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孫殿英好?

沐沐木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孫殿英是個土匪,一輩子壞事做盡。

雖然有萬般不好,但有一點是好的,他堅決抗日。

1933年,孫殿英帶著他的土匪部隊,在赤峰阻擋日軍推進,血戰7天7夜。

力不能支後,孫殿英又繼續和日軍纏鬥十幾天,這才被迫撤退。

而與此同時,張學良的十幾萬東北軍在熱河省一觸即潰,大部不戰而逃。日軍僅僅用128個騎兵就佔領了熱河省會承德。

孫殿英被馬家軍吃掉以後,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又東山再起。他在河北省拉了1萬舊部,被任命為冀北民軍司令,繼續通過游擊戰對抗日寇。

在河北,孫殿英以區區烏合之眾,堅持敵後作戰到。

在在1943年,河北國軍在日寇恭攻擊下大敗,幾乎全軍覆沒,一部則被八路軍吃掉。

孫殿英的新5軍成為唯一的部隊。

同年,日軍出動20多萬部隊掃蕩太行山,連帶攻擊孫殿英,將他團團包圍。

4月孫殿英見突圍無望,率部投降,但暗中仍然和蔣介石聯絡,隨時準備反正。

到了抗戰結束,孫殿英再次投靠國軍。

有人指責孫殿英投降日軍,但他作為一個土匪頭子,能夠從1937年堅持到1943年,長達6年之久不投降,說明還是一心抗日的。

至於最後被俘則是另外一回事,總體上來說孫殿英在抗日中功大於過。

至於大家推崇孫殿英,恐怕是因為他刨了慈禧的墳墓。自然,孫殿英盜墓是為了籌集軍費,沒有什麼正義目的。但因大家普遍仇恨滿清,孫殿英這種行為屬於挖祖墳,為被壓迫200年的漢人除了一口氣,所以大家都說他好。


薩沙


孫殿英在解放戰爭被俘虜以後,當時劉伯承將軍見孫殿英等人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抗戰初期,不能說你們沒有貢獻,但是以後這一段,確實做得太不好了!”。

劉伯承將軍的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考慮到他在抗戰時候的英勇表現,對他進行了寬大處理,准許一名衛士照顧他的生活,最後他病重而死,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說,他的結局還算是不錯的。至於說孫殿英盜挖慈禧的墳墓,從自身因素來說,他因為父親和旗人爭執而入獄,最後被打死獄中,他對清朝是有仇恨。不過這只是私人恩怨,無論怎樣,他盜挖陵墓,這個確實是有錯的。

至於說孫殿英能夠善終,主要是他做了兩件非常對的事情。一是九一八事變以後他帶著四十一軍在赤峰抗戰,狙擊日軍七晝夜,之後繼續對敵作戰十餘日,可謂是抗戰有功的。同時,他以進步人士李錫九為高等顧問,之後又在河北、豫北多次對日作戰。二是他對紅軍關係還是不錯的,雙方一直有著不錯的合作,1934年的時候就曾經進入西北,進攻馬步芳等軍閥。


歷史是什麼


為什麼他是盜墓賊,卻有很多人說他好

孫殿英確實是有錯,他盜取清東陵,從墓穴中偷走了大量的寶貝,很多都被他賣了,按理說是歷史的罪人。然而歷史上還是有很多人說他的好,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盜墓為籌軍餉迫不得已。孫殿英早年當過土匪,在多個大軍閥手下都混過,比如在山東活動的時候,他曾經是張宗昌手下的一名師長,而張宗昌當時則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手下。由於孫殿英在戰鬥中為張宗昌立下戰功,孫殿英很快就升任為軍長,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後來張宗昌戰敗,孫殿英又投靠了蔣,仍然擔任軍長。

不過孫殿英雖然名義上屬於國民軍,但不是蔣的嫡系,因此孫殿英在軍費上自然得不到充足的供應。而此時清陵一帶已經有土匪對墓內的寶物虎視眈眈,正準備大幹一場。清陵雖然有專人看管,但到了民國時期已經是形同虛設,甚至監守自盜。孫殿英不願意將這塊肥肉讓給別人,於是便借軍事演習的名義封鎖現場,自己帶人進入墓穴偷寶,藉此機會補充軍餉,擴大實力。

