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这是《囧妈》电影里,儿子徐伊万后来的感悟。

《囧妈》是徐峥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和黄梅莹领衔主演,袁泉特约主演,贾冰、郭京飞主演,沈腾特别客串,欧丽娅等出演。

电影讲述婚姻走到尽头的小老板徐伊万(徐峥领衔主演),意外同母亲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在旅途中,观念不同的母子发生激烈冲突,同时还要远程操控和妻子处理离婚和公司纠纷。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为了最终抵达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亲共同克服难关,并面对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问题。电影不断的爆笑喜剧元素,是把40多岁儿子当成孩子管束的母亲,和想要独立挣扎的儿子奇葩相处模式。

最终母子和解,两人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彼此的自由和感受。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01

电影开始,讲述徐伊万和袁泉主演的妻子张璐,两人的婚姻只差离婚协议上的签名。两人是自由恋爱,有过很多的美好时光,可婚姻却不可调和到分崩离析。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张璐忍受不了徐伊万的大男人主义导致的。

徐伊万总会自以为是地自作主张,以“爱”的名义给张璐做出各种事情。开始张璐虽然不是很乐意,但还是勉强接受。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徐伊万变成了习惯,还变本加厉地当作理所当然。张璐在一次次妥协中,越来越觉得喘不过气来。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即使两人住着大房子、有经营不错的公司、没有一方出轨,可婚姻还是因为三观不同而走到了尽头。

张璐要去美国,徐伊万修好了一个精美的台灯,让张璐带走。谁知道,张璐说从嫁进门开始,就不喜欢那个台灯。

所有的这些努力,不是让张璐觉得徐伊万用心、体贴,而是觉得厌烦和压力。这样的夫妻关系,相处得越久越觉得累和厌倦。

三观不同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懂你”并尊重,可惜自始至终,徐伊万都在和他心中幻想的那个人“爱人”相处,而对现实中的妻子想要的却熟视无睹、近乎麻木。张璐能做的只有选择逃离,通过离婚得以解脱。

现实生活中,徐伊万和张璐这样的夫妻不在少数,近在身边的伴侣,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走不进对方的内心,最终只好选择分道扬镳。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02

其实,徐伊万的大男人主义养成,都是要拜他妈妈所赐。一个管得太宽的妈妈,从小就给徐伊万灌输了陈旧的家庭观念。

事事都想着“为你好”的思想,处处为儿子自作主张,包揽大事小事,张罗方方面面。而从没站在儿子角度去思考,他喜不喜欢,乐不乐意?

在去莫斯科的绿皮火车上,黄梅莹主演的囧妈卢小花,就表现出这些所有的特质,让观众们觉得很奇葩又似曾相识的熟悉。

囧妈卢小花和30多个同龄的阿姨去莫斯科演出,她是合唱团的负责人兼主唱,可全部人都选择乘坐飞机,只有她选择坐6天6夜的绿皮火车,不是为了节约车费,而是火车上可以煮东西方便养生。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一般人会觉得负责人应该带队出发,有利演出安排也让团队有凝聚力。可她的老观念思想,觉得乘坐火车“合算”。为了这个“合算”,什么团队精神、领导责任对她来说都是浮云,无足轻重了。

这时候,儿子的意外过来,她母爱的泛滥加上传统母子观念,给观众带来的囧妈剧情渐渐离开了序幕。

儿子在火车里出现,她脸上立刻浮现出开心的笑容。接下来,她把儿子当小时候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

做红豆水、绿豆水、薏米水、红炒肉·····一大堆营养养生的食物给儿子吃。饭后儿子打电话也不停给儿子嘴里塞小番茄。

开始儿子照单全收,表现出非常享受,接着直到塞进一个大包子时,徐伊万才被堵住而反抗发火起来,和妈妈争吵。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徐伊万最后的反抗是:把妈妈床底下一盆小番茄,一个个从缝隙扔出了火车,连同盛小番茄的盆子也不放过。

在卢小花妈妈眼里,徐伊万永远都是一个孩子,还是她认为的小时候的那个儿子。他喜欢吃的大白兔奶糖、他申时要喝水,都时时记得并让他吃。他结婚了,催生孩子,还询问儿子和儿媳的房事情况,为什么生不出?

