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生活中人們種菜,不少人是起壟,把蔬菜種在壟上,壟間是寬度在30cm左右的溝,平時做通道行走以及積水時排澇用;而

同一壟上的蔬菜,平時同樣的進行澆水施肥等管理,若是你注意觀察你會發現,壟邊跟壟上比較靠中的蔬菜長勢不太一樣,有些時候,壟邊的蔬菜長得稍差,特別是剛移栽的蔬菜,更明顯,這是怎麼回事呢?鄉居小菜自己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下面結合來說說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圖片下面的是壟邊,長的菜小棵些

在壟上種菜,植株間有一定的間隔,壟上比較靠中間的蔬菜植株周邊都長有其他蔬菜,遮擋多,而壟邊種的蔬菜的另外一面是溝裡,溝裡旁邊的壟壟邊也種有蔬菜,但兩壟邊的蔬菜相互遮擋比較少,採光、通風透氣等方面相對壟上比較靠中間的蔬菜要好,不應該是長得更好嗎,那為什麼卻是壟邊的蔬菜長得稍差些,植株不夠茂盛、菜葉發黃甚至焉苗枯苗呢?在同樣的管理之下出現明顯差別,若不是壟邊的蔬菜本身出現問題那就是壟邊的土壤不正常了。

一、查看地上植株

以鄉居小菜家壟邊的蔬菜為例來說,我查看了下,壟邊長得差的那些蔬菜,地上植株的菜葉是遭點蟲咬,但是遭破壞的面積比較少,而且菜心部分還好好好的,菜葉葉柄也沒有什麼腐爛影響生長現象,難道問題是出在土壤、蔬菜根部那裡?

二、挖土繼續排查

接著再看植株根部周邊的泥土,平時澆過水溼潤過,水分比較足的泥土顏色是偏深的,而越乾燥的泥土顏色是泛灰白的,容易區分得出來;為了更好的瞭解是什麼回事,鄉居小菜拿著鏟子挖開了壟邊一些蔬菜根部旁邊泥土看看。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壟邊土壤乾硬板結,挖出來的蔬菜根系還被硬土塊包裹著

1、土壤乾硬板結

挖開泥土的時候,我發現有些是不好鏟開泥土的,也就是說壟邊的土壤板結乾硬了,拿鋤頭才能挖開;像這棵移栽超過5天的小菜苗,看著焉苗菜葉垂下來明顯了,澆水不管用,挖開之後一看,那蔬菜的根部也沒有什麼腐爛長蟲的情況,就是根系生長相對種下去的時候沒見增加多少鬚鬚,根系被幹硬板結的土壤包圍住了,平時澆的水部分流到壟邊的溝裡,剩下的那部分水很難滲透到蔬菜根部土壤那裡,澆的水也只是表層溼潤,而跟根部接觸的泥土是乾燥的,這樣一來,移栽的菜苗長時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一直沒紮根好,焉苗,沒長好也是不奇怪了,而我平時移栽的菜苗5天內植株都長硬挺明顯的了。

像這樣焉苗的現象不單是出現在剛移栽不久的菜苗上,那些已經長穩、處於包心期的蔬菜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不過因為那些包心期的蔬菜本身早紮根好了,根系比較發達,而且菜葉茂盛,就算根系那裡吸收到的水分比較少,但菜葉部分也可以吸收到一定的水分,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生長,不過就是一旦澆水不及時,缺水多,容易焉苗,後面澆水足了又長好,要勤澆水保持溼潤才行。

土壤乾硬板結原因

而壟邊土壤容易板結影響蔬菜生長不好,跟天氣有一定的關係,壟邊受遮擋少,容易被曬到,我們這邊三個月不下雨了,天氣乾燥,平時白天常常是大太陽的曬;還有就是菜地壟邊有些泥土是從其他地方運來填高院子然後我整了種菜的,那泥土不夠好,淋水後曬著幾天就容易變乾硬,儘管移栽後我每天或者隔一天這樣淋水,但土壤乾硬後再像平常那樣澆水,沒多大作用。

2、壟邊土壤不聚水,偏乾燥

壟邊也有土壤不幹硬板結的,但那些蔬菜長得不好又是怎麼回事呢?鄉居小菜發現壟邊種的蔬菜最靠近壟間溝的泥土最容易變乾燥,而離壟邊比較遠的地方卻比較溼潤,這個情況沒有挖開泥土,從表面就能看得出來,而挖開泥土之後再看,泥土都不難挖開,蔬菜根系也正常,但根部周邊的泥土顏色還是有明顯的差別,比較溼潤的泥土,顏色更深,壟邊乾燥的泥土顏色偏灰白;也就是說,壟邊的泥土不夠聚水,容易流失水分。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壟邊土壤容易乾燥,土壤顏色偏灰白(右邊)

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我們種菜起壟,壟邊相對壟上其他地方來說泥土比較鬆散些,縫隙大,平時澆的水容易外流出去,加上靠邊遮擋少,容易暴曬,水分流失就更快了,不勤澆水,土壤乾燥不利於蔬菜生長;而若是像鄉居小菜家裡人幫忙澆水那樣在菜園外面直接拿水管往各壟上噴灑,比較遠的壟邊經常沒有澆水夠,也是導致壟邊容易缺水乾燥影響蔬菜生長。

想想看,壟邊土壤這樣的情況,澆水都受到了影響,平時施肥,也會有所流失、影響吸收,蔬菜還怎麼長得好呢?