第二、盜墓行為給孫家祖先報仇。明朝時候有個大忠臣叫孫承宗,是明熹宗的老師,擔任過兵部尚書等要職,袁崇煥也是孫承宗培養出來的名將。孫承宗曾經打得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後來被奸臣所害回鄉。皇太極進攻時,孫承宗再次被啟用,又收復多處失地,打得皇太極潰不成軍。然而崇禎帝無能多疑,孫承宗再次返鄉,在清兵攻破孫承宗老家高陽時,孫承宗英勇守城,城破之後孫承宗和家人多被清軍殺害。

這個大名鼎鼎的孫承宗便是孫殿英的祖先,當然這是孫殿英自己所說。按照這個道理來說,孫殿英與滿清是有世仇的,作為大明朝忠臣的後代,理應牢記恥辱。孫殿英與孫承宗有沒有關係不好說,但是孫殿英的父親當年為了家鄉父老,不滿滿清旗人的騷擾而勇敢出頭,結果被旗人活活打死,這算是有殺父之仇了。孫殿英當軍長的時候,滿清已經被推翻,沒法再直接找當事人報仇,但是可以通過掘其祖墳以洩憤怒。據說盜墓之時,連乾隆的牙齒都敲碎了,慈禧的衣服也是一件沒留。這種快意恩仇的行為,倒是符合不少中國人的口味。

第三、盜墓行為被視作民族大義。滿清統治華夏三百載,曾經給中華大地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滿清入關,遭到頑強抵抗的城市基本上都被屠城了。統治初期,為了馴服國人,又頒佈了殘忍的剃髮令,要把頭髮剃成當時非常醜陋的“金錢鼠尾”形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長期受儒家正統思想影響的明朝人自然不會同意,滿清解決的對策是一場又一場的屠戮。為了思想上的奴化,又多次大興“文字獄”,搞得人人噤若寒蟬,思想固化。

近現代史上,當歐美列強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並且國力迅速提升之際,滿清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閉關鎖國,驕傲自大。列強入侵之後又一味屈辱求和,甚至發出“量中華之物力,戒與國之歡心”的無恥之聲。割地割地再割地,賠款賠款再賠款,沒錢了就從老百姓身上搜刮,哪管民眾死活。就為了求和安穩,甚至連新疆都不打算要了,要不是漢人左宗棠堅持,中國西北邊境至今堪憂。因此,當孫殿英炸燬清陵,對慈禧屍體羞辱之際,無數國人為之叫好也就正常了。

第四、孫殿英曾經抗擊日寇多次。當然,只有以上這些行為還不能夠完全證明孫殿英的“好”,更重要的是孫殿英在抗日戰爭初期的英勇表現。“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軍奉命撤退,日軍輕鬆佔領東三省。吃了甜頭的日軍繼續侵犯我熱河、赤峰一帶,守衛熱河的湯玉麟毫無建樹,很快便被日軍擊潰。

然而驕橫的日軍卻在孫殿英這裡吃了大虧,孫殿英先是率領部隊在赤峰一帶堅守,抵抗日軍長達七天七夜。在猴頭門溝,孫殿英又繼續指揮部隊阻擊日軍,再次與日軍戰鬥十多天。雖然最終撤退,但是孫殿英是當時最早與日軍進行大規模作戰的部隊之一,這在當時絕對是抗戰的英雄。如果說盜墓所得的軍餉是充實了軍隊與日軍作戰,這也是值得的。

以上總結並不代表我認為孫殿英就是好的,孫殿英有功,但更多的是過,僅倒賣珍貴文物和日後成為漢奸便是兩大罪過。然而功我們也不能不提,算是對這個頗有爭議性的人物提供另一個研究的視角吧!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孫殿英(1889年—1947年),歸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馬牧鎮丁辛莊)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遊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孫殿英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孫殿英這個禍國殃民的東陵大盜,為何會有那麼多人說他好呢?

