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有一种贫叫“因渔致贫”,有一种穷叫“对钓鱼不感兴趣”


有一种贫叫“因渔致贫”,有一种穷叫“对钓鱼不感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钓鱼现在已经成为大家休闲、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工作累了,抽空到水边抛上一杆,换个环境,放空自己的身心,收获的不仅仅是鱼获,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心境。年纪大的可以打发无聊的退休时间,年轻的通过短暂的放松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小朋友钓鱼更多的是童趣。从刚提动杆的孩童到年已古稀的老人,不管是在河边还是在渔塘,都能看到大批提杆钓鱼的人群,钓鱼已经发展为一项户外运动。本来是这么好的一个休闲活动,那么怎么会有因钓致贫这种说法呢?

有一种贫叫“因渔致贫”,有一种穷叫“对钓鱼不感兴趣”

有位钓友,本来有自己的事业,因为热爱钓鱼把股份卖掉专心打钓鱼比赛,用赔了个精光来形容也未尝不可;有位钓友,狂热钓鱼,疏于打点生意,债台高筑,甚至面临牢狱之灾;有位钓友,四处拜师,拿坑冠无数,后来却悄无声息的在黑坑界消失了;有位钓友,从野钓到黑坑、竞技,渐渐感觉入不敷出,最后却悄悄把心爱的渔具低价卖掉了…。相信大家身边的这种情况经常碰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追根结底是没钱了。

有句俗语叫“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正是古代“游手好闲,玩物丧志”的代名词。这句话并不是说现在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出去钓一下鱼就穷三年。我出去玩了几次鸟,我的一生就被毁掉了。这句话主要是指在古代,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百姓生产生活基本都依靠个人劳动力为主的条件下,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休闲上,势必会影响个人的家庭收入。“钓鱼、玩鸟”,主要是指它一旦占用了你的农耕劳作时间,田地里的粮食收成就无法保障,全家老的小的吃饭问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穷!现在社会虽然进步了,因渔致贫的根本原因却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没有摆正钓鱼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钓鱼是为工作服务的,为了更好的去工作我们选择钓鱼放松一下,可是有的钓友钓着钓着就本末倒置了。有句话说的好:人比人该死,意指人不要互相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看人家打比赛拿钓王心动了,自己也想去打比赛拿钓王。看人家拿着款好杆子心动了,看人家天天泡大炮池你又心动了。钓着钓着就忘了初心,资金越来越捉襟见肘,最后甚至下决心不再钓鱼。其实这和钓鱼运动没关系,主要原因在于玩物丧志。

第二,禁不住外在诱惑。好多所谓的直播带货的“红人”,为了吸引眼球,专门找鱼资源好的地方去连杆表演,尤其是那种天天玩大炮池的网红,天天玩高密度大炮池,天天蹲静海,天天连杆给大家看。今天推荐这种产品,明天那种产品又搞特价了,反正早晚你手里的渔具得让你换个遍,把你的钱转到他们手里就是终极目的。试问:有几个老百姓有这个消费能力天天玩上千元一场的大炮池?试问,你换成他们的产品是不是多钓到鱼了?许多道理大家都懂,结果还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钱包,不怨自己怨谁?

有一种贫叫“因渔致贫”,有一种穷叫“对钓鱼不感兴趣”

有的人因为生意失败,心疼花钱不去钓鱼的人一样大有人在。其中有好几位以前经常钓鱼的朋友已经许久不钓黑坑了,甚至野钓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们会对我说:不知道为何,现在对钓鱼不感兴趣了呢?我宛然一笑。他们的情况我有所了解,前几年年轻啊,一个人吃饱了不饥困,想干啥就干啥的。现在结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这钱慢慢就感觉不够花了,能节约的地方就适当节约了,比如钓鱼的费用。他们并不是和他们嘴里说的那样,对钓鱼不感兴趣了,而是手头上没钱了,舍不得往钓鱼这方面投资了。

有一种贫叫“因渔致贫”,有一种穷叫“对钓鱼不感兴趣”

我见过天天玩上千元大炮池的钓友,我也见过买一根30元鱼杆还嫌贵的钓友;我见过玩够了大炮池买鱼放生的金主,也见过花30元去黑坑还嫌贵的钓友。他们的玩法都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你玩你的大炮,我玩我的野塘,各找各的乐趣,其乐融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适当放松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有一种贫叫“因渔致贫”,有一种穷叫“对钓鱼不感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