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太陽通過燃燒什麼而發光?

一半



嚴格來說,太陽的發光發熱不是通過我們通常見到的“燃燒”產生的,通常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進行的快速發熱發光的氧化反應,並以火焰的形式出現。要了解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就要了解太陽是如何形成的。太陽也是一顆恆星,太陽的形成與恆星誕生的原理是一樣的。 要了解恆星的組成,就要從宇宙形成說起。在138.2億年前,宇宙還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天文學家稱之為奇點,奇點是一個具有無限溫度、無限密度和無限純能量的點,大小隻有一個氫原子那麼大,10萬億分之一釐米。 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溫度超過1000億攝氏度;大爆炸1秒後,宇宙溫度為100億度;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溫度降至3000度,能量開始轉變成物質,最先形成最簡單的物質,氫原子;氫原子再聚變形成氦原子。這樣,最初的宇宙充斥著大爆炸殘留的氣體雲和宇宙塵埃,其形態各異、頗為壯觀,它們主要由氫和氦組成。 其中一小塊氫氣團,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發生坍縮,氫原子相互碰撞,使溫度升高,塵埃和氣團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聚集,形成龐大的漩渦狀星雲。 隨著引力的持續作用,物質進一步聚集,溫度持續升高,慢慢形成了巨大的盤狀星雲,直徑比太陽系還要大。 盤狀星雲的氣體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被擠壓,形成高密度和高溫的球體,隨著自身的旋轉,球體內部的壓力越來越大,巨大的氣體柱從中心噴出來。 隨著中心氣體柱的不斷噴發,自轉速度加大,引力持續增強,氣體和宇宙塵埃不斷被吸入,並相互擠壓,產生越來越多的熱量,中心溫度持續增高。 隨著中心溫度的越來越高,當核心溫度達到1500萬度時,球體核心啟動氫聚變反應,一顆恆星就這樣誕生了!宇宙間所有的恆星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形成的,太陽就是一顆這樣形成的恆星。 太陽猶如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其內部時時刻刻發生氫的核聚變反應,也就是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只有千分之七的物質轉變成能量,在太陽內部每秒鐘大約由7億噸氫核聚變成6.95億噸氦,另有500萬噸的物質轉換成能量,並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來,地球萬物就是依靠其中釋放的部分的光和熱,得以生長繁衍。 由此可見,太陽的發光發熱是通過內部的氫聚變反應產生的,不是通過燃燒產生的。


賽翁


誠邀!首先太陽發光不是通過燃燒的,而是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太陽含有大量的氫,在超高溫與超高壓的情況下,氫產生核反應:四個氫原子結合成一個氦原子,其間損失了0.76%的質量。這些微小的質量損失,會轉化成為巨大的能量,以光、熱與其他的輻射形式向外放射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