說他好的人大多數是居心叵測,別人不說,就拿被稱作“倒戈將軍”的馮玉祥來說,他當年對孫殿英的評價是這樣說的:“我的好兄弟啊,在反對清廷這一點上是值得佩服的,只是我乾的是活的(趕走溥儀離開紫禁城),你乾的是死的(盜陵清東陵墓園)”。馮玉祥的話是褒是貶大家自己理解,反正孫殿英當年是聽進去了。覺得馮玉祥說的對。


我們再來看看孫殿英盜取清東陵後,自己是怎麼說的,孫殿英不僅說自己是有苦衷的,還自圓其說的編了三個逆天的理由。

一, 為祖宗報仇雪恨 。

孫殿英自稱自己是明朝大學士孫承宗的後人。1638年11月,孫承宗閒賦在家,遭遇清軍圍城,孫承宗積極抵抗。城破之後,多爾袞下令把70歲的孫承宗,綁在馬尾巴上給活活拖死了。此外,在這次城破中,孫承宗一家100多口人只逃出幾個,其他全部被殺。孫殿英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旗人殺死。因此,孫殿英對清王朝恨之入骨很正常。天道輪迴,巧遇良機,孫殿英途徑清東陵,為孫承宗報仇雪恨 的機會來了,於是上演了一出盜取清東陵的大戲。當然,關於孫殿英是否是孫承宗的後代,現在也無法考證。孫殿英自己對此堅信不疑。因此孫殿英宣稱,“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



二,為中華江山穩定。

據說,孫殿英特別迷信,曾經遇到一位風水先生對孫殿英說:“清陵完璧,恐滿廷將有復辟之事,漢室危矣。將軍急圖之。東陵之地其勢兇險,乃養屍之地。清國諸帝、後、嬪妃葬於此,久之已化兇靈。” 又曰:“昔洪門諸公,韜晦三百年,聚中原豪傑,發天下之兵,始有武昌首義也;將軍兵少,不能直搗清京,斬草除根。若能革此間清國兇靈性命,亦不失義舉。”孫殿英 信以為真,誤以為是神靈在祝他一臂之力。 早年孫殿英在加入軍隊之前,他母親在他肩膀上刻了四個字“赤心報國”。於是,孫殿英懷揣著報國之情,信奉了風水先生的話,認為是天賜良機,所以在路過清東陵的時候,選擇了盜墓。


三,為籌集軍需糧餉 。 

1928年的時候,孫殿英已是一名軍長,但只是雜牌軍的軍長。所以,蔣介石老是找藉口不發工資給他們這種雜牌軍。據說,當時孫殿英的部隊半年沒拿到薪水,軍心浮動,經常有開小差的情況發生。孫殿英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夜無能為力。一次孫殿英的部隊駐紮在東陵附近,時常發現有一些人去東陵裡面盜墓,挖些小東西,外圍的建築磚頭什麼的,差不多都被偷光了。於是孫殿英謀生了盜墓的念頭,一可以中飽私囊,二可以換取軍餉擴大急需,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孫殿英準備盜墓,最後他挑選了慈禧和乾隆的兩座陵墓,因為這兩個身份最高,人也都很奢侈,所以陪葬品應該很多。 因此東陵墓慘遭劫難,慈禧太后死後也不得安寧。 


孫殿英這三個狗屁理由顯然是說不通的,完全是在為自己開脫罪名。事後孫殿英也遭到了強烈譴責。並一再宣稱:“孫中山終結了滿清的統治,馮玉祥把滿清末代皇帝溥儀趕出皇宮。我沒雖沒有那種能耐,也沒有好的機遇,但我要為祖宗報仇,活人我動不了,只有撅死人的墳墓墳。我自認為,我盜墓不能算是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漢人同胞。”  

孫殿英這些理直氣壯的理由,也曾經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此他能在事後逍遙法外二十年之久。孫殿英盜取清東陵一事,也被一些痛恨滿清政府的人認可,所以民間傳說不乏會有一些人說孫殿英好。

 


任馳贏天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般在我們的認知中孫殿英都是一副東陵大盜的模樣,熟不知他也是一名抗日的名將


