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15、隆興北伐——主動反擊

​歷史的演進從來都是多線程並進,金國方面也不消停。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死後被廢的皇帝完顏亮即將閃亮登場。

他不僅改變了金國的命運,將金不可逆轉的漢化並遷都北京,隨手開啟了北京的建都史;而且也改變了南宋,促使高宗將皇位傳給孝宗,究竟歷史如何請看本集。

完顏亮自立


15、隆興北伐——主動反擊


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兀朮去世,金熙宗親政,次年,時任右相的完顏亮發動政變,殺死金熙宗,自立為帝。

紹興二十一年(1152),命張浩等大修燕京(今北京)宮室,次年遷都燕京,命名中都大興府(北京建都史由此開啟)比較絕的是把原上京徹底毀廢,以示遷都決心。這樣一來,其後上京雖有一度恢復,但最終也沒有再經營起來。接著又籌劃汴京,準備進一步南遷,直逼南宋。

完顏亮遷都主要是從統治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河東、河北及中原地區的統治,另一方面是為了便於對南宋的軍事進攻。

自欺欺人


動作開始了。

紹興二十九年(1159)正月,宋金榷場,除泗州一處外全部被金關停。

二月造船,並招兵五十餘萬。

紹興三十一年(1161)七月遷都汴京。

九月,總兵六十萬,分四路南侵。


這一系列的動作宋方不可能看不到。紹興二十八年(1158)宋賀金正旦使孫道夫回國便向高宗報告了金國有南侵之意,高宗不以為然,宰相湯思退以為孫道夫向藉此讓張浚東山再起,便將其貶知綿州。紹興二十九年(1159)宋金榷場關閉,而且金賀宋正旦使施宜生也向宋透露了同樣的信息,這時高宗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咋辦?有其父必有其子,高宗效法徽宗,趕緊立太子趙瑗為皇子,以便局勢不利時“巡幸”。另一方面派同知樞密院事(軍委副主席)葉義問出使金朝,打探虛實。

在所有和平幻想都破滅的時候,朝廷終於有了動作。右相陳康伯立刻佈置兩淮防務,而左相湯思退(也是秦檜的幫兇)人如其名,真真的“思退”。在主戰派的攻擊下,被高宗無奈的撤掉,高宗心裡又何嘗不是“思退”!


被迫反擊


紹興三十一年(1161)四月,金遣使正式挑釁。五月,金使到臨安,要求割淮漢流域土地給金,以大江為界並當面辱罵高宗,大戰不可避免。主和派又主張逃跑,但右相陳康伯堅決反對“敵國背盟在先,天人公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高宗想想也是,又不是我們想打的,這是賴不著我吧?而且這麼大年紀了,還能跑海上待四個月?有心無力啊!

遂命令備戰,令吳璘為四川宣撫使,負責川陝防禦;老將劉錡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擔負江淮地區抗金主力的重任;以成閔為京湖制置使,率兵三萬戍鄂州,與守襄陽的吳拱犄角相應,防守長江中游;以李寶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一百二十艘由海道北進,襲擊金水軍。

但!是!

宋軍不戰而潰,完全打不了戰,一個月左右,金兵就到了長江北岸,由於守將王權貪生怕死,接連丟了和州(安徽和縣)、廬州、滁縣。

消息傳到臨安,高宗僅有的一點底氣都嚇沒了,跟宰相陳康伯說,再不咱還上船吧,我早就不暈船了。

陳康伯堅決反對,然後苦口婆心的說:陛下,您能不能像個爺們,您都多大了,還跑?民間管你叫逃跑皇帝你不知道啊?這次要是再跑了,你怎麼對得起列祖列宗?高宗也是身心俱疲,這仗何時是個頭哇!最後,牙都咬碎了,嘴角擠出了一個“打!”

秀才遇到兵


15、隆興北伐——主動反擊

虞允文頂缸犒軍


怎麼打?沒人知道!

十月派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這時的金軍已經佔領了真州(江蘇六合),王權逃到了採石。葉義問到了建康(南京)後便撤了王權,讓李顯忠接替王權。但是這個葉義問膽子小,不敢去前線,就派了中書舍人虞允文代替他去採石犒軍。

此時完顏亮決定十一月初八由採石渡江,攻打建康。


這裡有個時間差,王權已被罷官,李顯忠尚未到任,虞允文先一步到了採石,此時大戰一觸即發,只是文官的虞允文當機立斷,召集張振、時俊等將領,部署防務,組織備戰。

完顏亮誤以為宋軍已經潰散,江南無兵,便在十一月初八督兵過江,及近南岸,見宋軍列陣相待,當塗人民觀戰助威者十數里不絕。完顏亮大驚,欲退不能,只得前進。幾百艘金軍大船迎著江風,滿載著金兵向南岸駛來。沒有多少時間,金兵已經陸續登岸。虞允文命令部將時俊率領步兵出擊。時俊揮舞著雙刀,帶頭衝向敵陣。兵士們士氣高漲,拼命衝殺。金兵進軍以來,從沒有遭到過抵抗,心裡接受不了,就都垮下來了。

