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與愛情有關的心理學知識


與愛情有關的心理學知識

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馬太效應在戀愛中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當你願意多為自己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2、 戀愛中的“墨菲定律”:你越在乎他,越容易表現不好

你會發現,當你越在乎一個人時,你的得失心就會變重。你越愛他,就越難以自控,越容易導致表現減分。

而當你抱著平常心,正常發揮時,你的個人魅力反而會展現得淋漓盡致,更容易獲得對方的青睞。

這也就不難說明為什麼“喜歡總是支支吾吾,玩玩卻是妙語連珠”。

3、 間歇性強化:最聰明的“馴服“方法,讓他永遠對你欲罷不能

最早發現這個概念的,是心理學家斯金納。

他做過一個實驗:將三隻貓放在三個不同的裝置中,第一隻貓觸動按鈕就會給貓糧;第二隻貓即使觸動按鈕,也是隨機給貓糧;第三隻貓觸動按鈕也不會給貓糧。

實驗發現,第二隻貓觸動按鈕的頻率最高。

在感情中,這種“隨機獎勵“同樣適用:他每次約你出門,你都有求必應,時間久了他自然就會覺得約你見面毫無挑戰性,產生懈怠心理;但你每次都不答應,他則會覺得毫無餘地,容易直接放棄;只有”隨機“答應,才會讓對方猜不透、摸不著,每次都抱著蠢蠢欲動的試探心裡去約你,新鮮感永遠存在,對你欲罷不能。

4、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阻礙越多,感情越深

當在對對方的情感基礎相同的情況下,外在阻力越多,他們就對對方愛得越深。

5、 首因效應:第一面的感覺,直接決定了對方對你的整體印象

男女雙方初次見面時,帶來的印象“餘波“最深遠。

精心打扮的你,會給對方傳達一種“她是個精緻的人”的印象;即便以後你不常打扮,這個刻板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很難揮去。

6、 近因效應:“和平分手”是給對方樹立好印象的最後機會

隨著雙方的長期相處,“近因效應”代替“首因效應”後來者居上。

“近因效應”是指,隨著多種刺激的出現,我們印象形成主要取決於最新出現的刺激。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和平分手”帶給雙方的回憶更好;而撕破臉分開的兩人,日後想起來對方也是怨恨得咬牙切齒。


與愛情有關的心理學知識


7、 投射效應:為什麼你總是要求別人“懂你”

投射效應是指:一個人容易將自己的特性,強加到別人身上,認為對方也跟自己有著一樣的感情、意志、特性。

比如,你對待他人的示好從不拒絕,於是你會懷疑愛人同樣在外面“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從而按照自己的猜想,不斷尋找證實猜想的蛛絲馬跡。

8、 吊橋效應:“心動”不代表“喜歡”

也許你常有過這樣的感覺:某一瞬間,在某一場景下,會對一個平日裡完全沒感覺的人忽然心動,於是你以為自己喜歡上對方了,繼而做出無數行為來迎合自己的假想。

其實,這是典型的“吊橋效應”:當時的環境場景引起了你生理上的緊張、心跳加速,於是你會把這種情況歸於對在你身邊的人的心動。

9、 多看效應:日久生情的心理學依據

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一個實驗:他向參與者出示異性的照片,分別以20次、10次、1次為前提,之後請參與者評價他們對照片內人物的喜愛程度。實驗結果表明:出現次數最多的照片,受歡迎程度最高。也就是說,觀賞次數增加了喜愛程度。

10、 振奮效應:正確的愛人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越是對自己愛的人刻骨銘心,你越會想為了他變得更優秀。

應了朱茵的那句話:如果你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越來越好,恭喜你,你找到對的人了。

11、 逆向效應:愛得越深,恨得越深

在關係中付出越多的那個人,到分道揚鑣的時候越容易“黑化”;或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對方戀愛不成,就容易反目成仇、由愛生恨。這叫做愛情的“逆向轉化”。

12、 古烈治效應:人類為什麼喜新厭舊?

心理學中,把人類(尤其是男性)見異思遷的情況歸於“古烈治效應”。這一效應在很多哺乳動物身上都得以體現,人類作為高等哺乳動物,同樣不可避免地保留著這一痕跡。

所以個人的自律性和責任感在此時就顯得格外重要。

13、 拍球效應:吵架的時候,為什麼會越吵越兇?

顧名思義,當你用力去拍球,球面承受的壓力越大,它彈跳得就越高。

在爭吵中,你一言我一語不間斷的互相攻擊,使人承受的壓力變大,潛能發揮的就越大;反之,如果中途有一方提出冷靜,就相當於他放棄了繼續用力“拍球”的行為,結果就會好很多。

14、 戀愛補償效應:人總是最先注意到那些喜歡自己的人

“兩情相悅”的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歸功於“戀愛補償效應”。

人類總是對那些對自己有好感的人產生興趣。當一個人表現出喜歡你的傾向,只要他的自身價值還算過得去,你就會不自覺地尋找對方身上的長處,不知不覺地也容易喜歡上對方。

15、 蔡格尼克效應: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欲擒故縱”是吸引異性的經典套路,背後的原因可能你也知道:得不到的總是在騷動。

在心理學層面上來講,這是一種記憶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與愛情有關的心理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