孫殿英是行伍出身,早年在軍隊中混跡,任第十二軍軍長,但在軍中並沒有什麼做為,一直是混吃等死的模樣,直到參與反蔣大戰失敗後被少帥張學良手編於是索性成了東北軍的一員,九一八事件爆發後,張少帥不放一槍一彈丟了東北三省,而輕易佔領東北後的日本更加信心爆棚,迅速轉戰熱河,企圖進一步的吞併中國

張少帥在丟失熱河後,深知不能再輕易放日軍進關,於是聯合其他軍閥對日軍進行了阻擊,企圖將其阻擋在防線之外,但戰勢並不如意,作為阻擊日軍主力的東北軍戰鬥力堪憂散漫,碰到日軍後的情況基本就是四處逃竄,熱河戰場也讓國人對東北軍徹底失去了信心



在張學良及其手下的東北軍潰敗不停敗走的時候,孫殿英帶領他的軍隊加入了戰場,與日軍在赤峰口大戰了七天七夜,“一寸山河一寸血”,孫殿英隨並未得勝,甚至可以說是慘敗,但這就像“冬天裡的那一把火”重新將國人的血性、希望重新點燃

之後由於盜取東陵而深受人們的非議,但孫殿英前期不失為一名真正的中國軍人、抗日名將


歷史伶俜者


現在很多人對孫殿英的瞭解其實是很片面的,在對孫殿英的瞭解中,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東陵大盜,卻不知道他曾經也是一個沒有半點水分的抗日英雄。

東陵大盜的抗日

要說到孫殿英的抗日,我們還得說到九一八事變。

1931年的時候,因為判斷錯了時機,所以在張少帥的放棄下,東三省很輕易就被日本人給搶走了。

日本自古就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雖然近代史中他們進行了維新,但資源始終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918事變後對東北的佔領無疑為他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他們後來之所以能爆發全面的侵華戰爭,對東北的佔領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日本人佔領了東三省後,可能是因為勝利來的太過於簡單,所以他們在1932年的時候再度計劃起了對我們其他土地的侵佔,當時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熱河。

為了保衛熱河不被日本人侵吞,之前錯失東三省的張少帥就和其他國內軍閥對日本人進行了阻擊。

在那個時候,孫殿英正好帶著自己的部隊投靠在張少帥的部下,於是孫殿英就因為這個緣故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奔赴了熱河戰場,和日本人爆發了戰爭。


我們縱觀整場熱河抗戰,無論如何是談不上熱血澎湃的。

在當時日本人的進攻下,作為熱河抗戰主力的東北軍根本就沒能對日本人進行有效的阻擊,當時他們儼然如同一群散兵遊勇,還沒和日本爆發什麼戰鬥,就馬上被打得四處逃竄,不說讓人氣憤就好了,又何談熱血澎湃?

反倒是孫殿英讓當時的國人熱血澎湃了一把。

在張少帥的部下四處逃竄的時候,孫殿英不顧自己軍隊的損失帶人在熱河赤峰口和日本人爆發了七天的戰鬥。

雖然這七天的戰鬥並未能給熱河抗戰帶來太過於巨大的影響,但是對於當時接連慘敗的戰績來說,孫殿英的行為卻彷彿大冬天裡的一盆溫水一般,給國人們的內心帶來了很大的溫暖、振奮。


也就是從那以後,孫殿英除了東陵大盜的名號,也開始擁有了一個抗日英雄的稱號。

我覺得這就是人們說孫殿英好的一個原因。

難辨是非的喝彩

除了這方面之外,我覺得盜慈禧墓也是人們說出孫殿英的原因。

在1928年的時候,孫殿英帶兵把慈禧和乾隆死後埋入墓中的滔天珍寶都給席捲得一乾二淨。

在孫殿英搜刮了清東陵的財寶後,他為了把這些財寶變現,就讓人帶著這些財寶通過各個租界的交易途徑把這些財寶都給賣到了國外,造成了大量珍寶的流失。


這點是人們最為唾棄孫殿英的地方,不過在很大一群人為此唾棄孫殿英的時候,卻也有一部分人因此為孫殿英而喝彩。

當然,這些人為孫殿英喝彩的重點不是孫殿英把珍寶賣到了國外,而是孫殿英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