江面上的宋軍戰船,也向金軍的大船衝去。宋水軍多踏車海鰍船,大而靈活,而金軍船隻底平面積小,極不穩便,宋船乘勢衝擊,就像尖利的鋼刀一樣,插進金軍的船隊,把敵船攔腰截斷。敵船紛紛被撞沉。敵軍一半落在水裡淹死,一半還在頑抗。天都黑了,還沒打完。

這時候,正好有一批從光州(河南潢州)逃回來的宋兵到了採石。虞允文要他們整好隊伍,發給他們許多戰旗和軍鼓,從山後面搖動旗幟,敲著鼓繞到江邊來。江上的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看到山後無數旗幟在晃動,以為是宋軍大批援兵到來,心理崩潰,紛紛逃命。

金軍遭遭遇意料不到的慘敗,氣得完顏亮暴跳如雷,將怒氣全發洩在士兵身上,勒令第二天強渡長江,完不成任務者軍法從事。次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軍主動進攻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金船出港,宋軍用強弩勁射,又使用霹靂炮轟擊,又大敗金軍。完顏亮見渡江失敗,只得退回和州,接著逃往揚州。

15、隆興北伐——主動反擊

而此時金朝後院起火,完顏雍已經在遼陽稱帝,是為金世宗,並廢完顏亮為庶人。本來完顏亮南侵就不得民心,此時更是軍心盡失。二十七日,完顏元宜率軍殺死完顏亮,金軍敗走,宋軍乘機收復兩淮。之後,金世宗為了穩定內部,派人議和,戰爭暫停了。

高宗禪位

15、隆興北伐——主動反擊

宋 孝宗


聽聞完顏亮被殺,金世宗繼位。高宗長出了一口氣,突然感覺自己老了,一輩子擔驚受怕,朝廷又有操不完的心,累了!禪位吧!

紹興三十二年(1162)五月下詔禪位,皇太子趙瑋,改名趙昚繼位,是為孝宗。迫於當時輿論壓力,或是高宗的有意安排,孝宗繼位第二個月,便為岳飛平反,而主戰的張浚升任江淮宣撫使。

這裡想扯點閒篇。高宗在位時輿論不是沒有反映,但高宗始終沒有為岳飛做任何事,甫一禪位,孝宗便公開平反岳飛,注意喲,高宗可沒死,是禪位,下一集還會提到,高宗做了太上皇還是有權力的。那麼問題來了,高宗對於孝宗平反岳飛的舉動是咋想的?我不想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想說說清朝嘉慶帝對和珅的處置,但是有民謠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和珅是不是很像乾隆給嘉慶留下的超級無敵豪華新手大禮包,而且名利雙收!

這時回頭來看孝宗之於岳飛,是不是有些相似?不管怎樣,孝宗在這件事上是贏了名的,而從做帝王的角度來說,高宗也是在幫孝宗打開一個新的國內局面。

扯遠了,書歸正題。

次年正月,再遷樞密使(軍委主席),史浩為右相,陳康伯為左相。這一系列的動作只為一個目的——北伐!你金不是打得很開心嘛?那我也試試!

隆興北伐


隆興元年(1163)四月,為了防止反對派干預,更重要的是防止高宗干預,孝宗繞過三省(國務院)與樞密院(中央軍委),直接向張浚及諸將下達詔令,北伐開始了。

15、隆興北伐——主動反擊


張浚接旨後調兵八萬,宣稱二十萬(普遍做法),兵分兩路,一路由李顯忠率領去靈璧,一路由邵宏淵指揮攻取虹縣(安徽泗縣)。五月李顯忠攻克靈璧,虹縣久攻不下,李顯忠派靈璧降卒前去勸降,虹縣守將放棄抵抗投降,。本是好事,但邵宏淵卻以為恥,對李顯忠心懷怨氣。隨後李顯忠攻打宿州(安徽宿縣),邵宏淵便按兵不動,直到城破,邵宏淵才投入戰鬥。

由於首戰奏捷,孝宗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三路招撫使,邵宏淵為副使,這使矛盾激化了,邵宏淵跟張浚表示拒絕,張浚以大局為重,遷就了邵宏淵。二人的矛盾直接引發了符離之戰的潰敗,也是最終也導致了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

