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泰國皇室在泰國的地位有多高?

知識尾巴


泰國皇室在泰國的地位非常高,泰國人民對待皇室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百姓對待皇帝。在泰國,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帖有國王或者王后的畫像,在各大府的公路兩旁,也常常可以看見一幅幅超大的國王或者王后的自畫像。泰國的總理、政府官員和明星,見到皇室成員全部都要匍匐下跪。泰國國王,擁有最高的權利,百姓不能隨意議論和評價皇室成員,否則會以欺君罪被逮捕。

從政治上來講,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是國家元首,名義上不能干涉政治。不過泰國是非常特別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憲法賦予國王許多權利,軍隊效忠於國王,所以國王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一錘定音的決定性作用。例如拉瑪九世普密蓬國王在位70年時間經歷了19次政變,但並沒有對國家基礎造成影響,國王就成為穩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憲法總綱明確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國王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不得侵犯,任何人不得指控國王;國王是佛的信徒和最高維護者;國王是泰國的最高統帥。這些條文實際上確立了國王不僅是泰國的國家元首,而且是軍隊的最高統帥,還是維護佛教的最高權威。同時,泰國國王的具體職權也被明確寫入憲法。

國王有重要人事任免權;國王有法案簽署權;國王有權解散國會下議院並決定重新選舉。國王有法令頒佈權;國王有權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簽訂包括和平條約、停戰條在內的重要條約;只有涉及泰國疆土或管轄範圍的條款須經國會審批;除涉及政治、外交等重要權力外,國王還擁有一系列其他權力,如決定大赦、冊封(或撤銷)爵位、賜予(或收回)勳章的權力等。


泰國小武哥


“君父”這個詞用來指代泰王在泰國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別對於已故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非常地貼切。人們像愛戴父親一樣愛戴君主,甚至是更甚。

一方面,這種愛戴體現在了泰國各種儀式裡。比如,泰國上至總理下至平民,見到皇室成員都要匍匐下跪。連大象也要學著跪。

(前泰國總理英拉拜見公主)

(來自鳳凰資訊)

另外,法律法規一直在“教導”人們如何正確地愛戴君父。比如有《欺君法》(Lèse majesté) 保護皇室不被冒犯。任何侮辱、詆譭或威脅泰王和王后、王室繼承人的行為都將受到3到15年的監禁。曾有出租車司機在開車時批評了幾句泰國王室,被乘客錄了下來報警,最後獲刑兩年半。也曾有一個工人由於嘲諷老泰王普密蓬的愛犬通丹而被捕。泰國的欺君法可謂是全世界保護皇室的法律中最為嚴苛的了。


另一方面,對泰王的愛戴也深入了人們的私生活。老泰王過世後的服喪期裡,走在泰國的街頭,放眼望去全是黑色,商店裡也把所有的衣服換成了黑色,上班族在辦公室也都是一身黑。當時有一名攝影記者在街上穿了綠色的褲子,就遭到了輿論的譴責。另外,幾乎所有泰國人都把自己社交媒體上的頭像加上了黑白的濾鏡。那些僑居他國的泰裔,若是不換頭像,也會遭到泰國同胞的指點和非議。Instagram上平日裡只曬美妝和寫真,從不討論政治的網紅們,在泰王過世的時候也寫了大段大段情真意切的悼文。

這種愛戴其實也跟皇室的聲譽緊密相連。老泰王普密蓬在位70年,在數次政變中擔起了穩定局勢的重要責任,廣受民眾愛戴。


記者王冠


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政體,即國會執行立法權,內閣執行行政權,法院執行司法權。

理論上來說,泰國皇室也該和日本天皇或者歐洲王室一樣,只是國家的象徵,但是實際上,泰國皇室不是沒有實權的擺設。自2006年政變後,泰國皇室已經重新控制住了泰國的軍政大權。

另外,由於近代以來,泰國政局動盪不定,在短短60年內,就發生了19次政變,泰國國王普密蓬或多或少的充當了最終仲裁者,多次在緊要關頭出面化險為夷,庇護泰國人民躲過了一次次的劫難,所以泰國皇室的權利以及在泰國人民的心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

在普密蓬國王去世以後,泰國人民不僅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所有政府機構、學校等機構降半旗30天,而且全國進入國喪,所有政府公務員、政府行政機構穿黑服服孝,為期一年。

最能體現出泰國皇室地位,還有一點,那就是任何人與公主合照都需要下跪,就算是泰國當紅明星也不例外。


英國英鳥


泰國國王,更多的是象徵意義,有點像二戰前的日本天皇,地位尊貴,舉一個小例子,泰國每位新總理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入宮覲見泰王,但是在泰王面前只能坐著不能站著,而且是坐在地上,以示㳟敬。但是實際權利就呵呵了。


大臉貓不是好花貓



我心飛揚22993306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的皇室地位在民眾心中非常高。尤其是不久之前去世的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

泰國的許多產業都是皇室的,所以泰國皇室也是世界上最有錢的皇室之一。

眾所周知的kingpower免稅店就是皇室自有的。不過泰國皇室會使用大部分收入為民眾謀福利,比如醫療和教育。他們雖然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確實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所以民眾尊重她們,愛戴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