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當時人們對清朝和慈禧的仇恨實在太過於龐大了。

不說當時切身經歷了清朝統治的人們,就連現如今,很多人對清朝的情緒都是非常痛恨的。

在這種強烈的痛恨之下,才會有那麼多人為孫殿英盜慈禧陵墓喝彩的事情發生。

所以說這就是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說孫殿英好的原因,第一個說孫殿英好的原因我覺得是非常正確的,因為無論如何抗日都是一件值得我們喝彩的事情,而第二個說孫殿英好的原因,我覺得就有些不好說了。


孤客生


說孫殿英好的大多是基於對慈禧太后的恨,因為孫殿英盜了慈禧太后的墓,特別是還有人傳慈禧太后的遺體被孫殿英的手下汙辱了,這個想想就是無稽之談,只是對於慈禧太后死後遭受越大的侮辱,人們越是願意喜聞樂見!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乳名金貴,自小就頑劣成性,混跡江湖,結交各色人物,開賭局,賣毒品,坑騙錢財,活脫脫流氓一個。1922年孫殿英投靠河南軍閥丁香玲,亦兵亦匪,後來在軍閥混戰中投機倒把,逐漸升官。1925年投靠漢奸張宗昌,經過亳州時,向亳州縣長勒索20萬元軍費遭拒絕,立即下令攻城,城破後亳州商賈被洗劫一空。1927年,深得張宗昌賞識的孫殿英被升為第十四軍軍長,1928年國民黨北伐時孫殿英兵敗投降,被蔣介石收編後委為第十二軍軍長。


也就是在這時,孫殿英打起了清東陵的主意,1928年7月,孫藉口軍事演習,驅走全部守陵人員,隨後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與慈禧的定東陵,將兩座陵墓洗劫一空,當時引得輿論大譁,孫殿英見事態嚴重,就選了墓中稀世珍品賄賂當時的權要,之後轟動全國的東陵盜案不了了之。

大家繞過東陵盜案,再來看看孫殿英又幹了什麼?1930年,看反蔣勢力大,就投靠反蔣一方,中原會戰開始,看局勢對馮玉祥、閻錫山不利,立馬跳槽投靠張學良,然後在1933年的赤峰之戰,讓孫殿英獲得了一點好評。



1933年2月,孫殿英奉張學良之命率第四十一軍由山西馳援熱河,向赤峰前進。當時駐守熱河萬福麟、湯玉麟等部,就是個慫包,與日軍都沒怎麼交鋒,就退守到喜峰口內,孫殿英剛到赤峰就遭遇日軍猛烈進攻,與日軍浴血奮戰了七晝夜,後又退往猴頭溝門,又跟小日本幹了十幾天,而張學良的東北軍就是坑隊友的貨,在換防的時候丟了冷口,喜峰口,馮佔海的援軍臨陣脫逃,致使孫殿英陷入半包圍狀態,最終赤峰失守,孫殿英也撤走!孫殿英曾通過《申報》向南京政府發了以下電報

加以某部義軍不義,友軍不友,以致倉促遇戰,三面成敵,幸士卒拼命…風雪並歷,時而汗流浹背,時而遍體結冰,無彈猶可肉搏,無飯確為可憫!總之天存中國,必存熱河,天存熱河,必存我軍…降敵者非人類所為,附逆乃禽獸之肝…但求有飯,定當拼死抵抗,以盡職分,以慰國人!

這時候的孫殿英還有點民族英雄的樣,可惜孫殿英後來的人生軌跡又開始曲線狀態,在1943年4月被日軍包圍後更是率部投降,當了漢奸,並且利用煙膏幫日軍誘捕國軍將領龐炳勳,龐投敵後,日軍給他們以“第二十四集團軍”的番號,龐任總司令,孫殿英任副總司令。1945年日本投降後,孫又跟著蔣介石搞內戰,1947年,孫殿英被解放軍俘虜,送到河北武安縣戰俘營,最後因吸食幾十年大煙患上的煙後痢病死!