金將紇石烈志寧率先頭部隊萬餘人來攻宿州,被李顯忠擊敗。但金軍十萬主力隨即趕到,李顯忠奮力苦戰,邵宏淵卻不僅按兵不動,還大說風涼話:“這大熱的天兒,搖著扇子還嫌不涼快,何況在大日頭下披甲苦戰!”主將都離心離德,不思進取,還打什麼仗。於是,軍心立時渙散,無復鬥志。

當天夜裡,邵宏淵部中軍統制周宏發神經的自己敲鼓大喊,金軍來啦!宋軍遂不戰自潰。金軍乘虛攻城,李顯忠殺敵兩千餘,也無濟於事,難阻潰敗,仰天長嘆道:“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撓如此!”於是率部撤退。但行未多遠,宋軍就全線崩潰,軍資器械喪失殆盡。還好金軍不知底細,沒有貿然追擊,宋軍才在淮河一線站住了腳跟。宿州舊郡名符離,故史稱這場潰敗為“符離之潰”。

符離之潰直接改變了孝宗北伐的決心,六月,主和派湯思退復出,七月,擔任右相。十一月盧仲賢帶回了金的合議條件,宋金改君臣為叔侄關係(地位提升),宋歸還海、泗、唐、鄧四州,歸還降宋的金人,補納紹興末年以來的歲幣

南宋朝廷莫衷一是,孝宗決定繼續談!十二月,陳伯康因病辭相,湯思退升為左相,張俊為右相。

隆興二年,孝宗令張浚巡視兩淮,全力備戰,準備與金軍決一雌雄。湯思退及其同黨卻攻擊張浚“名曰守備,守未必備,名曰治兵,兵未必精”。孝宗最終於四月召張浚入朝罷相。四個月後,張浚死在離京途中。至此身邊已經再無主戰派的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

六月,孝宗命令湖北京西制置使虞允文放棄唐、鄧兩州,虞允文拒絕執行,於是被撤職降知平江府。

七月,海、泗兩州宋軍撤退。

九月,孝宗命湯思退都督江淮軍馬,楊存中(即楊沂中,被宋高宗賜名“存中”)以副都督協助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湯思退。

湯思退與金人暗通,要求金軍重兵迫和。十月,金將僕散忠義揮師南下,輕而易舉地突破宋軍兩淮防線。

十一月,楚州、濠州和滁州相繼失守,長江防線再度告急。湯思退主張放棄兩淮,退守長江,儘快與金議和。

而孝宗此時聽說金人議和的要價貪得無厭,便激憤的表示:“有以國斃,也不屈從。”抗金呼聲再次高漲。十一月,孝宗罷免湯思退,貶至永州居住。太學生張觀等七十二人上疏請斬湯思退及其同黨王之望等,湯思退在流貶途中聞訊,驚悸而死。

湯思退罷相同時,陳伯康再次被任命為左相,主持大局。但宋軍一再處於劣勢,孝宗不得不再派王抃為使者與僕散忠義議和。金朝見以戰迫和的目的基本達到,便停止進攻,重開議和。


隆興和議


隆興二年歲末,宋金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主要條款有:宋金世為叔侄之國(地位提升,原來是父子);“歲貢”改為“歲幣”(不再以君臣相稱),銀絹各為二十萬兩匹;南宋放棄所佔海、泗、唐、鄧、商、秦六州,雙方疆界恢復紹興和議時原狀;雙方交換戰俘,叛逃者不在其內(孝宗最後的倔強)。


隆興北伐是南宋第一次主動反擊,失敗的結果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李顯忠和邵宏淵的矛盾其實張浚已經有所覺察,但沒有重視處理,一方面也是當時無將可用。另外經過高宗朝苟安心理的幾十年薰陶,偏安思想已經成為當時南宋人普遍的共識。當時有首打油詩廣為流傳足以佐證:


白塔橋邊賣地經(地圖),

長亭短驛甚分明;

如何只說臨安路,

不數中原有幾程?


另一方面,本篇開頭的海陵王撕毀合議南下侵宋與隆興北伐相隔不到一年,連年的征戰既失去了民心,也消耗了財力。這也是宋軍為什麼容易潰敗的原因。總結一句話孝宗北伐,只是有心無力,而此時的金方世宗剛剛站穩腳跟,也沒有精力跟高宗糾纏。無論是海陵王南侵還是孝宗北伐,都證明了宋金誰也不能完全吃掉對方,但雙方實力對比仍然是金強而宋弱,隆興和議內容體現的也是兩個的實力。


剛剛嶄露頭角的孝宗被譽為南宋中興之主,那麼這個中興之主是個怎樣的人?請看下集


16、宋孝宗——古往今來第一大孝子


本篇就到這裡,如您喜歡歡迎留言討論,並訂閱我;

微信公眾號:Intersectio 提前更新,歡迎點擊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