爱思还在遍地打广告欺骗老年人!

如今需要的是我们有正义感一些,站出来,对于此类黑恶势力进行对抗,并且予以曝光。卖冰块的再牛,也牛不过警察与政府!


懒熊带你看热点,涨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看社会百态!


LazyBears


小小的冰块,究竟有没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我的答案是: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小小冰块生意已经被垄断,垄断意味着独家经营,也意味着定价权只会掌握在“冰霸”手中。所以呢,利润这种事,不要小看似乎无利可图的冰块。只要规模上去了,成本肯定就降下来了,那么剩下的不就是纯利了嘛。


云淡舷窗外


菜价果价贵在哪里?收购时5毛,一手商人赚一倍,加上运费,卖1块1,二手商贩再赚一倍,加上运费卖2块3,三手商贩再赚一倍,卖5块一斤。所以,菜贵不富菜农,果贵不富果农,富的都是中间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