有人說孫殿英盜墓是為祖輩報仇,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孫殿英是不是孫承宗的後代無法考證,還有孫殿英盜墓將寶物挖出來後就急於銷贓,四處活動找國內外有關人士,1928年8月,天津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這樣的行為造成了多少國寶外流,至今仍然無法挽回損失!對於孫殿英,借用兩張圖來表示!



對於孫殿英的一生,只有赤峰一戰可以讓他身上多了一個閃光點,其餘的我實在無法將他等同民族英雄。說他好的人,估計就是因為他讓慈禧死了不得安寧吧!


歷史紅塵


之所以說孫殿英的好,無外乎兩個原因。

其一,孫殿英挖了慈禧的墓;

其二,孫殿英抗擊了日本人。

這兩個原因加在一起,讓孫殿英在揹負罵名的時候也收穫了好評。


1、孫殿英挖了慈禧墓

清朝,可能是口碑最差的一個封建王朝。

理由多的數不過來,最為重要的清朝的統治者閉關鎖國,讓清朝和世界脫軌。大清帝只是虛有其表,實則不堪一擊。

最終,在西方列強的堅傳利炮下,淪為了半殖民地,給中華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所以,清朝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應該說是糟糕透了。

而慈禧太后,最為晚清實際的統治者,在她任上籤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割地賠款求和。更是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毫無底線的話。


再加上慈禧那窮奢極欲的生活,一般來說不太好會有什麼人對她有好感吧。

所以,孫殿英掘了慈禧墓,民眾無不拍手稱快。至於那些流失海外的珍寶,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遙遠了。



2、孫殿英熱河抗日

孫殿英抗日的時間非常特殊。

1933年,距離918事變僅僅過去了兩年不到。當時30萬東北軍不放一槍一彈,將東北拱手讓人的場面還歷歷在目。

1933年,日軍南下進犯熱河省。熱河是張作霖結義兄弟湯玉麟鎮守的範圍。

本來,這是東北軍洗刷自己恥辱的最好機會。然而,作為熱河省主席的湯玉麟,嘴巴上說著“誓與熱河共存亡”,背地裡卻把自己多年搜刮的民脂民膏運回了天津。

日軍過來的時候,湯玉麟已經跑的人無影無蹤了。駐防的東北軍群龍無首,迅速潰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東陵大盜孫殿英率部趕到,在赤峰和日本人血戰,阻擊日本人長達兩週之久。

這樣一對比,湯玉麟的棄城逃跑,孫殿英的浴血奮戰,孰是孰非,一眼便知。至於1943年孫殿英投降日軍,那是後話。


小鎮月明


孫殿英此人一生戎馬,盜了東陵之後可謂是遺臭萬年,別的不說,因為他的盜墓行為,導致了大量的國寶都遺失海外,這是非常大的遺憾,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是好的,那麼為什麼還有人說他好呢?

自然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的,孫殿英是土匪出身,在張學良不戰而退的時候,他選擇了扛起抗日的大旗,並且一直在抗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好的,不管怎麼說他都是有過一定的貢獻的,只不過他的劣跡也是非常多的,因為土匪出身,沒有高層次的文化修養,做起事情來毫無顧忌,這就註定了他會做許多的錯事。

至於盜了東陵的話,在他被捕後他是這樣說的,他自稱自己祖上和清朝是有仇的,他的祖宗孫承宗是明朝末年的一個大臣,孫承宗帶著全家都在抗清,最終寡不敵眾,城破之後他選擇了自殺殉國,於此同時他命人將四兒子藏了起來,留下香火,這才有了後來的孫殿英。

古時候,挖仇人的墓來報仇雪恨,這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孫殿英的父親在晚清的時候,打死過一個旗人入獄,可惜的是還沒等到審訊,其父便死在了牢中,他一直覺得這件事情有蹊蹺,因此綜上所述,孫殿英挖清朝皇室的墓來報仇,也是很正常的。