这种管得太宽的妈妈,让徐伊万不是受不了要争吵就是要逃离。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03

当两人的矛盾积累到一方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大声诉控自己内心一直的真实感受。张璐的诉说,让徐伊万感到惊讶和懊悔;徐伊万的诉控,让妈妈深感震惊和委屈。

每个人的性格和观念的养成,都会有他不同的经历。囧妈向徐伊万讲述和他父亲的往事和不幸福的婚姻。正因为小时候,徐伊万的一句:“妈妈,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

才让囧妈为了儿子不放弃不幸福的婚姻;也因为这句话,让她把儿子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力所能及的无微不至宠爱。

不管他多大,总是担心他会冷会饿,会把事情做不好,事事叮嘱和管着。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母子的和解,也是两人的修行,妈妈的过去是为儿子而活,而今知道儿子需要有自己的人生;儿子懂得妈妈的习惯,是为自己遮风挡雨,忽略儿子已独自撑起一片天。

直到两人被熊追赶生命遇到危险时,相互为对方挡在熊的前面,才发生母子同心。母亲和儿女的人生会渐行渐远,可总有在某一瞬间感受到心和心的相交,让人感受亲情的温暖而泪目。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04

在《为何家会伤人》的书里,作者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家庭存在一些各种问题:如父母的专制、情感绑架、子女的愚孝等弊端和矛盾。

而如果一方有专制、情感绑架的话,往往是不会考虑另一方的感受的。

儒家思想中的没有边界的“孝”道,让子女没原则的顺从听话,也让儿子在婆媳关系中左右为难。武志红为中国家庭关系的改善,给出夫妻相处指南和亲子关系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方法。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夫妻相处指南,并非辨明事实,而是交流感受。在《奇葩说》里的“伴侣吵架时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人先道歉”辩题里,詹青云就讲到,婚姻不是讲对错的地方,而是讲感情的地方。

那些吵架再怎么激烈都会和好的伴侣,最后不是辨明谁更对了,而是交流彼此的感受,最后不计前嫌的和解。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如果徐伊万和张璐夫妻关系,开始就是交流彼此的感受,而不是按自己自以为是的为对方好,他俩也不会走到离婚的地步。

囧妈早点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就不会把自己从小对他的宽泛母爱延续下去,给徐伊万那么多的掣肘和控制。

武志红在书中讲到,好的亲子关系是给他合格的爱和自由。

合格的爱,是不设条件的支持和关注。生活中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不对你好”,“你考到100分,爸爸就给你买玩具”,“要想别人家孩子一样才不辜负妈妈的爱”······

这些都是带了条件的给予,给孩子压力也是在进行情感绑架。而无条件的爱和关注,会给孩子感受到轻松和温暖。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主要有3点:不包办、不控制和不施压。

1,不包办

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给孩子选专业,选职业,甚至为子女想好结婚对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孩子从小到大的大大小小选择,都有父母为他包办的身影。

子女失去了人生各种选择的机会,人生就失去了很多的乐趣和意义。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2,不控制

父母要孩子听话、顺从,都是想要对孩子的控制。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是想挣脱父母控制的表现。

可在习惯掌控的父母看来,却是不听话,难管教的问题。从开始就不对孩子控制的话,孩子也就不会表现出所谓“叛逆”了。

《囧妈》:对沉重的爱选择逃离背后,都缺少交流彼此的感受

3,不施压

孩子学习、考试、结婚、生子等等,父母总会以“为你好”的说辞对孩子进行施压。特别是假期催婚和催生,是长大成人的子女们过年回家头等忧虑的事情。

今年有不少工作在外的朋友,最后借故忙不回家,其实是担心回来被家人亲友催婚催生。如果真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老人不图儿女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只图个团团圆圆”的话,常回家看看,是多么轻松快乐的事情。

-end-

作者:随想的锦黎,自由撰稿人,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及月度优质作者,感性写作情感,理性解读观点,欢迎大家关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