綜合以上分析,平時同樣的進行管理,之所以出現壟邊有些蔬菜長得不夠好的情況,跟壟邊本身所受的自然環境影響有關,此外,人們平時澆水等細節管理不太注意也有一定的影響,那我們應該怎麼去改善呢?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壟邊種的蔬菜

三、合理安排壟邊蔬菜種植

壟邊地方容易受暴曬,泥土相對鬆散容易流失肥水,那我們在安排壟邊蔬菜種植的時候可以考慮不要把蔬菜種得太靠邊了,因為隨著蔬菜的不斷生長,其根系會向四周生長髮達,種得太邊了有時候可能蔬菜根系都露到壟邊泥土外面來呢。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挖開泥土看到蔬菜根系往壟邊長

至於要距離壟邊多遠,這個沒有特別的規定,具體看是什麼蔬菜什麼選擇;平時我們常種的青菜白菜等葉菜類根系比較淺,根系也不是很發達,種的地方離壟的最邊邊有8-10cm這樣是可以的;若是瓜類、結地下果實類的蔬菜如馬鈴薯、紅薯,一般也要離壟最邊邊有12-15cm這樣,而且隨著生長要適當的培土,利於蔬菜生長。

若是泥土容易板結乾硬的,要先施足水(分幾次施)等土層吸收變軟了再深耕,把泥土整碎細了再種植;一般來說,種植後更加強澆水、防曬(指剛移栽的菜苗)了,蔬菜是可以正常生長的,若是還生長不好,也不是病蟲害澆水等日常管理的原因,建議挖開泥土,重新整下泥土包括弄掉蔬菜根系上板結的土塊再重新種植就可以了;像這油麥菜,之前就是再怎麼澆水還是容易焉苗而且菜葉發黃,然後我挖出來重新種,慢慢又長好了。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壟邊土壤乾硬板結,整土重新種過的油麥菜

四、壟邊蔬菜更細緻、合理的澆水

知道壟邊位置及土壤特點,壟邊合理種植蔬菜之後我們要相對之前更細化的合理澆水,澆水的原則就是保持泥土溼潤但不漚根,不等到乾燥了再澆;而不同地方不同氣候不同土壤情況,隔多久澆水也不太一樣,根據自家菜地情況來澆水就可以了,比如鄉居小菜家的菜地,現在冬季種的都是葉菜類,而我們這邊不下雨乾旱幾個月了,我一般是2-3天澆水一次,若是剛移栽沒紮根穩、播種沒出苗的蔬菜,那就一天澆水一次,在下午沒什麼太陽了澆水,即下午5-6點這樣;壟邊泥土容易變幹,種得比較邊的蔬菜,我比壟上其他地方多施一半的水溼潤土層。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給壟邊蔬菜澆水

若是不知道隔幾天澆水合適,可以自己做個測試,剛開始2天澆水一次,兩天後鏟開蔬菜根部旁邊泥土看看泥土若是還比較溼潤,那就三天澆,改成三天澆一次後若是泥土也還比如溼潤,那就4天澆一次,畢竟是靠邊的地方,土壤乾溼情況很容易看出來的;當然了,若是開花結果的蔬菜,本身也有一定的耐旱性,如土豆、紅薯、南瓜,澆水間隔時間更長些,不然澆水多了旺長枝葉,不利於開花結果實,這也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改變。

五、移栽的蔬菜要做好防曬

剛移栽的蔬菜其根系要重新適應新的土壤紮根生長,需要幾天的時間,一般要3-5天這樣,而這段時間裡,植株比較容易缺水焉苗,防曬很有必要;之前鄉居小菜有在其他的文章裡說過防曬這個問題,當時也配了對比圖,移栽了拿茂盛樹枝遮擋的菜苗比沒有做任何防曬遮擋的菜苗焉苗情況輕,紮根穩長快,更何況移栽的是壟邊最容易被曬到,防曬不能少。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移栽的蔬菜防曬與否對比,上為防曬,下為不防曬

至於防曬的方式也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有條件就選擇遮陽網,不然就摘些葉子茂盛的樹枝來遮擋,菜苗儘量少被光照照到,等菜苗紮根穩了再撤掉樹枝就可以了,沒多大麻煩的,農村裡人們一般都這麼做,簡單、實用。


同樣管理下,壟邊蔬菜長得差,查看植株後挖土排查,得出解決辦法

一起種的萵筍油麥菜,右邊是壟邊油麥菜長得小棵些

總結:蔬菜種植過程中有很多細節,壟邊這個比較特別的地方種菜有時候管理稍疏忽了,長的蔬菜就比非壟邊蔬菜長得差些,我們要一步步的去排查原因分析、解決,在以後的種植管理中多注意些,壟邊的蔬菜也能長得好,總的來說就是壟邊種菜不要太靠邊,要留有一定的距離,此外要多注重澆水,移栽的菜苗要做好防曬,特別是容易乾硬板結的泥土,壟邊不要等到乾硬了才去澆水,沒多大用的,重新整土種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