說他好的無外乎就是從這兩個角度來說的,一是他一直在抗日,二是他挖清朝皇室墓是在為祖上報仇,實際上這個角度來看,他的確是沒有什麼錯的。可惜的是,他做事卻沒有從大局上面考慮。流失海外的國寶不計其數,這種罪過實在是太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孫殿英,歸德府永城人,外號孫大麻子,臭名昭著的盜墓大盜。

很多人說孫殿英好,主要是由於孫殿英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想做而做不到之事-掘了滿清王朝的皇陵,在反清人士看來,他是反清鬥士。另外,孫殿英在抗戰初期,還是具有一定的民族情節,與日本決戰於赤峰。雙方激戰七日,日軍受到重創。

每個人一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不能因為某一件事情就給一個人定性,縱觀孫殿英一生,他土匪出身,慢慢發展壯大自己,在各路軍閥的夾縫中生存,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隊伍。亂世之中,毫無原則性,牆頭草兩邊倒,算得一個到處搖尾乞憐的小人。

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戲為由進駐東陵地區,隨後盜取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當時震驚中外,溥儀發誓要將孫繩之以法。可當時的孫殿英,手中握幾萬兵馬,同時有讓所有人垂涎欲滴的盜墓文物,隨便掏出一件就是價值連城。為了擺平這件事情,孫親自帶上得力助手上南京,面見老蔣、宋美齡及各路軍政要員,送上名貴珍寶,南京政府不了了知。

有記載的情況如下:

戴笠——乾隆頸項上一串朝珠中最大的兩顆硃紅色珠子。

宋子文——一隻大“翡翠西瓜”,孫殿英託戴笠送給了宋子文(一說送宋美齡)。

宋美齡——慈禧口中含的一顆夜明珠、一包珍珠,孫殿英託戴笠帶給宋美齡(此項行賄效果明顯,宋美齡曾關照有關人員,拖延東陵盜案審判)。

蔣介石——乾隆陵中盜出一把九龍寶劍。孫殿英託戴笠送給蔣介石(一說送何應欽),未遂,後在戴笠墜機事件中焚燬。

徐源泉——慈禧頭頂的翡翠荷葉,還有一尊金佛、一尊紅寶石佛、一包珍珠。

商震——慈禧陵中一隻青皮黃瓤翡翠甜瓜。商震時為東陵盜案審判長。

閻錫山——慈禧陵中純金壽星佛、翡翠桃等;乾隆戴在手上幾十年的玉扳指,及裕陵中盜出的象牙、乾隆珊瑚雕制文玩等。

孔祥熙——朝鞋上寶石兩串、慈禧陵中一顆翡翠白菜、一包珍珠。

王仲廉——抗日戰爭勝利後,孫殿英遂以鉅額黃金和所盜出寶物賄送王仲廉。王時進駐豫北,任第31集團軍整編為第26軍軍長。

有了大量珍寶作軍費,孫瘋狂擴張,稱霸當地。孫殿英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1931年,918事件爆發。孫殿英利用龐炳勳的保護,避免與國民黨嫡系部隊直接衝突;利用邢肇棠和八路軍的關係,從八路軍處解決一些服裝、彈藥。孫率其新五軍在河北、豫北多次與日軍作戰。同時,他又和日本人也有來往。在他的新五軍軍部附近,他開設了三個招待所,分別招待國民黨將領、八路軍和日本人,可謂“狡兔三窟”。從上可知,孫殿英的狡猾,週轉於三者之間。1943年,孫殿英被日軍包圍,他投降日軍,成為漢奸,駐守河南新鄉。

1945年,日軍戰敗。孫殿英搖身一變,變為“國民黨先遣軍”,積極投身內戰,與人民為敵。同時,還不忘記發國難產,控制國民黨運輸飛機,大發黃金財。

1947年,解放軍包圍湯陰,孫殿英被捕,在監獄中病死。

孫殿英一生,三姓家奴,反清鬥士稱不上,當時只是為了緩解軍費之急,為了謀生存,他不惜當充當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毫無原則底線,內戰期間又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幫兇,殺害解決軍。實屬罪子惡極之徒。

東陵大盜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